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终对话1:在星辰大海中寻找意义

智渔 智渔
2024-08-29


引言

12月是告别的月份,也是回首的月份,是与过去挥手,也是重整行囊的月份。

2022年,我们换一个方式来做年终总结 —— 与身边的伙伴展开真诚对谈,聊困惑,也聊坚守。

对谈之后,“此身、此时、此地”或许依旧是我们回应时代的最好方式之一。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诿给别人;凡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延到将来;凡此地(地位、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



   第一期对话人  


沈鸿灿(S)

入职半年的新人,清澜渔港边长大的95后,海洋渔业本科毕业后在乡下家里徘徊一年,还是一头扎进“海洋”郑锐强(Z)

理学博士,智渔科学总监,海上追踪白海豚13年


  PART  1



在悲观中前行



















S:强哥,你为什么会用“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这句话当做自己的签名呢?


Z:这句话是1999年《南方周末》的新年贺词,另外,我比较喜欢的一家基金会——质兰基金会的口号,即“让行动者有力量”也异曲同工。


当你接触越来越多的人后会发现,我们这代人从事公益事业一般是两种情况:他想改变世界,或是受生活所迫,而我是两者都有。但无论怎么样,我希望从事这类工作的人,在另外一个人的眼中能成为一个榜样或者是案例。


出海追踪白海豚(站立者为郑锐强)

所以这一句简单的话背后,其实还蕴含着很多的东西。我之前在北京一家国际环保组织工作,那时候,我去到一个渔村,遇到和我们做类似事情的人,我们之间那种共鸣是很让我激动的


虽然,彼此都很悲观,但彼此扶持着去改变这个社会一点点。


本身,我们所做的工作会相对边缘一点,我们解决的问题也很难。每当你面对这样的问题时,那些悲观的感觉,那些绝望的感觉,那些一点一点力气都没有的感觉,时刻都会有,如果自己没办法跨过这道坎,就更不用说要带动其他人,尤其团队中、行业里的年轻人。


在路边工作的保育组field group

所以,就像智渔常说的“我们人人都是研究员,人人也是传播官”。传播就是要想想我们怎么去影响别人,怎么用我们的工作去影响别人。


S:那你说的这个“悲观”更多是指对于行业的悲观吗?


Z:它不仅仅是对行业的悲观,也包括个人的悲观。我希望我可以让我自己继续再往前走,我也希望其他人可以给我力量往前走,我也希望我可以让那些跟我一样碰到问题而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被赋能,也可以往前走 —— 我想所有人都会遇到类似的感受。它并不是简单的一句话 ...... 你可能还没办法感同身受。



如何看待“可持续”



















S:强哥,你是如何看待可持续渔业的?我从小的生活环境是在渔港,我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从事跟渔业相关的工作,你怎么看待这个呢?还有生计渔业,你怎么看?
Z:我们希望利用渔业来服务于我们人类,但忘了另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有责任去维护好海洋,甚至得让海洋恢复到更好的水平。这样,我们才能从海洋的使用者变成海洋的维护者,同时,也是受益者。因此,我常常认为“可持续海洋”会比“可持续渔业”这个词更好。
“可持续”不仅是对资源的利用,也是对整个海洋环境友好,对其他物种友好。因此,我们需要达到的平衡是指,沿海社区可以获得它需要的利益,同时,我们所关心的海洋生态也能应付它所面临的挑战或者人类带给它的问题。

准备收网的渔民

回到你问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你发现做渔业相关工作的人越来越少,我觉得背后跟这份工作关系不大,而是现在社会给你的选择越来越多。当你有越来越多的选择,你为什么要去做一份非常艰苦的工作呢?这是第一个层面。


第二个层面是,你有没有想过还在从事这份工作的人?这份打鱼的工作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这就是他们的生计,得养家糊口。第三个层面,就是这份工作可能就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对渔民而言,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自己从事的工作,这份工作会给他们带来收益,带来快乐,因此,可持续海洋往往不是他们的问题,而是我们的问题。因此,我们在看问题时,应该处在一个更加中立的视角。


有时候,年轻人在公益组织工作也“只是一份工作”,并没有去关心所要解决的问题本身。当谈及可持续海洋、生计渔业,我们对于它们的了解更多是基于自身,而不是靠近渔民本身,你很难感同身受,也并不知道这份东西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我的理解是,这是他们人生选择的一部分,或者说也是整个人类海洋史里的一部分。如果人在环境里的互动发生了改变,都是文化多样性的一部分。


渔村的庙宇代表着渔民的信仰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成长



















S:今年你有没有接触到一些新的“东西”,它给你带来了什么收益或感受?


Z:要说“新”东西的话,那就是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像我以前的工作就是做学术研究,拿数据,写论文,谈合作,拿项目。但是在智渔这样的公益组织不一样,所有的东西都需要我们去争取,需要重新建立我们的项目或者产品,这些东西都需要从头开始,它会是一个新的挑战。我和诗瑶(强哥的研究助理)跟一起出海的人聊天时说过,我会觉得这一两年干的事情比之前做研究的十年加起来还多。要说收益,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在一个新的环境里面去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目标,我们需要不断去挖掘,激发自己的潜力,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


S:那你今年有没有一件让你比较有成就感的事情?


Z:我做了以前我在做研究的时候,我从来没有想过能做到的事情,这也是我过去的研究同行想做但很难做到的事。所以,有时候,我会觉得我不仅仅只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在做另外一部分人希望我做的事情,我觉得这点是很重要的,过去的两年甚至未来几年都会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爱海豚公益计划希望缓解数据壁垒、种群歧视等目前白海豚保护中所存在的问题

我现在带着同事所做的工作,也是承担着一份责任的,我希望这个工作对年轻同事来说是一种鼓舞,一些启发,我希望可以带着他们一起成就。


更重要的一点,我做这份工作时候,有成就感,也有很大的挫败感,这会让我觉得这个过程中间不仅充满挑战,还有很多未知的东西在里面。目前,我可以慢慢地往我自己想要的方向走,即使可能每一步走的都不是那么开心,但是起码可以看到每一天的自己都有所突破,有所成长,这也是整个挑战里的一个乐趣。就像我会跟很多来公益组织的年轻人说,这是一个“不舒适圈”,你需要在这个不舒适圈中,找到吸引你的东西,就像乔布斯说的:这样才能保证你是年轻的状态,才能保证最简单的那种状态。


图源:网络

时间是最重要的,所有的东西到最后只有一个计量单位:时间。所以在有限的时间里,你肯定希望能够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我说我天天都在探索,但是我希望我每一天都在成长,带着年轻人每一天都在成长


S:你以一个前辈的角度,对我们这些新人有什么建议吗?


Z:我们生活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有很多的思维片段都在我们所处的环境里,这些你可以选择性地组合,组装成你自己的一个铠甲。像柳宗元写过一个小虫叫蝜蝂(fù bǎn),它会把看到的东西往自己身上背,背完之后往树上爬,结果它背的东西越来越多,当它爬到最高点时,扛不住掉下来压死了。其实道理是一样的,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有那么多的东西,究竟哪样东西是真理,我们并不知道。很多时候,当我们自己背负的东西越来越多,会逼着我们去思考,越来越明确我们自己是谁。


所以,对所有来公益组织工作的人,我希望大家可以好好地去利用这段时间。在你还没有更大的生存压力,没有太多踌躇不前的问题的时候,尽可能去找到那些东西,尽可能挖掘你的潜力,然后把这些东西重新组装成属于你自己的未来。永远去尊重自己的时间,在有限时间内去让自己可以成长得更快,同时也帮助你的团队去完成共同的目标。


  PART  2


理解小型渔业



















Z:你怎么理解“小型渔民”或“小型渔业”?


S:我9月底的时候去过一次潭门,看到有人在海里放手抛网捞鱼,就和他聊了几句。了解到他是潭门本地人,他家并没有渔船,以前干收鱼工作,还经常跑去清澜港那边收鱼,我跟他就用海南话交流了起来。当时我就在想,像他这种以海谋生的边缘人,渔业相关的法律政策出台对他会有什么影响?


虽然,我跟他之间的交流还不足以让我全面了解当地的渔业情况,但我很想去跟他多聊聊,因为他代表的是另一种不同的角度,一种生活在渔港不出海捕鱼但是又与渔业息息相关的角度,这也是底层的、重要的。在我看来,生活是要用来活的,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大哥每天都会骑着小电驴带着网来到海边,没鱼也没有关系,有鱼就回去煲一锅热鱼汤,先暖身子再温美梦。但倘若有一天这片海域彻底无鱼可捕了,那这片海还是那片海吗?在我的固有印象里,很多渔民其实并不安于现状,他们也不缺少“下南洋”的拼搏精神,相关政策可以给到更多的契机或是机会。


正准备下网的潭门本地渔民

Z:在你所参与的项目中,有哪些新发现?


S:也是在潭门,我跟潭门渔民合作社的两位带头人林哥、精哥有一些交流。在见到任何人的第一时间,脑海中可能会存在一个第一印象,在与林哥、精哥的交流中,他们的第一印象也在不断改变,可以说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开放、敏锐,对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见解。现在他们在潭门做一些休闲渔业相关的事情。


在我看来,休闲渔业如果能实现好的发展,最大受益方会是当地的渔业资源与海洋环境,另外就是当地的“老”渔民,尽管普遍认为他们会被社会淘汰。同时,我也觉得,当地带头人在渔民转产转业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找寻或是识别出哪怕某一个领头人,也会是我们工作中的一些关键进展。



要有“一技之长”



















Z:你来到智渔这种公益组织,这种新的环境,遇到了什么挑战?又有什么样的收获?


S:我认为比较大的挑战还是在工作方法本身,一入职我就开始学习一项新技能——GIS的运用。这是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利用它,我们可以对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进而在地图上呈现出独特的效果。虽然我本身是理科生,但对于计算机、软件方面还是挺无知的,这就是一个挺大的挑战。但在接触并不断学习后,更多的是一种成就感,因为我们做出的图会被用来做为重要的信息参考。家里父辈常说的一句话“人必须要有一技之长”,这个“一技”会是我永远的收获,也期待明年我能掌握更多技能。


在潭门做底栖生物监测(实则疯狂挖螺)(右一为沈鸿灿)





—END—


点击了解更多

潭门 会文 荣山寮

赶海 延绳钓 幽灵渔具

罗非鱼 白海豚 大黄鱼 石斑鱼 生蚝

气候变化 可持续渔业 让渔回家


转载声明

本文由智渔原创,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得授权


感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腾讯公益基金会、

南都公益基金会等对智渔提供支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智渔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