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略创始人任新建:城市数字化转型要把握好八个关键点



作者:华略智库创始合伙人、主任 任新建  来源:原刊于澎湃新闻专栏“申论”


今年以来,全面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正成为国内一线城市新一轮发力博弈的焦点。新春伊始,上海就率先打响头炮,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城市数字化转型要取得显著成效,形成国际数字之都基本框架,到2035年全面建成国际数字之都。


2月18日,浙江召开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发布《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和6大建设方案,全面部署启动浙江数字化改革,计划用五年左右时间,全面实现省域治理数字化重塑。


互联网之都杭州明确提出,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深圳“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整体转型,打造全球数字先锋城市;北京提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国内各大城市竞相发力数字化转型的背后,一方面是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战略部署;另一方面,是抢抓数字时代的战略机遇,以数字化转型驱动城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全面提升数字时代的城市核心竞争力。


要看到,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城市建设、政府服务的方方面面,应当把握好其中的关键点,以点带面、提纲挈领带动城市全面数字化转型。


明确数据策略


城市数字化转型需要基于数据,明确的数据策略有助于确立基本的数据准则。英国学者伯纳德·马尔在《数据战略》一书中指出,明确的数据策略是拥抱数字社会的首要条件。


巴塞罗那在数字城市建设中,提出城市级数据策略的核心内容是数据的使用要透明、注意隐私性,安全性并合乎道德标准。


率先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城市,要回答数据的本质是什么、数据使用和开放规则是什么、如何保护数据隐私和确保数据安全等核心问题。


在对数据本质有深刻洞察的基础上,才能够科学制订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愿景和举措,实现数据从采集、共享、开放、流通、应用等全流程管理,形成全社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强大合力。


筑牢数字底座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建设至关重要。城市数字化转型,同样要打牢基础。数字底座是数字城市的桩基,是所有城市数字化应用的基础支撑。数字底座包括三个层面:


一是城市运行的生命体征指标体系,包括地理空间、生态环境、建筑结构、物品标识、人员活动、车辆状态、安全监测、能源状态、设施设备运行等全空间三维数据,形成实时映射的城市信息模型与物联感知体系。


二是城市神经元系统,要全面部署采集城市数据的各类感知终端,全面实现城市数据的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化。


三是统一的数据规则,包括数据标准、接口规范、调用规则,实现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平台多源异构数据的对接。


重视算法提升


如果说数据是原料,那么算法就是工具,是衡量城市数字化竞争力的关键软实力。城市数字化转型中,除了5G、IPV6、传感器、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投入,对算法的投入也必不可少。优秀的算法加上强大的算力,可以极大提升数据采集、梳理、分析的效率,并可以实现更为精准、科学、及时的预测。


需要指出的是,算法本身属于知识产权,要大力培养算法人才,鼓励开展算法研究和创新,加强对算法的知识产权保护,推进优秀算法在城市数字化中的应用,打造算法应用标杆和场景。


尊重个人数据权利


数据权利兼具人格权利和财产权利双重特性,人格权利包括数据知情同意权、数据采集权、数据被遗忘权,财产权利包括数据采取权、数据携带权、数据使用权和数据收益权。


在当前国家数据立法尚未完善的前提下,最重要的是要从立法层面尽快明确个人数据权利。数字时代使得个人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成本不断降低,对个人行为特征的分析及预测也日益方便,但如果不能充分保护个人数据权利,就很容易出现非法采集、非法加工利用和非法出售,从而侵害个人数据的人格权利和财产权利。


反之,如果不能对海量的个人数据进行合法的采集、分析和利用,也就不能开发出对整个社会有价值的数据产品和数据服务,无法促进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


激发数字创新生态


城市数字化转型,需要发动方方面面的力量,构建数字创新生态体系,激发全社会数字创新活力。


一是加快推进城市数字技术创新,如数字孪生、智能物联、V2X车路协同等城市数字化热点领域,以及类脑智能、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


二是积极推进城市数字产品创新,与行业需求深度融合,开发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各类数据产品。


三是全力推进城市数字服务创新,包括打造数字服务平台、发展各类在线新经济业态、构建数字社区、数字商圈、数字楼宇、数字物流等数字服务生态体系。


防止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一般指数字化进程中,由于不同国家、地区、行业、社区之间对信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从而导致贫富进一步两极分化的趋势。


对城市而言,数字鸿沟突出表现为老年人的数字融入问题。随着中国老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不少老年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诸多不便,无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


为此,要结合老年人特点,在交通、医疗、日常消费、公共服务等领域积极研发适老数字产品和服务,让老年人能用、会用、敢用、想用,逐步克服老年人数字恐惧症,实现老年人及部分弱势群体的“数字无障碍”。


强化数据安全


数字时代的一个普遍焦虑,就是在数据开放、透明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保护数据隐私、确保数据安全。为此,要牢固确立数据安全观,围绕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加快构建与城市数字化转型相适应的大安全格局。加强国家利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领域的数据保护,强化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保护和分类分级保护制度。


极运用区块链等技术,强化数据追踪,防止数据篡改。对于敏感数据,要推进数据脱敏使用,建立“可用不可见”的数据使用规则。同时,加大对侵犯数据隐私、数据非法采集、非法买卖转移等的打击力度,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的数据安全保障。


铭记转型目的


数据的价值在于应用。各城市在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不能为数据而数据,一味强调数据领域投入和硬件设施攀比。要始终铭记数字化转型的根本目的,是打造一个更加高效、透明、平等、共享和民主的城市,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级现代化,为市民百姓创造更加美好、便捷的生活。


———— e n d ————

推荐阅读
【原创】突破海的束缚——为什么成渝双城与中欧班列能互相成就?【原创】从温州到世界,一个三线城市的商业传奇【原创】后发地区致胜:在资源整合和品牌重塑中实现位势转变——以上海金山区为例【原创】思想高度与行动精度:编制专项规划怎样做到知行合一?【动态】春诵夏弦,奋楫笃行——华略智库3月刊
【荐读】《纽约时报》上中国VS美国的大辩论,我们看到了什么
【荐读】长三角“第二城”,为什么总在换?
【荐读】万亿城市工业图谱:制造业下一个增长点在哪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