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际日报 | 印尼中商会2020抗疫有奖征文获奖作品全记录

国际日报 巴厘之窗 2022-06-08




一 等 奖


假如(散文)

█作者:吴作平

█单位:中国银行雅加达分行

 

  评语:本文正面描写中企职工坚持在印尼疫区工作,以武汉人的身份,娓娓道来,情真意切。通过三个章节,城里城外、份里份外、家里家外,多角度多视野进行描绘,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一、城里城外

2020年春节前夕,我在雅加达,家在武汉。因担心路上拥堵,与家人商量后不回家过年。无意的决定让我暂离了疫情风暴中心。而封城76天里,我无时不与亲人们一起揪心、一起感恩。

  好在父母因担心路上拥堵早早去了老家,侄姑娘和她先生两人上班打算放假后回老家。猝不及防,放假正遇封城停航,无法出门,家里仅剩一袋大米和几包榨菜等零碎食品,支撑了近十天,直到社区服务人员上门帮助才采购到日用品。在社区的带动下,他们也成了社区服务人员。

  邻居王大哥的孙子刚会走路,全家还沉浸在孙子呀呀学语的喜悦之中。大年初一兄长在微信里与我互相拜年,正月初八就永远离去了。他是大年三十买菜途中被感染新冠,离去时家人不能也无法陪伴,直到解封后才领到他的骨灰盒。他们是万千普通武汉人的缩影。回想起王兄长过往的点滴,尤其是我远去他乡后给我许多的帮助,潸然泪下。

  假如春节我在家,也会去那家菜场买菜,而我能否像现在一样了解戴口罩、消毒等防范措施的重要性而实施到位呢?

  从疫情初发时的混乱惊慌,到中央工作组到来后的有序应对,从全国各地白衣战士乃至诊所郎中的勇敢逆行,“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无论生死,我报名”,到全国各族人民倾尽全力支持“热干面”;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到方舱医院,从城里无数个无名英雄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地坚守,到科研人员锐意攻关,以及全国人民宅家不出门就是为国家做贡献。短短76天里,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胜利,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假如我们不是出生在一个不忘初心、人民至上的国家,命运又会怎样呢?那些舍生忘死、舍小家顾大家倾心支援“热干面”的人们啊,你们是我过命的朋友!

二、份里份外

相比逝者,活着是幸运的!生命代价和医疗科研人员的不懈探索,留给生者对付疫情的宝贵经验。其中一项就是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少聚集。措施简单,一个人、一家人独善其身、做好不难,难的是带领一群人自觉做好并且不胜不休。

  从32日本地官宣确诊2例,到104日确诊超30余万例,七个月里,本地先后出现了宗教场所感染群、工厂、公司感染群、办公室感染群和家庭感染群,而分行还能在确保员工安全健康的同时实现业务可持续。假如没有管理层从一月份开始就苦口婆心、采取多项措施,努力把这简单的防范措施变成大家(包括他们家庭成员)份内的自觉行为,结果又会怎样呢?

  一月的雅加达,天气明媚、阳光正好。万里之外的武汉,天寒地冻、街上一片死寂。管理层当机立断,配足防护用品,包括为员工提供每天一杯维C饮料或牛奶补充营养;安排有类似症状的员工在家隔离;向来营业网点办理业务的客户免费提供口罩;要求全体人员戴口罩、勤洗手、戴面罩。等等。

  刚开始,员工对戴口罩等要求是有抵触的。把口罩戴在下巴上的、露出鼻子的、挂在耳朵上的、揣在兜里的,不一而足。还嘀咕道:本地气温高,SARS病毒都来不了印尼,新冠病毒也适应不了。再说大街上没有人戴口罩,还没有一家同业要求这样做。3月份OJK通知,同业已出现感染及死亡案例,请在维持基本运营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员工安全健康。此时已离分行严格要求员工做好防范措施过去了两个多月。

  如果没记错,大街上出现民众大量戴口罩是8月下旬以后,而且是执法人员上街强制要求才出现的。假如从3月份开始本地民众都这样戴好口罩,结果又会怎样呢?

  除考虑员工安全健康外,自1月份起,分行积极为客户提供便利。对印尼境内转账汇入国内用于捐赠、从外地汇入印尼用于抗疫救灾等汇款手续费全部减免,积极引导线上业务办理,减免客户相关费用,全力满足疫情期间客户个性化的需求。

8月下旬,分行收到印尼外交部来函,赞赏分行捐赠及时,表示相信通过大家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早日战胜疫情。这是自一月份以来,继分行向湖北捐赠后,第三次向印尼捐赠,也是众多中资机构与本地民众一道抗击疫情的缩影。

  “份内的事”,这是捐赠中给予帮助的人们常说的一句话。这次捐赠过程曲折,手续复杂漫长。历经了清关政策密集收紧、代理三次变更、承运专机两次落空等难以预测的困难,在总行及上海市分行的同事不遗余力的帮助下,得以圆满合规完成。同时还得到了中国驻印尼大使馆、印尼驻中国大使馆的大力支持。

三、家里家外

“你们有17天没跟家里打电话了”。万里之外、长江之滨的一个小县城里,年近八十的父亲偶尔想不起来孩子的名字,却准确说出我们上一次跟家里打电话的时间。“春节能回吗?”挂电话之前,也是他必问的问题之一。

  赋闲在家父母平时一般种种菜、打打麻将、哼哼黄梅戏。疫情爆发后,又多了一项日课:看新闻联播、看国际新闻,尤其是疫情新闻,关于印尼、关于德国。他们挂念远方的孩子。

  历经灾难后的武汉人,无论认识与不认识,交流时客气了许多,特有的“开场白”“非洲人的爸爸——(黑)嚇老子”听起来无比轻柔。人们能够容忍低质量的网络信号使用线上会议代替面对面交流;能够容忍漫长的等待不再插队纷争;人们多了耐心和宽容,懂得珍惜,学会独处,人们更加热爱生活。再没有什么比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更幸福了。

  山河无恙,家国皆安。远在他乡的游子少了多少后顾之忧。

  疫情之下,世界经济衰退,失业人数增加。如同一位医生所说,疾病挑人,越穷越爱。“除非人人都赢,否则没有人能够赢得这场与病毒的竞赛”,世界卫生组织在倡仪COVAX全球新冠疫苗计划再次提示世界。

  无论你说着什么语言,假如这一次战胜了疫情,在你能够走上街头开怀大笑时,请你一定别忘记:疫情中你看到的、遇到的一切问题,疫情过后,如果不正视它、思考它、解决它,问题不会自动消失。

  假如第二波疫情来临,我们能准备得更好吗?

(本文刊登于11月25日国际日报)


二 等 奖


雨衣防护服(诗歌)

█作者:Ariel Luo

█单位:CEECGPEC Indonesia Projects

 

评语:作者透过工点以雨衣作为防护服,表现出中企克服有限的条件坚持生产的精神面貌。作者捕捉到防护服如同不同色彩的小蘑菇这一景象,展开想象,让美升华。

 

我的云彩雨衣,

一个大小合适的帽子,

两个浅浅的口袋,

轻如蝉翼。

 

晴天,

它把烈日遮外面,

只留下阳光的芬芳。

雨天,

它让雨珠在身上留过,

仿佛露珠流淌在荷叶心

田。

 

清晨,

一个袋里装着鹅暖石,

一个装着含露的落花。

夜晚,

一个袋装着捡来的星星,

一个装着轻柔的月光。


白天,

它是随我行走的彩虹,

一路播撒阳光的色彩和温暖。

夜晚,

它是晚风中飘飞的风筝,

在空中轻轻唱着小夜曲。


云彩之衣,

如鸟儿的羽毛,

如鱼儿的两鳍。

云彩之衣,

给人明艳的夏天,

还有童年的记忆。

 附记:穿上颜色鲜艳的雨衣防护服,感觉很快乐,像不同色彩的小蘑菇,写下此篇。

(本文刊登于11月20日国际日报)


毛智习的N95(散文)

作者:高志敏

单位:中国中铁印尼代表处


评语:中企在印尼抗疫故事无数,作者以充满画面感的笔触,记述了身边发生的一件抗疫小事。作品短小精干,语言流畅,以小见大,生动感人,真实反映了雅万高铁普通建设者热心公益的情怀。这位农民工兄弟质朴善良的品德跃然纸上,充分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身上蕴藏的那种永不过时的集体主义精神。

 

  老胡是中国中铁印尼雅万高铁项目经理部一分部中铁三局桥隧公司项目部的副经理,最近疫情闹得厉害,他每天都要去工地转转,看看工人们有没有戴口罩,问问现场工人的身体状况。

  这天他进入隧道,看现场的中印尼工人在隧道开挖掌子面和二衬台车之间穿梭忙碌着,从身边走过的几个工人都有按规定佩戴口罩,老胡稍微安心了些。

  这时从混凝土二衬台车旁边走过来个戴黄色安全帽的工人,光着膀子,身上只穿着件反光背心。隧道内太过湿热,好些时候工人不听劝都这副打扮。老胡刚想开口让他把衣服穿好,对面倒先说话了:“嘿嘿,领导,我是咱隧道开挖班的民工,有个事寻你商量一下。”

  老胡以为民工有事儿找他们帮忙,最近印尼疫情严重,项目部暂时不让人员随便出入,而且这一批民工大都是第一次来海外工作,杂七杂八的事情在所难免,老胡伸手接过他递过来的一根略显皱巴巴的烟别在耳朵上,看着他露出的两只眼睛说:“老哥,咱在洞里现场可不能抽烟,要注意施工安全啊,有啥事你说。”

  只见他操着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急忙说:“是这样的领导,我是毛智习,在咱们雅万高铁也干快一年了,春节家乡疫情严重,但是我没能回去,想支援家乡疫情,我就找人在这买了五百个口罩,都是N95的,可是之前没能找到寄回家的法子。前段日子项目组织捐款,第一次的时候我在隧里干活儿没赶上;第二次捐款,我不是领导干部,项目部领导也没让我捐。这不,现在印尼疫情这么严重,我寻思买的这些口罩也别闲着,咱们这也都不出去,N95在这儿也用不太上,我想把它捐给项目上,大家万一谁去外面的时候可以戴,我一会就回宿舍,把口罩给你,也给防疫抗疫做做贡献!”

  老胡听到这里,一时间不知该说些什么,只看到一双露在外面的眼睛写满真诚和渴望。这位可爱的农民工兄弟,疫情期间依旧在异国的土地上挥洒着汗水,贡献着力量,还想着能为别人做些什么。老胡吸了口气,赶紧说:“老哥,你挣钱不容易呀,买这口罩一共用了多少钱?我把钱给你,不能让你吃这亏。”“没事,没事。我当初买的时候印尼还没有疫情,也不贵。项目上又包吃包住,平时也不用花钱。你在洞口等会儿,我这就拿过来。”说完,他沿途给一个工友比划了下什么,就匆匆朝外面走去。

  身处异国他乡,国内疫情严重的时候,老胡有时候在手机上看到一些街道的大爷大妈捐款捐物,自己心里时常感慨万分,今天这件事情,让老胡这个久经海外的汉子差点绷不住。回去项目部驻地的路上,老胡看着车厢后排的箱子,燃起那根皱皱的烟,心里暗暗念道:这疫情指定能过去!

(本文刊登于11月23日国际日报)


 三 等 奖


我的异国隔离季(散文)

█作者:马成平

█单位:印尼金川WP公司

 

评语:作者详细记述中企员工们如何严格认真地执行卫生规则,表现出中国公民高度自律的负责任态度,也间接印证中国为何能够有效控制疫情的“抗疫模式”。作品行文流畅,内容翔实生动,细节清晰,富有层次感。

  九月中旬,我与来国内休假滞留的140多人一道从杭州包机出境,赴印尼奥比岛工作。一路严密防护、严格检查检测,两天之内几经转机,马不停蹄地开赴目的地——马拉马拉岛,进行为期14天的隔离。

  马拉马拉岛是奥比岛旁一个十分小的岛屿,四面环海,景色怡人。

  到达马拉马拉岛隔离地已是下午6点多,同行的人员当中,只有我们36人被安置在两栋并排的木屋中,每人一间。至此,便开启了14天的新冠防疫隔离历程。入乡随俗,吃饭只能是印尼餐,早中晚每餐几乎都有肉,非鸡即牛,主食是我们常说的“纸包饭”:米饭。由于生活习惯的差异,几天之后大家就难以适应了,然而谁都不否认是高标准生活餐。每一顿饭都是由两名当地的姑娘提着筐送到门前走廊的台板上,准时准点,并大声吆喝着“makanmakan”(吃饭吃饭),甚是热情,一日三餐,天天如此,让人很是感动。

  隔离期间的防护与监督在这里仍然严格周全。每天上下午必须测量体温,一个人不落,随测随记,即使你上厕所或睡着了,负责测温的人员绝不会弃而走之。消毒工作毫不含糊,走廊、洗脸池、洗澡间、厕所这些人员常能触及的地方,都在消毒范围之列,同时还派有一人跟随监督,以期消毒及时到位。

  进驻马拉马拉岛隔离以来,除了两天没有下雨,其余每天至少有一场雨要下,不愧是热带海洋气候,雨来去匆匆,普遍较为短暂,有小雨、中雨或者大雨,暴雨也下了两三场。由于屋内没有空调,雨天是最为惬意的时候,相对比较凉爽。晴天的时候,从上午11点一直到下午5点,像我这从温带季风气候来的人,真是闷热的是汗流浃背,难以忍耐,只能省略了午休。不管何种天气,所有服务的当地工作人员,包括做饭、送饭、消毒、测温等均是风雨无阻,恪尽职守。

  有趣的是两种动物一直非常规律的陪伴着大家:一种是短尾猫,每一顿饭前,三四只猫准时地来到木屋前,喵喵喵地乞求大家喂食,一些喜欢动物或者说心善的人索性将自己的肉全部都喂猫了。后来,这些猫基本是非肉不食。不管咋样,在这行动受限、寂寥不已的环境中,几只来去自如的猫也让大家心生艳羡。另一种动物是已多年没听到打鸣的公鸡,在此地居然数量不菲,因而半夜或中午的打鸣此起彼伏、经久连绵,让人觉得似乎回归于恬然的乡村,心静了许多、纯了许多。

  这儿的几个洗澡间十分雷同,简单而且节约。说是简单,以致于简单的太直接了:一个水嘴,一只水桶,一把水瓢,仅此而已,在印尼这种洗澡方式非常普遍,不像咱们冷热水混合阀、花洒、喷头配置,一应俱全,在这里一把水瓢既是花洒也是喷头;说是节约,自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水温基本与气温相一致,无需进行加热即可取用,根本不觉凉意。由此,我一直在思索,仅此一项,一年要比咱国内节约多少亿万元的能源。想归想,只能自叹弗如啊!不管怎么说,每天能涤除一下满身的汗液,也算是很松快的一桩事。

  在马拉马拉岛隔离的第七天上午,一群医务工作者上岛来做核酸检测。整个过程严格有序,测体温、签名、检测,受检者都十分规矩,积极主动配合,检测者也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其实在出国之前,我们所有人已经做了检测,完全符合出境要求,并且在核酸检测的前期,公司已千方百计给每一个人注射了新冠疫苗,算是给大家防疫做了一道“防火墙”、吃了一颗“定心丸”。在隔离第十一天,岛上的核酸检测报告已出,所有人均是阴性。

  隔离第十五天的早晨,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大家早餐后,清理完卫生,整理好床铺,穿戴整齐地候车出发,行至码头,两艘快艇已靠岸等待,大家不约而同登船就坐。此时,每个人满脸爽朗,心情愉悦,可内心却深深体会到隔离期失去“自由”的个中滋味。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马拉马拉岛在快艇掀起的两道白色浪花中愈来愈远,愈来愈小……

  不管在中国,还是在印尼,防疫抗疫的本真同为四字:以人为本!

(本文刊登于11月18日国际日报)


这边风景依然安好(散文)

█作者:江克光

█单位:中国外运(印尼)有限公司

 

评语:文字叙述紧扣主题,排比句用的恰到好处,全篇既有深情回顾,也有现实披露,更有乐观展望,满满正能量。

 

  繁花似锦数日间,历经风霜始盛开。2020 新冠疫情来势汹涌,茫茫南洋,迢迢爪哇,自古华夏儿女立志在四方,不畏艰难,不惧困苦。驻守印尼的同胞们,携手印尼同事友人,众志成城,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一手与疫情坚决斗争,一手紧抓各自的事业,硬在“一带一路”印尼节点谱写着壮丽的奋斗画卷。

  疫情期间,抛却项目推进、工作安排中的种种不易,同胞们受疫情所限,归期一延再延,多少乡愁涓涓流。

  最困难时,有年迈的老母亲最终没能见到留守印尼儿女的最后一面,弥留之际多少遗憾,也许只有茫茫沧海倾听了孩儿的哀思和母亲最后的呼唤,忠孝难两全。

  最困难时,留守在印尼的年轻父亲无法陪伴亟待抚慰的妻子迎接儿女的新生,只能隔着手机屏幕相互勉励,此刻鸿雁在云鱼在水,父亲欠宝宝一个爱抚、欠妻子一个深吻。

  最困难时,更有同胞永远地留在了印尼,和数百年来下南洋的先辈们一样,魂撒他乡。

  最困难时,又有多少同胞风餐露宿,多少同胞舟车劳顿……对每个人而言,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天大的事、非凡的事。

  尽管疫情笼罩,面临严重的人员、物资紧缺,项目安装、调试、消缺工作受到极大限制等困难,明古鲁能源项目连续稳定运行、雅万高铁项目再获重大进展……到目前,在印主要中资人员平安、中资企业项目运行平稳,剥去伤感的纱布,这边风景依然安好!

  阳光总在风雨后,祖国战胜疫情的壮举,给了全世界华夏儿女莫大的自信。坚信在印尼的同胞们一定不负期望,披荆斩棘、用勤劳的汗水、坚韧的信仰、非凡的业绩,为“一带一路”上印尼这颗明珠增光添彩。

(本文刊登于11月20日国际日报)


印尼苏门答腊石油抗疫记(散文)

█作者:方玉龙

█单位:印尼苏门答腊石油有限公司

 

评语:作者从正面描写中企抗疫的故事。文章分为两个阶段,前半部分写了国内疫情爆发时,该企业发动职工为国内捐赠防疫物资;后半部分记述在疫情日益严重的印尼,该企业如何一边抗疫一边坚持生产,表现出中企的爱国热情与高度负责的精神。虽然是通讯写法,但作者从第一人称展开,生动形象,真实可感。

 

一、2020年的春节注定不是那么平静

  我在春节前一周从印尼回到国内,一切如常。伴随大年三十的钟声,迎接春节的到来。新闻陆续开始报道疫情事件,在山东还没开始封城措施。大年初一上午走访亲朋好友。到了晚上突然得到消息。疫情严重,大年初二交通开始封闭。一切变化太快,来不及一一告别。初二开始封闭家中。在到元宵节期间,印尼同事陆续来电关心。印尼当时并没意识到严重。逐渐武汉疫情爆发,来得很突然,让所有人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疫情的严重程度超乎想象。我们在家封闭,时刻关注武汉疫情情况,并告知印尼的同事,让他们不要出门,在家办公。开始的时候,印尼同事们并不太在意。还有聚会及拜访。考虑到国内情况已很严重。我和印尼管理层决定,强制员工全部在家办公,工资照常发放,禁止出门走访,每天必须汇报三次位置和体温情况。公司还采购一批口罩,给每个员工邮寄。

二、口罩友谊

国内封闭期间,口罩变得紧张,很快变得非常紧张。各大药店已没有任何库存。很难买到口罩。我在家封闭办公期间,陆续接到国内朋友请求帮忙从印尼采购口罩事宜。28日,接到山东省政府驻东南亚代表处李代表的电话,我便开始了另一项光荣工作,为国内疫情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开始联系采购口罩。我发动印尼所有同事帮忙联系口罩生产厂,物流公司,仓库。帮助省政府代表处联系口罩和防护服渠道,并把印尼和土耳其相关渠道陆续推荐给代表处。同时接到国内博彦科技朋友的请求,让我帮忙联系采购口罩,如口罩不能到位,政府防疫规定,他们公司及属下工厂不能开工。那对他们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没法估量。十万火急,我火速联系印尼同事,开始帮助联系采购,发运,出口办理支付等事宜。从210日到225日,成功帮助博彦科技从印尼发运口罩到上海,苏州,杭州,深圳,成都,西安办公场所。共计24000个。解决了博彦科技的燃眉之急。在此期间,面临各种突发事件,支付币种出现不一致,需要印尼本地人帮忙解决。空运物流又面临不确定性,临时仓位需要变更。仓库存放不安全,有印尼官员扣押查验的情况。幸亏印尼的朋友们多方协调,不辞辛苦,最终顺利发运。在疫情封闭期间,各种的不便利,反而造就了我们和印尼之间更深的信任和更频繁的沟通。也促进了我们和印尼朋友们的友谊。回想起来,再次感谢印尼的 OLIVEPENDIEVANIEPATRICK 以及MJP物流。

三、疫情常态化应对

  随着国内疫情的好转以及政府对疫情防控的普及,我们国内公司对疫情的认识越来越强。而国外疫情蔓延情况越来越严重,印尼的疫情状况也变得严重。我们时刻关注印尼疫情,并每周定期和印尼公司进行视频会议联系。结合国内防护的经验,教育印尼公司重视防护并落实到每个员工。主要措施有:1,雅加达和棉兰办公室需常备酒精洗手液,防护口罩,每天需要酒精擦拭门把手,桌椅,电脑等接触物品。员工每天两次体温监测。外勤人员不得去人员密集区域,和客户采取视频联络。2,油库管理人员和雅加达,棉兰办公室人员同样的防护措施。3,油库作业人员与外来人员采取无接触作业,划分作业区域,隔离油库作业人员和外来人员的直接接触。4,物流运输人员配送油料到客户单位后,要求佩戴口罩,一次性手套,无接触传递物流单据。回程后有专门人员对其人员和车辆进行体温检测和消毒。5,公司安排专人,不定时对公司内部交流群推送疫情信息及突发疫情区域,让全员重视防疫,并提醒全员避开疫情多发区域。

  随着疫情防护的规范和常态化,国内公司和印尼公司无一例感染,这让大家很欣慰。这次疫情对我们公司经营影响很大,一些业务不得不停止。但我们所有人信心满满,积极开展新业务,商讨新模式,以变化应变化。印尼公司在疫情期间完成棉兰油库的建设,新申请并延长拿到印尼政府批准的十年成品油经营资质。国内公司也在疫情期间开拓了沥青进口业务,更换了新的操作模式。

  疫情我们改变不了,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丘吉尔说过“不要浪费任何一场危机”,疫情危机让我们更团结,联系更密切,同时在业务中让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危机,化危为安,居安思危。势必让我们业务在未来更健康更抗风险。

  我们坚信我们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可以打败新冠,战胜疫情。历史长河中,人类面临数次疫情危机,最后都成功度过。相信这次也是一样。感谢疫情期间,一直坚守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感谢印尼中国商会总会对全体会员及国内驻印尼同胞的一次次帮助和关怀。让我们这些在“一带一路”奋斗的同胞,感受到国家的温暖和强大。

  祝福祖国,祝福印尼,祝福中国和印尼的友谊之树长青繁茂!

(本文刊登于11月19日国际日报)



展中企良好形象 书战疫合格答卷

印尼中商会2020抗疫有奖征文大赛圆满收官

  【本报讯】近日,由印尼中国商会总会主办,石油石化分会和交通物流分会承办,印尼《国际日报》合作宣传推广的2020抗击疫有奖征文大赛活动圆满收官。

  该活动自101日正式启动后,在印尼中商总会所属各会员单位企业中引发热烈反响,员工们积极响应、踊跃投稿,征文活动共收到纪实类、散文类、诗歌类等各类体裁作品近百篇,覆盖印尼火电、水电新能源、机电设备、农业、金融、石油石化、轨道交通、水工、建筑建材、矿业冶金、物流运输、房地产等12个行业分会数十家中资企业。

  印尼中商总会高度重视本次活动,总会领导第一时间与承办单位成立组委会,张朝阳主席亲自指导制定抗疫征文活动评选工作方案,石油石化分会和交通物流分会精心制定征文比赛评审细则,并聘请印尼最大的中文媒体《国际日报》执行社长张文喜,著名网红高级工程师、青山集团顾问杜溎,知名媒体人、传记作家丁剑等三位作家老师担任评委。

  通过初筛、软件查重、专家评审等多个环节,组委会从入围的29位作者报送的44篇征文中,遴选出一批质量较高的作品。一则则抗疫战场的感人故事,一封封温暖的家书,一首首饱含热忱的诗歌,参赛的各分会员工用手中的笔,记录了印尼中资企业以强大祖国为后盾,与印尼友族兄弟并肩奋斗,积极投身抗疫防疫的点点滴滴,凝聚起催人奋进的蓬勃力量。

  在这场抗疫战斗中,广大印尼中企员工坚守工作岗位,奋战在抗疫一线,让复工复产的进程不断推进。有许多带着信念追光的人,他们心中流淌的爱和温暖,生生不息。

  在员工们笔下,以充满画面感的笔触,记述了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件件有关抗疫的感人故事。

  不少作品集中反映了远离家乡赴海外工作的中企员工的人生感悟及共同心声。这些作品以朴实温暖的话语,展示了中国企业在严守纪律的同时,不忘慈善公益,彰显爱心的良好形象,书写了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合格答卷。

  经过认真评选,中国银行雅加达分行吴作平的纪实散文《假如》、CEEC-GPEC Indonesia Projects员工Ariel Luo的诗歌《雨衣防护服》、中国中铁印尼代表处高志敏的人物故事《毛智习的 N95》、印尼金川WP公司马成平的随笔记事《我的异国隔离季》、中国外运(印尼)有限公司江克光的抒情散文《这边风景依然安好》、印尼苏门答腊石油有限公司方玉龙的工作通讯《印尼苏门答腊石油抗疫记》等六篇佳作,分获一、二、三等奖。

  至此,本次征文大赛顺利落幕。

  印尼国际日报将陆续刊登上述获奖作品,旨在更大范围传递中企员工浓烈深沉的家国情怀,凝聚起全力以赴、共克时艰的正能量。

  印尼中商总会交通物流分会:李满意

  (报道原载1117日国际日报)






今日头版





《国际日报》APP





《国际日报》手机新闻网站

提示:点开二维码,长按二维码,再点“识别图中二维码”。





《国际日报》手机电子版

报纸原版面呈现,具有放大阅读、浏览版面、按日期搜索、多种社交媒体转发等功能。

提示:点开二维码,长按二维码,再点“识别图中二维码”。


近期《国际日报》微信版 链接

从“一高一低”看印尼抗疫成果 佐科称振兴经济同样有效应

印尼:“捍卫伊斯兰阵线”不合法 警方在其首领住宅区消毒

当巴厘岛美景遇见中国宣纸——专访巴厘岛宣纸俱乐部

新加坡学者新著:革命年代的移民图景——中国、印尼与冷战

印尼激进派导师号召力超过开国总统苏加诺?较量才刚刚开始

印尼宗教强硬派号召革命 国军拆除煽动性标语牌

APEC CEO峰会 佐科总统邀亚太首席执行官来印尼投资

寻找抗战空军烈士许铭鼎印尼泗水的家人

有客从印尼来 特朗普选后在白宫难得展露笑容

极端教士聚众事件一追到底 雅加达省长被警方传召近十小时

《巴厘之窗》为印尼《国际日报》唯一官方新闻公众平台,《国际日报》是印尼最大华文报纸,《人民日报·海外版》随《国际日报》在印尼落地发行。印尼《国际日报》与美国《国际日报》均由熊德龙博士创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