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平米行动|3个小时,这群人共创出100个韧性社区提案

一平米行动 大鱼营造
2024-09-07


3个小时

40+ 有趣灵魂

4位 韧性行动者分享

现场共创出

100个 韧性社区提案

启动会发生了哪些精彩故事

一起来看看吧


九月的上海,已有些许的凉爽,可在新华路345弄的社造中心里却热火朝天。


「韧性社区」一平米行动启动会&线下工作坊如期举行啦~


韧性社区,需要你!今年的一平米项目在半个月的时间内陆陆续续收到了50+份的报名信息,而报名参加行动坊的小伙伴有一半之多,看来大家对于韧性社区或多或少都有些话想要去表达。


韧性社区是什么呢?我们或许可以理解为在灾害或者风险之中保持社区正常运行的应对能力,以及自我恢复的能力。这是一个可持续的过程,是一个多层次的治理体系,也是互相信任的关系


有伙伴觉得韧性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命力。

有伙伴觉得韧性是坚韧不拔,对于社区是非常紧密并有可能长期坚持下去的的联系。


“嘿~新邻居认识一下吧!”

为了让大家快速地熟悉彼此,工作坊的破冰游戏给大伙准备了伙伴卡,根据卡片上给出的和自己写下的关键词去寻找和此有关的伙伴,大家很快都找到了伙伴、认识了邻居。
▲“找到伙伴的朋友举起手来~”


01

行动者TALK

在大家看来韧性社区到底是什么呢?有人在面对社区风险时已经做出了一些举措,我们特地邀请到了几位行动者来讲讲在他们看来「如何共创一个有韧性的社区」

▲完整版可戳二维码查看回放

夏意兰

「艺术便民橱窗」行动者


我和丈夫成立的得译工作室,是一个主要做艺术教育及中法文化交流的艺术小组。我们不希望艺术仅仅局限在美术馆或者是博物馆,一个所谓的白盒子空间中,而应该探讨更多走出的可能性,比如说作为社区的一个扩展,让更多居民能够参与到其中来。另外一个挑战是,大家并不觉得自己好像能够参与到艺术项目行动中,其实很多人已经有了很成熟或者很有意思的作品,完全可以来展示。
所以,我们在去年的一平米项目中,就设想在新华街区设置4个橱窗,通过一个一平米的空间来直接展示大家的作品,我们把它定义为新华艺术便民服务橱窗。我们在想,对于很多人来说,艺术是被排除在日常生活之外的,艺术好像跟其并没有太大关系,要专门走到美术馆才能去感受艺术,艺术家也是高高在上的。我们觉得,艺术应该走出这个局限性,有一个平淡的状态展示在公众面前,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左图:艺术橱窗的尺寸   右图:艺术橱窗的位置
橱窗里的内容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我们会邀请居民来参与,另一部分我们也会邀请一些艺术家来参加,他们很多也是第一次把自己的作品放上街头。大家每天散步看到这些作品是非常有意思一件事情。另一方面,对艺术家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如果是在一个画廊展示,他会思考我跟哪些艺术家能够放在一个列表里面,但是现在是跟一些街坊们的作品同时展示,他是不是还有这个勇气。
橱窗的设计,有7厘米的厚度。我们希望不仅仅有平面的东西来展示,而是有些小物件、有一定厚度的作品都可以来展示。我们希望各种年龄段的人,甚至没有创作经验的人都可以来,因为我们只是搭一个框架,一个窗口,大家有各种想法都可以来展示。每一期艺术便民橱窗的内容,我们都会在网站上把所有的信息展示出来,包括创作的过程,大家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艺术橱窗内容

这次一平米行动也是有延续性的主题,可能大家会有很多提案和想法,但是希望大家更多地想一想:活动结束以后,这样的东西能不能在社区留下来,或者能够继续让TA发展和生长。这个设施尽量不要是一次性东西,做完之后就拆掉了;而希望之后(创作者)可以持续投入精力让大家了解到TA怎么样,能够可持续性地发展下去。
新华艺术便民服务艺术橱窗🔗http://xas.immediat3.org/


元元

「一平米移动沙坑」行动者


我的小孩今年五岁,我自己是一名全职妈妈,我平常是有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挖掘社区周围好玩的地方,特别是适合遛娃的地方,但是我发现,沙子作为小朋友最天然最原始的玩耍元素在新华社区周边是没有的,我也地图搜索了一下,发现离这边最近的沙坑要五公里以外,像我们家小朋友很爱玩沙子,我要带他出去玩,交通往返加上在那边玩的时间,基本上一出去就要一整天,这个对于人到中年的我来说有点累,所以在去年的一平米行动计划中,我就大胆提出了在社区做一个沙坑的想法。

在一平米行动中,我认识了同样关注儿童友好的建筑师黄梦,希望在新华社区内建一些很原始的儿童玩乐的东西,我们两个开始组队去想,怎么去把这个沙坑搞出来,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
首先,在不占用城市空间的前提下,我们要造一个天然的沙坑,包括沙坑建成以后,我们怎么样去做一个后期维护,这是一个主要的矛盾点,我和黄梦进行了很多次的头脑风暴,包括我们在新华的亲子群中也抛出了这个话题,得到了很多爸爸妈妈支持,但是他们同时担忧说,社区周围有很多野猫野狗,如果我们建了个沙坑,那么他们到沙坑里面去排泄啊,怎样去维护这个沙坑的干净,包括保证孩子的健康安全,这些都是家长们比较担忧的问题。

一平米可移动沙坑

黄梦和我通过好几轮的线上线下讨论之后,想出一个可移动的沙坑装置,为了让这个沙坑可以在社区里面行走,在沙坑下面装了轮子。颜色采用了去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主题色,紫色和黄色,做了大小两个沙坑,它还有一个盖子,平常不用的时候是可以盖住的,当用的时候就可以打开当桌子或者凳子用,大概是1米乘1.2米的一个尺寸,这个沙坑建出来以后在去年10月份的成果展上首次亮相了。

可移动沙坑在漂流

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沙坑一直漂流在社区,包括去年的新华美好社区艺术节、亲子市集,还有最近社区营造中心的开放日这个沙坑都出现了,它也去了新华社区外的虹桥机场新村的社区活动日上,所以我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个沙坑可以去到更多的地方,陪伴更多的孩子。

朱曙
疫情期间,共建小区物资银行


我们小区为什么会产生物资银行这个想法呢?在疫情的最开始封闭时,我们构建了一个五人志愿小组,叫志愿者物资组织,那个时候我们的第一任务是给大家找物资,我们联系的团购没有运力运过来,是比较恐慌的一个状态,所以我们一边联系物资一边上线物资银行,总体来说物资是缺的,但是有些人是有多余物资的,我们希望这些多余的物资能够流动起来,我们做了一个线上表格,每个人把自己能够提供的东西和需要的东西写进去,大家缺东西的话找到可以提供这个物品的邻居,达成共识交换,因为疫情期间大家不能下楼,最后联系我们志愿者给他们进行传递。

▲物资银行在线表格

大概搞了几周的时间,居民可以下楼活动了,不需要我们再传递物资了,物资相对来说也不是那么稀缺了,只是一些像可乐,蛋糕这样相对来说奢侈的东西较稀缺,物资银行就演变为楼下大堂的爱心自助台,大家可以在上面分享自取。再后来呢,物资已经非常多了,我们给大家找到的很多比较可靠且性价比比较高的采购来源变成了一个常见的渠道,他们现在偶尔都还会通过这些渠道进行采购。

爱心自助台

疫情结束以后,物资银行演变为晶采端午活动,我们想要给大家一个疫情结束的 happyending。大概有二十位邻居捐助了一些收藏品,进行了义拍,义拍的钱主要做了几件事情,一个是给疫情期间坚守岗位的物业人员发了一个红包,二是给老年人和小朋友送了端午礼包。我们也有展望,使物资银行演变为物资市场,邻里之间可以对于不需要的物资进行一个共享,算是一种优化资源配置和废物利用,邻里之间也可以增加一定的交流。

晶采端午活动

但是我们遇到的情况是什么样的?有一个邻居说我们疫情期间的假面舞会结束了,小区邻居之间恢复了原来冷漠的样子,是这样的吗?当时我也在反思这个问题,我觉得不完全是,虽然说有一些问题显露出来了,但是邻居之间这种相互的关系其实是拉近了,所以说它本质上讲,邻里之间的矛盾出来是因为大家的利益诉求不是完全一样的,在疫情期间大家的利益是相同的,这个时候大家可以非常的融洽,但是疫情结束后大家各有各的需求。
疫情期间其实带来一个好处,就是邻里之间信任的初步建立,这种信任要如何延续以及巩固,我能想到的解决方案就是要找这样的社区志愿者,首先TA是一个没有私心的人,其次要有解决事情的能力,最后有时间和精力来做社区的工作,这样子的话可以把这种信任继续延续下去,邻里关系的建立任重而道远。

徐嘉谊

花店老板-疫情期间发起街区送花行动

我在新华街道开了12年的花店,是一名花店老板,这是大部分街坊邻居认识我的工作角色。其实我是一个斜杠,在做花店之前,有10年以上的广告行业经验,我是一个职业广告人加职业活动人加职业策划人,同时还是中国目前最大的花店社群“沪花拾者”的创始人。
疫情期间我的两家店和沪花团队都在上海,我们被关了两个月,求生欲让我在第一个月就意识到再这样下去不行,刚好有一个浙江舟山的会员花店给我送来一大箱海鲜,他告诉我他的姐姐是舟山海鲜最大的批发商,后来我列了一张所有员工的名单,让他给所有员工送了一份,结果在两周之内也全部送到了。后来我想这件事我还可以做什么,我就告诉客户我卖海鲜套餐,但是在这个海鲜里面加了一把芍药。有需求就有供给,有供应链就可以有供给,所有的花都是新鲜的。我整个团队全部在家里面,没有出去,一共在上海销售超过 20万只芍药,所以这就是疫情期间的机会。
虽然这个故事听上去有些魔幻,但是它的底层逻辑是什么?首先要有可靠的渠道,我今天有机会做这个绝对不只是因为我是一个花店老板,而是因为有了一些做冷链的朋友、积累的会员以及外地的一些供应链,但是在有机会的时候能不能抓住,必须果断去尝试。
大家都在说经济形势不好,全中国花店的整个大盘都是下降的,但我看到有逆势成长的,这些人为什么能够成长?第一放弃做那些无效的流量和无效的业务,他并没有给你带来价值和回报的事情,第二件事情就是要烧冷灶,要靠谱,还要有耐心,把很多重要的关系和资源夯实,在疫情这种时候就是靠非常到位的关系以及信任。这就是韧性社区,对我来讲就是扛打,耐操。最后就是一定要有耐心做客户。虽然只是一个小花店,但一个小花店也可以让你小中见大。

徐姐在送花

不仅于此,徐姐还在疫情期间发起了三次街区赠花行动。第一次是在3月末,即将进入封控前夕,徐姐向街坊分享店里的鲜花存货。街坊群的伙伴还临时组建起一支送花小队,分享这份特别时期下“魔都的浪漫”。第二次是在母亲节,徐姐订了芍药送给来自新华17个居委,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社区工作者们。第三次是在5月20日前夕,新华街区的500多位参加了社区防疫工作的志愿者都收到了一束洋甘菊。


02

100个韧性社区提案

>>>向右滑动,查看脑暴现场
听完了行动者们的talk,坐在下面的大家也按捺不住脑子里迸发的灵感,短短半个小时的脑暴时间共创了将近100个韧性社区提案。

100个韧性社区提案
其中,大家关注最多的是邻里之间如何「一起交往」,有18份提案聊到此;
15份提案将目光聚集在残障人士,「一起care」TA们叭;
这里还有14个热心提案想和你「一起分享」
儿童和老人是「一起养育」的责任所在,9份提案提到此;
看来大家对于「一起放松」「一起艺术」「一起创造」都持有相同的热情,每个议题都有8份提案的支持;
有6个提案想要和邻居们「一起种」,谁不想拥有属于自己的小菜园呢?
关注环保的提案有4个,节约资源「一起循环」吧!



03

韧性社区提案深化

>>>向右滑动,捕捉更多分享瞬间

在接下来的深化提案环节,大家都经历了共创小组提案与深化个人提案,一个个有趣而充满想法的提案就这样慢慢孵化成了,老人脱口秀的方案在分享投票环节得到了最多的支持,成为了直通方案。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提案

「韧性社区」一平米行动还在继续,9月18日的线上方案评选会将会产生十个落地方案,让我们尽情期待吧!






第3届人文新华原创作品设计大赛关注的主题为「韧性社区」,将在2个月的时间,面向公众和街区征集提案,并通过系列工作坊,孵化支持10个韧性行动的落地。


「往期主题」#艺术便民#2021 一平米行动成果展#为新华创作
#2020 新华HOW成果展



 主办方  
 联合共创方 
 联合传播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大鱼营造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