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友义:改进中国国际传播,机器翻译大有可为

本文转载自应用语言学研习

改进中国国际传播

机器翻译大有可为

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总编辑,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

我自己一直在做翻译,我的一个体会就是现在需要更有效的助手帮我们来做翻译,光靠人工是无法应对巨量的翻译任务的。

第一点,要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情。一方面我们要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但是现在最基本的中国故事的有些理念、观点还缺乏全国统一的译法,当然这不光是中译英,也涉及到其他语种,需要依靠人工智能去做。有学者研究发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我们中国人翻的8种外文里面有些表述指向就不一样。现在已经有了30多个语种,8种之外都是外国人翻译的,他们的理解是否跟讲话人的意思完全一致?当然,我们首先要做到有译文,有比没有强,但是要谈到是否高度精准,还值得研究。依靠别人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因此还得依靠科技。



另外一个方面,我们还要看到所面临的新挑战。这几年我发现外国人有些翻译刻意的错译歪译恶译中国的理念,最典型的就把我们人民军队要继承红色基因翻成中国在给200万士兵打针,进行基因编辑,以此培养超人军队。我们所说的继承红色基因是指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军的传统,传承八路军和人民解放军的传统。还有的外国译者把任正非所说的要闯出一条血路来翻译成任正非要一路杀人血流成河等等,这都是故意的歪译,这是丑化中国的一部分,我们不能不说在某种程度上翻译已经成为西方用来丑化中国、污化中国的一个新式武器了。在美国国会去年说要每年拨款2000万美元,将中国的各种有用的信息翻译成外文,这是好事,说明中国的信息他们不能忽略,但是让人担心的是,他们用恶译歪译的办法,通过翻译用中国人的话来丑化中国。

我们怎么应对这种挑战?现实需要我们拿出更加标准化、更加精准的对外的翻译技术。我们自己的需求和外部的压力都迫切需要我们利用技术取得突破。所以我觉得开发和提升人工智能翻译是在恰当的时候做恰当的事情。



第二是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情。在座的很多学者都是翻译界的朋友和出版业的朋友,包括今天线上参会的朋友。这是一批真正能够对人工智能翻译建设懂行、能做具体事情、有各自渠道、志同道合的人,今天汇聚到一起,所以我认为这是合适的人一起做恰当的事情。

第三,我们想要做的事情前途广阔无限。比如说过去我们都说某某小语种是稀有语种,但是去年三部委的文件,将近40个语种统称为“一带一路关键语种”。 “一带一路”是国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的落实,需要语言服务。机器翻译的问题,也写到三部委的文件里了。前一段时间,广外牵头做了一个远程口译大赛,昨天在越南的同事给我发来越南大学的学生参加广外组织的大赛。因为有技术的支持,所以才能实现这种全球同时参加的远程口译大赛。大赛发言人在说话时介绍说,这次大赛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十几支团队,同时翻译成十几个语种,这种情况没有技术支撑是做不了的。我问越南的同事:“中国的一个比赛越南学生为什么这么热情参加?”越南学生说因为学的是中文,参加大赛今后找工作方便,显然这种活动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现实的需求。另外刚才谢院长还提到商务部牵头的七个部委参加的语言服务出口基地的建设,全国有50多家机构报了名。



新译研究院做的事情,不仅仅是推动一家两家公司,实际上是要把全国的翻译界、语言服务界,推进到语言服务出口基地的建设当中,囊括不同语种,翻译实践和翻译教学的结合以及研究,实现新的突破。我认为我们要做的事情非常多,非常令人期待,谢谢。


(摘自黄友义在新译研究院新春座谈会上的讲话)




往期精彩回顾



AntConc简介及索引工具介绍(一)

神经机器翻译 VS 神化机器翻译?博芬联合创始人赵杰

用导图读论文 | 王华树 刘世界:人工智能时代翻译技术转向研究

翻译必备术语库和语料库合集(附网址)!

冯志伟:我老了,机器翻译依然年轻

职业翻译必备的计算机翻译辅助软件| 附网址

专访 | 崔启亮:机器翻译对语言服务企业有多大作用?

专访 | 黄书剑:如何评价机器翻译质量的好坏?

专访 | 韩林涛:文科生如何学习机器翻译?

专访 | 周兴华:机器翻译译后编辑会让译者越来越懒惰吗?

专访|江伟: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模式对译员能力有何影响?

专访 | 王华树:机器翻译将要取代人工翻译吗?

专访 | 朱靖波:下一代机器翻译技术是什么样子? 

专访|陈中强:MTPE模式下如何平衡译者与翻译公司之间的矛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