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ampfire #3:什么是摄影作品的完成度?

FineTim OKTim 2022-07-10





对于一个作品来说,完成度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看:一个是表达的完成,另一个是制作的完成。


表达的完成,是说一个作品的内容是否完整有效。简单说就是,话是不是说完,有没有说清。


可以用作文的思路来套用在摄影上来理解。比如写一篇文章,写一半跑了,或者写不下去了,草草收尾,这篇文章的完成度就会打折扣,观众读起来会有明显的虎头蛇尾的感觉。对摄影来说同理,有人起手是很宏大的主题,比如当代现象,或者关注某个群体,但是无法坚持拍摄,或者无法深入拍摄,那么最后只能看到一些非常表面的东西。这种作品就是低完成度的状态。


实际上,当下的摄影面临着媒介本身,即摄影本身这种形式的限制,或者说摄影这种媒介所能表达的东西是很有限的,相机截取三维空间并转换为二维的像,并且很多内容摄影师也不去控制,许多的信息就流失了,包括环境本身携带的信息,还有摄影师自己想表达的信息。于是目前很多艺术家的解决法是通过图像流来构成完成表达,图像流也就是一组照片,通过编辑的方式组合实现叙事或者传达。靠单张图像来构成视觉趣味来吸引观众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如果今天某个摄影师再拿着布列松那样的作品出来给人看,我相信他也就只能在网上骗点赞。


我曾经和梁源讨论过布列松,我们都认为所谓的「决定性瞬间」是布列松本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被后来的摄影爱好者曲解的一个产物(补注:事实上也是)。这样的作品也就无从谈及完成度,因为作品本身都是碎片。梁源虽然是个书法艺术家,但是却提出了一个非常惊人的观点:我们现在进行的摄影创作,都应该是「什么都决定不了的瞬间」。


就决定性瞬间本身这个概念来说,它是自相矛盾的,因为布列松本人在拍摄那些照片的时候都有一个预期,然后在原地等待一个符合预期的瞬间。所以说那些照片其实根本不是来自于某个瞬间,而是一系列决策之后的一个结果,是被安排的。


而「什么都决定不了的瞬间」这个概念就有意思在,实际上它所陈述的事实是,一个完整叙事或者表达中的片段被拿出来是无用的,甚至是断章取义。而当我们再回到内容完成度这个问题上来的时候,一切就都很清楚了,单张图像的内容之间产生联系,并且在整组作品中构成了连续的、符合感受或逻辑的信息流,才能达到「完成」的基本标准。


制作的完成则是说,一个作品在形式和呈现上是不是做到位了,换句话说就是这个东西到底有没有做好。衡量制作完成度的因素有几个:一是材料,二是手法,或者也可以说工艺,三是呈现。


对于摄影本身来说很多的创作者是忽略制作的。原因是数码所带来的便利使人变得懒惰,照片只会保存在硬盘内而不是被印刷或者放大出来。


我之所以要强调「制作」这个概念,是因为对于摄影来说制作会影响内容,或者改变内容,甚至成为内容的一部分。举例来说,我们在制作照片的时候,选用的纸张材质不同会影响照片的观感,是光面的还是哑光的,还是带有一些纹理,这是作品的重要属性。如果说用传统工艺去制作照片,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不同,可以选用普通放大,也可以选用达盖尔印板,湿版,或者是铂金印象,结果都是截然不同的。不了解摄影的太容易忽略材料和工艺对作品的影响了,反过来说,一组没有经过制作的照片,存放在硬盘里的照片,先天上就有未完成的嫌疑。


而最后一点,即呈现,是指照片如何被呈现,比如装框,或者裱在灯箱上,再或者做成摄影书,结果也是完全不同的。每一种呈现方式都有复杂的分支和选项,装框对于框的选择本身也会考虑材料和工艺,做摄影书方法就更多更复杂。


所以,以上两点,内容和制作,即衡量摄影作品完成度的基本属性,也是我们评价一个作品考虑因素。放在其他艺术形式下也基本适用。





《什么是摄影作品的完成度?》

2019年


campfire是 Tianxi 备份整理一些旧文的连载系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