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2届高三上扬州市期中作文群体思维现象的启示作文素材积累与审题解读



文题呈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美国心理学家杰尼斯(J. Janis) 分析了美国历史上若干重大决策成败的案例后,发现了一种“群体思维现象”:“参与一个统一群体中的人们的一种思想作风,在这个群体中,人为追求思想一致比现实地评价各种可能行动方案更重要。”群体思维现象的表现: (1) 决策中出现不同意见时,试图文饰自己的错误坚持自己的观点; (2)对怀疑多数人共同意见的人施加压力; (3)持不同意见者为了与多数人一致而保持沉默,避免意见交锋; (4)造成一致通过的错觉,认为弃权就是赞成。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素材积累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
再聪明的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便会盲从,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一旦沦为乌合之众,便没有辨别能力,无法判断事情的真伪,许多经不起推敲的观点,都能轻而易举的得到普遍赞同。群体中的个人不再是他自己,他变成了一个不受自己意志支配的玩偶。孤立的他可能是个有教养的个人,但在群体中他却变成了野蛮人——即一个行为受本能支配的动物,他表现得身不由己,残暴而狂热。如何避免被群体影响?什么情况表示我们已被成功植入了他人想要让我们拥有的观念了呢?分享古斯塔夫·勒庞的50条金句,让我们从他的话语中汲取智慧,保持真我。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
1、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2、我们始终有一种错觉,以为我们的感情源自于我们自己的内心。
3、群体只会干两种事——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
4、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道德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5、我们以为自己是理性的,我们以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有其道理的。但事实上,我们的绝大多数日常行为,都是一些我们自己根本无法了解的隐蔽动机的结果。
6、所谓的信仰,它能让一个人变得完全受自己的梦想奴役。
7、专横和偏执是一切类型的群体的共性。
8、有时不真实的东西比真实的东西包含更多的真理。
9、群众没有真正渴求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充耳不闻。凡是能向他们提供幻觉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凡是让他们幻灭的,都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10、数量,即是正义。
11、掌握了影响群众想象力的艺术,也就掌握了统治他们的艺术。
12、没有传统,就没有文明;没有对传统的缓慢淘汰,就没有进步。
13、孤立的个人很清楚,在孤身一人时,他不能焚烧宫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这样做的诱惑,他也很容易抵制这种诱惑。但是在成为群体的一员时,他就会意识到人数赋予他的力量,这足以让他生出杀人劫掠的念头,并且会立刻屈从于这种诱惑。出乎预料的障碍会被狂暴地摧毁。人类的机体的确能够产生大量狂热的激情,因此可以说,愿望受阻的群体所形成的正常状态,也就是这种激愤状态。
14、能够感觉到的现象可以比作波浪,是海洋深处我们一无所知的那些乱象在洋面上的表象。
15、昨天受群众拥戴的英雄一旦失败,今天就会受到侮辱。当然名望越高,反应就会越强烈。在这种情况下,群众就会把末路英雄视为自己的同类,为自己曾向一个已不复存在的权威低头哈腰而进行报复。
▌影响民众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
16、群体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但是从感情及其激发的行动这个角度看,群体可以比个人表现得更好或更差,这全看环境如何。一切取决于群体所接受的暗示具有什么性质。
17、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希望感动群体的演说家,必须出言不逊,信誓旦旦。夸大其辞、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这些都是公众集会上的演说家惯用的论说技巧。
18、令人难忘的历史事件,只是人类思想无形的变化造成的有形的后果而已。
19、孤立的个体具有控制自身反应行为的能力,而群体则不具备。
20、在与理性永恒的冲突中,感情从未失过手。
21、影响民众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们发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
22、群体总是对强权俯首帖耳,却很少为仁慈善行感动!在他们看来,仁慈善良只不过是软弱可欺的代名词。
23、大众没有辨别能力,因而无法判断事情的真伪,许多经不起推敲的观点,都能轻而易举的得到普遍赞同。
24、群体盲从意识会淹没个体的理性,个体一旦将自己归入该群体,其原本独立的理性就会被群体的无知疯狂所淹没。
25、从长远看,不断重复的说法会进入我们无意识的自我的深层区域,而我们的行为动机正是在这里形成的。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会忘记谁是那个不断被重复的主张的作者,我们最终会对它深信不疑。
26、群体中的个人是沙中之沙,风可以随意搅动他们。
27、群体表现出来的感情不管是好是坏,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极为简单而夸张。
28、但凡能够成就大业的领袖人物,他重要的品质不是博学多识,而是必须具备强大而持久的意志力,这是一种极为罕见,极为强大的品质,它足以征服一切。
29、结群后,由于人多势众,个人会产生一种幻觉,感到自己力大无穷,不可战胜,好像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到的。
30、当一个人融入社会之中时,他便失去了自我。
31、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也许还是会愿意接受传统教育当中所有的弊端,因为尽管它只会培养一些被社会所抛弃的人、心怀不满的人,但起码,对冗繁知识的肤浅掌握,对成堆教科书的完美背诵,或许可以提高智力水平。但事实上它真的能提高智力吗?不可能!在生活中,判断力、经验、进取心和个性,这些才是取得成功的条件,这些都不是书本所能够给予的。书本是可供查询的有用字典,但倘若把这些冗长的词条都装在脑子里,那可是一点用都没有。
▌束缚个人行为的责任感一消失,人便会肆意妄为
32、文明赖以形成的道德力量失去效力时,它的最终瓦解总是由无意识且野蛮的群体来完成的。
33、一切政治、神学或社会信条,要想在群众中扎根,都必须采取宗教的形式——能够把危险的讨论排除在外的形式。
34、群体精神最需要的不是自由而是服从。他们如此甘愿听从别人的意志,以至于只要有人自称是它们的主人,他们就会本能地听命于他。
35、知识分子民主与大众民主之间有着深刻的差异,工人阶级对此远比那些知识分子有更清醒的认识。在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之间不存在任何共同的精神状态,甚至连语言都不相同。36、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进而对社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37、群体的叠加只是愚蠢的叠加,而真正的智慧被愚蠢的洪流淹没。
38、长期以来,一直有一些理论家相信教育可以使人们达到一种大致的平等,但是,多年经验表明这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罢了。
39、群体也许永远是无意识的,但这种无意识本身,可能就是它力量强大的秘密之一。在自然界,绝对服从本能的生物,其行为会复杂得让我们不敢相信。理智是人类新近才有的东西,太不完美了,不能向我们揭示无意识的规律,更不能替代它。在我们的行为举止中,无意识部分占的比重很大,理智所占的比例却很小。无意识现在仍作为未知的力量在起作用。
40、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不会记得那个不断被重复的主张的人是谁,我们最终会对它深信不疑,广告能有令人吃惊的威力,这就是原因。
41、名望的产生与若干因素有关,而成功永远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
42、在决定人们历史地位上起着更大作用的,不是他们的“真实”面目,而是后人对他们的认识和感受。
43、群体会让每个人在其中的错误缩小,同时让每个人的恶意被无限放大。
44、束缚个人行为的责任感一消失,人便会随心所欲,肆意妄为。
45、群体的无意识行为取代了个体有意识的行为,这是现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46、盲从的群众与少数精英之间的斗争是人类历史上连绵不绝的景象之一,历史多次证明,失衡的人民主权的胜利是一种文明行将就木的显著特征。精英从事创造,而平民倾向于破坏;前者一旦失势,后者就跟着开始做爱做的事了。
 47、群众日益被大众文化所湮没,这种文化把平庸低俗当作最有价值的东西。
48、所以不要轻易地成为集体的一份子,这样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即使你以为自己只不过是随声附和了一下而已,实际上你已经成了帮凶。
49、群体的夸张倾向只作用于感情,对智力不起任何作用。
50、伟大的文明要想繁荣昌盛,首先必须控制住它们所包含的低劣成分。
 
个人决策可能比群体思维更正确,细数群体思维的八条症状
 
人们自由讨论时,并不一定能正确地解决问题。贾尼斯列出了八条群体思维的症状表现。这些症状集中反映了对异议的排除,表面上看起来就是群体成员在遇到威胁时,会努力保持他们的积极群体感。
这八条群体思维症状分别为:
①无懈可击的错觉——群体都表现的过分自信,以致蒙蔽了眼睛,看不到危险警报。
②对群体道义无可质疑——群体成员接受了其所在群体内在的道义,却忽略了伦理和道义上的其它问题。
③合理化——群体以集体将决策合理化的方式来减少挑战。
④对对手的刻板印象——陷于群体思维的人们往往会认为自己的对手不是太难于协商就是太弱小愚蠢以至于难以抵抗他们的计划。
⑤从众压力——群体成员会抵制那些对群体的设想和计划提出疑问的人。
⑥自我审查压力——由于异议往往会令人不舒服,而且整个群体似乎表现出一致性,所以人们往往会将自己的疑虑压制下来。
⑦一致同意错觉——不要去破坏一致性的这种自我潜意识压力会导致一致同意错觉。
⑧心理防御——有些成员会保护群体,使那些质疑群体决策效率和道义的信息不会对群体构成干扰。
群体思维的各种症状表现会阻止群体成员对相反信息以及问题的各种可能性的探寻及讨论。当领导主张某种观点而整个群体又排斥异议时,群体思维可能就会产生错误的决策。
 
审题解读
一、 群体思维的概念
高凝聚力的群体在进行决策时,人们的思维往往会倾向于高度一致,以至于对其他可行方案的现实性评价受到压制。这种群体决策时的倾向性思维方式,就称作群体思维(group think)。 
二、群体思维是好是坏?群体思维是在“错误决策”案例的分析中发现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群体思维在中文字面上的概念近似于贬义——虽然群体思维从字面上看不等于错误思维。我不懂英文概念的本意,不知道是否专门指做出群体错误决策的,才叫群体思维。从材料给出的对群体思维的表现的描述看,是倾向于把它看作贬义词的,是大家需要警惕的一种思维方式。“聪明”的考生,会顺着毛捋,不会逆着来,惹猫主子不高兴。
三、群体思维的应用场景。群体思维现象,对相关群体的领导来说,意义重大。做领导的,要带领群体做出正确决策。不管群体中出现几种意见,最后拍板定论的,是领导。比如美国,没有一言堂,谁拍板?总统拍板。总统要警惕群体思维现象,以免自己忽略不同意见,做出错误决策。其他群体类似。公司决策,团体决策,避免被群体思维误导的第一责任人,是领导。 
杰尼斯认为,预防群体思维做出错误决策的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是群体领导者应该明确鼓励不同的意见和批评,包括对他们自己立场的批评。


重磅推荐:


高三开学5次作文详尽评点与升格汇总



高考作文‖新学期高考作文评点升格训练班招生简章


重磅‖教育部司长:今后高考主考语文,语文重点在作文(书写),字字铿锵有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