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弥补有毒原生家庭的伤害

LLL LLL的写作空间
2024-08-23

如何弥补原生家庭有毒父母的伤害

原生家庭这词近年来比较火,意思是你与你父母组成的家庭,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新生家庭,就是夫妻双方组成的家庭。原生家庭相伴而出的,一般是负面信息,大量子女在成年后,自尊心受到伤害,而那些伤害来自于他们的父母。可大部分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是由于自己与父母的不良关系造成的。当然,如果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和谐的,那也将是滋养孩子一生的力量。

父母为何有毒

绝大部分父母并非完美,有各种各样缺点在所难免,能满足孩子所有情感需求的父母是不存在的。父母也是普通人,他们有自己各式各样的问题,但只要他们平时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理解,大部分孩子还是可以原谅他们偶尔的一些过激行为,也不至于对孩子造成长期的不良影响。可是,一但家长的负面行为模式是持续存在的,始终支配着孩子的生活,那这种父母就是有毒父母,就像化学毒剂一样,蔓延至孩子的整个身心,通常会延续一生,如果未加妥善处理的话。

有毒的父母有很多表现形式,比如,酗酒,经常打孩子,重男轻女,过度宠溺,严重的还有性虐待。这些行为的后果往往导致孩子自尊心受损由此引发的自毁行为,几乎所有人或多或少的感受到自己毫无价值,不讨人喜欢而且一无是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毒的孩子会自觉不自觉的因为受到父母的虐待而自责,孩子经常会认为是自己“做错了”而导致被家长惩罚的,原本应该是作为信赖的父母,却无法承担这样的角色,这常常导致孩子认知失调,由此引发自我价值感的缺失,最终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毒的家庭行为模式

孩子在受到父母的伤害时,一般会极力否认这件事,“否认”是最简单最有力的心理防御机制,只要我们否认这件事,我们就能继续信任或者崇拜父母,就能继续维持这样的家庭关系,能够让人暂时感到安全。为了“否认”成功,孩子会编出各个各有的理由,试图说服自己,比如“父母当时很忙”,“他们当时只不过想帮我”,“母亲对我不理睬,是因为她自己生活本身就不幸”,“父亲酗酒,是因为太孤独,如果我能多在家陪陪他就好了。

这些所有的合理化的解释都有一个共同点,将不可接受的事情变成可以接受,表面上这似乎起作用了,实际上,在你内心深处某个角落一直都清楚事实真相。

我们一生都受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观念深深的影响着你,孩子在神化父母的时候,默默将痛苦的情感视为生活的一部分。是时候将父母拉下神坛,进行审判,他们造成的痛苦,应负的责任,他们本该承担。把有毒的父母拉下神坛,让他们回归凡人姿态,当你找到勇气实事求是看待他们的时候,你才能在他们的关系中找到力量平衡。

有毒的家庭行为模式有很多种,有简单的不称职的,操作型的,酗酒,身体虐待,性虐待,言语虐待。这里只简单挑几个讲解一下。

不称职父母

不称职的父母,常常造成孩子的早熟,过早承担家庭重担的孩子,绝不只是像中国俗语一样“早当家”这么简单了事了。缺乏正常的童年生活,可能会在成年后造成严重的后果。小A父亲经常早出晚归,年幼的需要照顾母亲还有更年幼的弟弟,还有做家务。这些导致他根本没有时间玩耍,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需求,所以他干脆否认自己有需求这回事,以此来对抗孤独感和情感缺失。他的存在就是为了照顾别人,自己则无关紧要。长大后的小A变成了工作狂,的确也算事业有成,可他婚姻彻底完了,每天除了工作什么都不做,任何情感的表达,对于他来说,都是棘手的难题,他的字典里根本就没有“有趣”二字。

孩子除了拥有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的需求,还需要获得父母的情感上的抚慰,自己的感情得到尊重,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价值感。

如何你是不合格或者不称职父母的成年子女,或许除了“我应该对父母负责”的想法之外,其实你还有别的选择,被他们情感牵制的傀儡不是你唯一的出路。你可以选择,这需要一个过程。首先你要明白,你的童年是被生活剥夺走的,其次你应该承认,自己在不该承担的责任上耗费了大量不该花的时间精力。一旦踏出这一步,你才能摆脱有毒父母的影响,最终帮你做出改变,变得更爱自己,对自己更负责任。

操控型父母

“这都是为你好”,是不是一件非常常见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对话。孩子在小的时候,是需要父母的关心,帮助,保护,可随着年龄的长大,如果父母还是不愿让孩子独立去尝试、去探索、去承担失败的风险,孩子就会觉得无助和不满足。在父母的过度控制下,孩子也很容易变得焦虑与胆怯,很难成熟起来。即使成年后,父母依旧操控着孩子的职业选择,婚姻,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横加操控,他们才是孩子生活的主宰。

这种类型的恐怕之处在于,常常以爱、关心的名义绑架孩子,常见的说辞有“这都是为你好”,“正因为我这么爱你”,“我这么做是因为我太害怕失去你”。

常见的手段有,直接的威胁,比如“按我说的做,否则我就……(不理你,不给钱你花,你就不是家庭一员等等)”。操控性的父母非常以自我为中心,看到儿女的快乐,成长,事业与婚姻,常常觉得这不是他们的成就,而是害怕孩子长大后,会失去他们,即使孩子结婚后,依旧试图操控着他们的生活,只要孩子哪怕有一点掌控自己生活的举动,他们就会试图让孩子感到内疚、沮丧、以及深深的负罪感。

成年后接受父母的免费经济资助,还和父母住在一起生活的人,常常会面临上面的困境。一般有毒父母施压时,有2种路可以走:其一,投降,屈服,继续留在困境里;其二,叛逆。可如果过度执着于反抗父母,可能导致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当叛逆的需求压抑住自身发展的需求时,这已经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了。所谓,“当你凝视深渊,最终会被深渊吞噬。”。所以,叛逆也需要适度,当达到自己目标时,应该转身做自己。

言语虐待型父母

很多家长以引导为名,实际向孩子实施言语虐待,通过类似“我在帮你成为更优秀的人”,“这个世界很残酷,我在教你如何去适应它。”隐藏在言语背后的真实意图,成年子女很难意识到危害性。B女士在一个公司工作6年,一直做到客户经理,后来老板让她去读MBA提升,学费公司承担,可她只有惶恐。当她打电话给她母亲时,她母亲给了这样的答案,“如果拿不到MBA,对工作有什么影响;如果拿到了,那会吓跑一起潜在的结婚对象的”。这样的母亲,一直对她的能力持否定态度,当这些信息在孩子心中根深蒂固时,成年后即使有所建树,也会有深深的负罪感,于是常常会亲身破坏自己的成功。

各种形式的言语虐待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伤害,除了让他们感到困惑外,也会成为自我实现预言。严重的话,当父母表达过,“我希望你死掉”这种话时,孩子在成年后可能有自杀倾向。

当你从别人嘴里听到负面评价时,你很容易“内化”它们,负面评价的内化,就是自卑心理的基础。言语虐待不仅严重损害一个人的正常认知,还会对你的生存方式以及成就价值产生负面预期。

为何家会伤人

我们所有人都是家庭这个大熔炉锻造出来的,家庭不仅是血缘的集合,更是一个大体系。里面容纳了各种复杂情感,关系,习惯,认知,信念等等。

健康的和有毒的家庭体系最大的差别在于,家庭成员个体,拥有多少表达自己想法的自由度。健康的家庭推崇个性、个人责任、独立,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满足感和自尊心。

不健康的家庭则相反,不鼓励表达自我,要求每个家庭成员与有毒父母的思想、行为保持一致。这样的家庭制造混淆了个人界限、不分彼此的家庭关系。在过度纠缠的家庭里,你需要付出自我,才能换得偶尔的肯定与安全感。一旦你想拒绝,你内心也会十分内疚。你做出的每个决定都与你的家庭成员纠缠在一起。你的感受、行为、决定不再是你个人,你不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而是作为家庭的附属品存在。

这样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长大后会失去主见,永远都在寻求那些可以依赖的人。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摆脱有毒原生家庭

前面部分已经很清楚的说明了一些原生家庭有毒父母对孩子做了些什么,现在需要解决的是,孩子在成年后,如何尽力去消除这种负面影响。这些策略,可能会有些帮助。如果遇到严重的心理问题,请咨询专业的心理医生或者精神科医生。这些解决办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你已经了解,依然可能要花很长的时间去恢复,去重建自己的内心世界,去疗愈,去重新界定自己的生活,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去你的原谅

有这样一句俗语,“感谢那些伤害你的人,没有他们就不会成就现在的你。” 这种似是而非,看起来很有道理的话,其实是有漏洞的,如果没有那些人的伤害,我或许取得更大的成就,那些伤害,更多的是耽误,而非成就。

同样的道理,很多在面临有毒原生家庭的子女成年后,经常声称已经原谅了他们的父母。可状况根本没有改变,他们还在为自己难过,原谅这一举动,根本没有给他们生活带来本质的变化,有些人甚至心理觉得更加不舒服。他们会说,“可能我不够宽容”,“难道我连原谅这件事都做不好吗”,多熟悉的话语啊。

我们可以原谅伤害过自己的父母,但不是糊里糊涂的原谅,那种“虚假”的原谅,没有任何效果。在原谅之前,要理清自己情绪,先忘掉原谅,你明明是感到愤怒的,那就重拾内心的愤怒。发泄出来,让父母感受到你的情绪,让他们承认所发生的事实,承担起责任,并表示补偿的意愿。如果父母继续虐待,否认事实,践踏孩子的感受,推诿责任,你还一厢情愿的做出所谓的原谅,注定是无效的。

其实,也并非一定要原谅他们,只有释放了内心的愤怒和悲痛,只有将责任归于那些真正应该负的人——你的父母,真正的解放才能降临。

厘清与父母关系的观念

有2种常见的亲子关系,其一:孩子为了安抚父母而不断屈服,永远把父母的需求和期待放在第一位; 其二,与父母形同陌路,其实,他们与父母关系仍然是紧密相连。这两种类型,都是父母紧紧控制着孩子的感受。

如果你把父母的感受当做你大部分人生决策的基础时,你正在放弃自己的自由选择权,如果把他们放在首位,忽略自己的需求与选择时,那么你的人生也由他们驾驭。

有毒父母的孩子常常饱受这些症状的折磨——头痛、胃痛、肌肉紧张、疲劳、厌食、贪食、失眠、恶心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重视,因为这些症状一旦加重,会发展成由压力引发的疾病,如心血管或胃肠疾病,严重时可能致命。因为当情绪无法找到出口时,身体就会成为表达情绪的唯一方式。

书中列举了几个我与父母关系的量表,如果有需求,可以测一测,可以帮你更好的厘清与父母的关系。这里就不再粘贴出来了。

自我界定

与父母相处最好的状态是,既相互需要,保持联结,又相互独立,各自做自己。如果你可以撇开父母(或者其他人)的灌输和影响,自由的拥有和选择自己的信念、情感和行为,那么你就进行了“自我界定”。我们都需要在照顾好自己和关心他人之间,找到一条平衡。

自我界定不意味着自私自利,“自私”这个字眼常常使人感到愧疚,一旦孩子开始做“自己”,很多有毒父母会用自私攻击他们的孩子。当面临这种攻击时,很多孩子很容易产生应激反应,顿时生气。当你任凭你的情感反应一触即发时,意味着你放弃了自我控制,把自己的情感拱手让人。

更好的做法是,做出回应。你在感受的同时也做出思考,保持自我价值感的同时,对父母的做法做出一些非辩护性回应。

以下是一些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尝试使用的非辩护性回应的例子:
 

1.哦? 

2.噢,我明白了。

3.这样啊。

4.你当然有权坚持你的意见。

5.很遗憾,你不赞同这一点。

6.让我想想。

7.很抱歉让你伤心(生气、失望)了。

这些话语最好经过事前的演练才能运用自如,你可以在头脑中想象着你父母生气的场景,然后你用这些话语去回应。

还有另外一种沟通技巧,可以成为表明立场。表明立场可以明确你的想法和信念,什么对你来说是重要的,什么愿意做、什么不愿意做,什么有得商量、什么没得商量等等。这些问题可大可小,小到对某部新电影的看法,大到你对生活的基本信念。当然,在表明立场之前,首先你要明确自己的立场是什么。

选择是自我界定的关键。经过选择而所做出的任何决定都能让我们远离消极的反应。权衡各种选择后自觉还无法与父母抗争而向父母投降,和因为绝望而自动放弃抵抗,这二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做出选择就意味着向自我控制迈出了一步,而应激反应则意味着退回受控于人的境地。看起来其中似乎并没有飞跃性的进步,但是,你将取得惊人的进展。

你完成了自我界定的时候——当你习惯于做出回应而不是反应的时候,当你明确表明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时候,当你对自己愿做和不愿做的事情设定限度的时候——你与父母间的关系必然会有所变化。

不再自我惩罚

你必须卸下为童年不幸遭遇而承担的责任,归还给应承担责任的人。

这部分内容,不仅仅是认知的内容,更是需要做练习的一些行动。

你一定要找一个私人的时间,一个静谧的地点来和自己内心的那个孩子对话。你可以拿一张自己童年的照片,看着照片里那个弱小、无助的孩子,对他大声说:“你不需要为……负责!”在这句话中间加上列表里适用于你的一条内容,这样才能发挥这份清单的最大作用。 
 “你不需要为……负责!


 1.他们忽视你。

2.他们让你觉得自己没人爱。

3.他们残忍而冷漠的嘲笑。

4.他们对你的侮辱称呼。

5.他们的不快。

6.他们自己的问题。 

7.他们选择不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8.他们酗酒。

9.他们酗酒后的暴行。 

10.他们对你的殴打。

你可以在这份清单中换上你自己的一些经历,这样会让你找出真正的责任人。

当认识到父母真实一面时,个人的情绪可能由原来的愧疚自责转变为愤怒,愤怒并不一定是坏情绪,处理得好,也能起到作用。

我们愤怒,我们害怕的事情会发生;我们不愤怒,那些事情同样极有可能发生。

你压抑自己的愤怒,你就会变得抑郁或者狂暴,其他人也会对你避而远之,和你公开对他们发火时的结果是一样的。压抑的愤怒好像一颗定时炸弹,没有人知道它何时会爆炸。当压抑的愤怒爆发时,人常常会失去控制。不加控制的愤怒通常是带有毁灭性的,尤其当这种愤怒被压抑在我们清醒的意识之下,不断发酵升级之后。

下面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管理你的愤怒 

1. 允许自己愤怒,不要压抑自己的感受。愤怒是你人性的一部分,是一个信号,给你传递重要的信息,比如你的权利正在被践踏,你正在被侮辱和利用,没人关心你的需求。愤怒意味着你需要作出改变。

2. 表达你的愤怒。在无人的地方大声喊出来,用拳头打沙袋,对着你生气人的照片喊出来。

3. 增加运动量。 

4. 不要让愤怒加深你心中消极的自我形象。你没有因生气而变得卑劣。由于自己的怒火而对父母有愧疚感很常见。请你大声说:“我很生气。我有权利生气。如果只有这样做才能应对愤怒,那么我只能为自己的愤怒而感到愧疚。这样的感觉既没有错,也没有使我变得卑劣!” 

5.把愤怒转化为自我定义的动力源泉。你的愤怒可以帮助你认清自己在亲子关系中愿意接受什么、不愿意接受什么,帮助你定义自己的边界和极限。

当你认识到真相时,你除了会感到愤怒外,还可能感受到悲伤和哀痛。

悲伤确实可能使人在一段时间之内陷入低落、痛苦的情绪,但逃避只是暂时的,悲伤的情绪早晚会回来——有时会在你最不希望的时候回来。许多人在刚刚承受失去时不愿悲伤难过,因为他们觉得自己需要坚强,或者需要照顾其他人。但这些人往往会在多年后,面对某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时,情绪突然崩溃。其实,直到他们最终经历了这姗姗来迟的悲伤时,他们的情绪才能够回到正轨。悲伤也有开端、中段和结尾,我们都必须一步步经历这些阶段。如果你试图逃避悲伤,悲伤将会永远伴随你,阻碍你得到快乐。

虽然感受悲伤对于你想要的改变十分重要,但是与此同时,你也不能停止自己生活的脚步。你仍然对自己和别人负有责任,你仍然要正常地生活。愤怒和悲伤会让我们失去控制,因此在这期间我们更要好好地照顾自己。尽可能地参加你认为愉快和有趣的活动,不要整天想着自己的治疗。对自己好一点,就好像对待有困难的朋友一样。向那些关心你的人寻求支持。

对峙,终极解决办法

做出了上面所有的行动后,你还需要面临,最后的一步,与父母坐下来好好谈谈。虽然这里说得风轻云淡,可事实上并没有那么容易,这意味着对峙。对峙意味着你要为了痛苦的过去和艰难的现在,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勇敢地面对你的父母。这将是你做过的最令你恐惧,同时也最能赋予你力量的事情。这也是最难的一步。

与父母对峙是为了:

● 直面他们。 

● 彻底克服面对他们时的恐惧。

● 告诉他们实情。

● 为你们此后的关系定位。

对峙或许不会让父母如你所愿地承认他们的所作所为,并向你道歉,承认或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很少有父母会在对峙中做出“你说得都对,我太对不起你了”“请你原谅我”或者“现在我能做些什么来补偿你吗”的反应。 实际上,对峙的结果往往截然相反:父母会对自己曾经的行为矢口否认,声称早已忘记,把责任推卸到子女身上并且大发雷霆。

所以,不要以父母的反应作为对峙的标准。

为何作者鼓励对峙呢?鼓励大家与有毒的父母对峙,理由很简单——对峙有效果。这些年来,作者曾见证对峙给千万人的生活带来巨大的、积极的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对他们哪怕想到与父母对峙都会恐惧不已的心情毫无认识。这在感情上的风险是很高的。但是一旦你做了,你就面对了自己内心深处最大的恐惧,而这将足以令你与父母间的力量平衡开始发生变化。

促使人们采取对峙手段的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 没有归还的,便会转移。 如果你不想办法解决自己对父母的恐惧、愧疚和愤怒,你将会把它转移到自己的配偶和子女身上。

对峙毕竟太难了,在对峙前,你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 你必须坚强得足以应对父母的反驳、否认、责难、愤怒或其他任何由对峙引发的消极情绪。 

● 你必须有充分的支持体系来帮你度过从期待对峙、对峙本身到对峙的后果出现这三个不同的阶段。

● 你必须将想说的内容事先写成信件或加以演练,必须练习使用非辩护性回应。 

● 你必须改变观念,不再继续为儿时所遭遇的痛苦经历承担责任。

如果觉得直接对峙很难,可以试着写信,通过微信发长文,这种文字上信息,可以给你安全感,文字也可以经过精心打磨。信件的内容可以包含下面四个方面:

● 这就是你曾经对我做的。

● 这就是我当时的感受。

● 它就是这样影响了我的生活。

● 这是我现在对你的要求。

如果写完信,建议不要立刻发出去,搁置几天,再修改一下措辞,可能会做出很多修改。

不少人选择面谈,那一定要找一个你觉得安全的地方,比如,你自己家而不是父母家,心理咨询办公室,即使是去父母所在地,也不要去父母家,可以选择一个宾馆,这样直接不会引起你不好的一些回忆。对峙前,也需要熟悉演练,最终的效果可能会一团糟,甚至可能语无伦次,被情绪给裹挟。

开头时,可以这样开始:

我要对你说的话是我以前从没说过的,我希望你能答应听我说完。这对我非常重要,请不要反驳或打断我。在我说完后,你会有充足的时间表达你的想法。你愿意接受吗?

预测父母的反应,你需要准备回应的句子:

● 我知道你是这么想的。

● 骂人和哭喊并不能解决问题。

● 我不愿意接受你强加于我的标签。

● 这正说明了我们这次见面是很有必要的。

● 你不应该这样跟我说话。

● 你答应了会听我说完。

● 等你冷静下来,我们另约时间再谈。

虽然准备了这么多,最终场面依旧可能失控,这个心理预期需要准备好。

另外,你还需要考虑你兄弟姐妹配偶子女的影响,最好事前沟通一下。

对峙会影响到每一个与你有情感联系的人,尤其是你的配偶和子女,他们是你有毒父母的间接受害者。在对峙之后,你对爱和支持的需求将达到顶峰,你尽可以坦白地告诉他们这对你来说是一个极为艰难的阶段,你需要很多的爱和支持,不必羞于启齿。但你要记住一点:他们没有像你这般强烈的情感体验,可能无法充分理解你必须这么做的原因。对他们来说,这一阶段同样颇为艰难。所以,如果他们没有如你想象的那般体谅你、支持你,你同样有必要对他们的情感表示理解。

不论对峙期间或之后发生什么事情,只要你有勇气付诸行动,就是胜利者。

就算你没有任何战利品,就算你没能把计划中的台词全部说完,就算你慌乱中又开始为自己辩解,就算父母愤然起身弃你而去……你仍然做到了。你对自己和父母坦承了你生活的真相。从今以后,你再不会受制于身陷与父母关系中的旧有角色不得解脱的恐惧感。

需要再次强调的事,并不是读一篇文章,一本书,就可以解决你的问题,如果原生家庭问题比较严重的话。如果需要帮助,请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机构和心理医生。

重生,打破原生家庭模式

尽管施虐者、受虐者“角色”的“演员”有所改变,有毒行为周而复始的循环却可以持续数代。每一代上演的家庭戏码或许看起来、听起来各不相同,但所有有毒的行为模式最终导致的结果却惊人地相似:痛苦和折磨。

一旦打破了循环,你就可以保护你的子女免受带有你童年色彩的有毒的观念、规则和经历的荼毒,或许你会在今后的几代里改变自己家庭关系的本质。

放下,放手,let it go

在对峙阶段,甚至都走不到阶段,你们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机会做出种种抗争,或者耗尽你的精力,也无法取得满意的结果。生活还要继续,获胜的唯一办法就是放弃这种抗争。这并不意味你必须斩断与父母的联系,而是需要放弃一些想法:

● 改变父母来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的尝试。

● 寻找获得父母关爱的做法。

● 对父母持有激烈的情绪反应。 

● 幻想总有一天父母会给予你应得的关心和支持。

如果无法解决,那就学会切割和拒绝,不要在做那个试图无原则讨好他人的老好人了。

在有毒的原生家庭中,常常缺乏爱。一个正常的家庭中,应该充满爱,爱的行为会滋养你,让你拥有健康的情感。当有人爱你时,你会感到被接受、关怀、珍惜和尊重。真正的爱带来的是温暖、愉悦、安心、稳定和内心的平静。

当你理解了什么是爱的时候,你可能就会意识到你的父母没有能力,或者不知道怎样爱你。尽管这个事实很可悲,你也只能选择接受。而当你清晰地了解到父母的局限性和自己遭受的损失后,你也将为自己的生命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开始接纳那些真正爱你的人,他们会赋予你应得的、真正的爱。

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年人并不是那么简单。你会经历一个艰难而疲惫的过程:准备好应对挫折和失误,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里到外地磨炼自己。焦虑、恐惧、内疚和困惑对任何人来说都无可避免。但这些魔鬼将再也无法控制你。这,才是关键。

当你可以更好地把握过去和现在与父母的关系时,你会发现你和其他人的关系,尤其是和自己的关系,会得到极大的改善。或许是平生第一次,你将拥有享受自己人生的自由。

题外话:

这篇文章的内容主要来自《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作者: (美)苏珊·福沃德博士 / (美)克雷格·巴克 ,豆瓣评分8.3分,微信读书评分7.7,是一本不错的心理学书籍,受到原生家庭问题困扰的读者可以阅读原书,书中有大量案例以及自我行动的练习。原生家庭问题或多或少会出现,很多成年人长大后的问题,都可以在原生家庭的关系中找到。我在阅读和写作的时候,虽然有些收获,但感受不是很明显。可能是家庭相对平常,问题不大,也可能是阅读体会不深。阅读这本书原因是一个朋友深受原生家庭的困扰,希望这些内容对TA有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LLL的写作空间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