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有「死亡自由」,这些年轻人想这样去死

塔门 塔门 2021-12-22



电影《意外制造公司》里,单身汉雅各布发现了一家定制死亡方案的公司,可以提供包括安乐死在内的各种死亡套餐,让客户迅速舒适地结束人生旅途。你可以在泛舟湖上悠闲垂钓之时突然被炸死而葬身鱼腹,也可以在享受摩天轮的过程中停止心跳,甚至还可以选择所谓的惊喜方案,任由公司安排一切。


这倒颇符合如今年轻人面对死亡的戏谑态度。从几年前流行的葬礼歌单到如今十几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开始立遗嘱,充斥着内卷和 996 的现代社会里,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猝死哪个先来。「2018 年上海白领体检异常率接近 99%」、「拼多多 23 岁女员工猝死」等字眼,让死亡离年轻人不再遥远,对于死亡的设想,也有了更多现实意义。


中国向来缺乏死亡教育,也缺少死亡的舆论自由,死亡的讨论空间很大一部分被「死者为大」堵死了。


我们想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如何想象自己的死亡,如同每个孩子都会被问的那句「你长大以后的理想是什么?」一样,我们把「你理想的死是什么样的?」抛给了20多位年轻人,从中我们能看到当下年轻人的颇为相似的死亡观。


篇幅所限,我们摘录了部分回答,希望能给你一些死亡参考。


↑ins@other_maria

理想的死亡时间

唯一严肃的哲学问题是选择在什么时候结束。

1. 活到X岁型

有规划的年轻人很严谨地给出了具体的数字,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人生,不想进入下一个阶段成了他们的终点理由。


@海豹:27岁,加入27 club大家就会忘记我生前一事无成,误以为我是个天才。

@麦麦:45岁,那时候想做的事情应该已经做完了,没什么大追求的话之后的人生不就浑浑噩噩了吗?

@众爱妃平身:75岁。因为我大概率会老年痴呆,如果50年之后的医疗进步没有质的飞跃,我还是希望自己老得体面一点。

2. 心态刚好能死型
也有一些年轻人认为「理想的死」,就是「理想的想死心态」:

@赵大饼:有几个瞬间,比如天气大好,空气清新,阳光暖和,不冷不热,就会觉得“今天死就挺不错”;比如跟天下第一好的对象和好,她破涕为笑,会觉得“呼,死也没关系了”;再比如“好无聊,现在死的话,可能刚刚好也不一定”。


@薛晨如:移居火星的第二年,刚刚开始对当地生活感到乏味的那一秒。


3. 人不是为了自己而活型

自己的死不算什么,只有涉及到他人的死,死才显露出它的重量。


@西柚:得在我父母和我猫子走了之后,不然老人受不了啊,我家娇生惯养的猫也没人养。然后最好和我先生差不多时间走,不然另一个人多孤独啊,我偶尔想想我先生比我先走我都会哭一阵子。从年龄上来说,80差不多了,太年轻还没玩够,年龄再大就玩不动了,80就不错。


@Rene:爱累了、玩累了,不认识爱我和我爱的人的时候,就可以给我安排安乐死了。


↑ins@katiszi

理想的死亡方式

整部人类的文明史,就是反天性史,文明的最高形式,就是违反「生存」这个最大天性,从自然手里夺权,自主地选择去死,并且自主地设计死。

1. 快乐到死型

@赵四:高潮的时候,对方精液有毒,我瞬间毙命,死在情人身上。

@赵大饼:年会的时候,上台去表演「一个超搞笑的人,被自己的笑话笑死」的单人剧,大家都哈哈大笑以为我在表演笑死,结果我当场真的死了。大家都哈哈笑,笑半天才发现不对,哈哈傻了吧,超意外对不对。



2. 赛博未来版
@夏明浩:忒修斯之船:把一艘船的每一块木头换成新的一块,它还是原来那艘船吗?我觉得不是。4021年,本人身上所有生物零件全都被机械取代了,顽强的最后一根骨头终于报废,硅基的他宣告碳基的我当场去世,就此死在心爱的赛博工程师怀里。

@袁瞻:在逼近普朗克温度的超高温环境下瞬间汽化。


@M:办后事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主要是怎么处理遗体。因为不想给别人添麻烦。所以希望在要死的时候,给自己打麻醉剂,然后用很厉害的机械把自己的手切下来,再用很厉害的料理机,把切下来的手煮成超好吃的大餐,吃掉。第二天切下脚,做成好吃的。之后是腿、肩、腰、内脏,边吃边用义肢辅助活动。最后吃得只剩一张嘴,亲一口喜欢的人的照片。就用提前设定好的喷火枪把嘴烧焦。这样一来,就自己处理完自己的遗体啦。


3. 温情脉脉型
@众爱妃平身:在养老院,和一帮老朋友晒太阳看选秀综艺,看着看着睡着了。这样至少保证死的时候还挺快乐的吧。

@阿米:我想死在球场里。我喜欢的球队成绩比较差,如果七八十岁能在进球欢呼的那一刻突然心梗挂掉,好像还不错。

@西柚:希望有一个隐蔽的小渔村,面对大海,村口都是大树,阳光透过树叶照下来,我就坐在大树下午休,再也醒不过来,那就太完美了。但从概率上来说应该还是医院的几率更大点,如果必须在医院的话,千万不要做什么气管切开、插管这种没有意义又受罪的治疗手段,就多给点止痛剂,啥好用给啥,让我没什么痛苦的自然衰竭就完事了。

@麦麦:在独居的床上或者沙发上一觉睡死。





↑ins@other_maria



想要什么样的葬礼?以及,想要大家怎么缅怀你?
死到底还是活着的人的事。如同@薛晨如 所说,「死亡对于死者什么也不是,但死亡时时刻刻都在作用于未死之人。」

1. 死也荒诞型
@王江山:在我坟头学驴叫。


@赵大饼:拿我的骨头当振动棒。


@袁瞻:想办一个伪装成婚礼的葬礼。找一对恐婚但又迫于家庭社会压力准备形婚的朋友,让他们搞个那种南法风格的户外草坪上的洋气场子,假花,白椅子,再请个牧师,像模像样的,父老乡亲们正高兴地敬着酒呢,主持人讲话讲着讲着画风就不对了,新人正要交换戒指的时候,啪,一个棺材抬出来了,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大屏幕投影 PPT 上的婚纱照换成了我的遗照,现场响起阴间配乐。新人主持人齐声道:“婚姻就是坟墓!”伴郎伴娘同时鼓掌,啪啪啪啪啪啪啪!大家开始在我的坟头蹦迪,草坪上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2. 仪式感拉满型

@薛晨如:将我扔在野外,五台摄像机从不同机位实时直播一个月,看我如何慢慢水肿、膨胀,被食腐生物一点点消化,最后成为一具骨架。希望亲朋好友们在直播软件上多给我刷点花圈和纸钱。


@夏明浩:公元4021年,把赛博时代的最后一块遗骨,安置进仿生棺材,埋至已有一千三百年历史的克苏鲁神庙旁。出殡葬列以一种起源于古大韩民国的方式,边抬棺边跳刀群舞,直拍上传云端,筛选出最后九人负责挖土坑。风险在于可能跳着舞手一滑,棺材落地,粉身碎骨。问题不大,pick me pick me up,pick me pick me up。缅怀就,把本人一生闯作的文字刻方尖碑长留于世。


3. 死亡party型
@阿米:我喜欢威士忌,所以很向往《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里村上春树写的那样,大家聚一聚,喝一杯酒,喝完了大家pia一下把杯子砸了,来个21响。酒的话可以把我的一柜子日本威士忌拿出来给大家分了。音乐我也有要求,我可太喜欢oasis了。到时候别放什么哀乐,大家就给我循环听《Wonderwall》和《Don’t look back in anger》。至于缅怀,逢年过节烧几本花花公子给我,我要意大利版的。


@赵四:想把葬礼办成游园会,有章鱼小丸子、油炸甜甜圈和扎气球小游戏,大家轮流在我的骨灰盒旁讲笑话(黄色笑话也是可以的)。设小动物专区,欢迎各种动物来参加我的葬礼。不希望别人缅怀我,最好马上忘掉,活在他人的记忆里,我又爽不到。


@白水:邀请朋友的时候不告诉他们是丧礼,把我的声音、行为模式和形象都用数据调取出来实时成像,办个大型中老年趴体,告诉他们好好活着,然后跟他们道别。缅怀的话,可以成立基金会、助学金等项目,或者只要自己曾经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能够影响到更多人也就够了。


4. 尽快忘掉型
@老王:缅怀啥啊,我变成伟人了吗?


@海豹:希望有一支猫猫合唱团,“喵喵喵——你死得妙——”,找几个傻子捧着我的骨灰盒,在大街上的店面边笑边逗留,沿街的人都高兴极了。忘记是最好的缅怀!


5.想忘掉又一时把我忘不掉型

@袁瞻:想到我就会不太舒服甚至心有余悸那种。给人一种变成鬼还能找上门的印象。“幸好他已经死了……唉快别说了别说了……”这样子。

↑ins@other_maria



想要什么样的墓碑?写什么墓志铭?

墓碑是生命完结以后,自己想要在人世间以怎样的姿态存在。墓志铭是想要向世间传达的最后一条信息是什么。

1. 玩得开心最重要型
@赵大饼:这里可以涂鸦。


@薛晨如:墓碑设置成一个乐高底座,我希望每一位来祭奠的人都往底座上拼一块儿乐高,最后大家合力拼出来的就是我墓碑的样子。


2. 未来科技型
@众爱妃平身:希望未来的女儿帮我在地球和火星各立一个碑,连接两个空间,有点像《哈利波特》里的飞路粉。旅行者跳进我的墓地,时空隧道里全息投影我一生的影像资料(有点自恋了)和我pick的一些精彩节目,应该会有几个频道供大家选择。


@王江山:建个网站放上我推荐的歌,预存366首,每天不重样。墓志铭就是这个网站的二维码,扫一下就随机播放单曲。


@赵四:墓碑做成可爱的小挂件,在我的葬礼游园会上贩卖,可以挂在钥匙上、狗狗项圈上、车上或者当成耳环。墓志铭没有,放一张我的绝美裸照吧!我想也许会有人有点兴趣。


3. 略略略型
@一棵树:墓碑做成我做鬼脸的样子,墓志铭写“略略略”。


@Rene:“这是个美人,可惜你看不到了。”


@海豹:一定要有的话,“懒得活了”。


@林白菜:放一张我笑得非常灿烂的彩色照片。两个重点,笑得非常灿烂,彩色的。墓志铭非得要的话,可以是——某年月日,本小姐正式开启墓地新生活。或者——活着太累,我进来死躺,这样舒服点。


↑ins@other_maria



死对你来说是什么?

问卷最后,我们向所有参与的年轻人们发问:死,对你来说是什么?

不少人都觉得死亡是一种结束和对一切意义的消解——

@海豹:是所有矛盾的最终和解:可能性与不可能性,接受与拒绝,承认与否认,现实与虚构,我与世界……一旦死亡全部消解。就会觉得特别释然:终于可以从世界离职了。


@马迪:不会有梦的一场长眠,名为自己的一本书的结局。


@袁瞻:“生命是一种性传播疾病”,所以死亡大概就是,性病治好了?


也有人觉得死亡是对生命的升华,是对生的肯定和意义的延续——

@Rene:是我来过尘世的一个证明,但肯定不是最后一个。


@晃晃:死亡是可以让贫瘠的人生瞬间升华的东西,正是死亡才让活着有了意义,因为人们总是在失去之后才会疯狂探索失去之物的意义。


@薛晨如:对我来说,死亡的存在确立了生命的线性和有限性,因为死亡的存在,时间才具有意义——时间对不死之人是无效的。同理,死亡也使生命的价值得到了肯定,恰恰是通过一种绝对的否定,死亡为生提供了肯定性的力量。


另外一些人觉得,死亡是天性释放的时刻,是新冒险的开始——


@阿米:死的时候我可以尽情展示自己,不用在乎别人的看法,毕竟“死者为大”。虽然我没有这个爱好,但就算我死的时候想穿女装,我的朋友家人肯定也都会同意的。所以死亡对我来说是一次集中展示个性的机会。作为一个平时唯唯诺诺的普通人,我可太期待释放天性的那一刻了。


@一棵树:一个全新的开始,因为死了就会知道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地府和冥界,会不会就此进入宇宙的多维空间,从此探索神奇的宇宙星际。


赛博青年则干脆采取了拒绝死亡的态度——


@夏明浩:没有人能真的“经历”死亡,都只能从他者之死中窥见深渊。死亡对于个体而言,本质上是想象的。如果采取一种经验主义立场,我相信我不会死。如果要采取一种折衷的说法,我觉得我不应该死。


当然,我们也从一些回复中看到了对于死亡的困惑和恐惧——


@众爱妃平身:说实话,我还没认真想过。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太恐怖了,好像我认真想一想,想出个所以然来,我明天就可以安详去世了。我觉得活着挺好的,我先想明白该怎么活吧。


↑ins@katiszi

就像读者@夏明浩 所说,没有人能真的“经历”死亡,都只能从他者之死中窥见深渊。不管死亡是一种开始还是一种结束,可能都只是像@老王 对死亡的理解一样,不过是「风吹过去」罢了。如果能够在生命尽头由衷感慨一句「天黑了,游乐场关门了」(@小树 ),也挺好。

作   者 | 郭雅琼
编   辑 | 王朝靖
头   图 | ins @katiszi
题   图 | ins @angela_smyth_artist



 谈谈
你希望有一个怎样的葬礼?



  推荐阅读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