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兴化林潭北刘二三事( 李秉宁)

作者:李秉宁 知青情缘 2024-02-02

有声朗读



兴化林潭北刘二三事


作者:李秉宁



      今天,2018年11月4日,是我们插队整整五十周年的日子。


       五十年前, 扬州轮船码头一次又一次响彻出发的汽笛, 红旗飘飘,亲人如潮。 在预定的时间点, 扬州——我们的家乡, 送走了万千儿女……我随着插队大军,来到兴化县林潭公社北刘大队第五生产队插队落户,开始了漫长的十年插队生涯。


       自1968年11月4号下放之日起,时光隧道虽然已经穿越了半个世纪,然而那段艰苦岁月仍时常让我想起,酸甜苦辣尽在其中,苦大于甜,忧大于乐,往事一幕幕一件件呈现在眼前。


       记得有一年,清明前后的一天中午,我睡不着午觉,就和秉柏兄临时想起种豆子,说干就干,于是就抓了一把大青豆,带上小铲锹,在我们知青点的住处,家前屋后四周的田埂上种了豆子(兴化方言称种豆子叫“成豆子 ”),后来到了秋天收获了许多大青豆。在那年中秋节的晚上,李昌集学长的父母邀我们全大队三组知青去他家吃晚饭,我和秉柏哥跑到田埂边,将自己种的大青豆拔了十多株,并摘下豆角,剪去两头的尖角,煮成了盐水毛豆角,装了大半木桶(兴化方言叫提樑《liang读音》),我和秉柏哥拎着装了毛豆角的“提樑”,兴高采烈地去河东一队李伯父母家赴晚宴。绿豆角碧绿碧绿的象翡翠一样,放在餐桌上很醒目,别具一格,用现在的观点可称之为绿色无公害食品。中秋节的晚餐很丰富,李伯父、李伯母烧了解馋且补油水的红烧肉、红烧鱼及多种美味佳肴给我们全体知青们吃,补补身体,我们享受着慈父慈母般的关怀。大伙在吃过油腻的鱼肉之后,那绿色的盐水毛豆角就倍受大家欢迎了。那天晚上,我们全体知青美餐了一顿,在那个年代能享受到这样丰富的大餐,吃上这么多的美味佳肴,确实是幸福,心里感到温暖极了。在那条件艰苦的蹉跎岁月中,尽管李昌集学长的父母,生活也很艰难,但是,他们二老经常邀我们大队三个知青组成员去他家里做客,给我们补油水,让我们感到回家的感觉真好!李伯父母对我们的照顾,铭记终生。

作者插队时的老照片


      记得学姐学长们每次从扬州回到生产队,都会带来许多糖果与大队知青们共同分享,大伙吃到家乡的糖果倍感甜蜜,因为那是家乡的味道。在那偏僻、交通不便、并且封闭的水乡,想吃到可口的糖块都是奢望,因为即便有钱也买不到啊!后来李友仁学长调到公社的油石厂,我和秉柏哥以及队里知青们还到他厂里参观。印吴陵学姐调到戴南中学工作,我和祝寿铭、方文早还去过戴南中学看望印吴陵学姐,晚上,学姐和她的同事夏老师下了挂面招待我们,其情其景,历历在目,就像发生在昨天。那时我们既为同伴得到安置而感到高兴,同时又非常羡慕,因为进了工厂、学校工作就不用下地劳作了。 在兴化枯燥无味的插队生活中,有时我们也会苦中作乐。曾记得李友仁和李昌集二位学长用成语对口词(对口令),对答如流,词汇丰富,充分体现出才华横溢。记得我的四嫂范孟珩〈秉柏哥〉曾让我们猜一段中文式的外文:“缸比盆深,盆比碟深,深的是缸,浅的是碟”。读此段时语速加快,并体现出“抑、扬、顿、挫”音调,乍一听起来还真有点象在说外文,我四嫂在讲此段“外文”时,适逢大队全体知青在我们五队知青组吃元宵,此时,李昌集学长即时发挥说:这样的外文我也会讲,“鼻子下面会说话,眼睛旁边会听话,(此时,他用筷子夹着一只元宵,看了看,并且举起来扬了扬说)圆子太大一口吞不下”。他的这段“外文”把大家都逗乐了,大家在欢笑之余,每个人都表情凝重,心中都在隐忧着一直困扰自己多年的问题:我们的前途、命运在何方?我清楚地记得,那时的我们对知青上调有三个期盼:1,在建的兴化安丰纱厂招工;2,在建的仪征化纤厂需招人才;3,在筹建的江都油田要招大批油田工人。那时探石油的勘探人员曾到我们北刘五队知青家门口附近探油,然而这三个期盼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一一化为泡影了,由希望变为失望了。


        为了自力更生,我和秉柏哥还养过猪,养的第一条猪生病了,病愈后它老要吃食,因我们不懂,就不断地喂它,结果第二天猪就四脚朝天胀死了。后来我们又买了一条卡子苗猪,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细心喂养,终于养成了成品猪,哥哥和我将猪用船运到唐子镇,卖到四等商品猪的价钱,我们还高兴的在镇上吃了馄炖,解了“馋”,改善了伙食。


       我们知青小组也养过鸡。有一天夜里,鸡窝惨遭黄鼠狼袭击,半夜里我听到门外有异常响动,立即起床跑到大门外的鸡窝旁,看到鸡窝门被黄鼠狼拱开了,我鼓足勇气,勇敢地赶走了黄鼠狼,虽然保住了鸡命,但有一只母鸡的大腿被咬裂开一个大口子,次日晨我们将受伤的母鸡放在“元宝”竹篮中,拎着它到六队赤脚医生丁慧珠学姐那儿进行清创包扎,算此鸡命大,居然幸运地活了下来,还生蛋呢,遗憾的是,从此留下后遗症,它的腿有点瘸。插队期间,我遵循父亲的教导,在自留地种了许多韭菜,爸爸说,韭菜割了还可以再长出来新的,这样可以解决吃菜问题。


       在漫长的蹉跎岁月中,插队知青没有勇气追求自己的爱情,知青们只能将爱默默地隐藏在心中,命运真是捉弄人! 回顾往事,一件件,一桩桩,总令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感慨非凡,


        今天,我们从四面八方赶来, 纪怀念逝去的青春,捡起洒落的芳华记忆。 村在,河在,乡情在, 永远在我们心里; 稻田, 麦田,漚田,永远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我们忘不了那片曾经贫瘠的土地。 我们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毫不吝惜地留在了那里。 我们忘不了那片曾经水灾的土地, 我们在那里亲历了最底层的真实, 磨砺了意志,丰厚了阅历。 我们忘不了那片温暖的土地, 各级领导和乡亲们的关爱暖在心里。 大爱如天,春风化雨,  吃过那样的苦, 我们把人民永远记在心底…… 我们忘不了那片深沉的土地, 我们有数位亲爱的兄弟姐妹, 陨落了如花的生命…… 我们还好好地活着, 享受生活的美好, 他(她)们却那么早就溶入了大地…… 五十年啊,占了人生大半辈子。五十年磨一剑,五十年一回眸, 当年的少男少女们, 也都将迈入古稀。  老知青的称谓, 是我们生命档案中的统一。 我们有着共同的经历, 我们有着共同的记忆。 我们永远不会相忘于乡村, 我们在艰苦岁月中结下的深情厚谊!


        兴化县林潭公社北刘大队共有三个知青组,趣事多多,我只说了其中的二三事。 


2018年11月4日 






              


作者介绍

李秉宁

1966年于扬州中学初中毕业。
1968年赴兴化农村插队。
1978年回城后,在扬州无线电八厂工作,任财务科长,总账会计。
1999年退休。


作者作品荐读

岁月随想(李秉宁)

老牛流泪了( 李秉宁)


本文 由作者投稿《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坚持推文不易,读完文章的朋友别忘了点赞和转发。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兴化林潭北刘二三事( 李秉宁)

作者:李秉宁 知青情缘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