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消息传来:“清退令”来了,4600万人受影响,超60岁何去何从....

👉请点击关注 快递闻讯 2022-05-19
👉新华社中国特稿社原副社长爆݉料惊呼: 他们家怎么老有特效药?!
1
全国多地发布建筑业清退令超龄农民工路在何方?

“我还干得动,为什么不让我继续干下去?”

这是面对建筑业清退令时不少“老年农民工”发出的感叹!在铺天盖地的消息中,藏着一件这样的新闻:多地发布建筑业清退令

截止到目前,全国已有多个地区发文进一步规范建筑业的工人年龄。

例如上海、天津、广东深圳、江苏泰州、江西南昌等地,均作出此项要求。

这也意味着超龄农民工,正在逐步告别建筑工地,而对于他们的未来,带来了新的挑战难题。

据《工人日报》报道,如今施工现场已经难寻60岁以上的农民工,甚至超过55岁的都极少。

确实,工地如此辛苦,壮年都不一定吃得消,更何况已经步入中老年的农民工们。但对于有些高龄农民工来说,这个“清退令”,却犹如晴天霹雳。
毕竟失去工作,就等于失去一家子的收入来源,让人难为他们感到轻松,这是一个很少人关注的群体,但却也是一个难以忽视的群体,而“清退令”后的问题,需要的更是长久的解决方法
2
未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年龄将超过50岁、60岁
高龄农民工,通常指的是50岁以上的农民工。
他们有的可能在城市,从青壮小伙奔波到年过半百,也有的是中年时期才出来打工。曾经有一则新闻,讲述的是一位52岁的父亲在城市打工的故事

这位农民工父亲说,他每天中午只吃一顿饭,因为身上只有50多块钱了,还想再坚持三天。为了省钱不敢租房,只能睡在立交桥下,白天就把行李打包。

这就是当前很大一部分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在光鲜的城市背景下,他们平凡普通又落寞。在许多文章的数据推算中,2020年50岁以上农民工总数为7540万人,比前两年多了增加1081万人。

中国人口结构老龄化扑面而来,农民工也不能例外。未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年龄将超过50岁、60岁。到了这个年龄仍在劳作,唯有一个原因就是在老家种田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
而在城市里卖力气换得的钞票,一部分还给了城市,一部分变成了家里的房子、孩子的学费、老人的赡养费。
3
“城市清退令”的初衷主要还是为了安全着想
农民工的各项权益牵动着全社会的心。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期间,有代表提出“希望解决超龄劳动者工伤保险的问题”。
而建筑工地正是超龄农民工安全事故高发易发的区域。
类似的问题在上海出现得更早,2018年上海建筑业曾发生两起较大事故,分别造成6人死亡,其中有3人超过60岁。
部分新闻中“超龄农民工不能进入工地”的表述存在夸大,文件中明确规定,超龄员工不能从事建筑施工作业,而工地其他辅助性岗位,比如保洁、保安、仓管等是不受影响的,也希望施工方为超龄农民工提供更为周全的安排。
“城市清退令”的初衷,主要还是为了安全着想。建筑工地正是超龄农民工,安全事故高发易发的区域。建筑施工现场工作环境、居住条件、餐饮质量大多一般,长此以往也不利于身体健康。
但很多超龄农民工,并不是闲不住,而是不能闲。他们一旦告别工地,谋生恐怕就成了问题。
4
严格执行并体现城市温情
在上海的许多工地上,类似这样严加管理的措施正不断被落实到位,但超龄农民工的务工需求依旧存在,转型成为了许多人主动或被动的选择。
沈师傅之前就在建筑工地务工,最近几年,和他年岁接近的老乡们结伴外出打工,越来越难找到工地上的活儿了。目前,他们正在市郊建设农民自住的小别墅,和之前登高爬低比起来,风险小了许多。还有的农民工“试水”装修、家政等新行当,渐渐适应了改变。
“许多农民工还想为家庭再出把力,这种情况我们非常理解。”上海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对规定的严格执行是出于安全考虑,同时上海也在努力体现出城市温情的一面.

“对于仍有工作意愿的超龄农民工,上海各方面积极协调,提供了保安、保洁和物业等相对较轻松的工作,同时将在劳动权益保障方面及时跟进,确保超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