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域 |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哪些数据“亮了”?

董安恬 社会科学报社 2022-11-22

近日,“人口结构与人口流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告诉我们什么?”主题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


原文 :《提高人口质量应对老龄化》

作者 | 特约记者 董安恬

图片 | 网络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陈宪教授主持活动。他表示,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中,人口的老龄化和少子化引起大家的普遍关注;同时,跨地区的人口流动规模也超出预期。为此,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特举办此次论坛,邀请学者分别从老龄化和少子化、城镇化和人口流动两个角度进行解读。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封进教授从年龄结构与年龄结构相关的公共政策方面探讨七普数据。数据显示,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已经到了13.5%,已经特别接近深度老龄化。0—14岁的人口虽然比第六次有很大的增加,但与前期相比,2020年新生人口数量大幅度下降,总和生育率降到了1.3。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从第六次开始有明显的下降。


在这个结构下,第一,应对老龄化,国家已经取得了突出成就,基本上实现了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全覆盖,且待遇在不断提升。封进教授认为,未来在应对人口老龄化资金的问题上,应重点提高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财政养老资金应更多补贴需求方,增加养老服务行业的劳动力供给。


第二,劳动力年龄人口下降不一定制约经济增长。原因在于,首先,机器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劳动力。其次,劳动人口质量和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最后,政策延迟退休年龄。封教授更担心,智能化可能会影响收入分配。


第三,低生育率的趋势短时间难以逆转。生育的机会成本和生育的成本增加,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和受教育程度提高,导致生育意愿下降。考虑到世界各国鼓励生育政策效果并不明显,不如把公共资源先用于补贴教育,从提升人口质量方面应对。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陆铭教授从人口的变迁和流动角度解析数据。首先,城镇人口的占比已经达到了64%,但是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仍然还有很大的进展空间。其次,中国的人口流动的速度、数量远远超过事先的估计和预期。全国数据显示,人口流动达到3.7582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有1.2亿。对比上海和广东的情况,上海市常住人口2487万,和十年前相比增加了185万,广东人口现在已经是1.26亿,十年期间增加了2171万。一些发达国家的数据表明,人口流动并不会造成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


结合数据,陆铭教授建议进行以下四方面的政策改革。第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超大和特大城市调整完善积分落户制度,实现城市群内部的人口自由流动,使人口流动对冲人口红利的下降。同时要建立公共服务和常住人口挂钩机制,推动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的规模配置。第二,让土地的供应、住房的供应和人口流动的方向一致起来,在土地利用方面增强土地管理灵活性,为优势地区提供发展空间,从缓解房价上涨趋势的角度来缓解生育率下降的问题。第三,重点加强农村户籍儿童的义务教育投入,推动外来人口子女在父母工作地接受高中教育。第四,改善公共服务提供的质量和效率,将公共服务向中心城区适当集中。同时,深化农村土地改革。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759期第2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拓展阅读

关注 | 应对人口老龄化,如何找准着力点?

视域 | 延迟退休,应遵循“积极老龄化”思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