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际日报 | “世界文化之窗”第204期

国际日报 巴厘之窗 2022-06-07






诗 歌

无言的歌谣(组诗)

张书明(美国)

 

没有人能再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没有人能再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岁月的河水从不会为谁驻足停留

 

纵使昔年的足迹变成引领道路的化石

彳亍的步履早已沾染太多岁月的尘垢

 

纵使水底的卵石依旧能荡起旧日的水花

河畔的枯木早已不是当年夕阳里的金柳

 

没有人能再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纵使你能

所谓伊人

早已不再在水一方

所谓水中央

只有片片薄雾空悠悠

 

夏天里的爱

 

在你寂寞的时候

我一刻不停地哼唱在你耳边

 

无论你是兴高采烈还是忧思怅然

我都会一遍一遍地亲你吻你

在你的脖颈  你的嘴唇

在你裸露的臂膀或者脸面

 

并随时奉上或大或小的一个红包

尽管那里面一文不名

却满是我血浓于水的思念

 

而当你奋力抡起胳膊和手掌

在身上啪啪啪地为我击节点赞

亲爱的  能用生命的最后一滴血惊艳你温热的掌心

作为一只爱得奋不顾身的蚊子

我死而无憾

 

曾经

 

漂泊的云  曾经信誓旦旦

要把身影一直留在湖面

 

过路的风  曾经豪情万丈

要带落叶飞到九霄云天

 

曾经柔波荡漾的春水

冰层下已不见半丝涟漪

 

曾经五彩斑斓的秋叶

已化作淤泥滋润下一个春天

 

 

如果你在南城我就到南城去

如果你在北城我就到北城去

如果你在东城我就到东城去

如果你在西城我就到西城去

 

穿过灼烫的光芒穿过焦燥的空气

穿过尘土的小巷穿过喧嚣的街衢

我步履匆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

只为追寻一片云彩的踪迹

 

我苦苦追寻一片云彩的踪迹

只为等待她化作翻飞的雨滴

我要亲眼目睹她翩然的模样

我要亲手掬起那久违的甘饴

 

我要看到街巷楼房又洁净如洗

我要看到树木花草又勃勃生机

我要和大地万物都融为一体

在柔润的雨中久久地沐浴

 

无言的歌谣

 

春暖醒初芽

恍觉风来花自开

云起雨自下

青青款款意

无言任由飘洒

 

花季自缤纷

尽绽万千芳华

姗姗薰风过后

落谁家

斑驳小径

不见翩然衣袂

曲声月影

少了人面桃花

 

秋凉漫枯桠

风吟雨诉声里

依稀有惦挂

咨嗟叹逝水

提笔难成行

多少年华

 

夕阳远山崖

氤氲黄昏向晚

诗云漫天撒

荏苒迟暮光景

谁人沐风立

在不知经纬的

天涯

 

作者简介:张书明,河北邢台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现旅居美国。热爱文字,学生时代开始写作,作品散见于《飞天》、《长江丛刊》、《中国校园文学》、《星星》、《长江诗歌》、《国际日报》等报刊和多种诗歌选本,著有个人诗集《走过青春》。





散 

甲子“年”

黄鹤峰(美国·西雅图)

 

好不容易熬着,眼看着愁云惨雾的本命年即将过去,忐忑地要迈入新年了。我偷偷舒出一口气,期待着否极泰来,好展开双臂去拥抱春暖花开。

不料,在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如传说中夺命妖魔一样的“年”——新冠病毒出动了,一时间搅得神州大地周天寒彻。我为国内的亲友揪着心,关注着为防疫从未见识过的封城、封路;一天天不断攀升的险恶病例,不断夺走一个个宝贵的生命;数万医护人员驰援疫情爆发的中心城市武汉;病床告急,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快速建起;世界各地的积极援助……紧张的气氛,把本应过团圆年的喜庆一扫而光。

瘟疫横行时刻,着实无心去理会日记的是是非非,觉得那太不合时宜,也于事无补。毕竟,起火时救火第一。

国外中国人的圈子在惊悚中很快警惕起来,节日的活动及时取消,聚会减少。中国城餐馆的生意首当其冲,大幅跳水。朋友们聚在一起,不忘互相提醒着少去亚洲超市。当时,为了振奋士气,不被恐慌的气氛所影响,西雅图的Durken市长,勇敢地率领她的工作团队到中国城餐馆用餐。

很快美国一月底暂停所有中美航班,包机从武汉撤侨,邮轮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急转直下。先是欧洲告急,接着是美国。我居住的西雅图遭到病毒的第一冲击波。日本、台湾抢购卫生纸时,以为是搞笑没深想。感觉那些事遥远的与己无关,不曾想一下就落到了眼前。没有厕纸的尴尬,促使我快速购得两包。湿纸巾、大米、酒精、棉花,出手得快都买到了。这些商品没多久售馨,货架空空,是生活里第一次见识。口罩、手部免洗消毒液无处可买,网购也遭几次退款。

儿子催促我赶紧到温哥华岛,我妹妹居住的有森林、有大海的清静之所避疫情。稍一犹豫,美加边境关闭,走不成了。

年初过美加边境,趁排队等候,逛了白色的和平拱门公园,就近看了一下门的里里外外。内侧的一边写的是从1814——1914纪念边境开放100年;有意思的是另一侧说,MAY THESE GATES NEVERBE CLOSED——愿这些大门永远不会关闭。住在西雅图二十多年,无数次过这个象征性大门上飘着美加国旗的海关,但都只是远远望着,从没有凑到跟前看个仔细。只那次产生冲动,绕着拱门,把前前后后的细节全拍了个遍。令人惊奇而讽刺的是,没过两个月,美加边境竟关上了。重开的日子因疫情的不乐观,已往后推了几次。几个月过去了,不知何时是个头。

居家令,对有院子有狗的我来说,倒没有太大影响。不时躲到远离都市的半岛,流连在海边山野之中,观超级月亮穿行片片浮云间,倒映在清莹莹的海水中;赏日落,分分钟飘飞中变幻着的晚霞,直到如血的残阳西下。寄情于潮起潮落、漫步在胡畔小径和山林绿树中,不传流言,不卷入无谓的纷争,只拍下美景和花花草草的美图分享朋友圈,健康身心,增强免疫力,抵抗病毒的侵袭。

洪水猛兽般的新冠肺炎肆虐之际,黑人被跪杀事件,雪上加霜搞得天下大乱。对病毒造成的疾病、死亡、失业、限制外出,人对看不见的细微生物,除了防范、挨打,再强大的国家,也无从反击。地球上的人类,制造的武器可以毁灭整个星球。而在大自然派遣来、神出鬼没的瘟军面前,却几无招架之力。人们憋着一肚子的愤怒情绪,正不知从何渲泄,此时警员的过度执法,导致黑人死亡事件,成为导火索,顿时翻卷出社会的各种矛盾,同时把对病毒的无奈,一并转嫁,新仇旧恨如同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为了防疫而冷清的城市街道,被抗议的人群所填充,最终失控,演变成一场打砸抢烧的“狂欢”。

这一次又是在西雅图,抗议的团体占据了部分街道,设路障、搭帐篷,成立了一个“自治区”。警署从区内被赶出,还在建筑外钉上木板。无政府的闹剧仅几周,在枪击造成几人死伤,说明行不通后,被大批警员驱散、逮捕,惨澹收场。

几个月的时间,这个喧嚣的世界令人茫然。BLM运动,他们的诉求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诸多团体趁机作乱,使情况更加扑朔迷离。歧视不是一纸法律,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制定法律本身就不容易,由法律变成现实更难。当某种慨念根植人心,人群会产生一种惯性,要花很长时间去改变。如同中国人比人家才落后了百年,和因战乱出洋卖苦力的勤劳华工为印象,就被西方人贴上“黄祸”、“东亚病夫”等等的标签,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奋斗,经过血与火的较量和自身的赶超来矫枉。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欧洲白人来到北美大地。不到十年,就已经开始贩卖黑奴。作为以奴隶身份被贩卖来美国的非洲黑人,几百年里,根本不被当做人来看待。而1865年奴隶制的废除,不是黑人自己反抗后争取到的权力,而是理念不同的白人,打内战,以战死数十万的代价,解放了黑人奴隶。而后一波三折,黑人有了选举权,但是种族隔离依然存在。号称人人生而平等的宪法,美国建国后长时间没有实行。最早,连白人男性要有一定的财产,才有选举权。而白人女性的选举权,到上世纪初才争取到。上世纪五十年代,黑人平权运动中,种族隔离制度得以废除。到现在,黑人活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但作为历史的旧议题,一有风吹草动,还将时不时被提起。

对黑人的种族歧视问题,特别美国学校这方面的教育,使孩子们都特别敏感,而且全世界都知道。有一年我带儿子去中国,在北京打计程车,那司机是本地人。众所周知,北京人特别能侃,那个司机也不例外,一上车就开聊。不知怎么就说起白人黑人的事。开讲之前,他很在意地看了我儿子一眼(因为儿子是混血儿,他知道是外国人),解释说,“我说的是我自己遇到的事情。”意思是他没有抱偏见。司机说,白人比较讲信用,送他们到一个景点,约好几点来接,一般不会爽约。而黑人就不行,他们甚至坐车不给钱。一次,他拉一个黑人到了地方,那人下了车飞快跑进一栋房子。司机心有不甘追了进去,一看,里面全是黑人。他顿时懵了,认不出究竟是哪一个坐了他的车。他的故事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

在今年的乱局中,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崇尚科学,科技最发达的美国,对戴口罩观念的改变会那么的纠结,要花几个月的时间去解决。在中国,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人人都戴上了口罩。从中可以看出中西方对生命态度的截然不同:中国人觉得,命都没了还要什么自由。西方人说,没有自由要命干什么!病毒喜欢上任性的西方人,就在所难免了。

让我心惊的是,因为疫情首先由武汉报告,竟发生了一些国家向中国索赔事件。如果是野蛮不讲理的国家这么做,也就算了,连英美等文明发达的国家,也有人起哄。这样的事发生在二十一世纪,全球化、智慧化,人类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不禁要问是不是哪儿短路了?地球上,瘟疫自古就有,不是什么新鲜事,要求赔偿可是千古第一回。

今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百年一遇的严峻疫情、黑命攸关运动的暴烈,极大地影响着全人类的生活。小小的病毒,这个上苍派来的“年”,无声无息中制止了世界飞速发展的脚步。它们已经夺走包括作家于梨华在内的几十万条人命,最终会给人类世界酿成政治、经济各方面怎样惨重的后果,不得不令人担着心。“华佗无奈小虫何”,曾经的感叹,如今还适用。看来人永远逃脱不了与古老瘟神共舞的命运。

 

作者简介:黄鹤峰,自由撰稿人。福建作协会员,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会员,美国西北华文笔会秘书。在海外国内的报刊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出版两部长篇小说。





散 文

布里斯班的凤凰木

燕紫(澳大利亚)

 

三十岁的女人是一株凤凰木,夏初开花,圣诞期间开成过大年的热烈和喜庆,落下红花就穿上羽叶,浓夏撑起一株硕大的绿伞,一直把绿意挥洒到布里斯班的秋天,叶子落地,红花满头。这就是布里斯班的凤凰木,袋鼠国的熟女形象了。

爱丽丝喜欢把人比喻为植物,六年前见到门口那株凤凰木,似曾相识,随后搬进了这座有大树守护的老宅子。西班牙风格的白色大露台,一年四季开满粉红的绣球;打开法国式落地玻璃门窗,从有着吊高天花板的客厅里,步入阳台,直入眼帘的就是这株四十多岁的凤凰木。

刚过而立之年,爱丽丝有一头异常浓密的长发,黑色瀑布一般从挺直的脖颈和背部倾泻下来,白裙翩翩,手捧书卷的侧影,经典如同电影画面。秋天的上午,爱丽丝坐在朝北的阳台上,欣赏着大门一侧的凤凰树,阳光洒在她的脸上,她的眼睛里开出大红的玫瑰,鼻子里嗅出了栀子花的甜香,上衣的一粒粒纽扣上盘出了一朵朵玉石莲,从她的裙子上飞起百合花,从她的心脏里奔涌出红艳艳的凌霄花,从她脚下生出许多根须,扎入木地板,又顺着墙体插进一楼的地基,爱丽丝和这房子就连在了一起,长成了一株凤凰木,长在房子里,托起了红色的屋顶。

爱丽丝坐在秋天的心脏里,听到过去的声音,如同马路上的喧嚣;而车水马龙,也正如经历过的人事种种。一些回忆,就从河流中涌出,带来秋天的风,带来蓝调的天空,和失眠的云朵。一只蝴蝶从院子里飞来,带来凤凰木的微信:在你,东方爱丽丝,这个华裔女子出生以前,这棵树就已存在。它要带给你生命的密码,关于你,关于死亡,关于良知和黑暗,关于时间的流逝;它要告诉你,爱丽丝,这棵移栽在袋鼠国的树,如何在黑暗中扎根,如何在天空开枝散叶,如何年年开花而不枯萎的秘密。

爱丽丝坐在秋天的夜色里,望着属于梵高的忧郁星空,暧昧的夜幕似乎笼罩着一个巨大的秘密,一个城市的任何人都成为孤立的个体,随时像一只蚂蚁一样被黑暗吞噬。黑漆漆的大地上,只有带着思想光辉的人,是亮着灯光的房子,给夜行人带来温暖和盼望。灯光清冷,一定有人在另外一座城市,在地球的另外一端,孤独地过着一样的生活。

凤凰树从不移动,从不怀疑秋天的深情和诚意,于是披着浓密的叶子等待春天,等待春水跳跃,春风拂面,等待另一场红花盛开。

凤凰树是默默等待的,正如静若处子的布里斯班,也如耐性守候的一位女子,只有等到生命中的夏天,她才会绽放血色的浓情。

 

作者简介:燕紫,本名傅晓燕。生于中国南北分界线和东西分界线的交汇点:河南省南阳市,80后澳籍华语作者,曾任中学教师,爱好旅游、阅读、电影和写作,作品以散文和诗歌见长。写作秉持“效自然之道,摹灵魂之踪”,“昆士兰-我的第二故乡”以及“南十字星空下”华文征文比赛主审评委,多篇作品发表于中澳国家级报纸及杂志。《澳洲生活指南》专栏作者,香港《流派》诗刊第15期头牌诗人,入选《七弦-诗江湖111户》,《昆州华文》电子期刊主编,昆士兰华文作家协会会长。





随 笔

疫情下英伦真实生活

静好(英国)


宅家日记 Day 174

今天911日(星期五),是儿子的生日,昨晚我们与儿子打了电话,预祝儿子生日快乐。

秋季以来,英国的疫情又开始蔓延,现在每日被新冠病毒感染人数约三千人左右,且被感染者以年轻人为主,年龄大约在二十至四十岁。英政府为了控制疫情,计划从下周一开始宵禁,每天晚上的十点至次日凌晨五点所有商店、娱乐场所、歺饮业都需关门。

从去年圣诞节以后,我们一直没有见过儿子,很是想念。昨晚先生在与儿子打电话时再三问及儿子是否去看了房子?是否有心仪的?如果选中了房子,我们开房车过去帮他看、确定下来。

英国虽然疫情还没结束,但房价还是在上涨,据说是海外买家越来越多,把英国房价炒高了。为了确保儿子早点买好房子,先生经常打电话询问儿子。

儿子一直回答:工作忙,他抽时间去看了几套房,但都??是很理想。先生再仔细问他具体情况,儿子才不得不说出真心话:他买房不急,在英国疫情没有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他不愿意我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专门去为他选房看房,他希望我们好好呆着家里,不要外出,减少被感染的危险。

听着儿子暖心的话,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儿子很体贴懂事,为他人着想,真是好儿子。

以前每年儿子的生日,或者儿子回家来,或者我们开房车去看他,且我都会为儿子精心挑选礼物,为儿子买衣服、鞋子等等,把儿子打扮得潇潇洒洒的。今年因为疫情,儿子没有回家,儿子也不愿我们过去看他,所以不方便为儿子买生日礼物,我就决定给儿子钱,让他自己去买喜欢的礼物。当我提出给他二百镑时,儿子说不要这么多,给五百元人民币就好了,谢谢儿子为我省钱。

先生不喜欢去挑选礼物,每年给女儿和儿子的生日礼物都是钱,每人二百镑,让他们自己去买喜欢的礼物。

今天晚上我再给儿子打电话,问他怎样庆祝生日的,并再三嘱咐儿子现在疫情变得越来越严重了,要他少外出就餐,多在家自己煮等等,儿子一一答应着。

今天下午我们开车去洗车了,在林肯,几家人工洗车行大都是东欧人(如波兰人)开的,自从疫情发生以来,去洗车的人越来越少,以前去洗车,都要排队等候,今天我们去,不用排队,且前面只有两辆车在洗。

轮到我们洗车时,我留意到洗车的工人都没戴口罩,且他们现在不再打开车门,清洁车门里面了,这样很好,因为当他们打开车门清洁车的前门时,无法与驾驶员保持两米的社交距离,增大了洗车工人与驾驶员等互相感染的风险。

我抬头看到他们写在墙上通知栏的通知,洗车费已经涨价了,以前价格是小车6英镑,现在涨至9英镑了,涨幅50%,且只收现金。洗车行涨价能够理解,疫情期前去洗车的人少,洗车行为了维持下来,唯有涨价了。

我马上告诉先生洗车费涨价了,并请他准备好零钱。先生说没有九英镑零钱,只有十英镑的。

我就对先生说:就给他们十英镑吧,不用找了,一则他们洗车很辛苦,风雨无阻地在为客户洗车,二者他们生存不易容,再者他们都没戴手套,他们找回的零钱一英镑,还真不敢收,不要因小失大,因为一英镑而冒被感染的风险。

先生看了我一眼,我明白他想说我真大方,我对先生笑了笑说:“健康最重要。”先生再看看我说:“好吧。”

确实在某些事上我比先生要大方,在关乎健康问题上,我一点也不含糊,绝对不会斤斤计较与在乎一英镑。但在某些问题上,如在做慈善捐款方面,先生却比我大方。

今天中午,我们去M&S 咖啡厅去喝下午茶,在他们的告示栏里写着:欢迎为癌症研究协会捐款,每人每次一英镑,可在付款时一起支付。付款时先生捐了两英镑,一人一英镑。对这种捐赠,我反而不是很热衷,因为不知道他们是否会将幕捐到的款项是否会全部捐出去?也不知道收到捐款的机构怎样使用捐赠款项,还不如捐给实际需要的人,如洗车工人等等。

让我们祈祷全球疫情早日结束吧,希望今年圣诞节时英国的疫情会有好转,希望儿子到时能回家,我们全家一起开开心心地像往年一样庆祝圣诞佳节。

 

作者简介:静好,原名王静,英籍华人。现任联合国《世界生态》杂志顾问,海外凤凰诗社副社长兼双语主编、世界名人会荣誉社长,作品散布在各网络平台及报刊杂志如《人民日报》《中国诗刊》《国际日报》等。多次获奖,世界诗会瑞典总社荣誉社长。





报纸版面





征 稿
国际日报的“国际副刊”
海外华人写 写海外生活

印尼雅加达《国际日报》是印尼最大的华文报纸,与美国洛杉矶《国际日报》同属一家。

“世界文化之窗”(B7版)面向海外华人征集纯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纪实、小说、杂文、文学评论等。

作品除署名外,还要标注国别和城市名,作者自我介绍,近照(头像)。

作者限于印尼、中国、东盟国家之外的其他非华语为母语的国家。

由于诸多不便,海外作者无稿费,不寄样报。见谅!

投稿请寄

755792341@qq.com





今日头版





《国际日报》APP





《国际日报》手机新闻网站

提示:点开二维码,长按二维码,再点“识别图中二维码”。





《国际日报》手机电子版

报纸原版面呈现,具有放大阅读、浏览版面、按日期搜索、多种社交媒体转发等功能。

提示:点开二维码,长按二维码,再点“识别图中二维码”。


近期《国际日报》微信版 链接

华裔市长蔡翠媚一周内阳转阴如何做到?恢复工作的她分享痊愈经验

昨单日新增冠病达4千例 创印尼疫情以来新高

15岁男生娶12岁女生 印尼龙目岛童婚现象受关注

警方称印尼总检院大火属人为 或为蓄意销毁文件

许多免职多年官员仍领高薪 钟万学揭国油腐败弊端

印尼华人惠芝自述:我的父亲和母亲

佐科总统下令两周内降低雅京等9省区新冠新增病例

佐科提醒地方政府 不应为控制疫情急于全面封城

印尼中央政府表态支持雅京局部封城 军警今上街执法

印尼首富黄辉聪致信总统佐科不赞同实施大规模社区隔离

雅京省长阿尼斯宣布局部封城未与中央协调遭多方批评

文学副刊:世界文化之窗 链接

“世界文化之窗”第203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202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201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200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99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98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97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96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95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94期

《巴厘之窗》为印尼《国际日报》唯一官方新闻公众平台,《国际日报》是印尼最大华文报纸,《人民日报·海外版》随《国际日报》在印尼落地发行。印尼《国际日报》与美国《国际日报》均由熊德龙博士创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