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请接听,自由职业者热线

☁️ 乌云装扮者 2022-12-13


居家办公已经不再是新趋势了,但“自由职业”呢?


远程办公平台在过去三年迅速崛起,我们对“工作”的认知也产生巨大改变,似乎不一定要在固定的办公场所,才能持续产出价值。工作方式的改变让不少人开始重新思考一些“结构性问题”:在未来,相比于加入企业或机构,成为自由职业者是否会变成更大众的选择?


选择成为自由职业者,就意味着不再拥有每天见面的同事、来自公司的业绩指标和 KPI,也不再拥有可以午休时摸鱼的茶水间——整个世界都成了你的全天候茶水间。但这也意味着不再有稳定的收入和生活轨迹,走下的每一步都成为了冒险,更别提更远的未来需要面对的职业规划问题、储蓄问题和养老问题。


甚至还有更琐碎的烦恼出现:家里没有一张适合工作的大书桌,对邻居制造的噪声逃无可逃,家属会表示“反正你在家,你就把家务都做了吧”,以及更加沉默的、独处时的孤独……在线联合办公社区 Groove 甚至在今年推出了一个“自由职业者焦虑热线”,在各种困扰中挣扎的自由职业者,可以通过拨打“Pick-me-up”热线,得到快速的灵感、鼓励和支持。


 Groove 推出的自由职业者焦虑热线


这也让我们想和身边的自由职业者们聊聊:或许有对于收入的焦虑和未来的隐忧,但同样也有在写字楼里无法看到的风景,在当下选择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究竟需要面对什么?




自由职业后最奢侈的自由,

是去医院的自由

金子

自由撰稿人

关于生活


自由职业这一年,我做了哪些事?在一家初创公司做远程工作,帮之前认识的朋友写公关稿、软文和视频策划,装修了自己的房子,做了视频博主,还考了雅思。


数着这些事情,其实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因为呆在家里之后,就没有那些世俗的东西能给你成就感了。在公司的时候,你创造的价值是别人帮你规定好的,也不用去想“人生的意义在哪里?我为什么活着?”这样的大哉问。


但是在家之后,突然拥有了太多独处时间,就会发现和自己相处其实是一种需要锻炼的能力,需要不停地处理价值感的事情。收入的不稳定也会带来焦虑,因为做自由撰稿,收到款项的时间不那么固定,有时你一个月做了三万块的活,但是打到账上的就只有一万块钱。



这一年里,我遇到过严重的经济问题——为此,我把香奈儿包包卖掉了。那个包是 2019 年时,在京都旅游时买的,背了三年后,挂在二手网站上卖掉,竟然还赚了四千块。在我最鲜衣怒马、最视金钱如粪土的时候买下的包,几年后成为了我身上唯一剩下的资产——如果以后我写自传体小说,它会是一个很戏剧性的伏笔。


但抛开钱的话题,自由职业之后,我拥有了最奢侈的自由:去医院的自由。这一年里,我和我的猫小毛病都变多了,一会儿眼睛发炎,一会儿皮肤过敏。后来发现,不是这些小病变多了,而是我可以去关注这些小病了。


 在家,和猫在一起


我那天去医院,因为最近很困,想看看是不是甲状腺问题,出门去医院,抽血,然后回家路上吃了一个炒肉盖浇饭,很好吃,天特别蓝,树特别黄,于是买了一袋贝果再回家——回家已经是下午四点,我的稿子一个字没写,但不会说这一天什么也没干。


 去医院那天看到的天


之前觉得生活像一个肿瘤,它寄生在我的工作时间上,用吸尘器吸地,清理水槽,倒垃圾,都是很耽误事儿的事情。但现在我明白:生活和工作是并立的,清理水槽和写方案是一样重要的事。


在家有了很多时间,可以拼拼乐高


这一年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漫长的暑假一样。刚放暑假时,觉得所有事都特别新鲜,对一切都跃跃欲试,然后这个夏天过去了,你开始觉得有点冷,也知道新学期要来了。但是这一个夏天你把想玩的都玩了,想打的游戏也打过了,该见的朋友也见到了——现在是一种“来就来吧”的状态。




我不接受自己

做别人故事的配角

中二怪

NFT 项目顾问

关于价值


从上一家公司离职后,我陆续面试过几份新工作,但最终还是决定自己干——我无法接受自己做别人创业故事的配角。


在原本的公司,我也觉得自己并不在这个故事里,但当时我很需要公司的助力:如何让一个商业模式建立起来,如何让它可持续。到第四年的时候,我明显感觉到自己能够做主角了,就像喝酒喝到一定程度,就知道自己醉了。于是离开。


一张很酷的工作照


我之前做的是导演和制片人,现在在区块链领域自己接项目、创业。其实我的工作依然和以前一样:研究如何让好的故事走进更多人的内心、被更多人看见,只是有了区块链技术的加持。


这些“软技能”(soft skills),在不同行业里是可以通用的。我把自己的工作称为创作者经济,让内容能更好地变现、把它产品化,有点像内容的产品经理。


很多人一直在上班,会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想学的东西”,或者并不知道自己可以慢慢探索这些东西。但我的胆子很大,当时也没有拿到 offer,就直接裸辞了。我需要的是一个不断扩张自己能量、不断在旅行的状态,包括疯狂花钱,这样才能激励自己的欲望,去做更大的事情。


● 在美国参加 party,认识了我最新的创业项目的投资人


但现在依然有很多无法改变的事情,譬如区块链市场不好,可能就赚不到钱。但我和合伙人想过,创业失败的话,就给人接睫毛;最近想学打毛线,可以摆摊卖小工艺品。我最近还在学驾照,觉得就算再差也能开滴滴养活自己——总有需要我的地方,那就慢慢做,然后等待市场好起来。


● 景德镇做陶瓷

 最近去二手市集做导购


塔勒布(Nassim Taleb)有一个“反脆弱”(Antifragile)的理论,是说一个出租车司机可能比互联网公司的高管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因为即使经济下行,人们也要出行。


所以我想,自由职业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因为转向很快,没有那么大的、必须完成某件事的压力,以及业务形态的压力——你甚至可以在风险和波动中获利,当别人转身困难的时候,你可以吃到第一口蛋糕。




并不是所有人都足够幸运

能体会这种创作的自足感

加路 

自由编剧

关于创作


从去年八月开始,我都是自由职业的状态,但好像也没有那么有“职业感”,因为我身边很多自由职业的编剧和导演虽然“自由”,但还是需要接活;而我纯粹是在做自己的创作,但也能带来收入。


如今为了更好的创作生活,降低生活成本,搬到了燕郊住


前年三月,我从法国的电影学校退学后写了一个剧本,它在我眼中是一个非常难得、非常好的故事。我以为就这样,把剧本发给在影视行业的朋友,人生可以豁然开朗,但当时对整个行业都不太了解,也没有得到什么反馈。


虽然我并没有怀疑自己的作品,但时间长了之后,还是要想想怎么生活,于是,那年七月,我正式成为了一个北漂,在影视公司找到了一份网剧策划的工作。


其实这份工作对我来说,虽然有着“电影学院正经毕业生研究网剧”的荒谬感,但依然有很大收获:它给了我一个视角和职位去探索、感受行业。经历过这份工作之后,我才明白商业和电影的协作是怎么一回事。


工作了不到半年,我的剧本入围了很多影展,生活就变成了接触各种公司、去影展、其余时间搞创作,也就成了所谓的“不需要上班也能养活自己的人”。


在自己的作品《再见,我们的白石洲》的片场


去年我在 FIRST 创投拿到了十万块的奖金,足够我从上家公司辞职,但不足以支撑我更长久的生活,可能花完之后又要去结交新的朋友;但后来,我又在金鸡奖拿了三十万奖金,(哈哈!)


 在 FIRST 创投会上


其实我自己知道现在的状态是很奢侈的,因此也很珍惜,虽然手里有钱,但不会挥霍,也不会强求自己去赚更多的钱,只希望能够停留在这种自足的状态里更久一点。


我曾经想过,如果失去了赚钱的需求,会不会创作的激情也随之消失?但后来发现并没有。现在对我来说,我既可以写小说,也可以做编剧,未来还想学着做导演——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其实人生并不太需要给自己设限,因为它漫长到对于一个二十六七岁的青年人来说,想做任何事都有机会。


从这个意义上,对自己人格的保护也很重要。去年到今年,有段时间我见了太多公司,就会导致自己的创作有点驱利,从市场能接受、公司想做的角度去寻找创意,但现在我转变过来了:如果一个想法不能拍成电影,我就把它写成小说,保持在创作的宝贵状态是最重要的




在家上班

让我知道脑中的弹簧不会崩断

胡可欣

自由心理咨询师

关于情绪


我本科和研究生读的都是服装设计,毕业做了一年造型师后,我抑郁了。当时已经很清楚自己状态不好,从公司离职,并且开始了心理咨询。


经历了一年半的心理咨询,我发现自己康复了——当时心里的第一想法是,我自己经历过那些黑暗的东西,或许也能把别人带出来


书架上的心理学相关书籍


就这样,我开始学习心理咨询,到现在有两年半时间,从今年四月开始正式地接收费的来访。心理咨询需要每周固定的时间和设置,因为“固定时间”对于来访的安全感也很重要——虽然是自由职业者,但是我的工作比起其他的 freelancer 来说还是相对固定一些。


对心理咨询师来说,“自由职业”和在工作室上班,工作本身的区别是不大的,影响的只有自己的生活和收入。譬如,如果在工作室工作的话,需要抽成、付场地费以及通勤,但是自己接来访的话,就不需要和平台分成。


在家工作,只需要提前十分钟,到书房静一下,就可以开始工作了。只要有好的网络、固定的环境就可以了。当然,视频的背景也要尽可能固定,这样来访就会知道你没有换地方,也会有安全感。



虽然自由职业的好处是不限工作地点,抱着电脑就能工作,但对心理咨询师来说,如果决定在一个城市 base 下来,我接当地的线下咨询就要谨慎一点,因为如果在换城市,线下咨询就要转到线上,对他们来说会有一些情感上的变动,需要对自己的来访负责。


疫情对我来说,倒是没有特别大的影响——之前上班时,我会很焦虑,但是突然有一个机会,大家都停摆了,这个时候我会有更多时间思考我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做。同时因为疫情,我的来访变多了。我现在也有上海的来访,可能因为封城没有办法去原来的咨询师那里做,就改成线上。



不过,如果是正常在公司上班的话,睡一觉醒来就知道自己会有新的工资了,但咨询师则是不接新的采访,就会饿死,只有干活了才会有所得。我工作的每个小时都是全心投入的——如果你脑子开小差了,回过神来,却不知道来访为什么哭了,那就不知道怎么回应。


所以自由职业能让我一天的工作量不至于那么饱和,让我在自己能控制的时间范围内,过得更松动。因为我抑郁过,知道脑子里的弹簧不能被压崩,所以,或许也因此才学会了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时间。




在大理听音乐、骑单车、

去最美工位上工作

TerrenceLee

自由撰稿人

关于逃离


我大二的时候接触媒体,毕业后做了全职记者。写了三年之后,开始对媒体感到厌倦。和大部分不用坐班的记者一样,闲的时候可能一天都不用干工作相关的事情,忙的时候就是从睁开眼的那一刻,到睡觉都在忙。


我当时在王府中环上了一年瑜伽课,它要求提前两天约课,所以必须计划好后面上课的时间。如果忘记取消的话,就要记一次过。但是做记者的话,真的很难预测自己两天后的某个时刻身在何处。


辞职后,有认识的古着店主找我帮忙,当时也有和她学习几年,然后自己开店的想法,但工作了一段时间,发现做生意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写稿的话,就是先有思路,把它具象化成一个选题,然后再化成一个大纲,填成一篇稿子,但做生意的时候,所有事都要同时被考虑。


在古着店工作时


今年三月中旬,刚好房子到期,有一个认识的编辑想让我写专栏,我想着能不能尝试自由撰稿这件事。因为收入毕竟不够稳定,或许是时候离开北京,去一个生活开支更小的地方生活。


在我去过的地方里,只有大理符合这个条件。之前一个工作上认识的朋友也在大理,我们现在住在一个村子里,步行十分钟可以到达的距离——要搬到陌生城市生活,至少得在当地有一个朋友才行。


坐公交车去看山上日落:一种低成本爱好


做自由撰稿人之后,我和编辑的合作变得更加职业化:之前在媒体时,还会有一点“感情用事”,遇上不想做的题目会跟编辑甩脸色;但现在一切都按照工作的规则形式来走,合作好了之后才会有下一次。


并且,媒体行业对自由职业的宽容度还是很高的:不论简历上有多长的空窗期,只要依然有作品产出,想过几年再回到媒体工作也没什么问题。


大理的房租很低,并且让人没有花钱的欲望:这半年来,除了房租外,我每天花的钱大概不超过五十块。搬到大理之后,我才有精力布置一个比较满意的家。之前想过去学草木染,还和我室友一起试过种地,不过我发现因为要写稿,和室友去地里的时间不太对得上,所以最后就变成她在打理了。


● 公路旁的稻田提醒着秋天的到来


我想过开一家二手店,也是因为房租太便宜了——即使租下一个有三四个房间的院子,一间自己住、一间当朋友的客房、一间作为 Airbnb、再有一间当店面,租金依然和北京三环的一间次卧持平,甚至更低。


在大理的半年,我只做过一次核酸。每天骑自行车、听唱片、去咖啡馆拍下遇见的狗发给朋友,然后回到家里,在我的“最美工位”上工作。


 路上遇到的小狗,和家里的“最美工位”




有钱就吃好吃的牛排,

没钱就吃泡面

上上

自由制片人

关于计划


我现在是自由广告制片。收入其实和做生意一样:片子多的话,一个月可以挣上班时几个月的工资,没有拍片的话,可能一个月都没有收入。


● 片场照


我不太焦虑,也不会主动去找活:大概会选择做自由职业的人就不会焦虑,容易焦虑的人更适合稳定的工作。


工作过程需要不断的和不同的人沟通:和客户创意确认拍摄脚本,为项目选择合适的导演和摄制组,和导演组制定拍摄方案,根据方案去沟通演员、场景、美术、服化道、后期等等。作为制片人,我的工作是在不断的沟通和解决问题中,把创意的脚本实现出来。



现在除了衣食住行之外,基本没有什么固定开销。上班的时候,有会为了缓解烦躁和压力,买一些没用的东西,现在少了。刚好我身边的朋友也很少有固定上班的,所以我们总是在工作日、人很少、别人都在上班的时候出来吃饭和玩耍。


我特别喜欢可以自由地调配自己的时间的感觉,但也并不是为了自由职业而做自由职业,而是因为自己刚好是这样的状态,就一直持续下来了。


我的性格就是希望自己能说了算,对未来的计划也是顺其自然,如果对一件事非常有目的性,没达成的话会有失落感,但也没关系,我也可以坦然地接受失败。不想让工作成为一个需要延续疲劳且让自己保持紧张状态的理由——有钱就吃好吃的牛排,没钱就吃泡面呗。


我也不担心未来有一天想上班的时候,公司不愿意招一个有四年自由职业经历的人,反而这四年独立工作状态会让我更有自信。



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的成本,看上去很低:一点行业经验、一点勇气和一台笔记本电脑。但果真如此吗?


放弃对稳定工作的依恋,学会独处、学会计划、学会放松、学会相信,这些都是比实际的工作内容更加重要的命题。没有哪种生活方式是绝对完美无缺的,但了解了不同样态的可能性之后,或许会让你工位旁窗外的风景看起来更顺眼一些呢?☁️

监制:Andy

作者:Lili   版式Andy

插画:力力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北京新晋网红店之外,在经营十年的店铺感受时光与爱

沉迷淘宝的最高境界,是为它做一本杂志?

没有执行出来的双十一选题清单

为了拯救约旦的植被,人们开始种“迷你森林”了

斯堪的纳维亚风格出于直觉,而不是审美

11/2022

试刊

BEIJING

< 向左滑动

第五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主题是“从此刻出发”,自 4 月中旬启动以来,评委们最终筛选出了五部作品:《月球》《铜座全集》《潮汐图》《王能好》《马孔多在下雨》,其中林棹所著的《潮汐图》摘得首奖。一年一度,宝珀理想国把这个奖做成了秋天的文学期待。到第五届了,在不同的声音里前行,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看到了品牌的决心,要相信势能,相信时间。

插画:力力

资讯:乌云

模特:柴犬小猴

常看常新的旅行、媒体观察和日常随笔。前往京东、当当等网站搜索“乌云装扮者”,就能找到这两本书。

Jetlag Books 创办于北京三里屯,是以“分享世界资讯、美和创意”为宗旨的独立书店,亦是创造美和趣味的文化创意机构。

关于人文、旅行、审美的微博杂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