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青眼中的作家(张康明)

张康明 知青情缘 2024-02-02



知青眼中的作家


作者:张康明





晓林侬好!


   拜读完《林深不知处》,一个知青从文艺青年成长为中年作家的形象和过程在我脑海中渐次清晰:


   自小受父母谆谆教诲,耳濡目染家庭的文学氛围。母亲“在从小阅读文学作品,拓展丰富知识、树立正确人生观及至我的编辑工作、文学创作方面,您是那么无微不至、细致用心地培养、塑造和影响了我的一生”P83。


   小学四年级就被作家周明牵着小手走进巨鹿路上的上海作协机关大楼,在心底埋下一颗朦胧的作家之种的心。


   在似乎要浇灭理想的上山下乡运动中坚持在油灯下学习思考看书,在生活中既劳其筋骨,也感受着社会底层的艰辛和人生百态,积累了日后创作的无穷素材,汲取了人生奋发向上的不可多得的动力。


   回城后如愿踏进成功阶梯的出版单位,如同“老鼠掉进了米缸里”,像海绵一样尽情地允吸着成为作家所亟需的养分,并有幸见到众多知名作家,从他们身上看到并学习做人的道理和写作的本领。


   繁忙的工作之余,凭着在边疆锤炼出来的毅力和意志,抱着成为作家的热望,坚持数年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读夜大,努力学习写作。还记得你住陕南村时特意留出一处狭小的空间,在夜深人静时思考未来,习作练笔。在农场时总看到你的桌子上比有些人的桌子上要多一样东西——书。我还曾经几次看到你在知青聚会的喧闹环境中取出小本子、小圆珠笔及时记下点滴素材,向生活学习,累积创作题材,捕捉创作灵感,正如你记住作家周明对你所说的那句话:“广约博取,厚积薄发”。


   重返昔日农场,你找到当时所住草房的位置,走进其中一间住屋,执意而又深情地说:“我要在这间房间的窗前看(一条曾养育过你的小溪。P28)”。蜿蜒前行的小溪,如同农场十年的曲折生活;挥汗如雨的劳动、缺油少菜的日子、前程迷茫的生活,你心绪翻滚,激动难抑。返城后的一切困难和辛苦,因有版纳十年的苦垫底而不在话下。版纳经历孕育了你坚韧的品性,给予了你持之以恒创作学习的意志。


   回顾在边疆时受到农场领导和老职工关心的岁月,你发自肺腑地说:“我们没有时间去抚摸青春肌体的伤口,我们只有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以我们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体验,以在农场养育、锤炼出的坚韧毅力,尽力做出最好的成绩……此时,我们心中真有‘功不成,名不就,无言拜见江东父老’之感慨”P17。农场艰苦磨砺换来的收获,促使你在写作路上勤奋而努力,个种五味杂陈唯你自己清楚。


   你虚心好学,见缝插针地请教,组稿,看稿、审稿、采访作家、出席各类文学活动,更是让你如鱼得水,开阔视野,收获连连。期间,你不忘总结他人经验,找出差距,激励自己成就文学梦,一有空一有机会就提笔练习,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写作结合起来。作品中时时“朴实中屡见真情,无华中迭有波澜”P254……终于迎来了丰硕的金秋:用两个十年先后跨进上海市作家协会和中国作家协会的大门,出版《文学的生命——我和我的作家朋友》和《林深不知处》。《文学的生命——我和我的作家朋友》出版后好评如潮,中国作协副主席张抗抗说:“这本大书史料丰富翔实,既是你一生编辑生涯的珍贵记录,更是文学史的组成部分”。



   本书第一辑“遥远的边疆”(20篇)主要讲述和回忆农场十年的事情等。


   边疆十年的艰苦生活在你的笔下显得跌宕起伏,有血有肉,让读者感慨不已,思考万千。“翠栾连绵起伏、色彩斑斓的珍禽奇兽、奔腾汹涌的澜沧江水、傣家竹楼、茅草屋、层层梯田、胶林小路、毒蚊、小咬、胶刀、胶灯、胶水、玻璃汤、知青罢工、京城上访、大返城、望乡大会、林业部长赵凡、中央调查团……”连接这些词语背后的酸甜苦辣,欢笑悲伤,非亲历者写不出来,尤其是《知青之歌,密林深处唱除夕》一文中,知青彻底返城前在版纳过最后一个春节的细节描写,让我一个曾经的版纳知青潸然泪下,心潮起伏。但你并没有单纯地陷入悲壮的回忆,而是在《长征组歌》的歌声中树立“迎接新一轮人生挑战的坚定信念”“飞向远方”P22,并在日后几十年的工作和生活中让那时的苦难变成了人生的财富。《一双红舞鞋》一文中的两位主人你并不认识,她们在版纳的地点与你相去甚远,可你却自揽“业务”用较长篇幅深情地描述了一位上海知青与农场职工子女间纯洁的友谊,看完全文,让人泪目。几年前我曾看过此文,今天再次阅读,依然如此。该文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知青不仅在体力劳动方面对边疆的橡胶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给边疆的精神文化层面带去了积极的影响,此影响至今还在延续。艰苦的边疆生活给每一个知青都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不管承认不承认,这种印象至今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知青们的言行、思维和价值观。当然,这种影响于你来说,在书的第一辑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也成为了你以后人生和创作中的一个优势。

   第二辑“赤子的情愫”(26篇)主要讲述和回忆亲情等。


   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的恩重如山,对文革的反思,对旅游的热爱,对祖国的赞颂,对身旁事情的细致观察和描写,在你的笔下都显得丰润丰满,厚重温暖,栩栩如生。多元的社会接触和实践,让你切身感悟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P180的深刻内涵。在《瑞华公寓,我们的乌托邦》一文中,你从“特殊的革命部落”“昔日的‘革命大本营’变成‘反革命堡垒’”“徐景贤印象”一直写到“鬓发各已苍,儿女忽成行” P94。老干部的遭遇、名人的变迁、儿时与玩伴嬉戏的细节和各人如今的变化,在该文中逐一得以描绘。或素描、或重彩,或令人捧腹、或令人心酸,细细读来,掩卷沉思,既悲从中来,亦喜上眉梢,因为一切都过去了。“大家共同怀念的,是那永远温暖心扉、朴实无华的童趣天真、无忧无虑和纯洁心灵”,“往日的时光和情感,在大家的‘夕阳红’年岁中,深情流淌和延续”P103。在《妈妈,妈妈》一文中你无比深情地写道:“看着妈妈的这些骨灰,又会在霎那间,自动拼接组合成了一个饱满完整的母亲形象。啊,妈妈又转世活过来了!亲爱的妈妈啊,您又将我搂在温暖的怀抱中,您仍在关注我的事业成功,关心我安宁健康生活的种种细微之处……这种既是幻觉又是真实的感觉,往往让我在妈妈遗像前焚香叩拜时热泪盈眶”P85。这些描写极富感染力,令我感同身受,百感交集。

   第三辑“旋转的银球”(9篇)主要讲述和回忆乒乓生涯等。


   《无限感觉在乒乓》等文章,让人确信“乒乓,是你不老的青春”。在农场时尽管生活异常艰苦,但依然在月黑风高的夜晚去深山扛来做乒乓桌的木料,路上险遇猛兽,至今说来还心有余悸又颇有趣味P185。“脚步咚咚,杀声不断,腾挪闪扑,汗水淋淋,三四个小时,那么一晃就过去了,真让人不相信时光的无情”P193。“室外40度,球房36.5度,空气发烫,光膀上阵,银球飞舞,大汗淋漓,连呼痛快”P200。单位乒乓房装修,无法运动,“没几天,几乎每一位乒乓队员都说自己浑身乏力、头昏脑涨还食欲不振,还断定自己的血液浓度增高、心脏跳动不正常并说要去医院就诊”P187。“回家后,好好地吃一顿,美美地冲个热水澡,深沉香甜地睡个囫囵觉——感觉好极了!”P193。这些既有声音又有画面感的文字,不仅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你和同伴们对小小银球矢志不渝的追求和狂热心情,对于我一个同样爱好乒乓运动的人来说,简直就是极具煽情的诱惑,我仿佛又看到你在乒乓桌前轻盈青春的身影,好想有机会与你在深蓝色的桌子前再乒乒乓乓一回。我想,对于热爱乒乓的人来说,我们的生活都会“充满阳光”的P190。


   第四辑“挚爱的文学”(25篇)主要讲述和回忆与好书相伴以及对经自己编审作品的书评等。


   本辑印证了你热爱读书,专心工作,在写作上不断进步并屡有建树的历程。在《好书陪伴一生》一文中你写下了这样的词句:“人生步履艰,悠忽数十年。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读书,我们的内心更是因为读书而丰富、滋润和坚强”P217,从中还表达了“巨大的阅读快感”P276。25篇文章既记述与作家的交往、自己读书的体会,更多的是记载采访作家、细心阅读他们作品并写下长长的负责任、有理有据的书评和读后感,从中可看出你从热爱读书、学习写作到编审作品的提高和进步。每写一篇,犹如自己在构思和写作,检阅自己的写作感悟、写作能力和业务水准。从1985~2015年,30年文学编辑经历中,经你责编的长篇小说、散文、诗歌、纪实文学等各类文学图书达两百余本,这是你对社会、对小说创作和出版的贡献,这是你“为人作嫁,甘于奉献” P241的具体作为。把《永不凋谢的“老谢精神”》一文中的一段话用在你自己身上也是合适的:“……参加祭奠老谢(泉铭)在天之灵的这些作家都认为,在经济交换法则被认为天经地义的商品经济社会,我们倒是格外地需要一种能够让人感动和难忘的精神,一种能让人交口称赞并永远怀念的品质,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他人、真心诚意献爱心的形象”P243。这些也是你自己成长提高的过程和记录,值得记住。


   于是,逐渐地,水到渠成了,硕果累累了。终于看到你从发表一篇篇豆腐干文章(时不时还邮寄给我)到出版《文学的生命——我和我的作家朋友》《林深不知处》,圆了“从版纳出发的梦想与成功”(此话是你为褚炳兴《版纳纪事》一书写的序名)。回顾这难以言尽的长长历程,用你给毛祖蓉《情满青山》所作的序名“从南疆到浦江,情感像花儿绽放”也许是恰当的。请接收我——你的知青老友的祝福!


   写作是一件既辛苦也繁琐的事情。从立意、构思、搜集素材、筛选材料、章节排序,提升主题,落笔成文……其间,还要反复推敲修改,甚至会推翻重来。一般读者可能注重的只是扣人心弦的情节和结局,而于作者来说则不仅是写作技巧的实践,更是观察世界,反映客观,还原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的过程。


   做作家既烦恼也幸福。与多数工作不同的是,作家可以通过辛勤的劳动,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观念、喜怒哀乐变成白纸黑字,更广泛地去影响他人、感染他人,并以此对社会作出其它行业难以做到的贡献。生活中许多人因一本书而影响一生的事例不胜枚举。一本好书的作用,无法量化和统计。有人一生都以书为伴,正如你书中两篇文章的名字一样:《以书相伴 创意人生》《好书陪伴一生》。


   《文学的生命——我和我的作家朋友》主要是写别人,把别人放到了读者面前。《林深不知处》主要是写自己,把自己放到了读者面前。第三本书会是写什么呢?期待。


   看完《林深不知处》,想到以上这些,遂写成文字发给你。


   新冠肺炎病毒还未完全消退,且有反复。保护好自己。一定!




张康明


2020年4月5日


后排中修晓林,后排右一张康明


作者张康明原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六团一营一连 上海知青 


本文由作者投稿《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荐读:

读书识人(王晓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知青眼中的作家(张康明)

张康明 知青情缘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