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梯田是这样挖出来的(张康明)

作者:张康明 知青情缘 2024-02-02


01

有声朗读


梯田是这样挖出来的


作者:张康明



  如今,不少地方的梯田已成为旅游景点,蜿蜒、整齐,确实美丽、好看,但在我一个曾经的知青眼中,西双版纳农场的梯田更壮观、更动人,因为那是广大知青和农垦职工一锄一锄亲手挖出来的,饱含着我们的青春、艰辛、情感和血汗。


作者摄于一九六九年(照片来源:康明的新浪博客)


  挖梯田既是力气活,也是技术活。开挖之前,已有技术人员在山上插好一排排竹签,每排竹签上下的间隔宽度依据山坡的陡峭程度而定,多为3—7米之间,也就是两条梯田之间的间距。而在具体的一长排竹签中,每两根之间的间距约为十米左右,每根竹签碰到地面的那些接触点都处于一条水平线上。挖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把那些接触点之间的泥土挖去,达到一定的宽度,并保持水平,一条长长的梯田就算完工了。但实际工作绝非如文字描写这么简单、轻松。


  梯田的宽度至少在1.3米以上,内壁的高度是由山的坡度来决定的,当坡度在30—40度之间的时候,内壁多在0.7米上下。大于或小于这个坡度,内壁自然就会高于或低于这个高度了,也就意味着必须相应地多挖土或少挖土。一般来说,按每人每天30米的定额,一天挖土至少也要将近5卡车。


  梯田的内壁要求往后倾斜5度左右,梯田的带面往内壁方向倾斜3度左右,原先的竹签须留在梯田宽度的正中间(等梯田验收合格后才能拔去)。挖梯田中,最难的是要保持带面的水平,尽管有竹签作为标杆,但知青一开始缺少方法,更没经验,挖着挖着就上斜或下倾了,个别时候,甚至还会挖成波浪形,自己看了都哭笑不得。有些知青还趴在地上,眯起眼睛来查看梯田的平整度;还有的知青在梯田的两头跑来跑去,反复地检查梯田挖平没有,但往往还是事与愿违,不达标。请来老职工指导后,虽解决了问题,但这一天的任务是完不成了,哭鼻子也没用。



  实践出真知,失败是师母。后来,知青们开动脑筋,及时请教,在两根竹签接触地面的那两点的连线上,先挖出一条仅两把锄头宽的带面,使之水平,然后再在窄窄带面的基础上分别向里和向外拓宽带面,直至达到1.3米的要求。慢慢地,有经验了、有把握了,这种行之有效的土方法就不需要了,直接挖就是。以后有新知青来时老知青就把这个方法传授给他们。那时,时兴开现场交流会,有知青一天完成了140米,轰动了全场。到现场一看,原来那140米中的大多数地段的坡度仅在20度上下。尽管不算很希奇,但不出汗不出力,那些土是绝然不会自己离开的。


  多数情况下,挖梯田并不算很难,但挖的过程中在带面上遇到以下三种情况麻烦就大了,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摊上大事了。它们是:蚂蚁包、大树根、竹根蓬。所谓蚂蚁包就是蚂蚁用它们的唾沫当胶水把泥土粘合起来的土堆,是它们的“窝”,最大的“窝”比一个人还高。虽说是土,但却像北方的厚冰一样坚硬,一锄头下去只一个眼,很无奈。所谓大树根,顾名思义就能明白。这时只用锄头就不够了,必须用上斧子。竹根蓬是指几十至上百根的竹子的根无规则交错地长在一起,此时也必须用上斧子才能解决问题。如果这三个障碍物伸出梯田内壁不多,一般还是多花些时间,靠锄头和斧子解决,如果伸出内壁过多,就只好用炸药了,因此也引来一些不幸的事情。


  尽管爆炸之前有专人负责通知大家撤离到安全距离以外,但总有人抱着侥幸的心理不愿多走几步,认为自己一个大活人,眼睛看着还怕躲不及吗?而实际上当天女散花般的泥块、树根、竹根,呼啸着劈头盖脑地飞过来的时候,早就慌了神,躲不胜躲。我就有过这样的历险记,好在只被小泥块砸中,皮毛伤痛而已。但有些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们中的有些人是为劝说别人而自己来不及走远的,也有些是为排除所谓的“哑炮”而接近炸药的。被砸得最严重的不是那种血流满面的人,而是外表无恙,实际已成脑震荡的人。其中有个已是生产队长的知青就是这样,尽管后来被照顾到场部做轻松些的工作,但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长年头痛的情况,将伴随他走完人生。现在知青聚会时,大家看到他如此模样,都很无语,很伤感……


  两、三个月后,整座山被挖成了一条条几十米至一、二百米长的梯田山。有些梯田环山一圈,从起点回到起点。有些梯田则与邻近的山相连,伸向远方。一座座山由原先的黑色(山上的树草砍完烧掉后整座山就呈现为黑色),变为一条黄一条黑的梯田山。山高时梯田可达30多层,壮观又好看。夕阳下,黄的更黄,黑的更黑,线条分明,层次清楚,那就是我们用血汗和辛劳换来的劳动成果!这时我总喜欢赤着脚行走在松软、微暖、黄黄的、蜿蜒的梯田上,边检查梯田质量,边检阅自己的劳作成果。回想在无遮无掩的烈日下,挥汗如雨挖梯田的日子,心里并不好受。同时又想像着再过几个月,将亲手在这里栽上一棵棵橡胶树,若干年后就能产出橡胶,为摆脱帝修反对我国橡胶进口的封锁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成就感、自豪感则油然而升。有关资料显示,上山下乡十年,约5万知青在西双版纳,共开垦梯田近百万亩,在我国第二个橡胶基地的建设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近年来回农场探访的知青一批又一批,差不多每个人都要攀上山,去寻找自己当年所挖的梯田,在上面静静地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抱着胶树合张影。很多人紧紧地抱着胶树,沉默不语,百感交集,热泪夺眶而出。


  在我的眼中,在广大云南知青的眼中,世上最美丽、最壮观、最动人的梯田,在西双版纳!

 

本文插图来源网络(除注明外)

作者张康明是1968年12月去云南生产建设兵团

一师六团一营一连的上海市徐汇区知青

本文由作者投稿《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坚持推文不易,读完文章的朋友别忘了点赞和转发。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梯田是这样挖出来的(张康明)

作者:张康明 知青情缘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