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年第一个红色暴雨预警!香港多地遭水淹丨香港一日

卓依紫 直新闻 2024-05-18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这是《香港一日》的第1722期

香港天文台发布2024年第一个红色暴雨预警


连日来,广东多地以及香港、澳门都多发暴雨天气。香港天文台今天(4日)上午8时55分发出2024年第一个红色暴雨预警信号,西贡、将军澳一带受暴雨影响较大。据报道,截至晚上18时30分,至少有15宗水浸个案和13宗山泥倾泻报告发生。香港教育局宣布下午停课,九龙多条巴士线路也受影响。另外,受降雨影响,香港金紫荆广场取消五四青年节升旗仪式。天文台下午3时50分改发黄色暴雨预警信号,取代红雨预警。


图源:香港“点新闻”


截至下午2时,香港东部多处地区降雨超过200毫米雨量,此次暴雨影响较大的区域是香港西贡、将军澳一带。在上午红色暴雨预警发布后,将军澳雨量一度超过400毫米,将军澳一露天停车场有近300辆汽车被淹。有商场内的百货公司在门外贴上告示,指因暴雨关系,部分区域暂停营业;还有商场通道位置的天花板有水滴下,工作人员因此放置了多个胶桶或大型垃圾桶在地上以盛载滴水。


图源:香港电台


将军澳一个露天停车场被黄泥水淹浸。图源:陈国基社交媒体平台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今天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表示,已要求天文台和渠务署预测有可能出现水浸风险的地点,并要求承办商做好准备,随时候命,一旦出现水浸需要即时处理,天文台会密切留意天气状况,尽早作出公布,市民可提早做好准备。


陈国基指,水浸情况已经受控,积水逐渐退去,至今未有收到任何伤亡报告,感谢特区政府前线人员和承办商在恶劣天气下紧守岗位,处理各种紧急情况,将对市民的影响减至最低。


香港特区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则称,今早暴雨期间西贡区共有12队关爱队出动协助居民,民政事务总署也在香港开设了9个庇护中心,供有需要的市民暂住。


香港渠务署表示,紧急事故控制中心早上8时55分已启动,且已派出约160队紧急应变队伍,驻守及巡查容易出现水浸的地点,所有15个确认水浸个案都已完成处理及清除水浸,所有水浸个案在约1至2小时内已大致退去。


西贡大网仔路早禾坑村出现水浸。图源:香港“点新闻”


香港天文台在晚上6时50分发出特别天气提示,虽然为香港带来猛烈阵风的强雷雨带已远离,但珠江口以西仍有强雷雨区发展,并可能会在未来一两小时为香港带来大雨。是否需要发出更高暴雨警告信号视乎该雷雨区的发展。市民请保持警惕,并继续留意最新天气消息。


最低工资具有“保底”意义 商界无需过虑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4月30日通过了最低工资委员会关于优化“法定最低工资检讨机制”的建议,引入“可加不减”方程式,最低工资水平由“两年一检”加密至“一年一检”,即对法定最低工资水平一年一检视、总结一次,以及将来最低工资会“只加不减”。


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今天(4日)在香港电台节目《星期六问责》中表示,“可加不减”具有“保底”含义,无论经济状况好与坏,保证不会扣减领取最低工资者的薪金,是保障的基础。


据介绍,最低水平“一年一检”将于2026年5月1日起实行,并引入“可加不减”计算方程式。方程式以最近一年实际本地生产总值(GDP)增长,减去过去10年平均GDP增长,再乘20%,数字以1%封顶。


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 图源:香港电台


孙玉菡指出,“可加不减”方程式经过最低工资委员会劳资双方及学术界讨论及取舍,最后一致同意,相信最能平衡各方利益,属于劳资双方均接受到的决定,设1%封顶机制,也希望令雇主略为放心;设计方程式时选择以最近10年实际本地生产总值趋势增长率为考虑,相信数据会具有更强稳定性。孙玉菡强调,新机制已达至平衡式“保本”,即使未来经济下行,企业也不会因发不起工资而轻易削减很多职位。


据悉,香港最低工资标准是从2011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当时规定至少每两年一检,经过5次上调和1次冻结,时薪由最初的28港元上调至目前40港元。香港目前的最低时薪40港元是2023年5月1日起计算的。


由于通货膨胀及经济增长等因素,原先“两年一检”的标准容易出现滞后现象,工资追不上通胀,生活压力和经济情况会影响前线工人的生活环境。“一年一检”可减少劳资争端,保障基层人员的就业收入,也能稳定劳动市场。


香港特区政府重申高度关注福岛核废水排海


据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公报消息,香港特区政府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5月3日与日本农林水产大臣政务官高桥光男及日本驻港总领事冈田健一会面,讨论日本核污水排放事宜,重申香港高度关注日本福岛核废水排海事件。


香港特区政府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资料图)

谢展寰在会面时重申,日方目前未能保证核污水排放的净化和稀释装置能长期有效运作,也未能保证排放不会对食物安全以至海洋生态构成任何潜在风险。谢展寰表示,保障香港的食物安全和公众健康是香港特区政府的责任,因此有必要作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特区政府会密切留意核污水排放的发展,并获得更多监察和科学数据,进一步审视福岛核污水排放对食物安全的影响,并会不时检视相关应对措施。若发现异常情况,不排除进一步收紧禁止进口的范围。


据悉,因日本政府早前单方面决定把福岛核电站核污水排放大海,香港特区政府食物环境卫生署署长已发出《食物安全命令》,禁止源自日本10(都)县的水产、海盐和海藻食品进口香港,受禁(都)县包括东京、福岛、茨城、宫城、千叶、群马、栃木、新潟、长野和埼玉。至于其他未禁止输入香港的日本水产品、海盐,以及未经加工或经加工的海藻等,食环署辖下食物安全中心会全面进行辐射水平测试,在确认相关产品没有超出辐射水平的情况下,才会放行于市场供应。


此外,源自福岛县的所有蔬菜及水果、奶、奶类饮品及奶粉等禁止入口香港;而源自福岛县附近四个县(即茨城、栃木、千叶及群马)的上述食品,则必须附有由日本主管当局发出的辐射证明书及出口商证明书,才可入口。至于所有源自上述五个县的冷冻或冷藏野味、肉类和家禽、禽蛋,须附有日本主管当局所签发的辐射证明书,证明有关食物的辐射水平没有超出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指引限值,否则禁止输入香港。




作者丨卓依紫,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笔
编辑丨赖晨璐,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排版丨何欣颖,深圳卫视直新闻编辑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