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靑生涯】连队的那口井​(史钦耀)

作者:史钦耀 知青情缘 2024-02-02





【知靑生涯】


连队的那口井


作者:史钦耀




语音:彬哥




    2014年5月1日至3日 我们一行二十几人重返曾生活过,青春岁月洒落在这片土地上的梦寐以求的利新农场故地重游。一路欢歌笑语,安庆到了,华阳过了,进入望江了,哇,上了华阳大坝了,随着车子的颠沛巳驶上了杨湾闸了,久违了,青春岁月洒下的土地,我们又来啦!


   我们连是三大五中,进入农场二道坝不久右拐就进入了三大五中的泥泞的小路。


    四十年弹指挥间,我们已青春不再,但这条熟识的小路依旧是那样泥泞不平,坑坑洼洼的。只是我们六个排当年住的房屋早已不见踪影。


   一踏进连队的园地我直奔原坐落在一排边上的一口水井,饮水思源,这口井是我们当年生活赖以生存的唯一的水源。她是我们连队生活的见证,是承载着我们青春岁月的喜怒哀乐。可当我三步二步走到原来井的位置,左顾右盼不见井,难道是我走错了方向?我顿了顿环顾四周,脑海里瞬间飞快转动着辮认方位,没错啊,右手边是我们的食堂,左手边是原来的一排,井的上方有根长长的压井水的长杆子,这一切都深深的印在了脑海中,哪怕是闭着眼睛我都能走到井边的。可是眼前的景象,那口深深的印在脑海里的井早就不知去向了,我失望的左顾右盼还是没发现井的踪影,一打听原来我们连队已经变成了农场的警卫排,原先的井早就巳被拆除了。


  望着这一块宁静的平地,当年这口井人来人往的繁忙景象,顿时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时间回到了那个靑葱岁月的1971年,我接到了学校的下乡通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安徽生产建设兵团】好大的一个抬头。十月十九日,一个平常的日子,一切是如此的宁静,可我的心里则是心潮起伏,今天我要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奔赴安徽一个农场。


  那天清晨,家门口的永年路已经人山人海,这些出发的车子已在那里等候我们了。我们是由这些专车送往军工路码头登上东方红401号大轮,而家人只能自行前往码头为我们送行。


  已记不清路上有多少的颠沛,也记不得路上的景物,浑浑噩噩的,心里真是五味杂陈,前路何在,前途何处?


  终于到了军工路码头,第一件事赶紧要做的事就是寻找家人,而家人们也正翘首以盼的寻找着即将骨肉分离的亲人们。


  时间很短,光阴飞逝。这边刚找到了父母,兄弟姐妹,那边却已发出指令,全体同学们要立即登船了。不舍,还是不舍,尽管那边带队的老师一遍遍的催促上船,可这边,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与亲人们握着的手如何能说松手就松手呀!


  大轮码头前,一簇簇的人群形成一个个家庭式的围绕着即将远行的儿女,兄妹们,耳边是父母叮咛的不断重复的嘱托。每个人脸上流露出依依不舍的表情,泪水在眼眶里滚动,空气彷佛巳经凝固住了,要说的话已不断重复着。人们就这样簇拥在一起,多么希望时间就此打住,哪怕是一分一秒也是好的,这场景真是生离死别啊,毕竟,我们都是一群雅气未脱的才满十七岁的所谓的中学生。


  突然一声刺耳的汽笛响起,这一声犹如当头一棒惊醒了生离死别的人们,要开船了,人们不得不分离,船在江边我是一步步的后退着走向大轮的。同学们也都巳登上大轮了,我上了船也赶紧挤到船舷边眼朝下在人群中搜索着父母亲的身影。


  码头上黑压压的是一大批送行的亲人们,大轮上的甲板上则是我们来自各个中学即将风雨同舟的同学们,眼睛在搜索着,心里则滴淌着鲜血,嘴里在咕噜着。想像一下吧,从江边停靠着的大轮朝下面黑压压的人群中要寻找到自己的亲人有多难呀,可不管有多难我们还是非常努力的捜寻着亲人们的身影,哪怕是模模糊糊的,哪怕只是一个轮廓,哪怕只是一个黑点,此巳足矣。


  时间一分一秒的有序的移动着,我们都目不转睛的盯着黑压压的人群。突然,这刺耳的汽笛声再次响起,几乎就在汽笛声响起的同时,哇的一声整条船上发出了一片惊天动地的哭声,这一声犹如翻江倒海,顿时船上船下哭声连成了一片,泪飞似倾盆,哭声如雷鸣!随着哭声只见岸上船上人们纷纷将手伸向空中,再见了,亲人们。


  大轮缓缓的驶离了码头,人影憧憧,越变越小,可我们挤在船边仍然不肯移步半跬直到这个黑点完全消失在远方。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出远门,船出了吴淞口东海一片辽阔映入眼帘。


  我还记得,慢慢平静的我们开始互相聊了起来,不知哪位同学拿出了一副象棋,我一见就与他对奕了起来。


    天色很快暗淡下来了,大轮在长江上巳行驶了二天一夜。第二天的夜晚,我走到船舷边望着滔滔不绝哗啦啦后退着的江水,心里想这长江怎么这么长呀,船巳开了二天一夜了怎么还没到长江尽头呢?江面上是黑压压的一片,什么也看不到,一种忧愁慢慢地浸润着我的全身,我不知所措,我不知这黑暗的江面预示着什么,我的前途在哪里?


    经过三天二夜的航行,终于到了华阳码头,这是我们下船的地方。农场来了几条驳轮将我们从大轮上卸下的行李装运到驳轮上,我们也换乘驳轮到了农场。


    我们一船的战友共有300多位,最初到了农场的试验站,不久我们中的150人被分配到了农场的三大五中队。


  在试验站时我们没有床只有铺板放在地上,到了三大五中每人给配了一个床,我们是三排,在我们前一排的三幢房子是女排,她们楼窗户正对着我们的大门。我班房间被分在最尽头的一间大房间。


  每天出工去田里我们要经过前面三个排的女生宿舍,然后通过一条泥泞的小路穿过农场的一条公路到达田里。然而,收工回来后前面的三个排女生要用水就必须通过我们的这幢楼去那井边打水,洗衣服。而我们只需坐在自己排的楼房前,所有的女同胞都必定会从我们前通过,不仅是用水,去食堂同样是一条道。这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所有的女同胞都会被我们三排的男生品头论足,谈笑风生间如果要与女同胞接触的公用地方就是那一口井了。


   每天只要刚收工回连队,马上就有女同胞三三两两前后担着水筒,有的拿着脸盆去井边洗刷,虽然刚收工回来还都是穿着老式的厚重的旧衣服,可是才十七八岁的她们总是像天使般的,无论身上穿着多么破旧的衣服但还是无法能遮住青春的气息,疲惫的劳动也无法磨灭女生们爱美的习性。所以,这一口井对我们,对女同胞们尤显重要,她们要在井边洗刷掉一天的疲劳,洗去尘埃,恢复那青春的光泽。每个人的青春都是很美的,所有的人都向往着美好的生活,再苦,再累,一压井水,顿时一切烦恼,忧愁,灰尘,早就云散雾开了。井,一口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井,但她不仅是我们生命的源泉,生活的助手,更是精神上的支撑。


  我们生活在这个连队离不开这口井,她是维系着与我们生活,生命的有着重要意义的一口井。可以想像,在这唯一的公共场所又产生了多少动人的爱情故事。那些连队里结成伉俪的一对对的夫妻当年是否曾在井边许下了美好诺言,不离不弃,井可弃,情不会弃!这口井是连队多少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见证,如果井有情,一定会欣喜当年的井边约会的恋人们现在巳儿孙满堂了。如果井还在,一定会有一对对的夫妻领着他们的儿孙们来仰望这口井的。


(图片来源网络,图文无关)

作者简介


史钦耀 1954年4月出生 1971年赴安徽生产建设兵团利新农场 三大五中队 1987年考入上海对外服务公司做翻译工作,1995年赴美国注册 耀申企业美国有限公司任董事长。现已退休。


本文由作者投稿《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坚持推文不易,读完文章的朋友别忘了点“在看”和转发。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知靑生涯】连队的那口井​(史钦耀)

作者:史钦耀 知青情缘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