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西有多少个县,北京就有多少个营?

行政区 2021-12-21

一、凤河两岸奇特的地名 
  几年前,慕名去中国生态第一村——留民营去玩,驾车顺104国道往前走,不觉过了站,一不留神到了一个叫长子营的地方。当时觉得长子营这个名字很奇怪,一是为什么叫长子?二是为什么叫营?以为这是地方也许是古代的什么军营,并因为是纪念谁家里的老大而命名,或者说是军队里有什么大个子将领做出了丰功伟绩而命名的。恰好路遇一位马路边的老者,询问去留民营的路,顺带给心中的疑团寻找一个答案,谁知这一问,竞像打开了一部历史巨著,让你继续了解下去,欲罢不能!

  老者的回答很简单:长子营的长子是山西长子县,要说营,山西有多少县,大兴就有多少营! 山西有多少县,大兴就有多少营?? 我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回来分别找到大兴地图和山西政区图,翻开仔细一对比,真的是如坠云雾! 在大兴的地图上,流经大兴东南的凤河两岸,用山西县名命名的村落比比皆是,除长子营外,石州营、孝义营、沁水营、解州营、霍州营、黎城营、河津营、蒲州营、潞城营、绛县营、屯留营、大同营……

  

  还有一个干脆叫山西营! 这是不是什么造物弄人、因缘巧合呢?翻阅中国的历史,探究其源,你会发现,这里面蕴藏着源远流长的故事,虽然远隔千里,但两地之间却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亲情。

  面临这种情况,明王朝深刻认识到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任其发展下去,将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怎么办? 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八月,朝廷的户部郎中刘九皋奏曰:“古者狭乡之民,迁于宽乡,盖欲地不失利,民有恒业。今河北诸处,自兵后田多荒芜,居民鲜少。山东西之民,自入国朝,生齿日繁,宜令分丁徙居宽闲之地,开种田亩。如此,则国赋增而民生遂矣。”意思大致是说,自古土地少的地方的老百姓,总是迁移到土地多的地方,是希望充分利用土地,有一份永久的基业。现在河北各地,战后土地大部分都荒芜了,人烟稀少。

  山东和山西地区的老百姓,自并入我朝以来,人丁兴旺,应该命令他们中的一部分移民到土地多的地方,开荒种地。这样,则国家税赋增加,老百姓也可以稳定了!明太祖朱元璋一听,立马对户部侍郎杨靖说:“就应该按照刘九皋说的办!”。于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官方组织的大移民开始了。 明成祖(燕王)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得皇位后,为了加强北方的统治,稳定北方,又迁都北京,京师周围,需要继续填充大量的人口。其在位的21年间,又从山西移民8次,其中有6次移往北京且主要采取军事屯垦的方式,动辄万户、数万户。例如,永乐二年九月,“徙山西太原、平阳、泽、潞、辽、沁、汾民一万户实北京”。



三、村落与原籍同名同源 

  但是,你又会发现,打开中国地图,对照明初大迁徙的历史,不难发现,当时由山西迁往京冀地区而形成的村落,多以姓氏命名,以原籍县名命名的很少,但在大兴是一个例外呢?这里说来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话说,当初明王朝禁止用原籍县名命名的目的,是为了让移民忘记迁徙一幕,尽快落叶生根,一心一意实现明朝平衡全国人口,发展繁荣北方地区的计划。然而在首批迁徙的时候,就遇到了难题:一大批晋南精英,不甘朝廷的任意胡为,串联起来,团结一致,使明王朝的迁徙计划一拖再拖。明王朝刚刚立国,朱元璋作为一个开国皇帝,干过农民起义领袖的他,深知民怨沸腾的厉害,但这种小事情还不至于难到他。
  为了实现国家大计,在迁徙问题上,又故技重施,使出了自己的拿手好戏。他命令山西地方官员发布通告说:晋南的老百姓,一般都要强制迁徙中原,有特殊原因的,可以例外,前提是必须本人到洪桐县说个理由先,经批准后登记造册,就可留下。就这样,一大批最能代表晋南文化的精英,错误的判断了形势,天真的相信了朱皇帝,第一时间第一速度赶到了洪桐县报到,结果不幸成了强制迁徙的首批移民。但朱元璋不愧是朱元璋,打一巴掌再给一个甜饼,命令除给出最优厚的移民政策外,破例允许第一批移民可以使用原籍县名来命名落地村名,也算是皇恩浩荡。 凤河地区的大部分村庄多属晋南移民,移民们为子孙后代不忘故里多以原籍县名命名村庄名称。

  长子营与长子县 长子营现依在凤河沿岸的位置分上长子营、下长子营两村,共有人口1251人,耕地2678亩。因是镇政府所在地,商铺林立,车水马龙,二、三产业比较发达。据历史考证,长子营之所以称之为长子营是因为村民们的祖先来自晋南长子县。长子(changzi)县,现属山西长治市。长子县是中华民族文明发祥地之一。传说炎帝神农氏在境内头号头山尝百草兴稼穑,完成了人类从游牧狩猎到定居农耕的重大转折。境内发鸠山,为《山海经》记载古代神话故事“精卫填海”的衔木之地。尧封长子丹朱于境,长子县由此得名,为千年古县。

  上黎城与黎城县 上黎城村现有人口578人,耕地1079亩,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庄,蔬菜、果品等产业发展迅速。上黎城由晋南黎城县迁入。黎城县,现属山西长治市。

  潞城营和潞城县 潞城营因申姓居民多又名申营,现有人口1103人,耕地2661亩。该村一户姓申人家藏有祖传接骨秘方,代表人物申悦,接骨技艺精湛且医德高尚,闻名乡里。根据行政区划分为潞城营一、二、三、四村,四个村虽在行政区划上互不隶属,但皆由山西潞城迁入本地。潞城县,现属山西长治市。

  蒲洲营与蒲州 蒲洲营因明时由晋南蒲洲迁入本地而得名,现因分居凤河南北而分南、北蒲洲两村,两村现有人口1092人,耕地2235亩,其中,蔬菜地就达1426亩,因而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专业村。凤河北的北蒲洲村现已被确定为国家级新农村建设试点,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必将重现古时蒲洲的辉煌。浦县,现属山西临汾市

  河津营与河津市 河津营村地处长子营中部,人口753人,耕地1570亩,全村多以粮食种植为业,是传统的产粮村。河津营因自晋南河津迁入,为不忘故里而取名河津营。河津,现属山西运城市。

  沁水营与沁水县 沁水营村现有人口1078人,耕地2767亩,该村花会有名,其中开路叉清时名噪京南,曾进宫表演,慈禧观后兴致之下,亲笔为其提写“开路叉”三字会旗。如今,工业、服务业发达。特菜种植业发展迅速,产品出口新加坡等多个国家,是长子营镇重要的特菜出口基地。沁水营中的沁水二字得名于晋南沁水县之县名,自明时迁入后,移民为不忘家乡而将县名定为村名。沁水,现属山西晋城市。

  绛县营与绛县 绛县营现叫周营,有人口522人,耕地950亩,因明初由晋南绛县迁入而得名,村中居民多周姓,后改为周营,该村坛子会明清时期名噪京南,曾进宫表演。绛县,现属山西运城市。 除此之外,一一对应的有: 石州营——离石市,现属吕梁市; 孝义营——孝义县,现属吕梁市; 解州营——运城市,现运城市; 霍州营——霍州市,现属临汾市; 黎城营——黎城县,现属长治市; 屯留营——屯留县,现属长治市; 高平营——高平市,现属长治市;等等。

  另外,这一带地方还有留民营、车固营、凤河营、郑尔营、窦家营……. 等等,也是为安置山西等地移民所设立的“五十八营”中的一部分。
  只不过是由于前面所属的原因,没有取与原籍对应的名称而已。 石州营、孝义营、沁水营、解州营、霍州营、黎城营、河津营、蒲州营、潞城营、绛县营、屯留营、大同营……..,这里简直就是山西特别是晋南的浓缩,这一个个以中华民族古老发祥地命名的村庄,神奇地浓缩聚集在这里,他们不但有过古老文明的辉煌,描绘过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的神话,经历过离乡背井的痛苦迁徙,更创造了今天小村得以天下闻名的奇迹。

四、今日凤河流域 

  今天的风河流域,主要隶属大兴的采育、长子营、青云店三镇,这一带,离亦庄非常近,104国道贯穿这里,京津塘高速路穿境而过;顺京津塘高速,出马驹桥,行车20分钟可达。 这里,物产丰富,是典型的农业大镇,大田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盛产的水果有梨、苹果、杏、李子等十几个品种,乾隆皇帝在巡视畿辅时曾留诗赞曰:“京南富庶村,厥名采育里”,说的就是这一带。

  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留民营生态农场辈声全国,这里有北京高科技蔬菜示范区,种植有紫背天葵、芥兰等名、特、优、新品种,让你体会什么是生态农业,这里还有着 “乌托邦”式的集体主义生活……..,这里是你很好的选择。 采育镇的水、土、气候等自然条件与世界著名的葡萄之乡――法国波尔顿十分相似,非常适宜种植葡萄。百年来,这里的葡萄以品质好,果形均,口感好,享有胜名。目前采育葡萄总面积已达20000多亩,品种达到100多个,年产量达1.8万吨,已经占据北京葡萄市场的三分之一的份额。 开车行进在这里的乡村公路上,良好的生态环境,让你感觉这里真的是“生态之乡”。这是一块既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这里有着浓郁的山西风情,勤劳、智慧的山西移民后代会给你更多的回味和惊喜!

  

  花态柳情,山容水意,看在看的世界,梦在梦的画面。这片土地因为浓郁的山西风情而变得古老而又神奇!山西人是最怀乡的,六百年的岁月都不会改变的他们执拗。淳朴而又重情义的山西人才是最可爱的人!

  暇想,凤河是不是汾河之称……

  思乡的人啊!山西最浓……


延伸阅读:


  在北京的大兴和顺义,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些地名和山西的县名相同,只在末尾多加了一个“营”字,比如河津营、长子营等。


  元朝:河北和北京百姓西迁晋南

  北方游牧民族把华北平原的大量农田改为牧场,致使河北和北京地区的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

  元朝统治者还把全国人民划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为了逃避奴役和压迫,河北和北京地区的大量老百姓背井离乡,翻山越岭,流落到以太行山为屏障的山西境内。

  元朝末年,战乱频繁,民不聊生,“时兵革连年,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华北地区荒草遍野,老百姓流离失所,大多数地区“积骸成丘,居民鲜少”。

  可那时的山西,尤其是晋南地区,由于山河险峻,幸免战乱,社会相对安定,人口繁衍日盛,加上大量难民流入,已经人满为患。

  明朝:山西人东迁北京

  洪武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88年八月,朝廷户部郎中刘九皋谏言:

  自古土地少的地方的老百姓,总是需要迁移到土地多的地方,是希望充分利用土地,拥有一份永久的基业,眼下河北各地,战后土地大量荒芜,人烟稀少,山西地区的百姓,人丁兴旺,应该命令他们中的一部分居民迁移到土地多的地方,开荒种地。如此一来,国家不仅可以增加税收,老百姓也可以安居乐业。

明太祖朱元璋

  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由官方组织的移民计划就这样开始了。

  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得皇位以后,为了加强北方的统治,迁都北京,也需要继续填充大量的人口。

明成祖朱棣

  于是,他在位的21年间,也从山西移民8次,使今天的大兴凤河地区成了移民的落脚地。据统计,如今北京大兴区的526个自然村,就有110个村落是由当时山西移民组建的,山西和大兴也因此被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然而,移民们背井离乡,必然思念故土,这种滋味也不好受。为了让移民忘记长途迁徙的一幕,早日落叶生根,以达到平衡全国人口,发展繁荣北方地区的目的,明朝地方官吏破例允许从山西来到北京地区的移民可以使用原籍县名命名其落户的村落,只是为了区别原籍,需加一个“营”字。同时,这样做也是为了移民后代不忘前辈千秋伟业,不忘祖宗来龙去脉,留有印记。

  北京大兴区:石州营、孝义营、沁水营、解州营、霍州营、黎城营、蒲州营、潞城营、绛县营、屯留营、大同营,还有一个地方干脆就叫山西营

  北京顺义:河津营、夏县营、稷山营、东绛州营、西绛州营、忻州营、红铜营、赵全营。

  (只是个别村名因年代久远,读白或者谐音的缘故,改变了原有的字意和发音。如红铜营当初实为洪洞营赵全营则系赵城营。)

  山西有多少县,大兴就有多少营。

文/罗仁基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