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肖春平:从参与式社区规划到参与式社区治理——上海东明社区营造实践

大鱼营造 大鱼营造
2024-09-07


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作为一个纯居住型街道,近年来围绕“宜居东明 人民社区”的美好愿景,逐步开展公众参与制度化探索,东明以社区居民为主体,以社区花园为空间载体,以公众参与为桥梁,实现了社区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提升了社区品质,在全过程参与式社区规划和社区营造实践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基层治理共同体,提升了治理水平。


本次分享中,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肖春平,将通过从参与式社区规划走向参与式社区治理两个阶段,分享东明路街道在基层治理方式创新上的探索与实践。



精彩回顾


非常荣幸能够来参加社区营造的盛会,我来分享一下来自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的社区营造的实践经验。当然跟后面的几位嘉宾不一样,我可能更多是从街道这个层面,从政府的角度来介绍我们社区营造的一些探索和实践。


说到土壤,我们便先想到环境。先跟大家介绍东明路街道的原生环境:东明路街道是处在浦东西部、靠近滨江,属世博地块,面积是5.9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是12.76万,其中老年人口是4.69万,老龄化比例比较高;0~18岁的未成年人大概是1.4万,所以我们目前基本上是一个倒锥形的人口结构了。

我们整个辖区有39个居民区,73个小区,而整个街道的形状像是一把菜刀,非常规整。当然菜刀的中间是刀柄和刀膛的交接处,就是上南路。东边是三林片区,基本上是2000年前后建的一个成熟的社区;西边是凌兆片区,都是老旧小区,公建配套也比较少。浦东有很多产业园区、商务楼宇,但我们街道商业资源特别少,基本上是居民区为主。这是我们整个街道的情况。


通过我们街道的一个排摸,能感觉到我们在社区营造中有三个方面的痛点和难点:

一、资源禀赋不足。我们基本上属于居住区,经济基础和商业氛围比较薄弱。与新华相比,我们这一块外生的资源可能比较少,更多的是要靠行政方面来进行支持。


二、文化沉淀不深。东明路街道是1999年才成立的。一部分是从三林镇的农村地区拆迁后城市化,变成社区居民;还有一部分是在浦西的延安高架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等,老上海老城区的人搬到东明地区住。我们没有什么历史建筑,文化传承也少,在挖掘自身的优势时,发现传统资源是非常欠缺的。


三、参与意愿不强。我们是一个纯居住区,年轻人白天上班,而老人会因为小区内没有足够的公建配套与公共社区,没有在地活动,他们也不太愿意出门在小区里逛逛。


我们整个社区营造方面,还有很多痛点和难点。基于这些,我们明确了开展社区营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2020年,我们就在想:作为一个纯居住型的社区,怎么样把“人民城市”的理念贯彻下去?


通过大大小小、不同层级的会议及讨论后发现,我们需要把12.76万的东明人的思想集聚起来,寻找一个最大公约数。经过长期的酝酿,最后我们形成了一个“宜居东明 人民社区”的愿景,把它作为我们社区营造的目标,把它种入到我们整个东明辖区,作为一个种子种下来。


我们认为在社区营造的初期,社区内生活力不够的时候,还是需要有一个产业外力来推动,能够帮我们一把、带我们走一段、推我们一把。于是,东明街道引入了专业指导机构——四叶草堂。


从2020年起,我们跟四叶草堂的合作,正式启动了“东明实验”的三年社区规划。在这个探索实验里面,四叶草堂主要是组织工作坊培训,通过工作坊培训挖掘到社区里的达人、能人,或是有意愿参加的人;另外在整个项目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有专业的、特别是有规划背景的老师进行指导。


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地挖掘在地队伍。我们挖掘在地队伍的时候,将全体的社区居民作为规划的主体,并从参与社区规划的社区居民中再选择一些具有专业知识、又愿意融入社区、赋能社区的一些居民,把他们作为骨干、先锋种子学员进行专业培训,把他们放到社区里面参与项目策划。

当然,我们非常强调在地共创力量的整合,包括学校、商户、企业等。通过我们社区规划师团队的引领,我们现在有各类规划师780多人。居民区的活动团队,从原来的几十个到现在已经超过420个。团队的平均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不仅仅是只有老年人参与的自娱自乐的活动,而是更多的年轻人也愿意参与其中。


我们在整个项目设计规划的过程中,用“五步法”循环渐进。首先是由居民将意愿建议提出来,社区规划师与居民们共同构思一个设想,然后一起进行集体设计规划讨论,讨论完成以后便形成一个实施方案。实施方案通过以后,由专项资金保障,我们就开始组织这个空间的更新。


我们将社区规划项目分为三类:中大型的项目,特别是涉及到居民区里面大的空地利用,我们是通过政府实施项目进行立项支持。如果是一些只有小额预算的中小型项目,我们更多是通过居民区的微基建项目进行实施。而一个点或者一个面的这类迷你项目,我们更鼓励居民自己贡献资源、自己募集资金来进行组织实施。通过这种项目规模的划分,我们可以更加灵活地推进实施。


跟大家分享在实施规划过程中的一些成果。这个是我们凌十二居民区的一个非常小型的社区景观。这个景观规划是我们社区的一个老党员提出来的。在2021年建党100周年的时候,他们想做一个庆祝建党100周年的景观,然后他画了干河、假山、花瓶,甚至水架等等,细节都考虑到了。规划师将他的手绘变成一个图纸,我们通过项目的资金支持,把它变成了实景。


这是凌十六居民区的一个幸福园。在改造之前,它基本上是一个无人光顾的荒废角落,东西都堆在那边。居民发现了这块空地,觉得是可以利用的,他们想把它做成一个幸福园。通过我们一年多的一个项目实施,真的实现了,老人和小孩都更愿意去那边走动。


从2021年开始,我们每年会举办“花开东明 缤纷社区”花园节。我们把各个居民区做的社区规划项目通过各种形式展现出来。由我们居民自发进行一个组织,通过实景、摊位或者是节目表演的形式,参加到整个花园节里面。


通过三年的自我造血,东明社区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在地的团队。在我们街道的支持下,正式登记成为一个民办非企业单位叫“聚明心社区规划与营造支持中心”,所有人员都是我们辖区内的居民。未来我们希望它发展得像大鱼一样,能够常驻在东明路街道,持续地推动我们整个社区营造。


另外我们还把相应的项目实施经验,编制成了一本书,叫《参与式社区规划工作(指导)手册》,方便居民进行实操。


经过前面三年的实践后,今年初我们提出:是否能把参与式社区规划变成参与式社区治理?我们是否可以把只做规划的人,变成能参与各方面治理的人?


于是我们提出,要从参与式规划上升到参与式治理层面。在街道这个层面,我们做了新的三年规划,围绕整个浦东的现代化城区建设,我们提出要把东明打造成一个包含中轴引擎、东西片区的全域生态网。


我们绘出了构想中的整个蓝图,希望通过社区自下而上地来推动各个项目,我们的居民、社区规划师及所有的人员参与进来一起点缀。


这个是我们三林苑的案例,现在已经变成全国性的完整社区建设示范点。在全上海有5个全国性示范社区,浦东区域内唯一的1个示范社区就是三林苑。


最后还有一句话,是我们的一些感受。


一个地方的持续活力,需要一套机制,能鼓励与激发多元参与;也需要一群人、一批组织,持续不断地实践与探索。


欢迎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还有各位社区营造的同好,到我们东明看看。帮我们的东明社区营造,提提建议、出出主意、想想办法。谢谢大家!



回顾大会全程直播
可点击下方图片扫描二维码
跳转至视频号观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大鱼营造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