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知青妈妈:返城梦碎

张桂芹 知青情缘 2024-02-02

转载自公众号:30号院

整整四十年过去了,妈妈已经完全融入了家乡的风土人情中,只是在偶尔聊天时,妈妈早已尘封的知青心结会涌上心头......



作者:张桂芹

来源:美丽东阁



妈妈出生于辽宁省的省会城市——沈阳,名副其实的城里人,但是造物弄人,一场全国性的上山下乡运动,彻底改变了妈妈的一生,也赋予了她标志性的身份——知青。


1970年4月,因为姥爷的出身不好,姥姥也因此受到牵连,接连上街游行、开批斗会等一系列的精神、肉体折磨,终究带着对孩子们的无限牵挂含冤病逝。于是,妈妈连同她的五个姊妹成了没娘的孩子。


时隔半年,还没等他们从失去妈妈的痛苦中解脱出来,1970年冬天,姥爷举家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姥爷带着最小只有三岁的小舅等六个子女,下放到他们以前听也没听说过的小村庄,那一年,妈妈刚满18岁。从此,她有了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标志性身份:知识青年!


刚下放到农村的城里人,是不受大家待见的,人们人前人后,翻着白眼,说着风凉话。姥爷一家自然也不例外,什么地主的狗崽子等等难听的话不时传入家人的耳朵,这些都还能忍过去,大不了不出门,随他们议论去。

温饱问题确实是实实在在摆在姥爷一家面前的最大问题,一家老小都要吃饭,生产队分的粮食有限,最小的小舅整天因为吃不饱嗷嗷哭,姥爷也是急在心头,无计可施。正在姥爷家最困难的时候,有人上门来给妈妈说媒了,来人先说了最重要的一点:只要妈妈跟了他,全家人的吃饭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再也不会饿肚子。听到这,被饿怕了的妈妈毫不犹豫的答应看看人。这个人就是我的爸爸,一个比妈妈大了整整十四岁,眼睛又有点残疾的地地道道的农民。爸爸送给妈妈的见面礼是一拖拉机的煤和半车萝卜,这在当时可是不少的彩礼呢,妈妈的芳心就这样被打动了,尽管姥爷一家百般阻挠,用尽各种办法阻止这桩婚姻,妈妈还是毅然决然的嫁给了爸爸!就此!妈妈的一生彻底扎根在了农村。


婚后的生活,谈不上甜蜜幸福,温饱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来了,爸爸全家20多口人生活在一起,妈妈因为从没干过重活!地里的农活更是插不上手,成了白吃饭的人,受尽了家族里其他人的白眼和冷嘲热讽,好在爸爸还是知冷知热的体谅妈妈,不时会从生产队带回些花生一类的稀罕物!1976年、1978年我和哥哥相继出生,这给妈妈带来了无限的希望和快乐!仿佛生活有了新的曙光!

1979年,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全国知青开始大返城,知青终于盼来了回城的日子,姥爷一家欢天喜地的收拾行囊准备回省城,于是姥爷、大姨、小姨、舅舅全家齐上阵,一齐劝妈妈和他们一起回城。但是,已经结婚并生儿育女的妈妈只有在和爸爸假离婚的前提下,才可以带着我和哥哥一起回城。而负责盖章出证明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我的大表哥,可能是出于对其舅舅的袒护,怕妈妈带着我们兄妹一去不复返,大表哥愣是不出证明、不盖章,尽管妈妈发誓赌咒一切办法用尽,也动摇不了他的决定,妈妈的返城梦彻底破碎了!时至今日,妈妈对大表哥的怨恨一直没有消除。


姥爷全家带着对妈妈的无限牵挂回了城,只留下了妈妈自己,在没有娘家人在身边的日子里,妈妈为自己的命运不公不知流了多少眼泪!内心的痛苦、纠结谁又能体谅呢!每次带我和哥哥回姥爷家都是高高兴兴的去,恋恋不舍的回来。望着城市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再看看农村的羊肠小道、低矮的黄土房……天壤之别的条件反差,让妈妈愈加的伤感,这时候,大表哥的“罪行”就会无数次的从妈妈嘴里吐出来!怎是一个“恨”字所能释放的……


经过了多年的痛苦历程,随着时间的流逝,妈妈彻底断了回城梦,由一个城市里长大的五谷不分的天真烂漫的小女孩,锤炼成“上炕能针线,下地能插秧,做饭进厨房”的地地道道的农村小媳妇。穿衣打扮确和周围的大娘们反差极大,骨子里透着一股所谓的城里范!尽管心里不时泛起一些小资思想,表面上还是和街坊四邻打成一片的。用妈妈的话说,她现在是彻底心如止水了,尽管言语中带有一点点酸溜溜的味道!


整整四十年过去了,妈妈已经完全融入了家乡的风土人情中,只是在偶尔聊天时,妈妈早已尘封的知青心结会涌上心头,有伤感、有怨恨、更有对改写自已一生命运的“知青”二字无限的感慨!



作者:张桂芹,辽宁锦州人,毕业于辽宁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任常州路社区居委会计生主任,爱好读书,音乐。


文章转载自“美丽东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我的知青妈妈:返城梦碎

张桂芹 知青情缘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