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任跟心 | 傲雪红梅 伴我同行

任跟心 中国戏剧杂志 2024-03-25

编者按

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


目前,我国文学艺术界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为切实贯彻二十大报告提到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建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总结“梅花奖”创办和组织的成功经验。希望在约请的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任跟心

山西临汾蒲剧院党委书记兼院长

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获得者

中国戏剧梅花奖是中国戏剧表演最高奖项,在我心目中,梅花奖不仅是一种至高的荣誉,更是一种崇高的责任和使命。荣获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后,是梅花奖品格激励和鞭策着我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一步步走到今天。

难忘的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弹指一挥间,不知不觉已过去了40个春秋。回首往事,宛若昨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至今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任跟心在蒲剧《拾玉镯》中饰孙玉娇

1984年3月接到上级通知,我和郭泽民双双获得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犹记得那时自己年纪小,思想单纯,一时间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有些不知所措,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当领导通知我进京领奖时,我心中默默思索着:能去北京领奖,这是多么荣耀的事。伙伴们也为我高兴,帮助我整理行装。没有新衣服,她们就慷慨援助,把自己的新衣服贡献出来让我挑着穿。这样打扮一番,我就启程出发了。

隆重的颁奖晚会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习仲勋等领导为我们颁发了证书、梅花奖盘,并讲话鼓励。许多首都文艺界的艺术家参加了会议,我是获奖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并代表获奖者发言表态。

在以后的重要演出当中,有许多记者朋友问我:“听说梅花奖的设立跟你们还有关系?”

我说:“是的。”

2004年,任跟心被中国文联评选为

“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山西蒲州梆子青年演出团是在“文革”之后传统戏解禁、艺术人才青黄不接之际成立的。当地的领导高瞻远瞩,从战略决策上考虑,计划培养新人,整体接班。于是,全团阵容整齐、演员青春靓丽、行当齐全,各个都学演了拿手好戏,继承了蒲剧经典剧目。1983年5月从成都、重庆、武汉一路巡演,10月晋京汇报演出,整整40天,演遍了各大剧场,包括中南海、怀仁堂、国务院小礼堂、人民大会堂、全国政协礼堂、吉祥剧院、长安戏院、工人俱乐部等,可谓是场场爆满,座无虚席。文艺界的领导、专家、艺术家也都观看了演出。记得当时吃住条件都很艰苦,全团住在朝阳门竹竿胡同地下防空洞。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先生看了我们的演出,赞不绝口。当袁先生得知我们都住在地下防空洞里,便亲自来看望我们,同行的还有《戏剧报》(现为《中国戏剧》)总编、评论家刘乃崇及夫人蒋健兰。袁先生见到我们激动地说:“你们这些孩子,戏演得好,又能吃苦,我要向你们好好学习,学习你们这种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曹禺、阿甲、翁偶虹、张庚、郭汉城等知名专家纷纷撰文写了评论文章。《戏剧报》《戏剧论丛》特别向首都观众推荐了任跟心、郭泽民、崔彩彩专场演出,这也正是为中国戏剧梅花奖的评奖所做的准备工作。在我们演出将要结束的时候,首都文艺界的专家们在一起商讨:“电影有个百花奖,电视有个金鸡奖,而我们中国戏曲遍布在全国各地,是一支庞大的队伍。常年坚持扎根在各地,为老百姓服务,而没有设立过奖项。我们要尽快地设奖,不能让山西的这些青年演员们就这样回去。”于是,早在一批专家心目中形成的宏伟蓝图——“中国戏剧梅花奖”就这样实现了!意外的是,在10名戏曲类获奖演员中,山西蒲州梆子青年演出团竟有2名,一时间在全国文艺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获奖归来,我们双双手捧大画家吴作人先生绘制的红梅奖盘,上面题写着“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寓意着戏曲人像傲雪红梅一样,不畏艰苦、不怕严寒的精神品格。

回到山西,正值召开“两会”期间,省委书记李立功带领人大、政协及文艺界代表委员到车站亲自迎接我们。省委宣传部、文化厅奖励了我们各一台手提录音机,并召开了多次座谈会,以表嘉奖鼓励。到了临汾,地委行署为我们召开了庆功大会,荣立“特等功”,并各奖励两级工资。一时间,庆功奖励,新闻媒体纷纷报道,同行鼓励声、赞扬声来自四面八方,真是令人有些晕晕乎乎。后来我慢慢静下心来思考,“梅花奖”的设立不是为个人设立的,是为所有弘扬中国优秀民族艺术贡献者而设立的,而自己只是身后集体的代表。毕竟,一个19岁的小姑娘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戏曲理解、表达还太浅显,只能说是刚刚起步,能得到党和国家如此至高的嘉奖,对于我的从艺之路是一种鞭策和鼓舞。我只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虚心学习,认真演戏,踏实做人,才能不辜负大家的期望。由此“梅花奖”的品格精神成为我的座右铭,成为我人生之路的航标。我珍视梅花奖,我要以她为初心使命,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奋进。

学习梅花品格,勇挑工作重担

荣获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之后,历经17个春秋,人到中年的我,有幸以新创现代戏《土炕上的女人》荣获了第1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迎来我的“二度梅”。在此过程中,在经过不断努力荣获了多项奖项的同时,我也经历了戏曲的低谷与不景气。面临院团一度时分时合、演出不正常、发不了工资、人心涣散的情况,1996年,我毅然挑起了蒲剧团团长的重担,和大家团结协作,奋力拼搏,在剧团面临重重困难之际,与大家同吃、同住、同演出,同时和团领导班子深入研究、更新剧目,并进行人事聘任、工资制度等改革,为剧团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加了收入,焕发了生机。

2001年,任跟心荣获“二度梅”

1998年,上级领导又任命我为蒲剧院院长,受命于剧院危难之际,我的肩上更增加了一份责任和使命。当时,蒲剧院外欠债务之多,工作状态几近瘫痪,面对内忧外患的艰难处境,是梅花奖的品格再次激励我勇敢挑起重担。那时,我一边抓剧院管理,一边带团下乡演出,和郭泽民咬紧牙关,克服重重困难,使一个濒临瘫痪的剧院恢复了生机,并着力实施精品战略,狠抓艺术创新。

蒲剧《土炕上的女人》

我深知创作出与时俱进的经典剧目是一个院团的立身之本。于是,蒲剧《土炕上的女人》便基于这样的考虑,经筹划成为了临汾蒲剧院全面创新、走出低谷的一个新突破。《土炕上的女人》历经三代人的通力合作,精心打磨,九易其稿,以完美的艺术呈现荣获了“文华新剧目奖”“中国曹禺戏剧奖优秀剧目奖”、现代戏“突出成就奖”、上海“白玉兰奖”。在剧中,我突破行当演人物,实现了从人物的青年、中年到老年的跨行当表演,塑造了一个从19岁到71岁的杨三妞形象。著名戏剧理论家郭汉城先生看了《土炕上的女人》的演出后赞誉:“这部精品戏剧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戏已经趋于成熟,具有里程碑的历史意义,达到了有程式但不刻意地表现程式的‘化境’。” 2001年,蒲剧院被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从传承发展的视角,规划蒲剧艺术的未来

荣获“二度梅”后,我没有沉浸在喜悦与兴奋之中,只觉得心里沉甸甸的,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催促着我。于是,我精心思考着下一步该怎么办。戏曲面临时代挑战,面对蒲剧人才匮乏、青黄不接的现状。2000年,我和郭泽民牵头,与临汾艺术学校联合创办了蒲剧院定向班,我们亲自任教、排戏、带学生,同时争取领导、同行、社会各界的支持,设立了“任跟心、郭泽民奖学基金会”。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支持下,临汾蒲剧院以小梅花为特色优势,成立了小梅花蒲剧团,排演了一系列优秀剧目,出人出戏,培养出了一批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称号获得者、全国“红梅奖”、山西省“杏花奖”获得者及青年演员大奖赛折桂的蒲剧新秀,出色完成了“整体培养、传承发展、战略接班”。现在,小梅花团这批青年演职员们已历经20多个年头,趋于成熟,为蒲剧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根基。

为大学生示范戏曲表演程式

蒲剧艺术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是一笔宝贵而丰厚的文化遗产。2003年,在山西省委宣传部领导的关怀下,我们启动了全省首家《蒲州梆子志》编纂工作。历时4年,于2007年完成了集蒲剧艺术研究之大成的第一部山西戏曲剧种志。这对抢救、整理戏曲文化遗产,对继承和发展蒲剧艺术,推动戏曲文化的研究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任跟心辅导学生

在深化文艺院团体制改革中,蒲剧院加挂了一块戏剧研究院牌子,下设蒲剧团、小梅花团、眉户团3个演出团体。为使戏曲艺术繁荣发展,我和院领导班子成员不辱使命,申请政府划拨50亩土地,筹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总投入资金2亿余资。传承基地集演艺、博览、传习、排演于一体,一期工程博物展厅、排演厅、传习室等设施已落成,现二期工程已投入建设中。传承基地的建设,将成为我们优秀民族地方戏曲文化、弘扬保护传承发展的一片新天地,为我们戏曲人才队伍的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任跟心为学生示范

近年来,为培养青年演员,在参与行政工作之外,我把很大精力投入到教学传承蒲剧经典剧目中。2020年成功申报“名家传戏——当代名家收徒传艺”工程,为学生们传授了《杀狗》《打神告庙》《烤火》《卖水》《挂画》等多个经典剧目。从文本到表演,我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讲解示范,教学相长,在教学生的同时,随着自身阅历的长进,对剧目的排演、人物的塑造也有了新的感悟。2021年3月,蒲剧《烤火》入选“文旅部2021年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录制演员(剧目)入选名单。蒲剧《烤火》暌违舞台30年,我邀请离职多年的老搭档李小青和即将退休的丑角演员李四平加入,力求原班人马重现当年风采。这次入选像音像工程后,我的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曾经想过放弃。在剧组的齐心协力下,我克服困难,铆足心劲儿投入排练。这次复排在表演、音乐上进行了新的创作,以期更加符合人物,旨在达到一种完美的状态。当然,现在呈现出来的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理解,希望后学者在此基础上能有新的理解与超越。如今,我已将自己多年饰演的经典剧目一一传授给学生们,并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考量每个学生的优长,精准传授,使得学生们对于蒲剧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

任跟心为学生说戏

一路走来,我深知是梅花奖的光辉指引着我不畏艰辛,努力前行;是梅花奖的品格一直激励着我以传承发展蒲剧艺术为己任;初心不改,从始至终。

“梅花奖”已设立40周年了。40年来 ,“梅花奖”见证了我从艺道路上的艰辛与汗水,付出与收获。在她生日之际,我衷心献上诚挚的祝福。祝愿她不畏严寒、傲雪怒放、常开常新、一路芬芳。

“路漫漫其修远兮”,面对未来,梅花奖将不断加持于我。我将永远以“梅花”的品格精神鞭策鼓舞自己,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奋进,守正创新。为弘扬民族艺术不懈努力,不辜负梅花奖赋予我的神圣使命。


  本栏往期回顾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李树建 | 一个农村放牛娃的“梅花梦”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徐棻 | 梅花十二朵  迎春次第开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茅威涛 | 名演员的秘密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罗怀臻 | 更科学,更公正,更荣光——写在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40周年之际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季国平 | 重新认识梅花奖的深远意义和当代价值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王蕴明 | 凌霜傲雪报春晖——写在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40周年之际


责任编辑 靳文泰

设计制作 竹子

主管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中国戏剧家协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