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本殖民时,朝鲜、台湾的行政区划是怎样的?

蓝果子 知乎 行政区 2022-04-01

朝 鲜


  起初,朝鲜王朝时期,朝鲜的行政区划是八道制,到了1895年,国王高宗(后来的大韩帝国皇帝高宗)时期,高宗将八道制改成了二十三府制。第二年又改成了十三道制。日韩合并后,朝鲜殖民地延续了高宗的十三道制,道下面设有府、郡,郡下再设邑、面。

朝鲜日据时期地图

  二战后,韩国独立以后,基本延续了之前的十三道区划,战后,韩国独立以后,基本延续了之前的十三道区划,占有南部八道(其中,江原道北部少部分为北朝鲜所有)然后又设立了济州道,共九道。

  北面的朝鲜对十三道区划改动较大。朝鲜控制的,分别是咸镜北道、咸镜南道、黄海道、平安北道、平安南道江原道以北少部分。朝鲜的“道”的划分比韩国还要细致一些,将黄海道划分成黄海南道黄海北道,又进一步拆分出了两江道慈江道。这样朝鲜就有9个道了。


台 湾


  1895年,台湾日据时期开始,最初设置了台北县、台湾县、台南县、澎湖厅,之后一直频繁更改区划,直到1920年稳定了下来,设置了台北州、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台东厅、花莲港厅,1926年澎湖被从高雄州里划出来,设为澎湖厅,这就是台湾日据时代的五州三厅。日本在五州三厅的下面设置了市、街、庄,高山族的集落被设为社。

  日据时期的五州三厅也影响了后来的中国国民党对台湾行政区划的制定。

台湾日据时期地图

  1920年,日本改了一些台湾地名,最著名的就是“打狗”改为“高雄”。日本觉得打狗太难听了,想改个名字,就改为了高雄,被取名叫高雄是因为打狗的中文读音与高雄的日文读音相似,高雄(たかお),罗马字写作takao。

  其余的有,台北市松山区原名“锡口”,名字来源据说是从锡口的丘陵远望,可以看见岛内稀有的松林,也有说法认为是锡口与爱媛县的松山市相似。高雄市冈山区原名阿公店,以当地地标大岗山、小岗山而得名冈山。新北市板桥区原名枋桥,被改为板桥。


转自:蓝果子/来源:知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