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健康提醒|已进入活跃期!被叮咬严重可致命!千万要当心这种虫子……



蜱虫类别

蜱是一类重要的吸血节肢动物,绝大多数寄生在哺乳动物体表,少数寄生在鸟类、爬行类及两栖类。

图源: 网络

蜱分为硬蜱、软蜱和纳蜱三大类,前两者较为常见,纳蜱较少见。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硬蜱科无论是从种类上还是数量上,都占有绝对优势,危害最为严重。

图源: 网络

我国科学家基于宏基因组学技术分析了全国范围内六大蜱种的病原体分布与构成,发现它们均具有蜱种特异性和生态地域性。

图源: 网络

全沟硬蜱和长角血蜱携带无形体、巴贝虫、疏螺旋体、柯克斯体、埃立克体和立克次体等各种微生物。相比之下,血红扇头蜱的微生物病原体丰度最低。微小扇头蜱在牲畜和野生反刍动物中传播巴贝虫和无形体。森林革蜱携带伯氏考克斯氏体和土拉弗朗西斯菌的相对丰度最高,它们分别是Q热和土拉菌病的病原体。


蜱虫生活史

蜱类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阶段,除卵外,其余三个阶段均需吸血寄生。以三宿主的硬蜱为例,三宿主蜱虫在幼、若和成虫期间必须要转换宿主,每次饱血后,离开宿主在植被上蜕皮进入下一个发育阶段。目前发现的大多蜱虫为三宿主蜱虫,也有二宿主蜱虫,例如残缘璃眼蜱、亚洲璃眼蜱等,单宿主蜱虫有微小扇头蜱。

图源: 网络

蜱虫不会飞翔跳跃,这就限制了它的活动范围,主要是生活在野外,如森林、草原、荒漠地带等草木茂盛处。活动范围一般为数十米范围内,而且与蜱虫、虫种及风力等因素有关。幼虫活动范围较小,如微小牛蜱的幼虫活动一般不超过4.8m。成虫的活动范围略远,如全沟硬蜱可达25~50m。宿主的活动在蜱类分布上起着重要作用。蜱虫的嗅觉器官——“哈氏器”,对动物的汗臭和二氧化碳很敏感,当与宿主相距15米时即可感知,一旦接触宿主即可迅速攀爬而上。常寄生在动物或人的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阴部和腹股沟等处。


蜱虫叮咬的危害

有蜱叮咬史或户外接触史的患者,需要鉴别诊断包括: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GA)、人类单核细胞埃立克体病、回归热、莱姆病、立克次体病和巴贝虫病等。

需要重点关注的

蜱传疾病

1、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长角血蜱传播大别班达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导致不明原因的急性发热(体温38°C或更高)和血小板减少症。每年4~10月是其流行季节,5~7月为流行高峰。

2、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GA)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的蜱传疾病,主要通过全沟硬蜱群叮咬感染,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蜱活动频繁的月份5~10月为发病高峰。

3、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病(HME)是由专性胞内革兰氏阴性细菌查菲埃立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传播媒介为美洲钝眼蜱和肩突硬蜱。病原体主要侵犯人体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临床症状为头痛、发烧伴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转氨酶水平升高。

4、立克次体病,例如Q热,是由伯氏考克斯氏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蜱虫为其传播媒介,羊、牛、马、狗等家畜为主要传染源。急性Q热最常见的表现为持续1~2周的自限性发热性疾病,患者可有发热、头疼、肌痛等类似流感临床表现。多数病例发生在春夏季节。



往期阅读推荐

1

健康提醒|手足口病高发季来临,我们应如何预防?

2

健康提醒|路边的野菜别乱摘,更别乱吃!小心中毒

3

健康提醒|湖南疾控紧急提醒:清明前后这种水果千万不要乱吃!




来源:湖南疾控

编辑:湖南卫生健康委宣传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