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潭门赶海节上,我认识了40种贝类!

智渔 智渔
2024-08-29


近年来,琼海市以潭门赶海民俗文化为依托,一直致力于打造“潭门赶海节”品牌形象。通过举办一年一度的赶海节系列活动,传承潭门南海渔耕文化,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11月26-27日,以“潮起潭门 扬帆南海”为主题的2022年第八届琼海潭门赶海节在潭门镇排港村开幕,为期两天的赶海节推出了“吃”在潭门、“玩”在潭门等活动。


赶海节期间,智渔小伙伴也摆起了摊,将“生态赶海”理念和“潭门本土贝类知识”与有趣、好玩的科普游戏结合,吸引了近1000名当地居民和游客参与。一起来看看我们赶海节的疲惫(快乐)游记吧




披星戴月去“赶海”



















在大批游客抵达前,智渔小伙伴与红树林保育联盟总干事刘毅博士以“科研调查”的名义赶了头茬海,对底播海域进行了最后一轮贝类监测。


查好潮汐表,带好铁锹、网兜和手电筒,凌晨4:40我们披星戴月出发去赶海挖沙!


为啥要挖沙?为了更大程度地恢复当地海域资源,并为游客带来更好的赶海体验,今年三月,智渔联合琼海潭门无所归止渔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潭门渔民合作社)在潭门无所归止潜水捕捞赶海体验基地进行了第一轮贝类底播。🔗撒贝,您来吗?此后,智渔一直在持续地跟踪监测并分析目标海域的贝类生长情况。


不要问我为啥照片糊了,因为干工令我模糊。

从黑夜干到天明,一起见证潭门最美的海滩日出。

大获丰收的一个样方。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挖样方、筛沙、捡贝……等高中低三条潮间带的监测完成,天已经亮了,潮水也慢慢涨起来,再过一轮潮汐,沙滩上的螺和贝就要迎接赶海节的游客们啦!



学在“赶海节”



















严谨的“挖沙”如何走向公众?干瘪、枯燥的赶海知识如何让大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对此,赶海节期间,我们准备了“潭门贝类画画画”、“潭门贝类在哪里”、“潭门贝类知多少”和“一起来做赶海侠”四个小游戏,通过绘画、知识问答等方式向公众传递“生态赶海”理念,科普潭门本土贝类知识。两天活动共吸引近千人参与和互动,尤其受小朋友欢迎。


有的呼朋唤友一起玩游戏,成为了摊位忠实粉丝;“你们明天还来么?我把哥哥叫过来。”(点击可查看大图)

有的努力学习贝类知识,通关游戏集齐周边;“再来一次,我就不信我记不住。”(点击可查看大图)


而潭门渔民合作社的小朋友们纷纷变身小小志愿者,给人介绍游戏规则以及贝类知识,甚至还自创了新玩法,比如闭眼盲猜潭门贝类。(点击可查看大图)


益智小游戏也吸引了大朋友的目光

“咦,这个贝类分布还真不知道,长见识了。”


而一些潭门本地人翻开贝类折页,惊呼原来常吃的那些螺和贝学名是啥,甚至热情建议“你们应该到学校里办活动,这些科普活动真的很有意义!”


告诉你一个冷知识:《潭门40种常见贝类》折页是啥?


今年6月,在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与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共同发起的海洋环保资助项目“为海行动”支持下🔗“做海”没有前途?试试新的打开方式,智渔与潭门渔民合作社成员共创了一份贝类折页,将潭门渔民的传统智慧和贝类科学知识相结合,打造出既有科学性又有本土性的科普旅游产品。


小游戏,赶海节的重头大戏当然是赶海啦!


周末的潭门风和日丽,远处的海风吹过,带来一阵凉爽。一大早,沙滩上就迎来了一批勤奋的客人。人们拿着铲子和小桶,一会儿功夫就在沙滩上刨出了半桶丽文蛤,而这正是智渔与潭门渔民合作社此前联合底播的目标贝类。


为何选择丽文蛤?此前,刘毅博士对附近海域进行了一轮底栖生物调查🔗如果有一个工作是捡贝壳,你愿意干么?调研完成后,刘博士给出了科学投放贝、螺的建议,丽文蛤因其属于本地种源,不会有外来物种入侵风险,就成为了“天选之子”。


一群可以直接参加下次贝类监测的挖贝好手

(点击可查看大图)


潮水慢慢涨回,海边的人群也渐渐散开,明年潭门赶海节,我们再相会!




          


作 者
 张子瑜

关心乡村发展的都市人。关心蔬菜和粮食,还在寻找大海的一条小鱼。






—END—


点击了解更多

潭门 会文 荣山寮

赶海 延绳钓 幽灵渔具

罗非鱼 白海豚 大黄鱼 石斑鱼 生蚝

气候变化 可持续渔业 让渔回家


转载声明

本文由智渔原创,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得授权

作  者丨张子瑜排  版丨鲷鱼烧

感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腾讯公益基金会、

南都公益基金会等对智渔提供支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智渔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