查看原文
其他

2020疍家人摄影展完美落幕,现场人气爆棚

智渔 智渔
2024-08-29


“以舟为室,视水如陆,浮生江海者,蜑(dàn)也......”这里的蜑,指疍家人,南宋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写下的这一段江海浮沉实录,或许是有史以来关于疍家人的最深刻描述了。


疍家人这个群体,是小时候从一碗艇仔粥和一首咸水歌中了解到的。或零星散落、或小群体居住在南方沿海和珠江水系各小河涌上的疍家人,逐水而居,不与岸上人家交往,长久以来很少被外界所认识。其实疍家人在海南陵水新村聚居着一个庞大的族群,目前人口超过两万。他们原来世代漂泊海上,以船为家,后来才"洗脚"上岸定居,聚村成镇,逐渐形成今天的新村镇。



海南陵水新村镇疍家人聚居的新村渔港
拍摄时间:2019年4月   ©水印天

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疍家文化,8月15-16日,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在陵水新村港举办了首届疍家文化节,智渔出品的“让渔回家”渔村影像之——疍家人摄影展也来到了本次活动现场。


“让渔回家”疍家人摄影展局部   ©马馨

               

为了更好呈现早期疍家人上岸生活的场景,主办方还特意复原了一个由木板、茅草、椰子叶编织成的高脚棚(茅草屋),智渔疍家人摄影展就在这独具特色的疍家高脚棚里,因地制宜做了摆放设计,吸引了许多人前来观看


疍家高脚棚  ©马馨

疍家高脚棚里摆放的"让渔回家"影像作品  ©马馨

疍家高脚棚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大概上世纪70年代末,疍家人逐渐告别这种简陋的茅草屋,将家迁到渔排上,后来终于建了楼房在岸上。不过目前还有许多疍家人保留着船上生活的习惯,这些渔村摄影作品展示的正是疍家人目前在船上的生活日常,一些观众恰好认识照片上的渔民,很是兴奋地分享他们的故事。

 

前来参观的人里有很多都是50、60岁的渔家阿姐,她们一边兴奋地在茅草屋前拿起旧时的物品,摆各种姿势合影留念,一边热情地向旁人展示她们儿时生活的场景。




到现场观展的人群  ©马馨


疍家高脚棚摄影展之外,智渔还在港口旁专门的展位上摆放了有关渔村影像的系列名信片。一位看完影像展的爸爸抱着小女孩特意走到智渔的摊位前,挑了一叠名信片说,“疍家文化很快就要没了,现在的小朋友都不懂。拍得这么真实的照片,一定要买回去给他们看看、收藏。”


其他当地的疍家渔民,看到新村港渔排的照片时,嘴上轻描淡写地说着:"这我们天天住的地方,有啥好看的?"实际上还是停下来看了又看,像其他痴迷于摊位上鱼类徽章和冰箱贴的小朋友一样专注,流连忘返。




五颜六色的圆形物品是鱼类徽章和冰箱贴   ©马馨

持续两天的文化节还有疍家传统龙舟赛、展现渔家女风采的拔河比赛、织渔网比赛,和压轴出场的祭海仪式。疍家阿姐说,新村每年都会举办两次这样的集体活动,分别是三八妇女节拔河比赛和端午节龙舟赛,但活动规模都比较小,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而这次的疍家文化节活动丰富多彩,盛大而隆重,人们个个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其中。



围观龙舟赛的人们   ©符馨元


一轮拔河比赛后原地休息的疍家阿姐们  ©马馨



织渔网比赛   ©马馨



祭海仪式  ©马馨

如今已经上岸的陵水疍家人自然是不卖艇仔粥的,海南的疍家文化中似乎也早就没有做艇仔粥的习俗。但正如疍歌和其它疍家美食一直伴随着陵水疍家人的饮食起居、渔业生计,陵水疍家文化一直都在发展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生生不息。


本次陵水疍家文化节有趣味也有故事,充分体现了文化的延续需要借助更多的载体和活动元素以衔接过去;借助影像作品以留住生活和文化的记忆,强化认同感。这样的文化节也让小小的渔村成为展示渔业文化的窗口,让更多人了解渔业,了解疍家人,传播疍家文化,以从内向外凝聚疍家人社群,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最终焕发出新的疍家活力。





hi~ 还有你想看的







END
转载声明本文由智渔原创,图片均由原作者拍摄,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得授权
编 辑  |  符馨元、黄晓健
排 版  |  黄晓健



感谢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银杏基金会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对智渔提供支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智渔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