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招募】“敦和·善识计划”(第二期)

公益慈善学园 爱知学者 2021-09-15


“敦和·善识计划”(第二期)
申请截止:2020年11月16日


10月16日,由敦和基金会与公益慈善学园联合发起的高校慈善通识课程支持“敦和·善识计划”(第二期)项目申报启动。
该项目通过多方位支持高校教师开设公益慈善类公共选修课,旨在向青年一代大学生普及对公益慈善的理解和认知,以弘扬慈善文化,培养有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人才。

招募内容提要

(详见《申报指南》)
1

申请对象

国内全日制普通高校专任教师
2

申报课程内容

(1)  公共选修课或全校通识课
(2)  围绕《慈善伦理与文化》《社会与公益》《社会创新与创业》三门核心课程,或结合学生需要、自身教学兴趣和研究方向自拟课程
3

截止日期

2020年11月16日
4

申报方式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善识计划”专题页面,下载《申报指南》及《申请表》

1
项目背景

《慈善法》第 88 条:“学校等教育机构应当将慈善文化纳入教育教学内容”,但目前,国内高校的慈善教育仍跟不上慈善事业发展的脚步,其中,慈善通识教育“缺席缺位”的状况较为普遍,大学生对如何有效的认知和参与公益慈善也缺乏科学指导。
基于此,“敦和·善识计划”希望通过多方位支持国内高校教师开设公益慈善方向公共选修课程,推动建立公益慈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培育青年一代大学生的慈善意识,为公益慈善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土壤。

2
”善识计划“支持架构

“善识计划”二期将在第一期项目基础上,面向全国高校公开招募20位教师,支持其在校内开设公益慈善全校公共选修课
经过一年的探索,“善识计划”持续完善资助体系,项目专家委员会和课程开发委员会将分别从项目规划和课程开发的角度为教师提供智识支持,高起点地打造精品通选课程体系。项目资助将根据开课前、课程中、结课后三阶段的教师不同需求,为开设公益慈善类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师提供多元的资助方案


此外,项目将采取任课教师邀请和公益慈善学园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每学期支持1至2次行业实务者进入大学课堂开设专题讲座,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同时提供实践支持,为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公益实践或服务学习匹配或推荐合适的公益机构
为了充分挖掘慈善通识教育价值,体现出对教育本然价值的追求,在一期项目的基础上,“善识计划”二期项目增设了体验式慈善(Learning by Giving)教学专项资助。通过设计实际的、新颖性的教育情景,探索以行求知,体验中学的实践模式。
点击以下链接了解更多“体验式慈善”的内容:
李华芳:中国的体验式慈善
邓敏讷:体验式慈善项目设计和运营的挑战
课程推荐  新冠疫情中的Learning by Giving
申报者在申报时可自行选择是否同时申请体验式慈善,入选后将在原有课程经费基础上额外获得5000元经费支持,该笔经费需用于授课班级学生开展相关活动开支。

3
申报事宜

主办方将组织专家委员会对申报者的基本条件、开课动机、课程内容、教学手段等进行综合评审,评审结果将在敦和基金会和公益慈善学园官网公示。
实施流程
2020年10月16日—11月16日:发布招募及申请 
2020年11月下旬:组织专家评审 
2020年12月初:公布资助结果
2020年12月底:与教师签订资助协议 
2021年3月-2022年1月:教师开设课程

咨询方式
联系人:张老师(微信号:zxm6679)
联系电话:13515616679
咨询时间:工作日9:00-17:00
邮箱:zhangxiaoman@charityschool.org.cn
4

”善识计划“第一期重要进展

“善识计划”一期项目于2019年9月17日启动,获得了众多高校教师的关注和广泛参与,共资助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的17位教师,通过理论教学、双师课堂、体验式慈善等方式,为近600名大学生带来专业通识教育。

项目组建了由国内资深公益慈善专业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专家委员会,研发了“慈善文化与伦理”、“社会创新与创业”、“社会与公益”等三门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料包,征集了20个慈善通识课程案例,为高校公益慈善通识教育的展开迈出了探索步伐。

同时,因开课程序简单、授课形式灵活、时间相对自由等优势,慈善通识教育课程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喜爱,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填补了高校教学内容上的空白。


专家/教师寄语



“说起公益,人们常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做比喻。公益当然不是一方给另一方鱼,其实,也不是一方教另一方钓鱼,而是双方在一起,共同学钓鱼,互帮互学,相得益彰。既要在实践中学,也需在教室里学。“敦和·善识计划”正是这样一个学习的地方。欢迎大家加入‘敦和·善识计划’。”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教授 何进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对于公益慈善教育而言,如何通过激活、优化‘教师’资源,来更大范围的唤醒、激发和凝聚广大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的公益之心,是善识计划的重要目标。善识计划第一期项目的实施,不仅为慈善通识教育课程的青年老师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更重要的是提供课程建设支持,并以推动公益慈善学校教育之名搭建了一个交流、分享、互相启发与支持的平台。相信有你的关注与参与,公益慈善教育必将取得更大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周秀平







“善识计划回应了时代发展,呼应了中国慈善现状,能够提升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我们带着使命感和责任感投身其中。”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薛红







“善学识,善知识,善社会。”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 刘培峰







“感谢‘敦和•善识计划’引导和鼓励我和同事们基于《家庭慈善文化涵育与公民慈善参与》这门课程共同思考和讨论,在校园通识课程中怎么把家庭慈善文化研究与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以基于家庭哺育结构的慈爱文化为核心,让大学生成为感悟和传播善爱的种子,让家文化中的慈爱教育、劳动教育、家国精神得以传递、升华和延伸,形成社会向善的氛围。”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副教授 陈静




学生心得

“此次公益与社会的服务学习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还让我的阅历得到了提升,最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服务的真谛。”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 林嘉良




“社会创业创新,新在哪里?我觉得并不是只有提出别人没有提出的想法,做出别人没有做出的东西才叫创新,而是同一个东西,新的结构的变化,新的组织形式等等,都能够称作创新。这样一来,我们都不应该局限我们的思维,而应该更大胆的去想,去做,不怕此中艰险,方能从灵光一现到落地生花。”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郭羽婕




“通过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生命的根本意义在于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是一个人的根本需求,在子女教育方面,教育理念要一致,孩子的品德是最重要的,传承良好家风,形成优良的习惯。言传身教,为子女制订规则。听了讲座之后,我对如何对子女进行教育以及家庭慈善、文化教育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是一堂意义非凡的课程。”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1802班 吴楚越




敦和基金会
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简称“敦和基金会”)成立于2012年5月,是一家资助型基金会,以“弘扬中华文化 促进人类和谐”为使命,秉持“尊道贵德”的价值观,成立以来,深耕于文化传承、公益支持、慈善文化等领域。2019年被浙江省民政厅评为“5A级社会组织”。


公益慈善学园

公益慈善学园由国内关心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专家学者们发起,于2015年正式成立。机构使命是通过政策倡导、实务链接、人才培养三个途径,最终实现“汇学界之智识,展学术之公器;琢时事之兴弊,利慈善之发展”的愿景。



附件:

1.高校慈善通识课程支持“敦和·善识计划”(第二期)项目申报指南

2.高校慈善通识课程支持“敦和·善识计划”(第二期)项目申请表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下载《申报指南》及《申请表》




通知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本篇内容可能存在删节,点我了解详情。


如果想获取会议更详细的内容或者有疑问,请根据正文里的联系方式咨询主办方。爱知学者并非会议主办方,对会议的了解程度不会超过本篇通知。


正文如果没有附件,可点击“阅---文”下载或联系主办方索取。


欢迎会议主办方提供信息,我们免费发布。邮箱:mraizhi@163.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全 部 信 息


CSSCI名单 | 北大核心名单 | 搜索会议 | TSSCI名单


2020年刊物重点选题

推荐几本不错的CSSCI期刊,投稿可以重点关注

值得收藏 | 研究生有机会发表的期刊列表

爱知学者这三年

中国古籍书目检索汇总

如何查找刊物正确的投稿方式

论文投稿常见骗局与防骗措施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