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见证新旧社会光明与黑暗的中国最早近代监狱——老虎桥监狱|方志江苏

杨木高 方志江苏
2024-09-22

南京市玄武区珠江路北,有一条南北向的路叫进香河,进香河路的南端有一条小巷,东西横向,巷名为“老虎桥”。提到这条小巷,很多老南京人都熟悉,因为这里曾有一座历史悠久的监狱——老虎桥监狱。


江苏第一监狱


北洋政府时期江苏有三大监狱:第三监狱在苏州,第二监狱在上海,第一监狱在南京,即老虎桥监狱。老虎桥监狱从清末(1905年)创建至上世纪末(1999年)被拆除,在近一个世纪中,面对满清、北洋、民国、新中国几朝兴衰,名称屡次更替,沧桑尽显其中。


本文系“方志江苏”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和微信群,媒体及公众号转载烦请获得授权


以上音频技术来自:讯飞配音


1


老虎桥监狱在清朝光绪创建时,叫“江宁罪犯习艺所”,仅收容江宁府的犯人。宣统即位后改为“江南模范监狱”,规模进一步增加,犯人扩大到江苏全省,还收容安徽、浙江等地的犯人。辛亥革命爆发后,监狱更名为“江苏江宁监狱”,到了北洋时期又改为“江苏第一监狱”,民国政府定都南京后沿袭此名。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国民党政府白色恐怖下,老虎桥监狱关押了陈独秀等许多著名的革命志士和爱国人士。何宝珍是刘少奇的夫人,1933年不幸被捕,一番辗转后,被押入老虎桥监狱。当时,狱中已关押着郭纲琳、帅孟奇、夏之栩、钱英等一批共产党员和其他同志,何宝珍与她们一起,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后来被绑缚雨花台壮烈就义。丁玲女士也曾在这里关押过一段时间,是后来才另择地方被看管的。敌人的暴行逆施,摧毁不了革命者的斗志。身陷老虎桥监狱的中共党员们,始终与敌人作适度的斗争,曾在3年中进行了五次绝食斗争。


何宝珍烈士


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1932年10月,陈独秀遭国民党逮捕被解往南京,先拘押在江宁地方法院看守所,后转押到江苏第一监狱。


在陈独秀一入狱,狱方就向陈独秀宣布了“三不准”规矩——不准探监、不准看书、不准看报。倔强的陈独秀双眼暴突,拍床板对典狱长大骂一通,并马上宣布绝食,这让监狱方傻了眼,终于取消“三不准”。就这样,陈独秀靠自己的斗争,换来了他以往入狱时将“监狱变成研究室”的“特殊”待遇。他的牢房里搬进了两个大书架,上面的书籍摆放得满满当当,酷似一间研究室。其时蒋梦麟、胡适之都不断地送书来。朋友的支援资助他照单全收,但敌人送来的钱物施舍,他都统统拒绝。


1937年春,在南京老虎桥监狱的陈独秀


上海闸北区团委书记郭纲林,因叛徒告密于1934年1月12日不幸被捕,也被关押在老虎桥监狱。在漫长的牢狱生涯中,郭纲琳始终保持着顽强的斗志和乐观精神。敌人将她作为重点惩处对象,对她施以种种酷刑,都未能使她屈服。1937年7月,敌人把郭纲琳押往雨花台刑场。面对死亡,郭纲琳怒斥敌人:“我一个手无寸铁的女子,凭了真理,凭了对人民的忠贞,凭了党给我的教育,我将你们费了不少狗气力想出来的一切阴谋诡计打得粉碎,可见我是胜利了……”


郭纲琳烈士


2


抗战胜利后,大汉奸陈公博、周佛海、李士群、丁默邨等人也关押在老虎桥监狱。陈公博被枪毙,李士群被周佛海设局一命呜呼似乎较少议论,大特务丁默邨饮弹而亡也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而周佛海之死却是颇费周章了。周佛海曾经有功于当时的国民政府而被特赦,但特赦之后的周佛海在老虎桥监狱内却突发重病,据说是夜夜难眠,嚎叫不止,最终不治而亡,死的时候,也就51岁而已。


1946年周作人因为担任日本占领北平时期教育总署督办,被作为汉奸关押于此。当时还算年轻的记者黄裳,去采访周作人,写过一篇《老虎桥头看知堂》。他这样写到:“走过延龄巷,穿过国府路,看见了那座朱红剥落了的国民大会的大牌楼,再走过去,翻开地图一看,已经到了洪武路。向左一转即是老虎桥,也就是“模范监狱”了。心想何不就去看看周作人呢?于是就又穿过了几湾臭水坑,远远有一座红墙的大院落,走过去看,很多人在那里等候探监。”从黄裳先生的文字中,也只是知道老虎桥只是地名而已。


3


那为什么叫老虎桥监狱呢?据说是因为清光绪年间,一位叫林森茂的人在此修建了两座园林——“集园”和“蔚园”。“蔚园”中有一处景点,名为“老虎刺”,正对该桥,借景得名。


其实监狱的正式名称不叫老虎桥监狱,不同历史时期,监狱有不同的名称。1905年,清廷政治改革,监狱改良运动是其中的一项。史料记载,当年清廷拨库银10万两,派江宁知府许星壁参考国内外先进监狱,在此建造“江宁罪犯习艺所”1907年建成,1909年改称“江南模范监狱”。辛亥革命中,监狱在战火中成为一片废墟,1914年重修,后改名“江宁监狱”,1917年改为“江苏第一监狱”,抗战胜利后更名为“首都监狱”。老虎桥监狱则是民间的别称。


老虎桥监狱旧貌


老虎桥监狱从1905年建设到1999年3月搬迁,走过了近百年的岁月。其实,早在1936年的时候,国民政府就计划将老虎桥监狱迁到郊外,后来由于抗战全面爆发,搬迁计划被搁浅。


据史料记载,1936年1月24日,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以第66号文将《拟建筑首都监狱计划大纲》呈报司法院,司法院酌加修正后,报送国民政府备案。国民政府于1936年3月19日发出第624号指令,准予备案。《修正建筑首都监狱计划大纲》主要内容是:将江苏第一监狱更名为首都监狱,建成后由司法行政部直属。搬迁计划主要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


国民政府备案文件


一是建设地点。计划在南京郊外收买民地五百亩为监狱建设地点;二是监狱关押容量。设计关押4000名罪犯,其中男犯3000人,女犯300人,少年犯500人,病犯200人;三是监狱建设施工。计划全部由罪犯完成;四是建筑式样。监房全部采用最新式建筑,作为实验监狱,多筹设工场农场;五是特殊单元建设。少年监采用学校模式,病监采用医院模式;六是建筑风格。监狱内办公室及监房的建筑,以坚固朴实清洁为主,不宜与一般贫民住所相差太远;七是建设费用。建筑费预算为120万元,其中将江苏第一监狱售卖约可得24万元,其余96万元由司法行政筹款,每年筹拨16万元,以6年为期。八是建设周期和管理。监狱建设分作六年实施,具体建设步骤和进度由建筑委员会确定并管理。


江苏第一监狱假释犯人

江苏第一监狱运动场


老虎桥监狱搬迁计划确定后还没有来得及实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政府西迁重庆,老虎桥监狱搬迁计划搁浅。抗战胜利后,因战争耗费过大,国库亏损,经济困难,搬迁计划无人提起。1945年10月,国民政府将江苏第一监狱改为首都监狱,由司法行政部直辖,在原来江苏第一监狱的基础上适当进行了改扩建。1946年1月,司法行政部将位于南京郊区晓庄的原首都反省院划给首都监狱,开办窑厂和农场,扩大监狱收押规模。


老虎桥巷口


老虎桥监狱搬迁计划没能实施原因是多方面的,战争和经费紧缺是外部原因,计划脱离实际才是最根本的原因。根据司法统计,1929年全国有新式监狱(含分监)54所,1930年制定的《训政时期司法行政工作大纲》计划六年内筹设新式监狱309所,然而到了1936年,全国实际有新式监狱(含分监)80所,六年间实际筹设新监26所,离筹设计划相去甚远,最终搬迁计划成了“纸上谈兵”和“空中楼阁”。


现在的铁心桥监狱


1949年南京解放后,这座古老监狱回到人民手中,成为一批批刑事犯罪分子改过自新、荡涤灵魂的再生之地。老虎桥监狱先后更名为“南京市人民法院监狱”和“江苏省第一监狱”。1994年,监狱正式定名为“南京监狱”。1999年3月,监狱从南京老虎桥迁建至雨花台区铁心桥镇,从此,这座见证了新旧社会光明与黑暗的中国最早的近代监狱从喧嚣市井消失了。


END




作者:杨木高

现任江苏省监狱管理局二级调研员,江苏省监狱工作协会秘书长,系统工会副主席,副研究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江苏省监狱管理局监狱理论研究首席专家。长期以来,从事犯罪学、心理学、监狱学的理论研究,2011年入选中国监狱工作协会“监狱理论研究专家库”。曾参与2005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罪犯改造理论研究”和2010年度全国司法行政系统理论研究规划课题“监狱囚犯论”、2013年全国司法行政系统研究规划课题《中国罪犯循证矫正模式研究》等部级法学课题研究,独立完成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黄丝带”二级研究课题5项,参与20余部教材和专著的编写。


出版著作情况:2012年10月出版个人专著《中国女犯矫正制度研究》,该书于2015年6月被全国妇联、中国妇女研究会评为第三届中国妇女研究优秀成果专著类三等奖;2014年5月出版个人学术论文集《监狱矫正新视野》,2015年出版个人专著《中国老年犯矫正制度研究》,该书被中国老年学会评为优秀学术成果奖,中国监狱工作协会评为优秀立项课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专业论文14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20余篇,论文多次获奖。



审核、发布:朱振鑫  

美编:沈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部分图片视频来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征稿启事

      征稿文章以弘扬传统文化、宣传省情地情、展示地域风貌、讲述江苏故事为主。来稿一经采用,即根据相关规定支付稿酬。

      文章字数在1500~3500字,配相关图片。优先使用配音频、视频的稿件。文章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等以便联系。

      投稿邮箱:jssdfzwxxz@163.com


文章好看就点这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方志江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