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有恩于我不可忘

2017-12-08 赵化南 开明视点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1956年,湖北省枝江县江口镇的张弓长从沙市中学考上华中工学院(现为华中科技大学),他和家人都非常高兴,左邻右舍也来道喜。然而,眼看入学通知书上规定的报到时间就要到了,家里却拿不出乘船去汉口所需的5元钱路费,这使全家人急得夜不能寐。这事被在镇上开布店的张联芳知道后,他从口袋里拿出5元钱递给弓长:“拿上,明天走,千万不能耽误!”5元钱路费改变了张弓长的命运。1961年张弓长大学毕业分配到武钢工作,后来他的三个儿子也先后大学毕业,且事业有成。对于张联芳对他的5元钱资助,张弓长几乎用自己的一生来回报。张联芳和其老伴原来都在一家手工业厂工作,1980年小厂停产后,两位老人收入才几十元钱。从那时起,张弓长就开始赡养两位老人。每个季度,他都要和妻子回老家看望老人,还先后为老人买过两台洗衣机、大彩电,安装了闭路电视。张弓长还带老人到北京、石家庄、洛阳等地旅游,后又专门请了保姆照料老人生活。老人去世时,张弓长一家为老人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把自己、妻子和儿子们的名字刻在墓碑上。人们对张弓长夫妇的行为赞不绝口,张弓长则说:“生儿育女,养老送终,在中国传承了几千年。两位老人没有后代,这点事应该我们来做,况且当年他改变了我的命运。” 


“当年5元钱,感恩半世纪”,在张弓长夫妻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知恩当报的传统美德。中国自古就有“知恩不报非君子”、“以德报德”、“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处世信条。中国历史上有衔环结草的传说,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古训,颂扬的都是知恩必报、报之以德的精神风貌。然而时下,一些人们竟然忘记了感恩。重庆开县的金有树救过19人的性命,但当他因救人身染重疾时,却无一人过问,最后他在绝望中病故,下葬时19名被救者无一人到场。沈阳一名17岁的少年韩磊,为了救一名溺水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被救者却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英雄家属明确表示不要赔偿,只希望对方能提供证明,可被救者始终不肯露面。这样的事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但还是“令人信服”地发生了。


受恩勿忘、知恩当报,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世界各民族的一种共识。西方有法定的“感恩节”,通过感恩节唤起人们的良知,沟通、密切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让感恩的情结荡漾在人们的心头,使每个人感到友善,让生活洒满温馨、和谐的阳光。重视感恩,是一种社会文明,值得我们学习和效法。


人生在世,无时无刻都在接受着来自各方的恩惠。人区别于一般动物,就在于人是有感情、有道德的,有 48 31244 48 14986 0 0 2799 0 0:00:11 0:00:05 0:00:06 2800 48 31244 48 14986 0 0 2362 0 0:00:13 0:00:06 0:00:07 2604感恩之情、有正义之感。感恩是一种做人的道德,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人性和人的高贵之所在,是道德良性互动的润滑剂。把“恩”字拆开,就是“因”和“心”,正因为有了一颗爱心,人们才会用真情温暖彼此的心。人们充满爱心,才会有家庭的和睦与社会的和谐。拒绝感恩,就是忘恩负义,这是道德的失落,是不文明的表现。诚然,当初人们施恩于人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得到回报。正如古人有言:“我有功于人不可念。”念之则为私心不正。但是,古人也说过:“人有恩于我不可忘。”忘之则为不义。施恩者不必图报,受恩者岂能无动于衷?我们应当在全社会进行感恩教育,呼唤感恩的回归,让人们意识到别人为自己所有的付出,包括父母无私的奉献,都需要心灵感应、心息相通,需要心理赞赏,感情回报。常怀感恩之心,友谊长存;和谐社会,重在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融洽。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本文原载《民主》杂志2008年4期)


推荐阅读

叶君健:我和茶的故事

赵朴初写诗驳王安石

揭秘中国面条是如何传播到日本的

澜沧江月静若玉

安化黑茶:2300多年后,带着特有的皇室至尊惊世复活

永远有多远:一场关于生命长度的深情对白

从马叙伦与“三白汤”趣说那些巨会吃的大文豪们

梁思成和林徽因在东北大学执教的一段岁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