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15曝光后,光抓企业老板能堵公众嘴巴?

华南虎视觉 汨罗江上 2023-05-16
      一年一度央视3.15大戏来了,逐渐形成一个诡异规律,总是曝光后才发现问题,总是地方领导高度重视,总是职能部门连夜行动,总是先查封物品,总是控制企业主。

      央视财经3月15日报道,江苏盐城滨海县在10年内要建成110万亩高标准农田,2022年项目入库规划11.5万亩,计划总投资3.49亿元。但记者在滨海县陈涛镇一个施工现场看到,用于建造高标准农田的钢筋混凝土水泥管,管壁内外做工粗糙,钢筋裸露。(请速关注公众号:汨罗江上)
      这个典型的豆腐渣工程被曝光,当地又是一番国标公式操作,开会、行动、查封加控制,似乎这样可以给舆论一个交代,官方通报还不忘写上“后续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情况,将及时向社会通报。”

      仔细回看,近期多地发生的舆情后续都在“及时向社会通报”中烂尾了,调查、整改和追责的再通报成为稀缺的续集。(请速关注公众号:汨罗江上)
      早干嘛去了?监管呢?企业哪来这么大胆?光抓涉事老板不抓腐败官员?估计滨海那个被控制的企业老板此刻也在头撞铁栅栏,替罪羊的滋味原来是这样。
      公众当然不鸟涉事官方那一套,纷纷提出合理疑问:农田改造的项目和材料采购走公开招标程序了?有没有被层层转包?假冒伪劣产品怎么生产流通出来的?谁拿了差价?什么人吃了回扣?市场监管和工程监理怎么做的?专管和分管负责人有无腐败?要不要追究职能部门领导的责任?(请速关注公众号:汨罗江上)
     因为滨海农田改造乱象被曝光,农业农村部3月16日也同样表示高度重视,并派出工作组赶赴江苏督导整改,严格落实管理责任。又是熟悉的强调,人们也会料想熟悉的结局,虽然事情可能会虎头蛇尾,但眼下气势不能小,面子不能丢。
    亡羊补牢是可取的,但也是心痛的,因为死掉的羊不能回来,有些牢破了根本没法补。
      这央视3.15也是的,为什么发现问题不立即曝光,偏要等到3月15日这天,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恶行多存在一天,就会多产生一天危害,救人为何不心切,非要到同一天,不让操碎心的地方领导好好睡大觉。
      沿黄海的江苏滨海县近年开发力度较大,交通、水利、物流、能源、基建等民生环节各级别的投资建设项目繁多,高标准农田只是其中一小块,然而就这么一碗肉,一个惠民工程,被吃得就剩下一堆碎碗片,谁喝了汤?谁吃了肉?谁捞了油?其它领域的项目操作又如何?落实在滨海县的黄河故道、淮河入海水道、海防工程等,国家和地方都在这里砸下了大把的银子,谁还能相信这滨海能把这些大事办得滴水不漏。(请速关注公众号:汨罗江上)
      别忘了,前年落马判刑的盐城市副市长李逸浩判决书曾显示,他的巨额非法所得来源包括“在担任滨海县县长、县委书记期间”。被李打击报复的不听话官员,有几人至今还在狱中。想一想,该让人明白一些什么了。
      翻开腐败工程的卷宗,起初的论证都是完美的,手续都是完备的,数据都是完整的。相关官员大喊公开透明和公平公正这类口号,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可照样在最后露出尾巴,甚至有人在其中付出血的代价。

      工程项目的实施中,大多浸透着权力和利益的交易。透析央视曝光内容,再听听滨海民众的反映,建设经费被抽丝剥茧层层盘剥这类骚操作都是公开的秘密,不排除那些企业还是最小的获利者,也不排除辛辛苦苦流汗的民工到现在还没拿到工钱。这幕丑剧不仅上演在农田改造上,更不仅在滨海一地有。(请速关注公众号:汨罗江上)
      到底肥了什么人的田?曝光滨海县豆腐渣农田,只是撕开当地一个小脓包而已。这种诟病的形成不是偶然,要有多系统长时间的权力网络支持,可见地方权力机体已明显失去腐败免疫力。

      提升地方经济,源于项目,成于项目,也败于项目。一个个大小工程做下来,官员隐秘存款多了,官员姨太太包包换了,相关单位小金库鼓了,相比之下,危险、负担却留给了地方百姓。不信吗?看风吹雨打之下,豆腐渣一样的房屋、堤岸、桥梁、公路边有多少是官员的影子?

      看滨海改造出来的农田,劣质材料架在疏松的根基上,一场暴风雨,就能轻易摧毁一大片。谁在哭,谁在笑?光抓一两个企业老板,大众的嘴巴能堵上吗?(请速关注公众号:汨罗江上)
推荐好物(点击标题):

德国助眠糖,睡前吃2粒,8分钟困到不行


推荐阅读(点击彩字标题)走穴捞金还骂“菜马桶”,黄安真爱国假爱国?    给壮烈牺牲的乌克兰老兵敬上一支华子     应该没收李秋平这孙子的作案工具     赃物摆满宴会厅的市委书记和干活猝死的分拣老哥

       长按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