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徒步|用“敲门树”开启大雄山徒步之旅

靑爾無爭 Green Flow
2024-09-05

2023年9月2日,周六,多云,23-30度,北风4级,处暑三候1


这是小琛第38次大雄山徒步之旅,“一方自然之一座山”项目第21次记录。


自从8月29日大幅度降温以来,处暑的新凉让人不由得感觉舒适与幸福。当时就特别想要进山去走走,一直熬到周末,幸亏没有如预报那样的大雨。



处暑以后,我学习了白居易的《早秋曲江感怀》,并且作为早秋时节的催眠曲,即兴哼唱给小琛听。人生走进中年,并且带着娃真切地感受过一座山的一年四季之后,再读这类“悲秋”的诗歌,特别感同身受。诗中用荷花、莲子、青芜、红蓼来示意岁岁相似、年复一年的秋光。对我来说,山间路旁的光叶山黄麻是最打动我、最让我深刻感受到年复一年、如水般流逝的秋光的。接连唱了几日,越发期待周六的大雄山徒步,想象着我们一路哼唱着“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同时,最近在看《编结茅香》一书,书中提及“重新讲述故事对治愈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这让我更加坚定地把自己编曲(其实是瞎编胡诌)的《早秋曲江感怀》结合到大雄山徒步之中。虽然未直接涉及“人与土地的关系”,但是诗句传达了古时人与自然的深刻联结,由景物到自身感受,是“感同身受和同理心”的典型示范。



孩子们一路打闹、观察、奔跑,我就一路唱着《早秋曲江感怀》。“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我一边行走,一边试图用来自腹部气流支撑着嗓音的变换,使其尽量流畅。当林间凉风温柔拂过脸颊,我的嗓音似乎也变得飘渺。后半程,我们寻到一处相对较干燥的林间空地,细碎的阳光照耀着铺满松针的地面。我们席地而坐,闭上眼睛,感受呼吸,让兴奋、跳动的心暂时安顿下来,深深地沉入地面。然后,我完整地唱了一遍白居易的诗,就如前几日想象中那般,这些溢满真心的字词毫无违和地融入周围的草木、空气、秋风,与树梢的鸟儿一起歌颂着山野的秋天。一曲唱罢,3个4岁的娃娃要求再来一遍。他们在柔软的地面直接躺下,闭上眼睛,应该是累了。轻柔的歌声伴随着清凉的秋风,让他们放松,给身体蓄能。



这次徒步,增加了一个仪式——“敲门树”,同样是受《编结茅香》一书的启发。作者童年的夏天多是由父亲带领在阿迪朗达克(Adirondacks)山区的划艇营地度过。每日清晨,父亲会煮咖啡,第一杯一定是献给大地,同时口中不忘说着::“以此献给塔哈乌斯(Tahawus)诸神。”这份小小的仪式完毕,才轮到其他家人享用。这份仪式也成了作者一家湖边生活的一部分。“它的节奏让我有了家的感觉,整个仪式也仿佛在我家的周围画了个圈。我们通过这些话语说道,‘我们来了’,而且我想象着土地也听到了我们的问候——它喃喃自语道:‘哦,这些懂得道谢的人来了。’”是啊,仪式虽小,但是这传达出的意义却是巨大和深远的,这里包含着人的谦卑与对自然的尊重。



这同时也让我想到自己小时候。每年暑假末尾的中元节,正是板栗即将成熟的季节。村里的中元节,家家都会在家里祭祖。做些喷香的面点,烧点美味的饭菜。而我家,有一些特殊的方式,妈妈会把每年收获的第一批板栗献给祖宗们。只有祭祖结束,我们才可以吃。这与《编结茅香》作者的经历类似,家里的这份仪式都让我们耳濡目染地学会谦卑、尊重与感恩。


可是,我们的孩子呢?我们又能给他们带去一些什么样一以贯之的仪式,以身教的形式让孩子们自然懂得对土地的谦卑、尊重与感恩?妈妈教给我的中元节仪式似乎并没有在我身上得以传承,甚至忘却,有些遗憾与歉疚。面对传统仪式的丢失,让我唯一感到庆幸的是,我对大地、对大山、对整个大自然的谦卑、尊重与感恩尚强烈地存在于我的意识中,并且正在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慢慢实践着。


针对年复一年的大雄山徒步活动,我想到了一个仪式,那就是在山口设置“敲门树”,用实际的行动来告诉孩子,大山是有灵的,这里是无数生灵的家园,我们去到它们的家园,需要轻轻敲门,告诉它们,我们来了;离开的时候,轻轻地告别,告诉它们,我们走了。因此,这周的徒步,我就带着孩子们,定下了山口的“敲门树”,通过它与大山的生灵问候与告别。以后的日子里,孩子们可能不会每次都照做,但是我要像妈妈和《编结茅香》作者的爸爸一样,坚持与“敲门树”问候,向大山的生灵表达感激,以此来显示我们对其他生命形式的尊重。



更进一步地,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让“这块土地在你走的时候要比你来的时候更好”?我的选择是,每次徒步的时候进行清山行动,尽力带走一些原本不属于山野的物品。《编结茅香》一书中,作者的妈妈有一个更感人的做法:

我的母亲有她更为实际的表示尊敬的仪式:崇敬和意愿转化成了行动。每当我们要划船离开任何一个宿营地的时候,她都会让我们这些孩子做清扫工作,确保干净整洁。不论是烧过的火柴棍还是碎纸片,都逃不过她的眼睛。“这块土地在你走的时候要比你来的时候更好”,她是这么提醒我们的。我们也是这么做的。我们还得给下一家人预备好生火的木头,还有火绒与火种——这两样东西要用白桦树皮小心地包起来,免得被雨淋湿。我总是喜欢想象后一批来划船的人在天黑之后才找到地方,结果发现竟然有一堆已经预备好的燃料,可以生火做晚饭,这时,他们该是多么开心!母亲的仪式同样把我们和他们联系在了一起。

这位母亲的利他思想和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作者,也深深感染着读者。


让我惊讶的是,在临近徒步结束,琛琛跟我说,“妈妈,我想一个人去那边坐一会儿。”我一下没听明白,就只见他独自朝着竹林里的一个小土丘走去。然后坐下,时不时地晃动着脑袋,用手擦着汗,又或许是在赶蚊子,嘴里念念有词,但是听不清在说啥。我不敢再靠近,生怕惊扰了它的与大山妈妈的独处。他一个人坐了一分多钟,小伙伴前去喊他继续赶路,于是,他的第一次林中独处结束了。我深感欣慰,希望他在成长的路上,能够尽量多的保留与大地妈妈交流的通道,这样,即使离开了传统意义上的家,依然可以随时从无处不在的大地妈妈那里得到支持与力量。我想,这是我能送给他的最“有用”的成长礼物了。


在茶园处,有两只疑似老鹰的猛禽在天空盘旋。是像处暑物候“鹰乃祭鸟”中所说的,它们在捕鸟之前先进一番祭奠吗?鹰的出现,使得山林越发庄严,我对这片山林也多了几分敬重。


​离开时,我挑了若干自然物带回家留念,并在敲门树那里表达感谢。我将这些自然物视作大山送给我的礼物。伴随着礼物而来的,是一份对大山持久的责任与热爱!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Green Flow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