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 | 因疫返贫、因疫致贫风险下,如何精准帮扶?

贺立龙 张衔 社会科学报社 2021-06-07

点击社会科学报


关注我们


国内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初步胜利,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成效,但我国仍面临本土和输入病例引起零星散发或局部暴发双重风险,民生“次生损害”、农户“因疫返贫”后果逐渐显现。


原文 :《做好因疫返贫、因疫致贫的精准帮扶》

作者 | 四川大学  贺立龙/副教授  张衔/教授

图片 | 网络



受疫情影响,脱贫攻坚的矛盾焦点正发生新的变化,防疫治贫的战略重心、机制策略亟需调整。从因疫返贫、因疫致贫风险的演化看,风险成因正由城乡经济活动停滞转为市场需求与产业动能损害;风险分布正由短期集中爆发转为长期常态存续;风险影响正由对乡村发展脱贫的显性冲击转为对特定农户生计稳定性的隐性侵蚀。



针对矛盾及风险演化,应实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战略升级与策略调整,即建立疫情常态下精准防控与精准治贫长效协同机制,核心策略是精准识别“因疫返贫致贫”农户,对其给予分类帮扶。


一是防疫治贫对象由全面转向精准,突出因疫返贫(返贫风险加大的脱贫群体)、因疫致贫(致贫风险加大的边缘群体)、因疫固贫(生计更困难的未脱贫群体)三类农户。

  

二是防疫治贫运作由战时转向常态,应将疫情防控、公共卫生和贫困治理上升为城乡融合动态治理体系的常态组成。



三是防疫治贫机制由应急转为长效,尽快构建效率导向的“疫贫”防控体系,充分发挥现代信息科技作用,长期跟踪,第一时间精准识别排除“风险燃点”,同时降低治理资源投入、社会成本与经济代价。


具体而言:

  

第一,研判“疫情冲击长久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瞄准因疫无工可复而返贫致贫的农民工群体,引导其就业接续。



疫情对珠三角、长三角以及发达省份制造业、省会城市服务业造成中长期冲击,尤其疫情蔓延对全球产业链的阻断效应显现,订单减少与市场萎缩导致一些农民工无工可复。企业裁员压力和农民工家庭返贫风险处于滞后性传导进程中。应坚持底线思维和战略视野,打造高质量外向型防疫产业,缓解农民工空岗压力;借机倒逼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培训转岗和再就业支持,引导农民工积极自主开展就业接续。



第二,识别“疫情变化敏感型”城乡小微企业,瞄准因疫中断经营而返贫致贫的进城创业家庭,为其开展经营纾困。



疫情对现金流缺乏、信贷困难的中小经营个体造成突发性损害,尤其是餐饮、娱乐、汽贸等服务行业企业或商铺因客流剧减而经营中断,直接导致其农村户籍业主及员工破产失岗与返贫致贫。对此类受疫情变化影响的农村户籍小微业主或务工人员,应给予精准减税、补贴与贷款贴息,助其渡过难关,撑到行业复苏。考虑到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服务业扩张,可继续推广共享员工方式,帮助服务业内农民工获得弹性就业保障。


值得警惕的是,农民工作为流动性最强、健康保障最弱的疫情易传染群体,是未来常态化防疫治贫的薄弱环节和短板所在。应强化科技监测手段应用和城乡治理体系对接,对这类群体进行精准、常态的追踪,强化精准防疫和精准治贫的长效协同,以管控疫贫共生风险。



第三,梳理“疫情影响显著型”乡村产业项目,瞄准因疫停产停工而返贫致贫的乡村从业者及其家庭,为其进行市场赋能。



在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精准化之后,持续性受冲击的是农家乐、乡村酒店、民宿行业等乡村旅游服务业,其运营停滞将造成创业农户陷入破产返贫困境。一些涉农带贫龙头企业面临流动资金不足、贷款到期、产业上下游阻断问题,影响到关联农户的经营或务工稳定性。



针对上述产业及相关农户,建议采取如下应对措施:

  

一是通过扶贫资金定向扶持与财政信贷综合施策,稳住乡村旅游业和产业扶贫项目运行“基本盘”,引导其通过业态创新、服务升级开拓市场、吸引客流,打造疫情常态化下经营新模式,比如订制旅游、分流服务等。

  

二是中央主导、地方协同,瞄准上述薄弱区域和脆弱群体,实施促脱贫防返贫“以工代赈”工程,大力推进乡村基建、物流、电商建设,提升乡村产业振兴软硬件与公共设施水平,弥补产业停滞下的农户收入缺口。



三是疫情蔓延导致全球农产品供应链重塑、部分农产品价格上升,要化危为机、精准推动乡村特色种养业发展和产业链重构,对种养业扶贫产业园经营主体和自种自养达标农户发放政策补贴;切实构建种养业产业风险监测与应对机制,抵御自然灾难、市场波动与动物疫情三重冲击。

  

四是增加乡村公共服务岗,缓解此类停产停工农户的生存压力。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精准扶贫的瞄准机制与施策效率研究”(15CJL057)的阶段成果]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708期第2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拓展阅读

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升“造血”能力是关键!| 社会科学报

“脱贫攻坚战”“疫情阻击战”,如何同步打赢两场“硬仗”?| 社会科学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