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堂岁月几疑在梦中】十日行猎九日空 一日补上十日功

2016-12-02 作者:毛幼荣 知青情缘






十日行猎九日空

一日补上十日功


 在西双版纳的密林中,生息着不计其数的飞禽走兽,那是一个难得的打猎好地方。过去,打猎是当地少数民族传统的副业。

 温暖潮湿的西双版纳,其独特优厚的自然条件,使植物生长茂盛。从未开发过的森林称为原始森林;被开发过的叫再生林,因为少数民族以前靠刀耕火种,砍伐烧毁一片,耕种几年又废弃而再沦为野林。原始森林树木高大而茂密,底下缺少阳光而植物稀疏,再生林也有参天大树,但下面灌木丛生,刺藤交横。品种繁多的植物为猴子、麂子、马鹿、野牛及大象等提供充沛的食物,既有食草类兽的存在,必会有虎、豹、豺、熊、狸、蟒等食肉兽的出现,大自然素来就是这样来平衡生态的。


 当地少数民族出猎,除了挎枪还要佩刀,刀有作为开路用的砍刀及防身用的匕首。枪多为土制的火药枪,手艺高超的铁匠完全用手工打造出枪来。火药也是用硫磺、硝与木炭按比例自行配制。根据猎取对象用小竹筒量出需装填几钱火药及用什么弹头,飞禽小兽装散弹,大兽装铅头,击中时铅会扩展,威力甚大,火药枪打一次装一次,装弹熟练也至少四五十秒钟,在不知碰上什么猎物时往往既装散弹又放铅头,以不失良机。


 少数民族打猎有着悠久的传统和丰富的经验,一般分四种,夜猎、串山、狩猎、围猎。不同情况,分别对待,恰到好处,方有收获。夜猎很普遍,因为野兽多半夜间活动。黑暗中它们眼睛瞳孔放得很大,能集中微弱的光线进行观察,傣家人称“相嗒”(即宝石眼之意),你未发现它,它已见到你了,故夜猎绝非易事。掌握了特点,在没有月亮的夜晚,猎手全副武装加上很亮的头灯,以前用电石气点灯,现在多为电池。进入活动地带边前进边转头四下探照,当光束照到野兽时,会看到像晚上光照到猫眼一样,二个绿悠悠的小灯似的。这时就要目不转睛,不出任何声响地迅速接近,森林里到处是碎枝乱叶,不出声响是很难的,因为兽眼被强光照射既眼花又好奇,会盯着看光点移近,但如果听到随之而来的声响,就会感到势头不妙而逃之夭夭。如果不被发觉便可以接近,再顺着灯光瞄准、射击,猎物应声倒下。如果猎物过大,当时将药用价值高的部分取走,剩余的翌日再与同伙一起来挑。


 串山是白天一、二人带枪及装备在山里溜,根据野兽的粪便足迹与吃食残迹来追踪。由于白天野兽很少活动,多半躲在隐蔽处睡觉,故很难猎到走兽,但可能打到几只飞禽归来也是很不错的野味。常见猎到的禽类有野鸡、白鹇、犀鸟、鹦鹉,甚至鹰……如今多数划为珍稀禽类,绝对禁猎的。还有,傣家的枪从不打乌鸦,可能跟信仰有关。


 狩猎是在野兽出没的地点设掩体,耐心等待野兽靠近将其击毙。例如一种麂子最爱吃的酸果成熟时,在酸果树下用树枝和大片叶子搭个掩体,傣族称“耸”,自己躲在中间,持枪以待,不可抽烟与发出声响,可能还要忍受蚊子、蚂蟥的叮咬。麂子几乎每天同样时间来到,穿过叶间小孔瞄准好就可一举得到号称走兽中最鲜美的麂子肉了,别忘了麂子皮是高级皮料可出售。


 如果在山间找到一个含盐的泉水塘,可以在附近搭个掩体等候,因为野兽会定期来摄取盐分,便能有的放矢了。


 围猎则要白天出动大批人与狗,一般在森林浅部发现野兽踪迹时才进行。持枪猎手保持距离摆开阵势,另一部分人带着驯养的猎狗,拉开距离从另一相对方向包围,因为植物茂密,须手持砍刀披荆斩棘前进,并且大声吆喝,不但为自己壮胆,更吓唬野兽跑出来。


 狗灵巧而敏锐,钻进树林首先会发现猎物,发现一叫,其余马上汇拢,将猎物围住,等猎手闻声赶去,举枪瞄准时,狗还会一下散开,枪响后又冲上去撕咬,猎物一旦被发现很少能死里逃生的。当场要割下部分肉喂狗,以资奖励。按傣族的风俗习惯,打到猎物就地将其鼻尖、耳尖、足尖等处割下一点皮来,选一人口中念念有词,在一棵小树斜砍几刀,将割下微不足道的皮肉嵌入刀缝中,就算祭了神,保佑下次再有收获。


 少数民族的分配原则是绝对平均,除开枪者多得以外,所有肉、内脏、皮与四肢都切成小块,与村寨户平摊,数十份,份份五脏俱全。如果你是外人路过,也会见者有份。

打猎是刺激并最具挑战性的,后来人口增多,森林面积缩小,野兽也变得更狡猾了,除了要有丰富的经验与技巧,还要碰上运气,故猎家有此一说:“十日行猎九日空,一日补上十日功。”











   《知青情缘》微信公众平台欢迎你!

朋友们请长按上面二维码加入关注,积极投稿,成为《知青情缘》的读者和作者。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

宅豆聚惠

点击“阅读原文”

抢起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