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湖北北大校友、荆州博物馆馆长王明钦30年艰辛探索为文化传承代言





荆江奔涌,潮平岸阔,一江清水缓缓东流,波澜不惊。湖北是长江岸线最长的省份,其中近一半在荆州。


荆州古城,城垣历经千年,孕育出荆楚文化,积淀历史光影,其土沃,其候清,其人寿,其风诚朴。


如果说文物见证了荆州的历史,那么荆州博物馆则是荆楚文化的缩影。荆州博物馆,内藏荆楚地区先秦至两汉珍贵文物不胜枚举。

文化保护的意义,绝不仅仅只是一代人的任务,更是千秋万代的瑰宝。


△荆州博物馆


保护荆州博物馆,意义重大,任重道远,然而却有一个人,30年如一日,致力于文物的保护与文化建设,他就是荆州博物馆馆长王明钦。


80年代北大硕士,与考古行业的结缘


1982年,高考分数线下放,王明钦的分数震惊了左邻右舍,北大!许多人心中的传说,王明钦竟然考上了,尤其是他的历史成绩,是荆州市第一名。


王明钦的父母都是农民,在填报志愿时,王明钦拿不定主意。老师建议他,可以报考历史系,当时历史系分有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三个专业,直到1983年,考古系才从考古专业独立出来,成了后来的北大文博学院。


或许是因为从小就在荆州大地上耳濡目染,对于老师的建议,王明钦欣然填报了。



在王明钦心里,历史文物并不是枯燥的"老物件",而是承载了历史记忆的"灵物",小时候,他家离楚都纪南城很近,才不到三公里,那一片文物很多,虽不认识,但从小的见识让王明钦对这些文物兴趣十足。


这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而然,而这一切,不过是故事的开头。


30年严寒酷暑里探索,将考古发扬光大


1989年,王明钦从北京大学硕士毕业,从小长在江边,春天稻田里捉小鱼,夏天荷塘里摘菱藕,秋天树上捉知了,冬天打破薄冰挑猪草。这些经历让王明钦对家乡江陵有着千丝万缕的乡情,于是他决定回到荆州博物馆工作。


30年来,王明钦亲自主持的考古项目有几十项,这些项目的执行过程十分艰辛,尤其是在田野考古时,需要经历严寒酷暑,忍饥挨饿,每次痛苦时都想放弃,可每一次重大发现的惊喜又打消了这样的念头,信念就在坚持中更加坚定。



2006年开始,王明钦为代表的考古队进行荆州著名的熊家冢、楚王陵考古发掘,这一发掘极具标志性,考古队一方面需要有计划,有次序地进行开发,另一方面还确定了发掘和现场保护同步进行,规划建设紧随其后的原则。


2010年,荆州被确定为大遗址保护片区,作为全国仅有6个片区之一,荆州更是南方片区的代表。王明钦整合周边文化资源,从宏观的角度制定策略和措施,在2014年时,建立起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把文物保护、生态保护和文化旅游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当代经济社会服务。


近十几年来,王明钦一直在致力于考古的发展,从学术研究发展到为社会当代价值服务,不再是闭门造车,把文物保护从严防死守发展到现在的保护与利用的结合。


以国学为承载,为文化传承代言


2018年,王明钦在长江大学的文理学院国学讲堂上,阐述了文物的基本概念和荆州的文物优势、类型,迎来了学生的热烈欢迎,更多的人,因为王明钦的讲述,对文物有了更多的认识,也对荆楚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中国,区域文化灿若星辰,民族文化绚丽多姿,正是因为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所共同组成的华夏文明,实际上代表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在世界文明的不断更替中,长江文明作为华夏文明的组成部分之一,不仅见证了华夏民族的发展历程,更重要的一点它是体现了千百年来我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文明与生态的和谐共存。这一点对于理解华夏文明的保护和发展具有普遍的价值和意义。


而一切美好,都有像王明钦这样的人,在默默守护,艰辛前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正是在这样的薪火相传中,延绵不绝!


推荐阅读

☞“基于证据”的教学:湖北省北京大学校友会线上举办第十七期教育沙龙


☞疫情反复 守护心灵:湖北省北京大学校友会举办第十六期教育沙龙


防疫更要“护心”,湖北省北京大学校友会邀您参加国家级心理咨询师主讲的线上沙龙


湖北省北京大学校友会名誉会长叶朝辉进高校作“操控原子核自旋,探索生命的奥秘”主题报告


湖北省北京大学校友会名誉会长徐红星院士牵头成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交叉融合研究团队


 湖北省北大校友会副会长黄雍企业武桥重工助力宜昌山区发展


☞ 北大湖北校友朱传棨:用正确的历史观和辩证思维看待人生


☞ 北大湖北校友王行环向“朱裕璧医学奖”捐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