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书育人楷模”王秀庭:矢志教书育人 续写红色乐章

CHARACTER INTRODUCTION王秀庭音乐学院

山东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红色文艺创作与传承创新团队”带头人,省级一流专业(“音乐学”)建设点带头人;担任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柳琴戏)传承基地主任,兼任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基地“山东省戏曲艺术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红色文艺创作与研究)基地、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柳琴戏)传承基地主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组专家。山东省第五批齐鲁文化英才,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坚持初心 真研真懂练真本事

在推动戏曲音乐研究、一流专业建设及红色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戏曲史(山东卷)》,实现了我校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零的突破。
构建美育与课程思政教学融合设计的创新课程。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本为本,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齐鲁文化及山东红色文化资源、当代中国文艺创作实践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提炼思政元素,融入《民族器乐概论》《走进音乐厅—中国民乐之旅》实施课程思政育人,构建了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 “齐鲁文化特色”课程模块设计,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课程育人与育才的统一,立项了教学改革项目《艺术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形成了可实践的教学改革设计指南与可复制的模式。带领团队指导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0个,荣获临沂大学教学改革卓越贡献奖。
使用“雨课堂”等平台将原创红色主题舞剧《渊子崖》、民族管弦乐《沂蒙史诗》等建设了“滴灌式、浸润式、体验式”的课程资源,整合“云端课堂”教育资源,打造了师生之间“信息共享、相互交流、互动合作”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将《论文写作》课程选题与学生艺术实践、见习实习紧密结合,渗透性地将以往沉默的课堂变成了师生间碰撞思想、启迪智慧的互动场所,由“干巴巴的说教”向“热乎乎的教学”转变,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培养了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优秀学生。教学质量考核连年为优秀。

在一流专业建设方面成绩斐然。作为专业带头人,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将“音乐学”专业建设为省级一流专业,并向国家一流专业发起冲击;建设的“戏曲音乐学”“地方戏曲资源数字化集成与应用”分别被列为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十三五”重点学科与重点实验室。
加强红色文化创作与传承创新。组建的“红色文艺创作与传承创新团队”获得首批山东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人才引育计划立项支持;带领团队坚持以沂蒙精神为引领,创作了民族管弦乐《沂蒙史诗》、舞剧《渊子崖》、艺术党课《初心》等红色文艺作品,作品分别获得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创作项目、山东省青年文艺创作人才扶持资助项目支持,并获得临沂市沂蒙文艺奖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3项;研究报告《沂蒙文化研究与传承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第三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在开拓文化强省、科教强省建设新途径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争创一流 真抓真干求真效果



带领团队建设了柳琴戏传承基地。并分别获批为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和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组织开展了多项国家级非遗艺术人才培养项目。为解决戏曲、古琴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才缺失,近五年承担了“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等6项国家级小批量、高层次的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对国家高层次艺术人才进行了“抢救式”培训,累计培养了近200名具有传承与创新精神的高端艺术人才。
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和社会传承。面向全校师生及社会开展柳琴戏、古琴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名家工作坊”的建设,吸引了一批学校师生、专业剧院演员及社会各界爱好者前来学习,基于实践所形成的研究报告《古琴艺术教育传承模式与创新》获得第二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才队伍建设和创新性传承发展。


构建了校校+校企+社会服务协同育人机制。2019年与临沂市艺术学校构建了校校协同3+4贯通转段育人模式,拉长了人才培养周期,为培养高水平艺术人才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依托本科《艺术项目策划与管理实践》课程,指导学生将专业实践与社会服务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发挥高校文化传承职能,校企合作在沂南县“常山庄”红色影视基地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共同推出原创沉浸式舞台剧《沂蒙四季·红嫂》,通过“整合创造再创新”的过程,创新性地将“研究、教学、育人、实践”等各环节资源优化配置,开展专业实践教育教学与社会服务协同设计,用“沂蒙精神”感染人、启迪人,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基因滋养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将学校育人与育才和服务社会文化发展融为一体,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勇担使命 真信真用出真“文章”


建设了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柳琴戏)传承基地、中国戏曲音乐研究中心等6个国家与省级高层次学科平台。
坚持育人为本,深化教学改革。自担任院长以来,不断强化人才培养质量,师生获第七届山东省音乐与舞蹈师生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山东省高校大学生合唱比赛金奖等27项奖项,获得获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项目、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等21项项目立项,本人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各1项。
带领教师获批各类社科项目共计88项、科研项目到位经费430万元;指导教师发表论文计55篇、出版专著26部;获各类社科成果奖25项,其中省部级7项。
个人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研究项目11项,在《艺术百家》《光明日报》等刊物上32篇论文;出版了《京剧“样板戏”音乐的得与失》《国家网络文艺战略研究:中国文化强国新时代》等9部著作,分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一、二、三等奖。实现了临沂大学艺术类学科内涵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与突破。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承其志。”无论是在教学讲坛上,还是在管理岗位上,王秀庭教授总是以一颗教育教学的初心,艺术化地再现着一名学者的创造性劳动,守护着三尺讲台的尊严,展现出了一名当代知识分子的宏阔心胸与爱教情怀。


 LYU 

| 讲述临大 聆听临大  |



 临沂大学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微信号:lyu1941
投稿邮箱:810763667@qq.com

联系我们:Linda(微信号:sdllyu)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