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盟史寻踪】苏州民盟成立初的那些人那些事

毛昌宁 群言杂志 2021-08-26
原载《群言》江苏专刊
石家饭店风云会

1948年的一个秋日,七位读书人模样的客人踏进苏州木渎百年老店——石家饭店的店门,挑了间幽静的包间坐下。美味的鲃肺汤端上桌,他们却不急着品尝。因为今天他们要商量一件重大事项——秘密成立民盟苏州支部。当时的民盟已被国民党当局宣布为“非法团体”,盟组织的斗争策略也由地上转入地下。
参加民盟苏州支部组建工作的有六位:陆钦墀,化名陆志韦,东吴大学附中教师,盟务骨干,此前曾任民盟候补中央委员、民盟总部秘书兼发言人;金若年,化名金琪,私立从云小学教务主任,受民盟上海执行部负责人史良派遣,从沪来苏开展盟务工作;黄肇模,化名杨筑伦,伯乐中学教师;程中青,此前在马来亚参加民盟,也曾加入马来西亚共产党,与苏州中共地下党关系密切;郑子嘉,公务员,在吴县教育局任科长;许宪民,吴县银行董事长,曾任“国大代表”,也是六人中唯一的女性。
这六人在民盟总部上海执行部委派的叶雨苍同志的指导、监选下,经过协商,成功组建了苏州民盟的第一届领导班子:陆钦墀、金若年、黄肇模三人任负责人,陆钦墀被选为主任委员。民盟苏州支部成立后,即与中共地下党取得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开展斗争。当时,盟员的处境很艰苦,但为了响应民盟总部的号召,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坚守心中的信念,在苏州解放前开展了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活动。
提供物力资源。女盟员许宪民利用“国大代表”、县银行董事长等公开身份,掩护中共党员,为中共江南工委筹得两台收发报机和八九支枪,并秘密送出,直接支援人民解放战争。
构建战略同盟。解放军横渡长江的胜利消息传来后,民盟苏州支部在中共地下党发动的护厂、护校、稳定人心、维持市面、迎接苏州解放的斗争中,积极配合,协同作战,联系和团结知识界和工商界人士做了包括宣传在内的许多具体工作。
发展人力资源。由于程中青有海外背景,他充分利用人脉资源,与中共苏州地下党保持密切联系,介绍进步青年到苏北解放区参加革命工作。黄肇模团结教育其创办的私立达才中学的进步师生,在他的帮助下有十余人参加了人民解放军或地方工作。 
收音机里传佳音

苏州革命博物馆里完好地保存着一台收音机。别看它破旧,却能接收短波。这台收音机是当年黄肇模卖掉家中的红木家具,筹得二两黄金,通过熟人买来当局禁购的电子管以及其他配件组装起来的。


民盟苏州支部用来收听解放区广播的收音机


利用这台收音机,民盟苏州支部将解放区电台关于中国共产党各项方针政策的广播和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战况报道加以记录、整理。由金若年担任编辑,利用从云小学油印设备印成小报,采取邮寄、深夜沿小巷散发、塞入民宅门缝等方式,宣传革命形势和中共的方针政策,揭露当局欺骗和蒙蔽人民的卑劣伎俩,起到了团结人民、打击敌人的作用。为了迷惑反动当局,支部还不断变更油印小报的名称,先后出版《简讯》(四期)、《民工通讯》(四期)和《光明报》(五期)。早期的苏州民盟能够突破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和消息封锁,听到解放区的声音,这台收音机功不可没。
新中国成立后,这台收音机一直被它的主人珍藏着。时光匆匆,在苏州解放60周年前夕,黄肇模的儿子黄仁顺决定将这台老收音机捐赠给苏州市革命博物馆,苏州民盟历史上这件珍贵的革命文物有了更好的归宿。每当我们走近这台老旧的收音机,仿佛还能听到那段革命历史的回声。 
光明号外迎曙光

1949年4月27日,苏州宣告解放。此前,民盟苏州支部就已从中共地下党那里知道了苏州就要解放的消息,支部决定立即分工,开始写文章、印报纸。4月26日傍晚,盟员陈廉贞和几名同伴一起走进了位于东中市的《苏报》报馆,他们依靠《苏报》馆的职工,连夜印刷出版《光明报·号外》。当一张张散发着油墨香味的号外在曙光中面世时,古城苏州也迎来了光明的历史新一页。
1949年4月27日,苏州宣告解放。当天的民盟《光明报·号外》迎接苏州解放,发布《告苏州同胞书》

《光明报·号外》的头条消息由黄肇模撰写,以“苏州新历史的第一页 人民解放军进城”大号铅字标题报道了苏州人民热烈欢迎解放军进城的情景,字里行间透露着迎接新生活的喜悦之情。《号外》下方约占1/3版面的是民盟苏州支部发出的由陈廉贞执笔的《告苏州同胞书》公开信。这封公开信除了在号外上刊登外,还加印成单页散发给市民。
4月27日当天,苏州群众在开明大戏院举行盛大的庆祝解放的集会。民盟苏州支部的盟员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光明正大地向喜悦的群众散发《光明报·号外》与《告苏州同胞书》单页。在这之前,他们一直都是变换各种伪装方式秘密开展报纸发行工作的:要西装革履、穿着气派,以免引起怀疑;要注意观察,只有四下没人时才能将报纸塞进信箱或门缝里;分发人员还要分好区域、分头行动,不定期地交换活动区域。即使这样,也还是难免出现危险。有一次,金若年和学校另一名教师在散发宣传品时被国民党特务盯上。幸亏中共地下党的同志及时传来消息通知他们赶紧转移,才度过一场危机。
这张珍贵的《光明报·号外》是苏州解放当天出版的唯一一份报纸,如今已经作为革命历史资料陈列于苏州博物馆。
“折戟沉沙铁未销”,回顾历史,总有一些东西在经受时代的风风雨雨后被沉淀下来。与一台收音机、一份报纸有关的那些人那些事将永远定格在苏州民盟的光荣历史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