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次沉浸式体验收水稻,擦完汗他们这样说……

LPN 绿屏自然
2024-08-29


赴一场

水稻的“约会”



风渐起,天渐凉,

水稻低头变金黄。
在这收获的季节。
趁着阳光正好,微风不燥,

让我们,赴一场专属土地的约会。


01

明年我们还要来





    


作为一米菜园的共建家庭之一,有幸参与了水稻田的犁耕,遗憾错过了插秧,内心对这块小小的稻田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感情。每次去食物森林,都会看看秧苗,看着它们变高,看着它们结出稻穗,忍不住摸一摸、拍拍照,偶尔偷吃一粒米……。

进入十月,一直等着收稻子那一天。当五角枫宣布收稻子活动下午场时,开心到起飞,心怀感恩。

结束了上午场踢球,马不停蹄回家吃饭、安顿好小海棠,一路超车,在食物森林关门前2分钟抵达,万幸!

头一次近距离观察水稻,量一量,发现水稻和小海棠一样高116cm;摸一摸,顺着摸和反着摸,手感不一样,稻苗和稻穗的感觉也不一样;尝一尝,有点硬,有点甜。这和天天吃的米饭带来的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

接下来是下田割稻,儿时的收割记忆已经无法帮助我顺利收割水稻了,按青秧大哥的话“你这是在剁馅,准备包饺子”,因为我得割好几下,秧苗才能顺利割下。桉树在青秧大哥的手把手教学下,割稻比我利索多了,孩子学东西就是快啊。

进入打谷环节,最是解压,任何不愉快都可以在打谷中得到释放。

最后环节-数稻子,最是考验,数1000粒。平时我们大口吃饭,从未想过吃进了多少粒米。一粒粒数,1、2、3……300……606……1000;或者以5为单位,以100为一组,考验着大人孩子们的耐心与专注力,关键时不时有个捣蛋鬼来干扰数数。最后发现,原来1000粒米的平均重量是30克。

整个过程,孩子很是投入,收获良多。这么好玩的活动,明年我们还要来!

                                         ——蒲公英


02

做一次土地的女儿







21世纪的我们会很多高科技(手机 游戏机 电视...)却忘记了我们是大地的孩子,不认识这种我们在天天吃的主要农作物,孩子们看到水稻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丈量长短,想象袁隆平爷爷梦想中的“禾下可乘凉”。


我们的前辈们有丰富的农耕经验,而孩子们却不识五谷,知之甚少。讲起长辈们的儿时的食不果腹更是无法理解,对袁隆平爷爷的故事也无法深切体会。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带着孩子一起回到自然中,做土地的儿女,热爱土地,参与到劳动的体验中来,体会大自然的馈赠。


脚踩大地,抱自然,和秋收万物一起蓬勃生长,去追寻童年原有的摸样。

                                         ——飞燕草


03

从眼高手低到学以致用







虽然水稻的生命周期很短,但它却经历了三个季节(春季的尾巴,整个夏季,秋季的1/2),禁住了气候带给它的考验;虽然水稻的数量不多,但它带给了我们沉甸甸的收获。


青秧大哥耐心细致地讲解了收割水稻时镰刀的用法,身体的站位,我们顺利完成了水稻的收割,原来收割水稻这么过瘾,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桃子也学会了使用镰刀,看得出她也美滋滋的。见证奇迹的时刻还是“打谷入仓”,五角枫亲自师范、耐心指导,让我们从“眼高手低”到学以致用仅仅花费了几分钟时间。

                                         ——雷阵雨


04

感受神奇的力量





    


在收水稻的过程中,第一次割水稻的我,起初割得特别费劲,割了好几下都割不下来,卖力气不说还感觉非常的累,后来在百合姐姐和积雪草的指导下,才明白是方法不对,我是横茬割的所以很费力,应该斜茬割用巧劲儿,领悟了这个技巧,确实轻松提速了很多,一束束水稻很快就被收割完毕,这让我在体会农民伯伯劳作辛苦的同时,也感叹劳动人民的智慧。

                                         ——四叶草


05

让孩子感受生活不易





一次偶然关注了绿屏自然,又一次偶然知悉了“割稻 打谷 拾穗”农耕研学活动,不假思索得给孩子报了个名。原因有二;一是现在的孩子从小生活富足,养尊处优,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没有经历过荆棘坎坷,更不曾体验劳作的不易。二是平日里陪伴孩子的时光的确很少,希望能借此机会增强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共度快乐时光。

                                         ——鲨鱼萍


06

打谷看似简单实则不易







     

本次活动中打谷采用的是我国传统打谷方式——打谷桶。打谷桶的主体是一个占地约1.3平方米的无盖大木箱,木箱内壁的一侧斜立着一个类似于搓衣板一样的长木板——打谷板,为了防止打谷时谷穗飞溅到箱子外面,打谷板对面的箱体上方用加装在木箱四个角的木棍和一张席子做了半圈围挡。



打谷时要把谷穗迅速、大力、集中的摔打在打谷板上,谷才会尽可能多的被摔打下来。起初,大家在看了五角枫老师的示范后,都觉得很简单、有趣,无论大只还是小只,个个都跃跃欲试。可亲自打过了才发现,看似简单的动作,实则很考验技巧和力气。细微的动作差别往往会使结果相差甚远。虽然每个人看起来都使劲地把手里的稻捆摔打在了打谷板上,但差不多大小的稻捆有的人摔打很多次也没打下多少谷,但有的人却摔打寥寥几次就摔打干净了。 


在这种情况下,没过多久,有的小朋友就放弃了,好在志愿者青秧大哥和百合园长给小朋友提供了另一种打谷方式——刮板法。很快,打谷流程就确定好了,大人用打谷桶大捆大捆地打,小朋友用刮板给大人打过的稻捆补漏。经过大小朋友的共同努力,终于把上午收割的稻捆都打干净了。


打谷接近尾声时,上小学一年级的西红柿不无感慨地说:“没想到打谷这么累,农民伯伯好辛苦啊!”我赶忙见缝插针地说:“这下该知道什么是粒粒皆辛苦了吧!”

                                            ——花生


07

终于知道几粒米才成一碗饭




     

我通过今天的活动,知道了收水稻的辛苦,真是粒粒皆辛苦,体现了农民的辛苦,也了解了水稻的生长过程,几粒米是一碗饭,袁爷爷所期望的巨型水稻高度。使我懂得了很多。

                                         ——无花果


08

多接触有自然能量的人




     

通过割水稻活动,首先了解到了麦子和水稻的区别。麦子是黑色的壳,水稻是金黄的壳,有大米的香味。种植季节也不同,麦子收割完成再种水稻。水稻从育种到收获要150多天。水稻收割后,要打谷,脱皮,才能变成我们超市买到的大米。

                                         ——海椰子


09

第一次数千粒稻





     

一次听到这个任务,有些惊讶,也觉得有些无聊,但是和女儿在沉浸式的数数中,我发现那个时刻很安静,我们两就努力的共同数我们的1000粒米。闺女对于五角枫的“捣乱”有点耿耿于怀,趁机告诉他,面对外界的干扰,要有自己的定力,目标坚定,向着目标前进。

                                            ——麋鹿



摄影:绿屏自然的志愿者们‍‍‍‍‍‍
编辑:太阳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绿屏自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