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学活动带来大量研学生涌入乡村!研学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模式总结有这几种

研学猫
2024-09-02

 新朋友吗?记得先点研学猫关注我哦~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及职务:杨崇君 武汉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教授、武汉研学旅行研究院负责人;

杨谷子 美国东北大学项目管理专业 商业分析方向 研究生

原题:《县域研学旅行助力乡村振兴的价值与实践模式探讨》

编辑:韦幺白

2390字 | 6分钟阅读

研学旅行是个系统工程,是多个行业多个部门借助社会资源为中小学生在校外开展的一种学习方式。


除教育属性外,研学旅行还具有很强的旅游属性。


旅游能够带动地方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县域研学旅行的教育场景与乡村振兴的实施场域吻合。


那么,县域研学与乡村振兴都有哪些可以融合实践的模式呢?


跟研学猫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内容吧!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产业振兴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文化振兴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生态振兴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保障条件


01

一、县域研学旅行助力乡村振兴的逻辑基础


中小学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校外教育活动、实践教育形式,其“乡土乡情、县情市情”的教育场景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场域高度吻合,其“教育+旅游”的跨界属性能为乡村带来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及文化交流,使得研学旅行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积极作用。


02

二、县域研学旅行助力乡村振兴的价值意义


研学旅行是教育活动,也是一种专项旅游活动,其双重功能,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显现出教育、人才、文化、产业、生态等多重价值。


1.教育价值


作为一种基于旅行体验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县域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可以整合地域资源开发研学课程的方式,创新性地将乡村教育、乡村文化、乡村旅游进行融合,形成“内源式”建设家乡的精神动力。


作为利用乡村社会资源开展的一门校外教育活动,开展研学旅行需要凝聚多方社会资源实现协同育人。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挖掘历史文化、展望地方经济、渗透教育理念,推进建立学校、社会、政府乃至家庭共同育人的机制。


从这个角度讲,研学旅行这一教育活动形式作为连接学校与社会的枢纽,将成为全社会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推手。


更为重要的是,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有利于促进县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通过统筹县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空间布局,研学旅行基地、营地为乡村学校和城区学校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物质平台和共享资源,从而让研学旅行活动成为县域内实现城乡教育融合的重要通道,是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措施。


2.人才价值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通过研学旅行活动,一方面让乡村孩子走出原有闭塞环境,开阔他们的视野;另一方面,通过生动有趣的研学旅行活动熏陶,激发一批学生立志研究农业农村,或在离校后从事农业生产。


此外,围绕经营研学旅行活动,开展基地营地建设,还能吸引研学投资商、经营人才、专业人才进驻乡村,优化县域人力资本。



3.文化价值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具有传承文化的重要功能。


研学旅行活动不仅有研学导师与学生的双边交流,还有研学基地营地与学生生长地的文化交融和互补,有利于县域文化的传承、传播和发扬光大。


要将县域文化资源整合开发成研学课程,而开发研学课程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再创造。


因此,基于各类文化场馆及文化资源开发的研学旅行课程成为县域文化资源存储的新形式。


开展研学旅行将拓展县域文化传播、传承的新途径与主体。


4.产业价值


研学旅行具有旅游活动的产业属性及经济价值。


研学旅行活动将带来大量研学生涌入乡村,为乡村带来人流、物流、现金流,刺激乡村消费和服务业发展,将促进旅游业与一、二产业对接,实现农文旅深度融合,走三产融合发展之路。


5.生态价值


研学旅行活动作为旅游活动的一个分支,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开设研学旅行课程带来的基地、营地建设,是对乡村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带来乡村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改善和乡村环境的美化。



同时,自然生态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将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03

三、县域研学旅行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模式


推进实施县域研学旅行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府统筹规划、教育部门管理指导,更需要相关产业提供服务支撑和推进,以下六项是推进研学工作诸多环节中的关键要素,可概括为“六个一”工作实践模式。



1.建立一个工作机制。


县级人民政府领导组建县域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小组,建立“政府主导、教育主抓、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为全县域推进研学工作做好规划,提供组织保障。


2.颁布一个实施方案。


依据国家有关精神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具体文件要求,制定印发县域中小学研学旅行实施方案,进行顶层设计和部署安排。


3.打造一个中心营地。


遴选一处教育资产或其他闲置场所,采取政府投资或公办民助方式,按照国家级研学实践教育营地标准,建设县域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中心,负责统筹全县研学实践、劳动教育、综合实践等校外教育管理工作。


也可依托此中心建立县域研学旅行运营平台,实行公司化运作。


4.遴选一批研学基地。


发挥好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规划馆等公共文化场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同时从文化和旅游业、工业、农业领域遴选一些优质项目,建设一批不同主题、不同层级,能满足不同学段开展实践教育需要的研学旅行基地、劳动基地。


5.编制一部课程规划。


挖掘县域地域特色资源,编制全县域布局、全产业渗透、全要素整合的县域研学旅行规划,开发体现县域资源特色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


6.培养一支专业队伍。


通过送培、办班、论坛等多种方式培育研学师资及从业人员,确保研学师资力量和管理队伍。


相关阅读

关于开展工业文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研学指导师培训班的通知
研学+民宿,新业态挑起了暑假旅游大梁
聚焦专业人才培养,第三届新时代研学旅行岗课赛证融通研讨会在林芝胜利召开!


1+X 职业技能培训 | 课程设计 | 标准认证服务

科学实践活动 | 论坛会议 | 云课堂



分享、点赞、在看,3连3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研学猫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