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堂岁月几疑在梦中】下乡劳动第一课--刀耕火种(朱克家)

2016-10-22 作者:朱克家 知青情缘







  云南西双版纳,人所皆知。她美丽神奇,可还有原始落后的一面。正因为如此,到西双版纳插队,成了我报名的首选地。


  1969年4月24日,我和其他知青一起离开上海,兴奋、激动、无奈和迷茫,是那时一种很复杂的心境。


  4天火车5天汽车,坐着带拖斗的解放牌卡车日夜颠簸,虽然辛苦,心态还好。到了西双版纳境内,汽车在夜间盘山路上行驶,景色很美。我突然看见远处的山上在着火,延绵不断,很壮观。无意中抬头望了一下滚圆发亮的月亮--咦,怪了!这月亮怎么会是橘红色的呢?我问身旁的人,大家都迷惑不解,后来才知道,那不是森林着火,而是人为的放火烧山,为的是种粮食。大面积的山火甚至把这里的月亮映成了橘红色,真是一大奇观!


  我们5个男知青被分在一个只有12户人家的小寨子,叫曼掌社,因为还没有成立人民公社,机构为县、区、乡、社。边疆就是与众不同。"掌"在傣族语言中就是"象",曼掌社就是养象的寨子。那么大象都到哪里去了呢?寨子里老人说都跑到外国去了,真不可思议!




  以下我将解答其中的原由。


  4、5月份是我们这里的旱季,各少数民族大都种植旱稻。在城镇生活的人们只知道大米都是水稻种植出来的,居然还有种在山上的稻谷,不知道吧?西双版纳独特的自然环境可以种两季水稻,一季旱稻。我们恰好赶上了种旱稻的季节。以前我们认为刀耕火种是一种远古时代最原始的耕作方法,可现在却摆在我们面前要我们亲自去实践,我们下乡劳动的第一课,就是名副其实的刀耕火种,一种繁重的体力劳动。


  70年代以前,我国还没有"森林法",破坏森林,包括原始森林还不算犯法。当时的战略部署是"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了吃饱肚子,完成公余粮任务,不惜一切代价,将成千上万年才能形成的热带雨林乱砍乱伐,其结果面积越来越少。我国的热带雨林大都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北回归线22度以南的一小块地方,面积很小,极其珍贵。它跟煤炭、石油一样几乎不可再生,一旦消失,也就永远地消失了!


  我们几个知青按社里的安排,带上砍刀与斧子,同社员一起出工,要走好几公里山路。我们第一次走进那真正的热带雨林,刚才在烈日下走得满头大汗,进入密林,就像一把巨伞,太阳被阻在外。嘿!太凉爽了。那奇花异草,参天古树,藤蔓缭绕,脚下是一层厚厚的枯叶,有弹性,枯腐的树干上长着野生木耳,各种菌类。林中小溪的清水喝起来甘甜凉爽,心旷神怡,同时带来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如果我一个人在这里肯定是不敢的。这里更是野生动物的乐园,过去我国特有的勐腊虎就在这里栖息。这里还有许多珍贵的树种。然而大自然将这美好的东西献给人类,遭到的却是灭顶之灾!


  我们劳动的任务是,砍光事先划好的几个山坡的树木,然后再烧,即"二光政策"。具体步骤是:先砍倒,晒上20来天后,放火烧,清理,堆拢,再烧,几个来回后,可怜的原始森林变成了光秃秃的,带有一片焦糊味的黑山。为了不引起大面积的火灾,还要划出3米宽的隔离带,放火时要派人守护。尽管如此,蔓延的火灾仍时有发生。


  播种开始了,男劳力站在山坡的上方手拿长杆,杆子头上有一个小尖锤,20公分的间隔,剁成一个个小洞,女劳力在坡下方,将旱稻的谷种在小洞内撒进几十粒,用脚将泥土盖上,以防下雨冲走,或被小鸟吃掉。播种就这样结束了。这是不是标准的刀耕火种呢?当然好处也有一点,不需要再施肥,因为土壤很肥沃,烧成的草木灰是一种很好的有机肥,那年代也没有多少化肥,山地又远离寨子,想施农家肥也不可能,就是这个致命的原因,种了两次后,第三次再种,因土壤已缺养份,就没有什么收成,怎么办呢,只能放弃,重新再去砍伐新的森林了。多少年来就这样一直延续下来,在收割之前要锄草二至三次,这里的草生长速度远比农作物要快,在烈日之下锄草,晒得你头昏眼花,掉上几层皮,苦不堪言,收割后人工打谷,挑回寨子,总算结束了,来年再干。旱稻的产量低,每亩200-300市斤,但很好吃,为了吃这些粮食,不仅毁掉了原始森林,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代价。


  我们真佩服傣族人用刀的技术,伐林的忍耐。多粗的树,在他们手中转眼功夫就可放倒。首先他们看好地势,先砍坡下的树,只需砍一半.最后再砍坡上方一二棵关键的大树,人站在安全的上方,随着人们的欢呼声,大树一倒,就像多米诺骨效应一样,哗……倒下一大片,甚是壮观。


  我们几个知青也学会了这些本领,还比砍树的技术,同样粗的树杆谁先砍断,结果还是我的技术要高一些,刚开始用刀,我们的手很嫩,手上的血泡无数,连刀也拿不稳,后来变成了老茧,左手上的小伤口至今还可以数上10来处。我们深深感受到劳动的艰苦,边疆民族生活的艰辛。同时也在思考一个问题,我问我的知青好友王以民,像这样毁森林种粮食划算吗?看法是一致的,太可惜了!但又能怎么样呢,我们可是来接受再教育的呀!


  一天劳动休息,我跟社长聊天,我指着几颗被砍倒的大树说,在大城市,我们这几个山坡,全部收成的粮食,加起来的价值可能还抵不上这几棵大树的价值。他似信非信地说:不砍树吃什么。要饿肚子的,任务也完不成。是愚昧还是无知,实际上真正的原因就是落后,那是很无奈的,"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事实上要大有作为,谈何容易。幸运的是,在70年代中期,远在"森林法"之前,西双版纳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大面积破坏原始森林将造成的后果,因而采取了措施,划出了自然保护区,有效地制止了无休止的毁林开荒。


  后来的"森林法"对保护现有的热带原始雨林,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得不偿失的,令人心痛的,原始的刀耕火种将真正地成为历史。



  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因果关系。森林的保护,使得野生动物越来越多,野象群从境外回来了,毁坏庄稼,甚至跑到村寨来捣乱,伤人致死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这在以前是没有听说过的。


  政策的落实、法制的健全,改革开放让西双版纳变得更加美丽富饶,交通四通八达。当地的风土人情,热带水果,森林与动物,边疆各民族的好客,使得这里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假如让刀耕火种,毁林开荒不断继续下去,没有了热带森林,也就没有了赖以生存的野生动物,如亚洲象、勐腊虎、野牛、狗熊、巨型蟒、蛇、孔雀以及数不清的猴子等等,也就没有了青山绿水的绿色世界,就不会有今日的西双版纳。


  我们2000多名在西双版纳插队的上海知青,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同吃,同住,同劳动。炎热潮湿的气候,繁重的体力劳动,住的是茅草屋,没有电,缺肉少菜,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枯燥无味的艰苦生活,其中的酸甜苦辣真是一言难尽。但无论结果好坏,我都不后悔,这种经历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这也是一种财富,造就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多老知青都感慨地说,我们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呢!


  "老三届"是苦难的一代,希望现在没有类似磨难的人们能理解、尊重他们,历史不会也不应该再重演。回故过去,展望未来,历史才会前进。


本文来源:《天堂岁月几疑在梦中》


 朱克家近影 






 朱克家

 汉语拼音 :Zhu Kejia 

性别 :男 汉族 

 出生: 1950/10 

祖籍 :上海;参加工作 :1969年 

最高学历 :大学

入党时间: 1973/4 


1969/4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伦公社插队知青、教师。

1971/3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73/8 --1976/10 出席十大被选举为候补中央委员

1974 云南省委常委、云南省批林批孔办公室副主任

1975/1 1976/1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75/6 --1977/2 中国共青团云南省委书记

1976/10 全国人大常委

1976/11 在云南省昆明市被隔离审查

1979/2 被开除党籍、降职

1979/3 云南恩洪煤矿一号井掘进队、洗煤厂当工人

1987/8 云南恩洪煤矿工会电视差转台职工

1995 -- 任云南恩洪煤矿大厦总经理







   《知青情缘》微信公众平台欢迎你!

朋友们请长按上面二维码加入关注,积极投稿,成为《知青情缘》的读者和作者。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

宅豆聚惠

点击“阅读原文”

抢起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