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天谢晓亮,高福,林鸿宣,刘强等团队发表7篇Cell/Nature/Science

iNature 2023-01-10

iNature

二维(2D)碳材料,如石墨烯,由于其共轭碳网络结构中独特的 π 电子系统所产生的特殊载流子传输特性而引起了特别的关注。为了补充零带隙石墨烯,材料科学家们投入了大量精力来识别二维碳材料。然而,制备具有中等带隙的大尺寸单晶二维碳材料是一个挑战。

2022年6月15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郑健团队在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Synthesis of a monolayer fullerene network”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层间键合裂解策略制备了一种大尺寸的单晶二维碳材料,即单层准六方相富勒烯(C60)。在这种单层聚合物 C60中,C60 的簇笼在一个平面内相互共价键合,形成与传统二维材料不同的规则拓扑结构。

单层聚合物 C60 具有高结晶度和良好的热力学稳定性,电子能带结构测量显示传输带隙约为 1.6 电子伏特。此外,不对称晶格结构赋予单层聚合物 C60 显著的面内各向异性特性,包括各向异性声子模式和电导率。这种具有中等带隙和独特拓扑结构的二维碳材料为二维电子器件的潜在应用提供了一个有趣的平台。

另外,2022年6月16日,美国莱斯大学Randall G. Hulet及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管习文共同通讯在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Spin-charge separation in a one-dimensional Fermi gas with tunable interaction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将费米子限制在一个维度以实现 Tomonaga-Luttinger 液体模型,该模型描述了它们的低能激发的高度集体性。该研究使用布拉格光谱直接激发自旋波或电荷波,以获得各种强度的排斥相互作用。该研究观察到随着相互作用的增加,自旋和电荷激发的速度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这是自旋电荷分离的标志。激发光谱与Yang-Gaudin模型和Tomonaga-Luttinger液体理论的精确解在定量上一致。此外,该研究确定了由带曲率和反向散射引起的对该理论的非线性校正的影响。2022年6月17日,北京大学谢晓亮,曹云龙,肖俊宇,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王祥喜,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王佑春及南开大学沈中阳共同通讯在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BA.2.12.1, BA.4 and BA.5 escape antibodies elicited by Omicron infec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结合刺突蛋白结构比较,表明 BA.2.12.1 和 BA.4/BA.5 表现出与 BA.2 相当的 ACE2 结合亲和力。重要的是,与 BA.2 相比,BA.2.12.1 和 BA.4/BA.5 对来自 3 剂疫苗的血浆以及来自疫苗接种后 BA.1 感染的血浆表现出更强的中和逃避。总之,该结果表明 Omicron 可能会进化出突变来逃避 BA.1 感染引起的体液免疫,这表明 BA.1 衍生的疫苗加强剂可能无法针对新的 Omicron 变体实现广谱保护(点击阅读)。2022年6月16日,南京大学刘永学团队在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Chronic oiling in global ocean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分析 2014-2019 年的 563,705 张 Sentinel-1 图像,提供了首张全球浮油地图以及静态和持久性来源(自然渗漏、平台和管道)的详细清单。约90%的浮油位于海岸线160公里以内,21条高密度浮油带与航道吻合良好。按光滑面积量化,人为排放的比例比自然渗漏高一个数量级(94 %对 6%),与之前在 1990-1999 年按体积量化的估计(54% 对 46%)形成对比。总之,该研究结果表明当今人为对海洋石油污染的贡献可能被大大低估了(点击阅读)。2022年6月16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林鸿宣研究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林尤舜研究团队合作共同通讯在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A genetic module at one locus in rice protects chloroplasts to enhance thermotoleran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鉴定了一个数量性状基因座,耐热性 3 (TT3),它由两个基因 TT3.1 和 TT3.2 组成,它们相互作用以增强水稻耐热性并减少由热胁迫引起的谷物产量损失。 在热应激下,质膜定位的 E3 连接酶 TT3.1 易位到内体,TT3.1 泛素化叶绿体前体蛋白 TT3.2 进行液泡降解,这意味着 TT3.1 可能作为一种潜在的热感应器。叶绿体中积累较少的成熟 TT3.2 蛋白对于保护类囊体免受热应激至关重要。总之,该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一个基因座上的 TT3.1-TT3.2 遗传模块,该基因模块将热信号从质膜传递到叶绿体,而且还为培育高耐热作物提供了策略(点击阅读)。2022年6月15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赵欣,孙业平及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黄牛共同通讯在Cell 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al basis of human ACE2 higher binding affinity to currently circulating Omicron SARS-CoV-2 sub-variants BA.2 and BA.1.1”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2 (hACE2) 与四个早期 Omicron 亚变体(BA.1、BA.1.1、BA.2 和 BA.3)的受体结合域 (RBD) 的结合亲和力顺序为 BA.1.1>BA.2>BA.3≈BA.1。 hACE2 与 BA.1.1、BA.2 和 BA.3 的 RBD 的复杂结构表明 BA.2 比 BA.1 更高的 hACE2 结合亲和力与 BA.2 中不存在 G496S 突变有关。BA.1.1 中的 R346K 突变主要通过长程改变影响 BA.1.1 RBD/hACE2 界面中的相互作用网络,并导致 BA.1.1 RBD 的 hACE2 亲和力高于 BA.1 RBD。这些结果揭示了 BA.1.1、BA.2 和 BA.3 RBD 之间不同的 hACE2 结合模式的结构基础(点击阅读)。

2022年6月15日,天津医科大学刘强团队(天津医科大学为第一单位)在Cell 在线发表题为“Bone marrow hematopoiesis drives multiple sclerosis progress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告骨髓 HSPC 偏向骨髓谱系,伴随着 MS 患者 T 细胞的克隆扩增。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一种 MS 的小鼠模型)中的谱系追踪揭示了显著的骨髓生成,其中中性粒细胞和 Ly6Chigh 单核细胞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的输出增加。该研究发现髓鞘反应性 T 细胞以 CXCR4 依赖性方式优先迁移到骨髓隔室。这种异常的骨髓骨髓细胞生成涉及 CCL5-CCR5 轴并增加 CNS 炎症和脱髓鞘。 总之,该研究表明,靶向骨髓生态位为治疗 MS 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了一条途径(点击阅读)。


二维 (2D) 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电子和光学特性而备受关注,这些特性源于单层极限中的量子限制。其中,二维碳材料引人注目。由共轭碳网络结构组成的二维碳材料表现出卓越的载流子传输特性,这源于其独特的 π 电子系统。碳成分作为元素周期表中用途最广泛的元素之一,可以与自身或几乎所有元素结合,形成 sp、sp2 和 sp3 杂化。
通过改变杂化碳原子网络中的周期性结合基序,已经表明二维碳材料在其物理性质上具有很大的多样性,包括从金属、半导体或绝缘的可调带隙,并且它们在晶体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储能装置和超导体。为了进一步探索二维碳网络的有趣特性,已经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这些特性与网络的拓扑结构密切相关。因此,已经开展了调查二维碳同素异形体的研究,尤其是那些具有带隙的碳同素异形体。
到目前为止,关于二维材料的报道仅限于由单个原子的结构单元交织的周期性网络结构。使用高级结构单元(例如集群)构建二维结构是一个很少被研究的概念。被称为人造原子的纳米团簇可以以类似于原子的方式结合以构建高级结构。由纳米团簇结构单元构建的二维结构有望具有优越的拓扑结构和独特的特性;然而,尚未报告这些结构。
由单晶 XRD 确定qHP C60 和 qTP C60 的晶体结构(图源自Nature
富勒烯(C60)是典型的碳簇。在极高的压力下,C60之间通过形成簇间共价键发生聚合反应,产生C60的层状结构。这种聚合物 C60 层显示出在 2D 平面中重复排列的碳簇的规则起伏拓扑,具有有趣的电子和磁性。然而,由于其在环境大气压下的低产率和亚稳定性,从层状聚合物 C60 制备具有稳定有序结构的原子级二维聚合物 C60 非常具有挑战性,进一步阻碍了对其固有性质的研究。
在这项研究中,制备了原子级二维聚合物 C60,这是一种二维碳材料,其框架由 C60 分子组成,这些分子在平面上共价键合,形成周期性的纳米团簇网络结构。通过调整 Mg 和 C60 的比例,在大气压下通过简单的反应合成了两种稳定的镁 (Mg) 插层聚合物 C60 块状单晶,呈紧密堆积的准六方和准四方相。
使用有机阳离子切片策略,单层聚合物 C60 从准六方体单晶中剥离,同时从准四方体单晶中剥离了几层聚合物 C60这两种原子级二维聚合物 C60 材料都表现出高结晶度和独特的拓扑结构。与石墨烯和游离 C60 相比,单层聚合物 C60 的带隙适中,约为 1.6 eV,表明其在半导体器件中的潜在应用;此外,它表现出良好的热力学稳定性。此外,由于非对称晶格结构,在单层聚合物 C60 中观察到显著的面内各向异性特性,包括各向异性声子模式和电导率,使其成为功能化电子器件的一种很有前途的面内各向异性二维材料。

参考消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4980-y

—END—内容为【iNature】公众号原创,转载请写明来源于【iNature】

微信加群


iNature汇集了4万名生命科学的研究人员及医生。我们组建了80个综合群(16个PI群及64个博士群),同时更具专业专门组建了相关专业群(植物,免疫,细胞,微生物,基因编辑,神经,化学,物理,心血管,肿瘤等群)。温馨提示:进群请备注一下(格式如学校+专业+姓名,如果是PI/教授,请注明是PI/教授,否则就直接默认为在读博士,谢谢)。可以先加小编微信号(iNature5),或者是长按二维码,添加小编,之后再进相关的群,非诚勿扰。



投稿、合作、转载授权事宜

请联系微信ID:13701829856 或邮箱:iNature2020@163.com



觉得本文好看,请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