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锦绣太原,款款而来!

晋事儿 2022-04-04



锦绣太原 款款而来


已近深秋,“三山环抱、一水中分”的太原城已颇有些寒意。然而,这并不能阻挡李秋山的“采风”热情——年近七旬的他,每天执着于摁下快门记录太原青山绿水的瞬间。他说,镜头中的太原,越来越让人留恋,让人乐此不疲。让蓝天常在

小店区刘家堡村垃圾转运站实现自动化。


清徐县集义乡中辽西村村民姚俊仙,对于今冬的供热充满期待:“以前每天把煤从院子里搬进屋里,累得我腰疼。到了晚上,怕冻到孩子,又得半夜添煤,又费事又费心。现在一个按钮搞定,10分钟暖气片就热乎乎的了。”2017年启动清洁取暖改造以来,我市已有22.7万户农村居民告别了做饭取暖“家家生火,户户冒烟”的场景。清洁取暖未覆盖的区域,也全部置换为清洁兰炭,太原彻底告别了散煤采暖的历史。
距离姚俊仙家不远,位于清徐县柳杜乡东南社村南部的太原市循环经济环卫产业示范基地内,太原康恒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每日“吃进”3000吨生活垃圾,占全市每日垃圾总量的六成左右,助力太原建成区生活垃圾实现全焚烧。
彻底告别散煤采暖历史,建成区生活垃圾实现全焚烧,都见证着美丽太原建设的铿锵步伐,展现出太原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决心和毅力。


让山如黛染

实现生态修复的太山景区。


10月1日,沿东西山旅游公路而行,满眼是红、橙、黄、绿的斑斓。这条长230公里的公路,连接了东西北山沿途9个景区、10处文保单位、4处国家级传统村落,辐射百余处观光景点,构建起融合绿色生态、承载人文历史、传承三晋文化的景观长廊。
如今的东西北山,累计修复山体590万平方米,完成各类营造林188万亩,峰峦叠嶂,绿色为裳,从昔日炸山开矿的满目伤痕到如今宜居宜业宜游之地,这是太原人用心血和汗水谱写的一曲时代新歌,是这座城市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引领的丰富实践。其中,“西山治理”更成为可持续发展样本向全国、全球推介。


让水似碧玉

携秋意而行,汾河四期让人心驰神往。步入景区,沿岸密密匝匝的树林,如一道屏障,将河道、堤岸与疾驰过往车辆的大路隔成两个天地,各类人文景致与原有河岛、滩涂等生态山水风貌及西山文化景观融为一体。目前,汾河已形成43公里生态景观长廊。
趁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来晋阳湖感受“山西江南”“太原苏杭”的独特意境——远山近丘与碧水清波遥相呼应,交错成景,仿佛“苍山洱海,风花雪月”般。而随着“九河”综合治理全面完成,建成区黑臭水体实现“长制久清”,河湖连通的梦想渐成现实,并有望在晋阳湖及周边河流率先破局,再现最美大河风光。
青山绿水环绕、蓝天白云常驻,“锦绣太原城”盛景未来可期。(记者 任晓明)






现代城市 宜居宜业
一座城市的魅力,最重要的一点体现在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度。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太原人口达到530万,较上一次普查净增110万,占全省人口比重由11.8%提升到15.2%。太原城市魅力,由此可见。(权威图解 | 太原市七普公告各县市区人口构成,你在哪?拉大发展框架 实现立体交通

地铁2号线开通运营。


去年12月26日,地铁2号线正式开通运营,填补了太原乃至山西的城市轨道交通空白。
北起尖草坪立交桥,南至西桥,全长23公里多的2号线纵贯太原南北,大大改善了老城区的交通,也把太原送向了更广阔的未来。西桥,这座过去名不见经传、很多太原人感觉陌生的小村庄,如今成为了南部发展的代名词。其周边数百平方公里的广阔区域,由于地铁的抵达,开发速度进一步加快,建设品质大幅度提升,正迈向太原新的城市中心。也是在2020年,连接太原西北与东南的地铁1号线建设工程全面开工,太原的立体交通更上一个台阶。
居于城市正中的汾河,是上天赐予太原最珍贵的礼物。沿河布设的滨河东西快速路,像雄鹰的两只翅膀,助力太原飞得更高、飞得更远。滨河西路迎宾路延伸至清徐县城,把这个过去的郊县,纳入了城市一体化发展轨道。滨河东路从小店延伸到迎宾桥南,今年又继续向南延伸,将接入山西综改示范区、清徐徐沟等区域。
据统计,5年来,我市新建改建快速路、城市主干道217条、752公里,把更多的“郊区”纳入城市,既为本地人创造更大发展空间,也为未来吸引更多“新太原人”奠定了基础。


改造老城旧区  提升幸福指数

双塔公园开园。


老军营小区居民这两年心气特别顺,因为小区环境越来越好了。老军营小区于上世纪80年代建成,运行40多年,基础设施已严重滞后。通过综合改造,房子冬暖夏凉,道路进出通畅,居住幸福度明显上升。类似老军营这样的小区,我市近年来改造了2835个,让数十万户居民受益。市民幸福指数提升的基础,是全市5年新建改造供热管网1307公里、供水管网783公里、供气管网5041公里,975条街巷旧貌换新颜。
解放路改造创造了太原市城市道路改造的典范,地下管网功能成倍增加,通行能力显著提升,街道风貌焕然一新。而作为太原商业气息最浓厚的街道,钟楼街改造后重现了历史风貌,刚一开街就吸引了大量市民光顾。
汾河生态修复治理四期工程竣工后,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全面完成,为市民提供了长43公里、总面积20平方公里的高品质休闲健身娱乐之地。位于汾河景区内,全长75公里的滨河自行车道,由于地处太原中心地带,契合市区南北较长特征,与主干道路连接方便,吸引了众多市民骑车上下班,一边赏景、一边健身。南北沙河等9条市区汇入汾河的河流,经过美化治理,一改脏乱差旧貌,河边新增183公里快速路,便捷了出行,提升了居住品质。
不断刷新升级的城市品质,让全体太原人幸福感满满。“爱省会、建太原、树形象”意识已蔚然成风,相信太原的未来也将更加美好。(记者 陈剑)

来源 太原晚报

图:太报视觉策划中心

推荐阅读:

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 太原5年目标出炉


来了!中国赏秋地图

最新消息!太原都市区将迎来巨变!


山西人看山西事

点击关注晋事儿不迷路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