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亦忱:看雪珥从坟墓里掘出的晚清败亡信史——读晚清改革史感想

亦忱看世界 亦忱看世界 2023-08-30

看雪珥从坟墓里掘出的晚清败亡信史

——读晚清改革史感想

/亦忱

2007年12月雪珥(右)与亦忱合影于上海

澳洲华裔历史学者雪珥先生,堪称当下身处海外,却用汉语写作最勤奋的业余历史学家。自从2008年他以独特视角研究中日甲午战争的《大东亚的沉没》(中华书局)一书,进入中国晚清历史研究话语圈以来,勤奋笔耕,撰写的诸如《国运1909:清帝国的改革突围》、《绝版恭亲王》、《帝国政改:改革需要顶层设计》、《危险关系:晚清转型期的政商赌局》、《大国海盗》等十余部专著在国内出版发行,标志其晚清改革史研究,堪称独树一帜。

相信所有读过雪珥著作的人,对雪珥讲述的晚清改革历史,很难不会产生一种历史的现场感。这大概可说是出国之前在国内当过新闻记者和律师的雪珥,利用自己身处海外的独特优势,能依据西方报章当年的新闻报道和英美档案资料,来研究晚清历史所独擅的神奇本事:此君竟能将一个进入了坟墓里百余年的旧中国,讲述的栩栩如生,犹如昨日发生的故事一样而令人感慨不已。

读雪珥的近代改革历史研究专著,如果只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其精义和特点,大概也只有用意大利哲学家、历史评论家贝内德托-克罗齐(Benedetto Croce)在90多年前所说的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来加以表述,才最能恰如其分。

事实上,也确实有许多被现实社会问题所困扰的人,只要被雪珥撰写的著作引进近代中国的历史泥沼之后,大都能触及当代中国问题所奠基的坚硬石块之上,并恍然大悟:哦,原来太阳光所能照到的神州,真的是没有什么新鲜事儿,历史上曾演出过的诸多故事脚本,如今只要稍微加以彩排并换上一拨演员,照样可以在中国的政治剧场中如法再次上演。

在此,说一句可能不被雪珥先生认同的话:其实任何人来评论他的近代改革史研究,大抵无人可及雪珥本人对晚清败亡所做的不改革等死,乱改革找死的精准定义和评价。
我们通读雪珥的中国近代改革史研究,不难发现雪珥研究一个政权的改革历史的基本立意和独特视角:如果不以被卷入改革洪流中的各色人等的人性为中心,不以关涉其切身利益权衡为基本着力点,而只倾向于研究各种外来的空洞主义学说,却放弃研究各种各样的现实社会问题的产生机制与消解之道,则任何高调的改革旗号,终究难逃被滥用的命运,而最终蜕变成为统治集团内部,或统治集团与觊觎权力宝座的在野政治势力,展开权力斗争的各种花样翻新的幌子。

通读雪珥的上述著作,应该不难发现,雪珥研究中国近代改革历史的一个极为独特的观点是,他言之有据地认为,晚清的败亡并不是源于革命的摧毁,而是在抗拒改革等死数十年之后,是在一次次盲目乱改革中自寻死路,才促成其快速奔向历史的坟墓。这其实也是中国近代改革史的主要症结之一,即,当一个个主政者可以混日子过的时候,则统治阶层拒绝一切有关改革的争论,一门心思安享权力作威作福,可当抗拒改革导致临近穷途末路之际,则改革的主义思潮却一直盛行不衰,众多政治投机者都指望靠主义走捷径,又纷纷忽略国家治理、吏治整顿、民生改善等其实更具技术性的改革问题,结果造成不少改革者革命者凭借一个个蛊惑人心的主义,便成就了自己作为借改革革命上位取而代之者的事功,在靠空洞的口号加暴力手段轻易占据统治地位之后,无不只热衷于利用旧制度的瓦砾来建造新社会的大厦(托克维尔语),而可怜的亿万民众也就自然如雪珥所言,只能在黑狼白狼,或者饱狼饿狼之间进行被动的选择。
最后,谈到许多人之所以会产生读雪珥的近代改革历史研究著作,有一种借古讽今的意味洋溢其著作的字里行间。这一点也不难理解:所谓一切历史的当代性,其实就是真实的历史与真实的现实生活的紧密相关性与合乎逻辑的延展性。或者换过一种说法,一切由当代人所阐述的真实历史,都是当代人以当下所面对的现实问题来拷问过去,借历史的还原,来为当代的问题寻找答案,或为了在迷失了目标的前进道路上找到行进的方向感。
因此,可一言以蔽之:我们研读雪珥先生的中国近代改革史专著,其最令人称道的一点就在于,我们从雪珥有根有据建立在西方新闻报章和档案资料基础上的晚清败亡信史叙说中,恰恰能找到一种近代中国改革历史行进的方向感。
(此文原发于2017年夏/20221014日删节修改重发)
注:
1、本帖所附雪珥著作图片,均为雪珥赠送亦忱。发帖之前临时取自书橱拍照。
2、亦忱与雪珥合影,是雪珥前不久通过微信转给亦忱。
雪珥简介
雪珥,本名蒋文胜,澳大利亚籍华人、太平绅士(Justice of the Peace),中国改革史及战略史学者。1991年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曾在中国担任公务员9年,获得中国律师资格;中国最早的财经专栏作家之一,后以此职业身份获得澳大利亚技术移民;曾在澳中两国经营企业十多年。
2006年开始中国改革史的系统研究及写作,同时研究中国战略史及国际关系,重点是南海战略、新疆战略及中美、中澳关系。曾担任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院研究员、西悉尼大学澳中文化艺术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文化部恭王府特聘研究员兼近代改革研究室主任、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家族企业》杂志顾问;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长江商学院等多家商学院EMBA授课教授;《中国经营报》、《国家人文历史》及美国《华盛顿邮报》等多家报刊专栏作家。
亦忱谈正在读的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