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复旦名师讲授国家级精品课程,带你全面了解现代西方哲学

商务印书馆上海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 2024-01-26
哲学有多种流派,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纷立,学说众多。如何从这些纷杂的说法中获得收益呢?

以复旦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现代西方哲学”的讲稿为基础,精编凝练而成的《现代西方哲学(增订本)》,既全面清晰地介绍了诸多人物及流派的代表思想,又强调问题意识,注重展示论证逻辑,可引领我们把哲学史的学习与哲学的追求智慧之路相结合,进而培养批判精神,敢于质疑现存说教,在论辩中推进思想的发展。


现代西方哲学(增订本)
张庆熊 著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对初版内容进行大幅扩充,基于对“现代”分期的理解认识,勾勒现代西方哲学的整体面貌


书为2017年初版的《现代西方哲学》增订本,由初版的十四章增至二十六章,同样以复旦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现代西方哲学”讲稿为基础凝练而成。

新增章节

·非理性主义、唯意志主义和生命哲学综述

·祁克果

·实用主义综述

·从逻辑实证主义到实用主义的分析哲学

·牛津学派的日常语言哲学

·诠释学、现象学、存在主义相互关系综述

·萨  特

·结构主义

·后现代主义综述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

·社会批判理论综述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增订本增加了对重要哲学家如萨特、德里达的专章介绍,同时加强了综述的章节,旨在厘清同类学派之间的相互关系。更易于读者从全局的视角综揽各流派的演进;更增加了对近现代重要哲学家如萨特、德里达等的专著介绍,使现代西方哲学的面貌更加整全。

在导论部分,作者首先对本书的标题“现代西方哲学”进行了反思性的推敲。出于国内的习惯用法和课程设置方便上的考虑,把十九世纪中叶德国古典哲学解体以来的西方哲学作为“现代西方哲学”的研究范围,并特别指出这些哲学思潮的产生和流行,往往与新出现的社会问题和科学技术的革命有关,对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之后产生的这些哲学思潮,既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抱一种批判的态度体现探索精神,又应充分研究这些哲学思潮的问题意识和解题方案,从中找到可被我们吸纳的合理成分并扬弃其不足。
总体而言,全书结合按照流派讲和按照哲学家讲的方式,以二十六章的篇幅,全面清晰地介绍了包括叔本华、尼采、祁克果、柏格森、实证主义、实用主义、诠释学、现象学、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结构主义、社会批判理论在内的诸多人物及流派的代表思想。内容丰富,布局合理,语言简洁,重点突出,且英美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并重。

概括现代西方哲学的特征,呈示现代西方哲学经历的路向


为了让读者对整个现代西方哲学有一个大局观,不至于迷失在众多流派和代表人物的细节中,作者在导论课中说明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几个主要特征和演变情况。

现代西方哲学大致可以分成两块:一块是英美哲学,另一块是欧洲大陆哲学。大致地说,十九世纪中叶以来的英美哲学是英国经验主义传统的继续,以实证主义、实用主义和分析哲学为主流,重点是科学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强调经验事实和逻辑分析,不太关心人生问题和价值问题;其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较为密切,而且学院色彩明显,技术性较强,要受专门的训练才能把握其讨论的前沿问题;特别是当代的分析哲学日益演变为与高深的逻辑学、语言学、人工智能等学科结合在一起的专家哲学,对普通民众影响力较低,但对科学研究有助益。 
尽管现代西方哲学有许多不同的路向,但总的来说都是在近代哲学的基础上针对近代哲学的问题而发展出来的,其中特别是针对近代形而上学的体系哲学。这里说的“路向”也可以是“转向”,这些转向往往发生在一种哲学思潮发展到顶点或走向极端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另一种哲学思潮就会作为反冲出现,与之相对立。

哲学的发展正如黑格尔所描述的那样是一种螺旋形上升的辩证运动。现代西方哲学以反对黑格尔的体系哲学为起点,虽然这些反对呼声在特定的条件下有其合理成分,但黑格尔有关辩证法的一些论述仍然有其精妙之处,值得回味。
这些哲学转向的价值究竟在哪里,需要我们开动自己的脑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掌握的知识加以判断。

强调哲学作为一种爱好智慧的活动要有批判精神,要增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哲学始终处于建构与解构、确信与怀疑、批判与辩护、分析与综合的过程中。在此意义上,体系哲学与反体系哲学、形而上学和反形而上学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哲学所能提供的不是什么现存的知识,而是问题意识和求解途径。近代以来,提供新知识的任务无疑已经被归入各门科学。

但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经常被遮蔽,如何善于发现这些问题,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探索求解途径,则落实到哲学身上。

本书不仅旨在阐释概念,总结观点,而且强调问题意识,注重展示论证逻辑,在为读者展开一幅思想地图的同时,也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向智慧之学的大门。阅读此书,读者能够以作者提供的线索来了解现代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也能够从中体悟哲学的建构与解构、确信与怀疑、批判与辩护、分析与综合。

作者希望借此书对思想流派的梳理,让读者理解这些思想的问题意识及其所提供的解决方案的优劣,而从中开辟出自己的思路,增进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起批判精神,敢于质疑现存说教,在论辩中推进思想的发展。而这也是阅读哲学书籍、学习哲学的意义所在。






作者简介

张庆熊

1950年生,瑞士弗莱堡大学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兼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副理事长。主要著作有:《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与胡塞尔的现象学》、《基督教神学范畴——历史的和文化比较的考察》、《20世纪英美哲学》(第一作者)、《现象学方法与马克思主义》(第一作者)等。

目录一览


向上滑动阅览


目录


现代西方哲学导论

思考题


第一章  非理性主义、唯意志主义和生命哲学综述

第一节 问题意识

第二节 基本特征、思想渊源和发展概况

思考题


第二章  叔本华

第一节 生平著述与问题意识

第二节 主要论点及其论证

第三节 意义、影响和遗留问题

思考题


第三章  尼  采

第一节 生平与问题意识

第二节 主要论点及其论证

第三节 意义、影响和遗留问题

思考题


第四章  祁克果

第一节 生平著作与问题意识

第二节 主要论点及其论证

第三节 意义、影响和遗留问题

思考题


第五章  柏格森

第一节 生平著述与问题意识

第二节 时间与绵延

第三节 生命实体与创造进化

第四节 自由和直觉

第五节 意义、影响和遗留问题

思考题


第六章  实证主义综述

第一节 思想渊源、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第二节 实证主义的社会政治观

第三节 实证主义的遗留问题

思考题


第七章  穆  勒

第一节 生平著述和问题意识

第二节 实证的方法及其推广应用

第三节 意义、影响和遗留问题

思考题


第八章  实用主义综述

第一节 实用主义的问题意识

第二节 实用主义的发展概况

思考题


第九章  皮尔士

第一节 “实用主义”名称的来历

第二节 如何澄清概念和确定信念

第三节 指号学的实在论前提和对命题意义的自我控制

思考题


第十章  詹姆士

第一节 “实用”作为真理标准和人生指导原则

第二节 哲学的“气质说”和宗教的“慰藉说”

第三节 彻底的经验主义

思考题


第十一章  杜  威

第一节 自然主义的经验论

第二节 工具主义

第三节 民主与教育

思考题


第十二章  分析哲学综述

第一节 分析哲学的问题意识

第二节 分析哲学的两种类型和发展概况

思考题


第十三章  罗  素

第一节 罗素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二节 逻辑原子主义

第三节 摹状词理论

思考题


第十四章  维特根斯坦

第一节 维特根斯坦的前期哲学

第二节 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

思考题


第十五章  从逻辑实证主义到实用主义的分析哲学

第一节 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

第二节 蒯因的实用主义的分析哲学

思考题


第十六章  牛津学派的日常语言哲学

第一节 赖尔论范畴错误

第二节 厄姆森对价值的分析

第三节 斯特劳逊论“描述的形而上学”

思考题


第十七章  诠释学、现象学、存在主义相互关系综述

第一节 诠释学的渊源

第二节 诠释学与现象学的交汇

第三节 存在主义的兴起及其基本特征

第四节 存在主义、诠释学和现象学的交汇

第五节 意义、影响和遗留问题

思考题


第十八章  狄尔泰

第一节 生平著述和问题意识

第二节 精神科学的自主性

第三节 诠释学方法

第四节 描述心理学和心灵生活的结构关联

第五节 结构关联中的思想游弋

思考题


第十九章  胡塞尔

第一节 生平著述和问题意识

第二节 对心理主义的批判

第三节 意向性理论

第四节 现象学的方法

第五节 生活世界

思考题


第二十章  海德格尔

第一节 生平和问题意识

第二节 主要论点及其论证

第三节 转向后期哲学的问题

思考题


第二十一章  萨  特

第一节 生平著述与问题意识

第二节 《存在与虚无》的主要论点及其论证

第三节 《辩证理性批判》的主要论点及其论证

思考题


第二十二章  结构主义

第一节 结构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概况

第二节 索绪尔的语言学结构观

第三节 罗曼·雅各布森和列维 - 斯特劳斯对结构主义的发展

第四节 结构主义的贡献及其遗留问题

思考题


第二十三章  后现代主义综述

第一节 现代性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

第三节 在反思后现代主义困境中寻求出路

思考题


第二十四章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

第一节 生平著述和问题意识

第二节 论解构

第三节 遗留问题、争论与评价

思考题


第二十五章  社会批判理论综述

第一节 基本特征和发展概况

第二节 前期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

第三节 后期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

思考题


第二十六章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第一节 生活世界作为交往行为理性的根基

第二节 社会行为的划分和世界的划分

第三节 交往理性与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和社会世界的关系

第四节 意义、影响和遗留问题

思考题

 

推荐书目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术语索引

增订本后记


试读章节


向上滑动阅览


对于“本真的生存”,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此在深受自己的有限性的束缚,深受个人利益的左右,易受常人意见的影响,是否真的能靠自己的决断本真地生存呢?对于这一点,海德格尔的思想后来发生了动摇。在我看来,正是因为《存在与时间》在有关如何达到本真的生存的问题上的论述相当乏力,海德格尔才发觉难以仅仅从此在出发探明存有的意义和真理。


海德格尔在1930年发表的《论真理的本质》标志着他的思想之路发生了一个转折(Kehre)。如果说海德格尔前期哲学的重心是从此在的生存出发阐明存有的意义,那么他的后期哲学的重心则是让存有启明此在的生存的意义。如果把这个问题联系到人道主义,那么他的前期哲学被某些存在主义哲学家解读为一种以人(特别是以个人的生存)为中心的存在主义的人类学或人道主义的哲学,他的后期哲学则是对这种误解的澄清。


对此,海德格尔本人在《关于人道主义的通信》(1947)中说得很清楚:“存有对绽出的筹划中的人启明自己。然则这种筹划并不创造出存有。此外,筹划根本上却是一种被抛的筹划。在筹划中抛者不是人,而是存有本身,是存有本身把人发送到了那种作为其本质的此-在的绽出-生存(die Ek-sistenz des Da-seins)的状态中去。命运(Geschick)作为存有之启明(die Lichtung des Seins)而发生,作为存有之启明而存在。”有关海德格尔后期哲学的问题,我不想多做探讨了。我在此只想就真理的问题与胡塞尔的相关观点做个比较,来作为这一讲的结束语。


胡塞尔主张,为了获得真理,必须进行现象学的还原,从而使自我成为一个不偏不倚的观察者,使事物本身不受歪曲地显现出来,使纯粹现象原原本本地得到描述,使知识有一个可靠的起点。所谓先验自我就是这样的一位认识论上的理想的观察者。先验自我要使自己超越于世上的各种利益和意见的纠缠。在海德格尔看来,这样的先验自我是没有的,因为一切此在都是在世的此在,一切认识都以生存为本体论上的基础。就这一点而论,我觉得海德格尔对胡塞尔的驳斥相当透彻。


不过,海德格尔自己的真理学说也遇到问题。要想使我们认识存有的真理,必须使自己成为本真的此在。然而,要想使自己成为本真的此在,必须接受存有的启明,聆听存有的召唤。在一些神学家眼里,此处的“存有”换成“神”或“上帝”照样能够读得通,而且意思更加明确。海德格尔之所以不直接说“上帝”,而用“存有”代替“上帝”,表现出一种异教的非人格神的观念。在《哲学论稿》中,海德格尔使用“最后之神”概念,并把它与“存有之真理”相关联。他写道:“对于最后之神的显现的准备,乃是那种存有之真理的极端冒险(Wagnis),而唯借助于存有之真理,人才能成功地使存在者复原。”这时,海德格尔的“存有”观念带有浓烈的神秘主义色彩。


为什么胡塞尔相信能通过现象学还原的方法达到这样的一个先验自我呢?因为他相信理性的力量。尽管任何人作为“人格自我”必定生活在世界上,从他的生活世界出发进行认识,但是当一个人有志于从事彻底的哲学思考,为普遍的知识建立牢靠的“阿基米德点”的时候,他可以凭借理性的力量,超越“自然的心态”,成为一个“先验自我”。为什么海德格尔相信此在能聆听存有的呼唤呢?因为他相信“命运作为存有之启明而发生”,人作为“此在”接受存有之启明,切近本真之存有。在这一意义上,海德格尔的后期哲学具有神学的维度。






往期回顾研究《春秋》穀梁学派学术思想之要籍著名经济史学家李伯重先生谈本行内外与中西之间的精彩历史!新书推荐|全方位呈现鲍德里亚的艺术哲学《商队城市》:探秘黄沙中失落的古城,追溯一段人类文明交流史《五个世纪的维度》|以历史的时间维度认识世界《系统治疗与咨询教科书》|针对抑郁症等具体心理障碍治疗知识的实用参考书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其他交流平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复旦名师讲授国家级精品课程,带你全面了解现代西方哲学

商务印书馆上海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