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633个城市,五分之二都在流失人口

行政区 2022-04-02

- 全国超半数省份人口净流出 -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已经达到2.4亿,从增长期转入了调整期。

  以“五普”和“六普”公布的人口数据来计算,1990至2000年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跨省区迁移的人口数为4713万人,到了2000至2010年,跨省迁移的人数已达7929万人,跨省迁移的人数为所有迁移人口的三分之一。

  发达的东部地区自然也吸引着最多的流动人口聚集。从中、东、西部地区来看,东部是唯一的净迁入地区。中部地区除内蒙古在“六普”时期成为中部地区唯一的人口净迁入地区之外,其他省份均为人口净迁出地区。


- 收缩的城市 -


统计了《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公布的人口数据,发现从2010年到2016年,在剔除掉因行政区划变化而增加或减少的50个城市后,剩下的633个城市中有246个城市的人口密度出现下降(即2016年与2010年城市人口密度比小于1),占38.86%。

  根据城市人口密度比的情况,我们可以把城市人口密度的变化分为六类显著降低、有所降低、基本未变、有所增加、显著增加大幅增加。95座城市的人口密度显著降低,212座城市基本未变,有所增加、显著增加和大幅增加的城市占将近40%。绘制到地图上,是这样的:

从空间分布来看,东北地区降低较为明显。除了夹在中间的吉林省四平、辽源、通化、松原和白城等地人口密度有所增加,其余皆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西北的乌鲁木齐、中卫、兰州、鄂尔多斯、宝鸡和西安等地人口密度均有所下降。

华北和河南则比较复杂一些。鄂尔多斯、石家庄、南阳人口密度显著降低,乌兰察布、太原和秦皇岛则大幅增加。

一些地区的部分资源枯竭型城市因资源枯竭、产业更替等原因,导致人口集聚能力降低。

西南的川黔连绵区出现了明显的人口流出,和此类似的是浙西南——闽西人口流出连绵区,这些地区地形以山区为主,人口密度不高,经济相对不够发达,容易流向附近经济更发达的珠三角和长三角。

另外,在东部沿海地区,除了靠近上海的苏南地区,地处山区的粤西和海南多地,也是人口流出的主要地区,人口密度下降明显。


如果用城市人口给城市划分不同的规模等级

哪一类城市人口密度变化大呢?

以2016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中的城区人口数为依据,把城市分为了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五类。

- 谁在拖“大城市”的后腿?-


在人口密度显著降低的13个大城市中,有6个省会城市,它们分别是乌鲁木齐、长春、贵阳、沈阳、石家庄海口。在人口密度有所降低的11个大城市中,也有5个省会城市,它们分别是兰州、南昌、西安、合肥哈尔滨

  人口流失的城市还有一个学名,叫“收缩城市”。在2000-2010年期间,中国654个统计城市中有180个城市发生收缩。如果将这些“收缩城市”分类的话,他认为收缩城市可以分为几大类:

第一种是结构性危机收缩城市,比如曾经的林业资源型城市伊春,就面临着陷入资源危机而不得不调整产业结构的困境。

第二种是大都市周边收缩城市,比如说北京周边的三河、高碑店,成都周边的都江堰等。

第三类是比较常见的欠发达的县级市,比如天长、龙泉、合山等。

第四类是边境偏远城市收缩,如根河、额尔古纳、哈密等。

最后一类是数据调整型的收缩,这类城市因个别年份下降的明显被列入数据调整型的收缩,这类城市的代表是景德镇。


中国肥胖地图:北方人腰更粗实锤了

过去40年,中国消灭了91.6万所小学

中国“00后”性别比例分布图,哪里最失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