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要通缩了?还不至于

丨星话大白丨 大白话时事 2023-04-15
本周是通胀数据公布周,我们和美国的CPI和PPI指数都是本周公布。
大家对我们的CPI数据也比较关心,本文会来做一个详细分析。
(1)细分来看
4月11日,我们3月的CPI数据也公布了。
3月CPI同比上涨0.7%,已经连续两个月出现环比下降。
结果,我们舆论上,就出现炒作“通缩”的舆论风向,有些人动辄说我们经济要陷入衰退,要步日本后尘,经济要长期通缩和发展停滞。
我寻思着,去年在外部输入性通胀压力大的时候,都是普遍在说我们有通胀压力。
现在CPI数据下降了,说明我们通胀压力减小了,这本来是好事,怎么被有些人渲染得跟灭顶之灾一样。
更何况,当前这个CPI,也不是说有多低,严格来说是还算不上通缩,顶多算低通胀。
0.7%的通胀率,怎么说也比美国现在5%的通胀率要强一些吧。
在我看来,现在鼓吹通缩的这群人,跟两年前鼓吹要大通胀,应该是同一批人。
两年前,他们鼓吹中国要大通胀,是为了制造恐慌。
现在,他们鼓吹要大通缩,同样也是为了制造恐慌。
通缩还是通胀,在他们眼里,只是用来制造焦虑的工具而已,他们随时可以在鼓吹通胀和通缩里摇摆。
CPI数据上涨的时候,他们就鼓吹大通胀。
CPI数据下降的时候,他们就鼓吹大通缩。
所以,我们需要看清他们目的,然后理性客观的来辨别数据。
当前中国面临的物价问题,仍然不是通缩,有通胀压力。
其实只要点开3月CPI的细分选项,就不会得出已经通缩结论。
从公布的CPI分项可看到,3月的CPI指数,只有居住和交通两项是同比下降,特别是交通通信的同比降幅最大,可见交通通信是3月CPI指数下降的主要动因。
我们的交通通信里,主要大头就是油价。
所以其实3月的CPI指数下降,根本原因是去年3月的油价太高了。
去年3月因为俄乌冲突爆发,让国际油价直接冲破130美元,一度达到139美元的高点。
而今年3月,国际油价则一度跌到70美元,相比去年3月跌了快一半,刚好是一个高峰到低谷。
所以,我们交通通信这一项才会出现同比大幅下降,进而拉动CPI指数下行。
不过我们其他分项,比如食品烟酒仍然保持2.1%的温和上涨,其他用品及服务也有2.5%的上涨幅度。
这都谈不上通缩。
我国毕竟是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所以在油价上没有定价权,不像煤炭前年飙涨,我们一对煤炭价格调控,煤炭价格马上就跌下来。
这是因为煤炭我们是可以自给自足,所以价格可以自己说的算。
但油价主要还是看国际油价,属于外部因素。
我们肯定是不能只用油价涨跌,来判断我们是通缩还是通胀,这个显然是不靠谱的。
而且只用一两个月的数据,就断定要大通胀或者大通缩,也是比较片面的。
(2)长期来看
通缩的定义还是比较严格的,需要CPI指数长期维持同比为负增长的状态,也就是CPI指数长期下行。
比如,日本通胀率,在2000年后,是有长期一段负增长阶段。
日本的CPI指数,也是在2000年后长期下行。
这种长期下行的CPI指数,才能称得上是通缩。
仅用一两个月的物价指数,就说通胀通缩,是不大靠谱的。
我们当前的通胀率还是正增长,CPI指数顶多只能算长期横盘震荡,谈不上大通胀,也谈不上大通缩,顶多算低通胀。
其实从2008年至今,CPI指数是长期维持在100-104之间震荡,既没有长期上涨,也没有长期下降。
当然,这只是数据层面所反应的一个结果。
大家实际生活中,对于2008年的物价,和现在的物价,应该是有直观的感受区别。
我只能说,我们CPI指数的猪肉权重占比很大,而十年前的猪肉价格,跟现在是差不多的。
所以会反应在CPI指数长期横盘震荡。
但总体而言,我们面临的是长期通胀压力,而非通缩。
这个主要是由我们货币发行量所决定的。
由于过去这20多年,我们经济整体保持高速增长,特别是外贸规模是飞跃式增长,这必然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货币规模增速。
一般来说,M2增速跟GDP增速相匹配即可。
不过,近几年,我们的GDP增速还是下降,不考虑过去3年受疫情影响的巨大波动,我们2019年的GDP增速是6%,预计今年GDP增速是5%左右。
但2021年,我们的M2增速仍然维持在8%上方,特别是去年下半年开始,为了刺激经济,我们也是有开始放水,货币增长也持续攀升到12%附近。
当货币增速高于GDP增速时,就需要考虑货币发行,可能带来的通胀压力。
可能有人会说,日本不也是货币严重超发,但日本也是长期通缩。
但需要注意,日本是在践行MMT货币理论,是由日本央行下场无限印钞购债,所以海量的货币是基本沉淀在金融市场里。
而我们央行现在还没有在搞量化宽松,更没有无限印钞购债,情况跟日本并不相同。
其次,日本的海外资产规模很大,某种程度分摊了日本货币超发所带来的通胀压力。
所以,我在2020年就写过文章,日本超发货币不引发通胀的模式,是很难复制到世界其他国家,并认为美国可能面临大通胀。
2020年,美国就试图学日本,也搞MMT货币理论来超发货币,结果美国通胀马上飙上去了。
不过我们也是需要注意,在过去大半年,已经有明显放水的情况下,我们CPI指数仍然下降,也说明,我们有一部分放水资金,仍然没有被引导到应该去的实体经济里,是在金融体系里空转,特别是在银行间市场里空转。
这其实也是世界各国普遍都会面临的一个货币难题。
(3)更需要担心通胀
日本长期通缩,是大家一直以来根深蒂固的印象。
但日本从2013年开始奉行安倍经济学,实行QQE的“质化量化宽松”,是基于负利率的无限印钞购债后,其实日本的CPI已经开始持续上升,进入到通胀阶段,很难再说通缩。
可以从图中看到,在2014年开始,日本CPI指数就进入长期上行通道。
日本的通缩时代,是2000年一直到2013年。
但2014年到2020年,已经摆脱通缩,进入横盘过程。
2022年是开始进入通胀周期。
货币超发太多,是必然会导致通胀,只是时间早与晚的区别而已。
日本施行MMT货币理论,在2014年-2020年,能保持不通缩、也不通胀的横盘状态,是建立在许多短暂的前提,比如有中国这个庞大的外部市场,有世界相对稳定的局势,有日本海外资产能够长期回报日本有关。
但过去两年,国际地缘形势恶化、世界经济衰退预期增大,日本海外资产回报下降,日元开始大幅贬值等等,这都让日本不通胀的前提条件不存在了,那么日本过去超发这么多年的货币,就必然导致日本通胀飙升。
全世界范围内,包括美国、欧洲、日本,都存在过去几十年长期的超发货币问题。
但依靠中国庞大的制造业产能,才能维持过去这20多年能够不通胀。
这给他们一个错觉,认为超发货币可不带来通胀。
结果现在世界局势不稳,中美博弈加剧,这些国家的通胀自然就马上飙上去,过去几十年超发的货币,自然会一股脑反噬他们。
所以,当前全世界范围内,各国更多是在担心通胀问题,而非通缩问题。
我们相比欧美国家来说,抵御通胀的一个优势在于我们庞大的制造业产能。
商品价格更多是取决于供需关系,如果产能过剩,那么商品价格自然就上不去。
但需要注意,制造业的产能不能涵盖物价的全部,比如食品价格、服务业物价,就不受制造业影响。
所以,庞大的制造业产能,只能增强我们抵御通胀的能力,并不能在货币超发的状态下,能让我们直接就进入到通缩状态。
而且,我们3月的出口数据大幅超出市场预期。
按美元计算,3月出口同比大增14.8%,这让一众经济学家都惊掉下巴。
因为之前市场预期3月出口将同比下降5%左右,像路透社的经济学家还预测会下降7%。
结果是大增14.8%。
有些人想当然就说是因为人民币升值,但这是同比数据,一年前我们汇率还在6.4左右,而现在是6.8左右,实际是贬值了不少,而不是升值。
实际上,按人民币计算,3月出口是同比大增23.4%。
所以,3月出口数据,确实是实打实的好,也一改过去半年的下滑态势,特别是今年前两个月还同比负增长6.8%,3月能扭转下滑态势,实属不易。
本来,今年我们面对最大压力,就是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外贸出口这驾马车可能熄火。
但现在出口比较通畅的情况下,我们庞大的产能就还能销往国外,不至于堆在国内引发通缩。
综上所述,我们3月的CPI指数下降是好事,这说明我们短期通胀压力减小了。
总不能CPI指数上升也焦虑,CPI指数下降也焦虑,那左右都焦虑,还能不能好好生活了。
在有些人眼里,CPI上升,中国经济也要崩,CPI下降中国经济也要崩,左右都得崩。
这些依靠制造焦虑,来赚取流量的人,才不会管大家能不能好好生活,他们目的只是为了制造焦虑、制造恐慌而已,目的只是为了唱衰中国经济,制造中国经济崩溃论。
诚然,我们现在确实面对比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包括就业压力也很大,但这也是在全世界经济衰退大背景下,面对美联储激进加息,还有美国满世界拱火制造地缘危机的情况下,所出现的一个结果。
我们现在通胀情况比预期乐观,出口也扭转颓势,这都是一些比较好的迹象,至少能比其他国家多撑一段时间。
在当前这个全球比烂的世界里,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多撑久一些,剩者为王。
我们自己还是要理性客观的去辨别这些数据背后的实际含义,结合自己实际生活去分析,那么这些分析才能有实际意义。
‍每日短评丨美国泄密事件;巴西总统卢拉呼吁终结美元主导地位;波音暂停部分737 Max飞机的交付(4月14日)
我是星话大白,欢迎关注、点赞和转发!
我不接广告、不加人、不荐股。
要注意骗子假冒、提高防骗意识。
原创不易,多谢赞赏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