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推介 |《艺术展示导论》

商务上海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 2024-01-25


·未来艺术丛书·孙周兴主编


从哲学到艺术,艺术之美,从来与爱智之美不相离。陆兴华笔下的艺术展示,并非仅仅是策展的技巧,而是关于物与人、人的物化等相关议题的深刻探索。什么叫“展”?展,是一种神化,一种圣化,一种献祭仪式。从原始到现代,从来“展”是存在的,是神圣化的,是仪式性的。



《艺术展示导论》

陆兴华 著

商务印书馆2019年

定价:115.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总结了作者八年来在当代艺术展示方面的观察、研读、思考和教学的成果,汇集了其中最核心的实践史、理论资源及反思原则。在系统讨论了当代艺术展示的主要元素和方法论之后,作者更进一步挖掘了这一领域的主要的学术背景,意在为读者进一步讨论当代艺术展示提供材料和思路上的铺垫。


本书既提供了关于当代艺术展示的系统的理论解释,也可被看成读者自审、讨论我们时代的艺术理论与艺术展示实践的一个反思-论争现场,更可被看成一本备用的策展理论小词典、行动手册。




作者简介



陆兴华,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法国思想、当代艺术理论和艺术策展。主要著作有:《艺术—政治的未来——雅克·朗西埃的美学思想研究》(2017)、《当代艺术做什么?》(2012)、《让快乐排好队——巴特思想研究》(2012)、《哲学当务之急》(2009);与张永胜教授共同主编学术辑刊《法国理论》。






精彩选读



什么叫“展”?展,是要使物品处于零度、被吊销、被“献出”的状态。展,是要使物品“圣”(to consecrate)一小段时间。艺术人类学家卡罗尔·邓肯(Carol Duncan)将之理解为一种献祭仪式(a rite of sacrifice),如男权社会使女性所处的那种状态(女人出门前的化妆打扮,是要使她们自己主动愿意进入这一被展状态)。今天,哪怕美国的关于变性人的厕所设立之争,也涉及这种“展”的政治。那总是展与被展之间的争执:主动展,是给我们带来力量的;被展,就是被剥夺的。挂在MoMA的德·库宁(Kooning, Willem De)的《女人I》,就体现男人所想象的女人的那种被展的样子,是父权社会对女性的结构性冒犯。男人认为是展,女人就认为是被展。展也是一种做魔法的仪式(a rite of magic),一种集体的魔法活动,如原始部落里萨满所宣布和做到的两种状态之间的切换。展示状态是一种刚被宣布的零度状态。展示是一个我们用来做出这一魔法的起始装置。看展,是大家一起来到艺术展厅,去做出一场集体魔法。展,发生在献之后、祭之前。


在古代,家禽被献作祭品后,会被单独关养一段时间。明朝皇宫曾向全国发布时间表,来规定什么时候家禽必须隔离喂养,什么时候必须宰杀,什么时辰必须上桌。犯人被判死刑后,就处于“献”的状态,处于“牲人”状态。死囚游街的状态,就是“展”。宰杀,就是祭。在《看、听、读》中,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Lévi-Strauss)描述了北美印第安部落里萨满、巫师与艺术家之间的相对位置。他说萨满才是我们今天想象的策展人的位置。而那时,艺术家只是保存、修理和现场组装节庆道具的人,是具体地去“展”的承包人。展,是节庆的基础结构,是营造节庆气氛的那一专门搭出的道具状态。展,就是他们将道具搭好,好让节日开始的准备齐全的状态。艺术家生产出的制品,经由艺术空间的展示,在观众眼光的聚焦里,就成了“作品”。进展厅前,它们都只是现成品,只是艺术家用来生产、后来将在展示中在观众身上启动的一个“艺术”过程的一些道具。展示状态下,艺术品才成为艺术“作品”。进入展厅前,它们只是状态待定的现成品。它们在此之前还只是未被定义的道具。


只有在展示中,艺术作品才真正亮相。观众的身体和目光打给它反光后,作品才发光。从展示的角度看,待展作品都是数据和文本,是一组由数不完、理不清的文化引用构成的能指的织体,有待被搅拌、被重新编织。而构成一个作品的那一组文化能指,随时都在参与当前的各种释义过程,可被进一步编织和重构。待展作品还是半液态、待定的。展示则是要一次次重新敲定它们的边框。作品因此是无法被终结的,它总可以被一次次重展。一个艺术作品的内容中已积累着它本身的展示史。


展示使制品进入一个被隔离的状态,使其在某一时段、某一空间里成为“艺术作品”。一出展厅,艺术作品就又成了现存品、文本,甚至商品,后来又因为进一步的展示,而一次次更深地融入社会交往之中,被无穷地编织,化入大众媒体的知识生产网络和艺术再生产过程之中,成为艺术史领域的各种新叙述的道具和神话素。展示先使这一艺术数据被文献化(documentation)或被档案化,使它被围观、献祭,然后再被推入更广泛的社会交往之中,被当作人们的欲望对象、占有对象,至少是大众媒体里的谈资,最后成为留给下一个时代的艺术遗产之一。


并不只有“艺术作品”才值得被展出。那些“projects”(计划/项目),可能更该被展示。因为正在被展示的,应该说,都还是未完成的,也都是计划和项目,需要被接力和传递,而这也正是各种各样的艺术计划和构想作为未完成的乌托邦的存在理由。保存人类的各种乌托邦计划,本来就是做艺术的一个重要目标。这是美术馆的头等大事。


每一个计划/项目都是:正在到来的作品。它们是我们与下一代之间的使命交接棒。而艺术作品是其中的一种托付工具,是那一接力棒本身,在展示空间中促成了两代人之间的使命交接。观众接过后,就带着新的命运气数离开了展场,冲向其个人的生物—政治斗争和总体的社会斗争现场。这就像是在一场乌托邦或社会改造计划联赛之中,美术馆是来收藏其中的优胜作品一样的。







长按下方二维码进入

商务印书馆官方微店

了解此书更多信息
















艺术总是在遭受危险,但艺术不曾没落——艺术几未没落。


——〔德〕安瑟姆·基弗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丛书购买页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书推介 |《艺术展示导论》

商务上海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