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难忘的知青岁月

2017-06-12 作者:王静治 知青情缘

作者71年在老连队留影


   我是一名六九届初中毕业生。在毕业那年摆在我面前的唯一选择是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即所谓“一片红”。由于我出生在“小业主”家庭,文化大革命中父亲受到冲击,其所在单位和


   街道派人来家里作动员,要求我响应党的号召,报名去边疆。为了不让父亲遭罪,加之那个年代我也别无选择,于是报名奔赴云南。


   十六、七岁的花季少女,刚跨出校门,天真幼稚,思想简单,把一切都想的很美好。特别相信云南方面来上海作的宣传动员,什么我们这批六九届初中毕业生是到云南勐腊国营农场,那里是个县城,住的是大瓦房,有电灯,每月工资28元,口粮40斤。什么西双版纳是是个美丽的地方,气候温和,四季如春,一年四季水果吃不完。那里头顶香蕉,脚踩菠萝,手扶甘蔗,摔了一跤还能抓把花生。那时的上海,物质贫乏,什么都要凭票计划供应。想想自己离家后还可减轻父母的负担,想到要与少数民族零距离接触,我不禁对云南美好的生活充满想往。


这是水利兵团一团三营十一连十二班全体女生,左起第一排王秀丽,本人王静治,刘才玲,谢桂英,第二排左应胜美,陆美芳,卢英兰,张冬林,王剑萍。


   然而到连队后,才发现我们受骗了。所谓的连队,什么也没有,别说住大瓦房,连茅草房也没盖好呢!根本不通电,周围都是灌木丛林。也根本不是什么到勐腊县城,后来才知道我们连队驻地这个叫“曼贺南”的地方是一个极为偏僻的傣族村寨,离中国与老挝的边境线只有一根烟的功夫。面对现实,大家惊呆了!连一路上从上海护送我们到连队的工作人员(他们多数是知青家长代表)也惊呆了。我们被骗了,我们被愚弄了,不少女同学开始哭起来。但哭有什么用,最后还是得既来之,则安之。


七O年和黄胜英在曼贺南合影


   我们工作的水利工程一团实行半军事化管理,连长、指导员由现役军人担任。我们连队192人来自上海的虹桥、龙华、三林地区。分四个排十六个班。共同的命运使我们生活在这个艰苦的大家庭里,清早跑步出操,饭后集体出工;同吃一锅饭,同干一样活;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收到一封家信往往要一个多月。初到连队,许 44 33698 44 14940 0 0 3791 0 0:00:08 0:00:03 0:00:05 3790多人都水土不服,烂脚、水肿、痢疾、遭蚂蟥盯咬的伤痛几乎每个人都遇到过。生活更是极其艰苦,几个月不见荤腥,平时也没有什么菜吃。劳动一天回来,累的筋疲力尽。只能以班为单位,围着一盆没有油水的空心菜汤喝,而且一喝就是好几个月。所以至今在上海,我买菜看到空心菜都绕着走,从不买它,因为在云南吃怕了。当然有空心菜汤喝还算辛运的,遇到雨季菜地被冲毁,更是没一点菜吃,只能喝盐巴汤。这种盐巴汤除了没有一点油水外,更难见几片绿叶,被我们形象地称之为“玻璃汤”。


71年本人在老连队和黄胜英合影


   由于长期缺少油水,营养不良,我得了便秘。每次上茅坑就忧心忡忡,紧张害怕,越是紧张就越拉不出,撕裂般的疼痛,还便中带血,好无奈、好苦恼。那时人年轻不懂事,又难以启齿,不明白自己到底得了什么病,也不知几时才能痊愈。这个问题一直苦苦地困扰着我。上一趟茅坑对我而言就是一种精神和肉体的折磨。我只能熬啊熬,盼望能早日回上海。后来连队领导知道了我的情况,一天,突然通知我和李雪菱,说照顾我俩第一批去上海探亲看病。听到领导的安排,我好激动、好兴奋啊!在大家的羡慕和祝福声中,我俩愉快地踏上了回沪的路程。


   到了上海,在家人的关怀下,我马上就去医院就诊,经医生检查,证实已肛裂,配了一支当时叫“蓝油经”的药膏。嗨!这药膏还真管用,涂了几回,困扰我两年的便秘马上痊愈了。由此更证明,我便秘的原因,是长期缺乏油水,加上缺医少药造成的,当时的生活之艰苦可想而知。


 七O年在曼贺南寨子留影左起(陈勤智、陆妹芳、陶中文、黄胜英、王静治) 


   由于我是第一个照顾回上海探亲,我们三林的知青家长都来我家问这问那,了解他们子女的具体情况,我尽量回答家长们的疑问,满足家长们的要求。家长们了解我是因特殊情况照顾回沪的,在一声声感慨叹息中,纷纷准备邮寄食物给子女,但这只能解决一时,不能解决根本。家长们关爱子女的情景,至今让我记忆犹新。更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在那个多子女的年代,我们知青的父母真不容易啊!


这是2016年6月13号连队组织到临安农家乐。


   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我已是花甲之年,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小外孙也16岁了。想当年,不少与他年龄相同的学生已被迫中断学业,跨出校门,一夜之间变成“知青”,踏入上山下乡的道路了。我常和小辈们讲述在云南的往事,云南的点点滴滴也时常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我永远不会忘记奉献青春的第二故乡, “知青”,这个名称对我来说意义格外深刻。


这里2016年11月9号姐妹们相聚在七宝古镇。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网络也日益发达。我不甘落后,学会了用智能手机加入微信群,了解许多养生保健知识,让我老有所为、老有所能、老有所乐。去年我们连队又成立了“知青战友联谊会”,有困难、有病痛,战友们都会伸出关爱之手进行慰问帮助。让我们在精神上有所依靠,感受曾喝“一锅汤”的战友情和连队大家庭的温暖。联谊会每年春秋组织大家外出旅游,平时大小聚会不断,春节前,还组织大家吃“年夜饭”,情谊深深,暖意浓浓。我尽情享受着这美好的生活,趁现在腿脚还走得动,我珍惜每次战友聚会和外出旅游的机会。愿与从患难中走过来的战友们一起度过一个愉快的晚年。


 这是2016年7月1号相聚在嘉定古漪园。 

作者系赴云南西双版纳水利一团三营十一连上海知青


11连战友作品 

【知青回忆】那夜,刻骨铭心

【知青回忆】勐 润 初 夜

【知青长诗】西征一百韵

圆 梦 之 旅——谨把此文献给曾在边疆奉献青春的知青战友们

【知青故事】回  家

关于为林光辉战友修墓一事的小结

忆父亲



   《知青情缘》微信公众平台欢迎你!

朋友们请长按上面二维码加入关注,积极投稿,成为《知青情缘》的读者和作者。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