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八集原创艺术导览片,解锁“从波提切利到梵高”大展



“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自开幕以来,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为继续推动社会大美育,距展览闭幕一个月之际,上海博物馆特为大家奉上精心制作的艺术导览系列专题片在系列片中,观众将跟随八位我国知名艺术史学者、艺术家独一无二、富有洞见的解读,一同欣赏展览中那些熠熠生辉的艺术杰作和波澜壮阔的四百年欧洲绘画史,进一步解锁世界文明、对话人类心灵。



本艺术导览系列专题片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指导,上海博物馆制作出品。受邀导赏的嘉宾学者分别为(按集排名):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李军、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敢、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陆扬、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封治国、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万木春、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沈语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丁宁专题片将于4月8日(周六)起,每日于上海博物馆微信视频号、微博、抖音、小红书、B站、乐游上海视频号等官方号同步更新,逐集推出。欢迎收看。


“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艺术导览系列专题片先导视频






上海博物馆举办的“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是上海正在实施的大博物馆计划,全力打造的“何以中国”和“对话世界”两大品牌系列大展的重磅展览。


历史的文物和艺术的历史犹如一把“万能钥匙”,我们的观众可以用这把独特的钥匙尝试打开自己的感性认知和审美能力,去解锁世界的文明和对话人类的心灵。这些文博美术精品大展,不仅能让中国看到世界,更能让世界看到中国。


作为出品人,为了更好推进社会大美育,我们邀请知名艺术专家学者,为广大观众精心制作了艺术导览系列专题片,共同为这座城市和观众打造一个永不落幕的艺术展。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局长 方世忠



“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艺术导览系列专题片

内容提要

(2023年4月8日至4月15日,上海博物馆微信视频号、微博、抖音、小红书、B站、乐游上海视频号等官方号同步推送)



作为窗户的绘画

导赏单元:波提切利与早期文艺复兴绘画

导赏嘉宾:李军(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

关键词:早期文艺复兴、透视法、人文主义、佛罗伦萨画派、威尼斯画派

推送时间:2023年4月8日



在文艺复兴之中,最灿烂的开端就是15世纪。此时绘画所透视的世界,就像一扇窗户或者一扇门一样,敞开一个对它来说才存在的世界。”


15世纪的意大利艺术实际上主要是两个城市来代表的,一为佛罗伦萨,一为威尼斯。佛罗伦萨画派以焦点透视法为古典复兴的表现。画面开始出现井然有序的秩序感,画家遵循焦点透视法则呈现一种视觉的完整性,画中人和观者的视点就此有了内在的联系,观众被邀请进入画面内部。”


威尼斯画派则是另一个角度。作为地中海重要的港口,威尼斯的东西方贸易往来密切,文化交流丰富,而以油画为主的威尼斯的画派正好反映了这座城市色彩斑斓的特点。”


人文主义觉醒,此时的绘画即便是描绘宗教主题时也是以人为中心的,观众可以栖息其中,神圣的天国也需要在人世找到家园。”


在同一个画面里讲不同时间的故事,我们把它叫做‘异时同图’,这种做法在15世纪、在中世纪非常常见。而波提切利是用一个统一的构图,即焦点透视的方式,将圣泽诺比乌斯在不同时空发生的三个故事统一在同一个画面里。这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15世纪的绘画,对西方艺术史提供的一种能力、一种可能性。”






群星闪耀的意大利

导赏单元:拉斐尔和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

导赏嘉宾:高世名(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关键词:文艺复兴、人文精神、科学与发现、透视

推送时间:2023年4月9日



当时的意大利群星璀璨,爆发出了文明的花朵。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文艺复兴的贡献,那就是世界的发现与人的发现。每个艺术家都追求卓越,每个艺术家都特立独行,每个艺术家都在强化并构造自己的个人风格和技艺。”


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们不只是画家,很多时候他们是这个世界的探索者、研究者、诗人和文人。这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史的一个重大转变——艺术家从工匠成为了当时文人圈子里面显赫的形象,受人尊重的形象。这也是从达芬奇到拉斐尔再到米开朗基罗,他们毕生的追求,以此证明他们伟大的天才,卓越而不可企及的能力。”


提香这件《女子肖像》让我特别震惊的是,画中人物肩上的这条纱巾就是淡淡的一层冷灰色。寥寥几笔加上白色的线条,就把纱巾的透明、轻盈和质地表现出来,我们似乎都能够听到它轻微摩挲的声音。文艺复兴盛期画家特别令人感佩的一点就是他们能够以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如此逼真而实在地呈现出画面中的对象。”


马扎笔下的雄鹰,如果以中国的方式来描述,它是以非常写意的方式、非常泼辣的笔触画出来的。画面看着非常的痛快,这就像中国画和中国书法中讲到笔法的时候讲究‘沉着痛快’,既沉着又痛快,越沉着越痛快。所以说我们讲最优秀的艺术,实际上它都是相通的。”





并非边缘的北方

导赏单元:戈塞特和北方文艺复兴

导赏嘉宾:张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关键词:自然主义、哥特式、风景画、细节与材质、世俗精神

推送时间:2023年4月10日



北方文艺复兴的作品非常强调自然主义、强调写实,所以对画面的一些细节特别关注。其实他们是在延续哥特式艺术传统的基础之上,再慢慢发展形成自己的一种风格。”


北方文艺复兴更注重对空气光线等细节的表达,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有很大的区别。当我们退远看北方文艺复兴作品,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和谐的整体,逼近看则会发现很多精美的细节。因此在看这些作品的时候,特别需要大家能够很耐心地去审视。”


阿尔特多夫的作品是一幅完全没有人物的、真正意义上的风景画。这也可以说是西方独立风景画最早的源头之一。风景画不再讲故事,当观众只是在观看画面本身,恰恰是绘画走向现代艺术的第一步。”


布克莱尔的作品代表了当时尼德兰地区世俗文化的一种兴起,也代表了北方文艺复兴时期很重要的一种表现方式。这种表现方式实际上对后来十七世纪荷兰绘画中非常专业化的一种倾向的出现起了非常重要的铺垫作用。”







变调和再变调的时代

导赏单元:卡拉瓦乔和意大利及西班牙的巴洛克绘画

导赏嘉宾:陆扬(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关键词:巴洛克艺术、宗教改革、法国古典主义、寓言画

推送时间:2023年4月11日



要了解17世纪的艺术,必须对这一时期整个欧洲的政治文化的发展有所把握,彼时是宗教改革运动席卷欧洲的时期,以罗马梵蒂冈教廷为核心的天主教世界受到了强烈的冲击,17世纪一方面要应对这样的危机,另一方面也要借此发挥出巨大的主动性。”


艺术越来越从前期文艺复兴时期那种强调和谐、强调均衡,变得越来越个人化,越来越突出情感和某些非理性的因素。这一方面是对古典主义传统的一个新的发展和纠正,另一方面也开创了很多影响深远的新潮流。”


这是一个变调和再变调的时代,本身这个时代的巴洛克艺术就是对以往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一个重大的变调,而在这个基础上又出现新的变调,但它的艺术魅力恰恰也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性,使得我们可以去观察它不同的走向。”


本单元首先围绕着卡拉瓦乔展开,其开拓性、革命性的绘画语言,对当时整体产生了重大影响。巴洛克当然是这一时期影响力最大的艺术潮流,但它不是唯一的声音,在本单元里还有一些与之来源非常接近,却别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比如以普桑为代表的法国古典主义,又如被视为浪漫主义先声的罗萨。”







荷兰黄金时代的凝视

导赏单元:伦勃朗和17世纪欧洲北方绘画

导赏嘉宾:封治国(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

关键词:巴洛克艺术、油画笔触、色彩与造型、荷兰小画派、现实生活

推送时间:2023年4月12日



荷兰的市民阶层在兴起以后,几乎每一个家庭都萌生出了购买艺术品装点自己住宅的愿望。在这样的一种风尚中产生了以表现现实生活场景和普通家庭摆设器具等题材的荷兰小画派。它鲜明有别于文艺复兴时期以圣经和神话故事为题材的大幅历史画创作,因而霍赫等人的作品给我们一种熟悉和亲切的温度感。”


伦勃朗自画像的这个部分——从脸颊的红、暖到下面和后面的灰面,它已经出现了直到19世纪以来才建立的冷暖(色调)的概念。我们可以很轻易地把一笔颜色画厚,但是这个厚如何真正地贴在画面和形体,贴在色彩、造型和油画的本体之上,伦勃朗的作品给予了我们一个最为精彩的回答。”


每一位艺术家都会有自己所惯用的一种造型形态……从一个正面看过去,肩膀伸出去,手、肘所形成的这种运动,就是凡·代克非常热衷于表达的透视的空间,在艺术的表现和造型的趣味上是极为迷人的。这些造型图示也成为我们理解艺术家作品的一把很有意思的钥匙。”


从一个画家的角度上来看,什么都比不上在一幅经典的原作面前久久地凝视。因为在这些作品面前,我们需要用心去感受,去感受独属于油画的语言和魅力,以及那种可以被我们感觉到但又无法明说的、无法言传的奥秘。”





壮游背景下的欧洲艺术

导赏单元:卡纳莱托和18世纪欧洲绘画

导赏嘉宾:万木春(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

关键词:壮游、美术学院、“暗房”、洛可可

推送时间:2023年4月13日



壮游最早起源于英国,而后在整个欧洲都普及开来……18世纪的壮游是欧洲的文化大交流,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那些经典的东西,经过壮游以后,在整个欧洲获得了最终的确立。”


壮游给在意大利的画家带来了很多订单。卡纳莱托,其风景画在英国游客中非常受欢迎。他用一种“暗房”机器来辅助创作,因此建筑可以画得非常准确,今天有刻着“卡纳莱托”名字的暗房留传下来。”


巴托尼在意大利为当时前来壮游的英国贵族绘制了大量肖像画,总数接近200幅。他作品质量上乘、细节饱满,有16世纪肖像画的传统,让人联想到展览第二单元展出的意大利画家莫洛尼。”


18世纪另一件引人注目的事情,是美术学院的兴盛,格勒兹即是被广泛吸纳到学院会员的画家之一。他的这件作品是18世纪很典型的一种肖像画:一方面,有很多细致的刻画,另一方面,又保留了一些流畅的笔触。作品的强烈油性质感,有一种奶油般让人想将其从墙上抠下来的愿望。”


美术史本身是一个很矛盾的概念,因为当你强调历史的时候,总是要有一个严格的时间观点……而我们又不是按照一个线性的时间来思考时间的问题——所有画家当他们拿起笔站在画布前面的时候,他们都会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绘画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它能够超越时间。”





现代生活的绘画

导赏单元:梵高和印象派绘画

导赏嘉宾:沈语冰(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关键词:现代生活、外光、大笔触、印象派、后印象派

推送时间:2023年4月14日



19世纪和印象派艺术与传统的不一样的地方,首先在于画家走出了户外,关注现代生活的里面的人物、城市风景、城市的活动等。其次,画家经常采用所谓‘一次性画法’通过相对快速的即兴的发挥的笔触,带有很强的表现力的这样一些色彩,来描绘现代人的生活。”


马奈是最早、也是最强烈受到大诗人波德莱尔感召的画家。在这件作品中,人物的衣服,特别是侍女的裙子,用笔刷的效果非常强烈,他要传达的正是那种即兴感,那种生动性,而不是有章可循、层层罩色的学院派绘画。”


鸢尾花以枝叶的舒展,花色的艳丽而著称,它比较适合莫奈在这个时期所采用的中国式的‘大写意’的画法。他没有精细地、战战兢兢地刻画对象,而直接在上面表现书写式的线条和笔触。”


一如既往的我们看到梵高的作品,他带给我们的是感动。画面中这种重复的放射状的重复图案,重复的排列的排笔,重复的点子,是他的精神状态的写照。”


从上个世纪的下半叶以后,当世界各国的人们能够欣赏中国的书法,能够欣赏抽象表现主义以后,再回过头去看印象派,它快速自由流动的画法、暴露的笔触就完全被认可和接受——不再是一个缺点,反而是一种优势了。”





英国绘画的崛起

导赏单元:透纳和英国绘画

导赏嘉宾:丁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关键词:壮游、浪漫主义、诗意、英国风景、肖像画

推送时间:2023年4月15日



这次来上海博物馆展出的英国绘画部分非常有分量:其中我们可以看到英国最受欢迎的画家特纳,同一个世纪的浪漫派大师康斯坦布尔的作品,以及劳伦斯的《红衣男孩》。尤其是《红衣男孩》是2021年才被收入国家美术馆的——我虽然此前去过国家美术馆不下二三十次,但看到这幅作品却是在上海博物馆本次特展。”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视觉艺术与欧洲其他地方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英国的绘画在那个时候更多的是微型画。改变这样状况的一个契机是壮游(Grand Tour)。贵族的年轻人和艺术家千方百计地到罗马到意大利去接受古典教育的实地考察,由此推动了英国的艺术发展。”


因为有对诗的爱好,对诗人拜伦故事的兴趣,以及对拜伦壮举的感佩,所以透纳就非常想画海洛和利安德的故事。他以全景式的海景描绘一个爱情的悲剧,在当时就让人觉得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康斯坦布尔从不出国,他始终认为自己所在的乡村每天都有诗意,每个小时都有美。他的画面非常的朴实,一点没有丝毫刻意的成分,但就是一种入画的风景。这幅画提示我们感慨浪漫,不一定要画得非常激情澎湃,而是也可以画那种慢慢地洋溢出来的诗情画意。”



“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

艺术导览系列专题片


出品人:方世忠

总策划:褚晓波、汤世芬

制片人:褚馨

制片统筹:郑灵云、王幸立、顾婧、刘盈彤

导演:言矢

宣传统筹:孙路遥、石维尘

制片主任:李阳

副导演:刘正宇

摄像师:庞琛、许伏金、张万顺

摄像助理:许建杰、朱俊达

执行制片:黄诞琦、刘正宇

混响设计:碧野

后期剪辑:徐丽丽、谢姝怡、吴杰、万永杰

平面设计:石柳

灯光师:林红潮、林聪、宣东洲、张晓飞


 往期回顾

·上博新展|“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开幕啦!

·论坛预告丨“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系列学术研讨即将举行

·英国国家美术馆馆藏史视角下的“从波提切利到梵高”珍藏展

·特展细读|“线描”还是“涂绘”?英国珍藏展中的笔触之谜

·特展细读|英国珍藏展中那些影响透纳的艺术家

·特展细读|空间与视觉——英国珍藏展中的透视之谜

·特展细读|浓缩的欧洲油画史(上)

·特展细读|浓缩的欧洲油画史(下)

·特展细读|寻找英国珍藏展里的九双眼睛、九种植物、九个屋顶

·特展细读|欧洲北方文艺复兴

·重磅大展“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即将登陆上博!

·海上博物|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首发数字藏品,努力赋能门票文创

·上博新展丨伦勃朗喊你看大展“从波提切利到梵高”!

·上博文创|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图录上新啦!


• 上海博物馆 

编写|教育部

初审|褚馨、孙路遥、石维尘

终审|汤世芬









版权声明


上海博物馆(微信号:上海博物馆)发布的图文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它网站、客户端、微信公号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上海博物馆”版权信息。敬谢!

联系电话:021-63723500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