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月3日!纪念这位曾在武汉抗战的民盟中央主席

点此关注→ 武汉民盟 2021-06-20

9月3日

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74年前的今天

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

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81年前

一位民盟先辈

为了民族投身抗战

在武汉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岁月


胡愈之(1896-1986)

1896年9月出生于浙江上虞。著名的社会活动家,集记者、编辑、作家、翻译家、出版家于一身,学识渊博,是新闻出版界少有的“全才”。1985年9月史良主席逝世,胡愈之任民盟第五届中央委员会代理主席,旋于1986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胡愈之是中共党员,也是民盟盟员。他1946年加入民盟,曾任民盟第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常委兼秘书长,第二届中央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第三、四、五届民盟中央副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光明日报》总编辑、出版总署署长,文化部副部长,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六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副主席。


三厅处长


周恩来与郭沫若、阳翰笙


1937年抗日危亡时刻,中国共产党从国家和民族大局出发,提出与国民党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8年2月,国民党为了显示“改组政府机构”的姿态,在军事委员会下成立了政治部,由陈诚任部长,周恩来任副部长,郭沫若任三厅厅长。

坐镇在武汉的周恩来与郭沫若商量决定:第五处处长胡愈之;第六处处长田汉;第七处处长范寿康;主任秘书阳翰笙。三厅延聘了许多大名鼎鼎的文化人来参加工作。他们毫不计较名利地位,全力推动轰轰烈烈的抗日文化宣传,唤起全民族的抗战意识。


三厅今夕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旧址,位于武昌昙华林武汉市第十四中学内,是一幢三层楼的中西合璧砖木结构建筑,屋顶为传统的歇山式大屋顶,拱窗、外廊则为西式建筑风格。


胡愈之与宋庆龄、鲁迅等


胡愈之当时在上海忙于《鲁迅全集》的出版,于5月中旬搭乘开往武汉的长江轮。进三厅后,胡愈之不习惯于在国民党机关工作。他对友人说,他“当抗战官,吃磨擦饭”的怪话听不进去,几次想撒手不干,曾向周恩来提出辞职到延安去。周恩来找胡愈之和想离开三厅的同志作了通宵达旦的长谈。他说:“应该好好学习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只有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争取到抗战的最后胜利。要尽力做好宣传工作,提高群众的认识和觉悟,抵消反动派的一部分影响。”又说:“要同国民党讲团结,但也要坚持党的独立自主的方针,不作无原则的让步。斗争显然是艰苦的,但不管有多大困难,一定要坚守岗位。抗战是长期的,只要坚持下去就是胜利。”

胡愈之非常感激周恩来的教诲,弄清了统一战线政策同右倾投降主义之间的区别,义无返顾地按党的政策埋头苦干,勇往直前。


文章受责



1938年9月4日,是苏联倡导的国际青年节,胡愈之在武汉《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青年运动的统一与中国解放》的文章。文章说青年是抗战救国最重要的力量,但是青年要从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我们过去的青年典型是‘循良子弟’,而我们现在所需要的青年典型是英勇斗士’。”

蒋介石手里拿着9月4日的那张《新华日报》,突然把脸一板,猛地拍了一下桌子:“娘希皮,这个胡愈之简直要造反了。”然后又将眼睛移到胡的那篇文章上,用红蓝铅笔在上面划了许多杠杠,批了许多话,并将“没有循良子弟,哪有英勇斗士”的批语,写得特别大,特别醒目。秘书陈布雷把蒋介石批过的剪报随信寄到三厅,信上说,蒋介石看了很不满意,以后再不要把这样色彩的文章在报上发表。



那天《新华日报》刊登胡愈之文章的同时,还登了郭沫若的题词:“我们对于青年应该让他们自由发展,就像培植树木一样,只要充分给予阳光和养分,免受风寒虫灾,它自会成为栋梁之材不准任意加以拴束剪削,那样即使成功,也不过是些盆栽小景而已。”这话当然是讽喻当世的。

几天后,蒋介石在汉口的办公室里面训郭沫若,一见面就提到胡愈之的文章说:“唵,那文章实在做得不好,唵,那是不好的。”蒋介石虽没有暴跳如雷,但目光冷峻。


筹备“青记”和“国新社”




1938年春开始,武汉已是抗战中心,从天津、上海撤出来的四五百文化人,其中半数在30岁以下,都集中到了武汉,有些人是原来当过记者办过报刊的,也有很多青年学生,愿意投身于抗日的新闻事业。于是,胡愈之负责同当时在武汉的《大公报》记者范长江、《新华日报》编辑徐迈进商量筹划,于1938年3月30日正式成立中国青年记者学会。他对新闻界同仁说:“珍珠不是浮在水面上的,要寻找它,必须冒着生命潜到深水里,要获得抗战第一手材料,也必须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到战斗前线。”后来,这些青年记者无私无畏在战斗前线实地采访,撰写了大量生动具体的战地实况报道,发挥了战地喉舌的作用。



在武汉,胡愈之主持的三厅宣传处和国民党中央的国际宣传处曾联合向外国记者提供的战时新闻。三厅宣传处提供战地新闻生动可靠,而国际宣传处提供的战地消息则空洞无物,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国际宣传处处长曾虚白主动找胡愈之商量,要求提供对外宣传的通讯稿,并提出要范长江参加他们的工作。胡愈之请示周恩来后,让范长江同曾虚白交涉,设立国际新闻社,负责向国际宣传处提供可作对外宣传的新闻通讯。按胡愈之的规划,国新社既向国际宣传处发稿,也向国统区的各地报纸发稿。切实贯彻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传抗战、团结与进步,反对投降、分裂和倒退的方针。它打破了国民党通讯社对新闻消息的垄断,创下了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撤离武汉



1938年10月,武汉已在日寇包围之中,形势甚为危急。就在这个时候,朱德来到了武汉。朱德为胡愈之题词,称赞他是国际问题专家。这次相见和谈话给胡愈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深远的影响。

10月17日,是鲁迅逝世二周年纪念日。周恩来同博古、邓颖超等冒着敌机轰炸前来参加。周恩来大声疾呼:“我们纪念鲁迅先生,就是要学习他顽强的战斗精神。特别是今天,大敌当前,我们反对中途妥协,反对民族败类的出卖。‘疾风知劲草’、今天在民族危亡的疾风中,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鲁迅一样的劲草。”胡愈之在场侧耳倾听,深深被感动。

10月24日,傍晚日军临近市区,周恩来从容布置好敌占区工作之后才同郭沫若、胡愈之及几位随从人员撤离武汉。胡愈之向周恩来提出辞职和到延安去的要求。周恩来微笑着说:“去延安固然好,而现在更需要你去桂林,到那里去做桂系的统战工作,桂林今后是一个文化重镇,也须把文化工作开展起来。”胡愈高兴地点点头,即将投入抗日救国新的征程……


谨以此推文

纪念胡愈之先生

在抗日烽火中

为武汉作出的贡献!


往期精彩


如火的季节,盟员到哪里找寻“初心”?(3)

挚爱一座城,共话两条gai

武汉民盟“小红帽”,奉献社区“一抹绿”

如火的季节,盟员到哪里找寻“初心”?(2)

如火的季节,盟员到哪里找寻“初心”?(1)

图文来源:《胡愈之传》《我的回忆》、人民网、民盟中央网站、民盟武昌区工委、百度图片


喜欢,就点一下“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