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Hi 2019! 这 18 种精美法律图书,即将奔赴你的书架

麦读君 麦读 2022-03-23


「麦读译丛」在经过漫长的甄选书稿、谈定版权、托付译者、寻找合适主编后,在 2019 年将与大家正式见面。我们想寻找一位幸运读者,赠送一套 2019 年能上架的麦读译丛作品(共计 18 种,争取出一半)。下划到最后参与幸运读者抽奖;通过分享鼓励「麦读译丛」主编五山老师跑步前进!





今年 3 月首发译者签名本


我们渴望公正,但却只愿相信自己心中的「公正」。

人人心中皆有偏见,所谓的中立、客观并不存在。

精心构建的「完美」制度,正在危及社会中最弱势的人群。


作者本福拉多通过借鉴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新发现,揭示警察、陪审员和法官常常通过直觉来做出判断,而不是确凿的事实。这项新研究挑战了法律体系的许多关键环节,包括目击证人记忆、陪审团评议、警察程序和刑事惩罚……这是一次强有力的、引人深思的探讨,冲击了我们最珍视的信念——法律带来公平正义。


作者简介:亚当·本福拉多(Adam Benforado) ,美国德雷塞尔大学法学教授,曾在耶鲁大学和牛津大学学习,在哈佛大学法学院获得博士学位。


译者简介:刘静坤,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后。曾任最高人民法院法官、代理审判长。出版《The Exclusionary Rule of Illegal Evidence in China》《证据审查规则与分析方法》等著作、译著二十余部。



 

 

穷人是如何成为经济危机替罪羊的?

侃侃而谈的议员、手握巨量财富的富人和依靠救济过活的穷人,谁对经济的责任更大?


面对英国自金融危机以来的经济持续不景气,不少英国人的愤怒根源不再是政客官僚等高层精英,而是将矛头指向社会的底层人士,包括移民、失业者以及对社会福利高度依赖的人群。而事实上,这是源于政客和媒体的相互勾结,他们试图将导致经济疲软的责任「嫁祸」于人。而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匡正时弊,揭露破坏经济秩序的头号「恶人」。——欧文·琼斯,本书作者


作者简介:欧文·琼斯(Owen Jones),英国作家、评论家,毕业于牛津大学历史学专业。他的第一本书 Chavs 被评为 2011 年《纽约时报》非虚构类十佳图书,2013 年荣获英国「政治类图书大奖」的年度青年作家奖。


译者简介:林永亮,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现就职于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




 

这是一本任何对法律感兴趣、想要学习法律的人应该读的书。——斯图尔特·麦考利,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法学教授


美国现实主义法学派先锋卡尔·卢埃林写于 1930 年的《荆棘丛:我们的法律与法学》至今仍是最适合法学院新生入门的必读书之一,这是一部关于法律的性质与法律教育的伟大著作。卢埃林相信,法学院与法学教育能让那些关于法律的理想持续生长,法学教育的核心无外乎是培养学生「像法律人一样思考」。


作者简介:卡尔·卢埃林 (Karl N. Llewellyn),美国现实主义法学的主要代表,曾任耶鲁、芝加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教授,美国《统一商法典》起草人。


译者简介:王绍喜,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研究生,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硕士,清华大学法学硕士,现为雀巢(中国)有限公司法律顾问,美国纽约州执业律师。





我读过的关于禁毒法案改革的最精辟和最有说服力的论点之一。——米沙·格伦尼,《纽约时报》


《经济学人》杂志记者汤姆·温赖特根据自己 2010 年到 2013 年在墨西哥卧底报道毒品产业链条的经历,写成这本书。本书以产业分析的视角,逐一分析了毒品产业中所展现的精密经济计算,并用经济学视角来评估政府禁毒举措的效果。贩毒集团为了生存和繁荣所做的一切,都是他们从大企业学到的——麦当劳的品牌价值和特许经营,沃尔玛的供应链管理,可口可乐的多元化发展。当贩毒集团开始像世界 500 强企业一样思考时,理解他们的唯一方法就是运用经济学。


作者简介:汤姆·温赖特(Tom Wainwright),《经济学人》杂志记者、编辑,也是《泰晤士报》《卫报》《文学评论》的撰稿人。


译者简介:黄嘉天,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现为美国明尼苏达大学J.D.(法律博士)在读。




 

人为什么会变得暴力,我们对此能做什么?

难以抗拒……你会发现不仅是其中的一些研究成果令你惊喜,它的叙事与解说也让你折服。——《纽约时报》


普利策奖获得者理查德·罗兹追寻美国著名犯罪学家朗尼·阿森斯的犯罪研究之路,走进那些世界上最暴虐、最凶恶的灵魂深处,对于人类暴力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和剖析。本书是传记、社会学、犯罪学和知识史的融合,既卓有洞见又引人入胜,既睿智动人又信念坚定。


作者简介:理查德·罗兹(Richard Rhodes),美国历史学家、记者,其代表作《原子弹秘史》荣获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以及评论家奖。


译者简介:王兢,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硕士,英语译者,译著有《文件中的历史》《地图中的历史》《无畏的雄心》(甲骨文系列,即出)。



 


重大审判是如何潜移默化传播法律智慧的?

为什么人们对审判乐此不疲?


「辛普森案」所引发的全民瞩目并不是什么新事物,100 多年前「丽兹·波顿杀人事件」的审判就曾轰动美国。案名或罪名可能不断变化,但公众对焦点案件的关注却一再发生,原因是什么?它如何运行?又有什么意义?这些审判事件吸引公众关注的核心要素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这些都是弗里德曼在本书所探究的问题。


作者简介:劳伦斯·弗里德曼(Lawrence M. Friedman),美国著名法学家,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教授,代表作有《二十世纪美国法律史》《美国法律史》。


译者简介:殷源源,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民四庭法官。朱元庆,西南政法大学外语学院英语专业教研室教师,外语学院副院长。

 





这是弗里德曼最好的作品。出色的回顾、宏大的综合、深刻的分析,对法律学家和社会科学家有很大的价值。——马尔科姆·费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现代社会的法律规则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至关重要的系统,在许多方面都对公众产生影响。这些法律法规是如何影响人类行为的?又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力?近年来,政治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犯罪学、法学和心理学等学科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劳伦斯·弗里德曼将相互之间近乎脱节的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融会贯通,依据大量细分领域的实证研究和丰富的社会科学理论知识,探讨了法律重塑社会的潜力。


作者简介:劳伦斯·弗里德曼,(同上)。


译者简介:邱遥堃,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侯猛,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一旦被施以酷刑,你会彻底的沦丧,而这一切都源于恐惧。那些所谓的文明都只是徒有虚表,层层拨开后,最深处唯有恐惧。——Paul Teitgen,二战期间达豪集中营的幸存者


酷刑已经以秘密或公开的形式存在于人类历史数千年,就像人类文明的阴面,带着极其野蛮的惯性力延续至今。本书全面呈现了酷刑从古至今的历史,从中世纪的地牢、宗教裁判所、女巫审判到现代的战争暴行,以及 9·11事件过后发生在阿富汗、伊拉克和关塔那摩监狱中的丑闻,从肉体的折磨到精神的摧残,无一不是为了彻底摧毁人性的尊严。处于阴面的酷刑,维护着阳面的「正义」,共同构造了人类的文明。


作者简介:布莱恩·英尼斯(Brian Innes),资深学者,曾是一名生物化学研究员。已出版的作品有《FBI 犯罪心理画像实录》《砸开上帝的坚果:法医从未公开的绝密档案》等。


译者简介:郝方昉,刑法学博士,供职于最高人民法院。译著有《中国的规制与惩罚:从父权本位到人民本位》《法与恢复性司法》等,著作有《刑罚现代化研究》等。

 




桑斯坦的这本书紧凑、简洁、中肯,没有大张旗鼓的政治宣传和口号,是一本广受好评、及时、上佳的入门书。——科克斯书评


在本书中,桑斯坦阐明了弹劾条款背后的宪法设计,发现并纠正了一些对弹劾的误解,强调了人民在追究总统责任方面的作用。桑斯坦用直接和平易近人的话语,解释了弹劾概念的历史渊源,并提供了一份何时启动弹劾条款的清单,驱散了笼罩在弹劾上的迷雾。


作者简介:凯斯·桑斯坦(Cass R. Sunstein),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是当今美国法学学术引证率最高的法学家之一。


译者简介:林微云(笔名),北京大学法学硕士,著有《迷失布拉格》《绯闻艺术史》。

 




互联网如何推动政治分裂、两极分化甚至极端主义的?

恐怖组织如何利用社交媒体达到致命效果的?


随着互联网变得越来越复杂,它正在对民主造成新的威胁。社交媒体可以更有效地将我们分成志同道合的群体,创造出能放大我们观点的回音室。但其信息窄化的弊端,也会使社会趋于分裂,各种仇恨群体更容易相互联系和影响,也更容易对社会发起攻击,因此政府应积极介入以提供一个多元的信息环境。


作者简介:凯斯·桑斯坦,(同上)。


译者简介:陈颀,中山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理学、立法学和法律与文学。孙竞超,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生,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国宪法、美国两党制。




 

「洞穴奇案」文给法律和法律制度带来的挑战,就像宇宙的起源与终极命运给天文学家带来的挑战一样严峻。——大卫·夏皮罗,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


「洞穴奇案」是美国法理学家富勒 1949 年在《哈佛法学评论》上发表的假想公案。五名洞穴探险人受困山洞,为了维生以待救援,大家约定抽签吃掉其中一人。获救后,存活的四人被以杀人罪起诉并被初审法庭判处绞刑。1999 年,《哈佛法律评论》组织七位法官和学者为该案撰写判决,包括六篇判决和一篇导论,麦读首次引进中文版,编译成为《再审洞穴奇案》,为读者呈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美国法学界对这段公案的持续思考。


作者简介:大卫·夏皮罗教授、凯斯·桑斯坦教授、艾伦·德肖维茨教授、保罗·巴特勒教授、科津斯基法官、韦斯特法官、伊斯特布鲁克法官


译者简介:高凌云,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著有《英美法案例分析与法律写作》《英美法:合同、侵权与审判实务》《被误读的信托——信托法原论》和《Chinese Business Law》(美国 Thomson West 法律出版公司)等专著或教材。

 




理查德·波斯纳是当代最伟大的法律人之一,也是极具影响力的法律经济学的主要倡导者。

波斯纳虽未任职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但影响力却不逊于任何一位大法官,主导了当代美国对法律的理解。


这是波斯纳法官首次破例让人作传,作者威廉·多纳姆斯基在书中详细记述了波斯纳的成长经历、个人性格、学术生涯、法学思想等内容。除了与本人接触、参考他在芝加哥大学的档案以外,作者还采访了波斯纳从小到大的同学、大学和法院的同事等 200 多人,本书是对这位特立独行的杰出法官的全面记录。


作者简介:威廉·多纳姆斯基(William Domnarski),美国律师、作家,从事创作30余年。 


译者简介:郑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此书在美国的各大书店,网络,各大法学院,已经是儒妇皆知、家喻户晓的名著和必读课本了。——@文丑丑,豆瓣网友


法律语言一直保持着复杂深奥的特征,极具专业门槛,因此法律英语写作一般不具备「简洁易懂」这样的语言特质。布莱恩·加纳的《简明法律写作指南》旨在训练法律职业者、学生以及学者创作出简明的书写风格。本书还是一门高级写作教程,教导读者如何提炼出一个事物的核心,将不清楚的思想转变成连贯的表达。即使你不是法律专业人士,这本书依然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写作书。


作者简介:布莱恩·加纳(Bryan A. Garner),美国律师,自 1995 年起担任著名的《布莱克法律词典》的主编,并与斯卡利亚大法官合著过两本书。


译者简介:朱绩崧,昵称「文冤阁大学士」,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英文系讲师,《英汉大词典》第三版主编。





从古代世界一直写到今天,本书完整呈现了法律对性行为和性表达不断规范的历史。——埃尔文· 柴姆林斯基,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法学院教授

本书是两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关于这些问题的法律辩论和实践的学术综述,也是这门学科的核心文本。斯通的分析对于任何想要了解美国法律和性表达历史的人来说都是非常推荐的。——出版人周刊


《性与宪法》以古代和中世纪的性观念、性风俗为起点,又从美国建国之初的立宪理念,讲到 19 世纪至 21 世纪美国性道德和性观念的演化,再到美国最高法院在格列斯伍德诉康涅狄格州案(避孕)、罗伊诉韦德案(堕胎)、奥贝格费尔诉侯吉斯案(同性婚姻)等一系列涉性判决中扣人心弦的观点以及这些判决背后生动的时代背景,史诗般地讲述了「性」与「法律」交织而成的精彩历程。


作者简介:杰弗里·R.斯通,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教授,宪法学领域著名学者。


译者简介:何远,浙江大学民商法学硕士,资深律师,曾出版译著《律师为什么替坏人辩护》《苏特大法官传》《质问希特勒》。

 




这么优秀的一位法官,不让中国的法官、学子甚至公众认识他,实在太可惜了。——何帆,法政图书译者


勒恩德·汉德法官(1872-1961)是美国最受人尊敬的法官之一,尽管未曾担任最高法院大法官,但他却与美国最高法院约翰·马歇尔大法官、小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大法官和本杰明·卡多佐大法官,并称为美国最杰出的四位法官。他学识渊博,交际甚广,至今仍是美国判决书中被援引频率最高的法官。本书作者杰拉尔德·冈瑟教授曾是汉德法官的助理,他以优美的笔触、深入的刻画,完美讲述了汉德法官的人生与他的时代。


作者简介:杰拉尔德·冈瑟教授(1927-2002),曾在斯坦福大学和伦比亚大学担任宪法学教授近五十年。


译者简介:何帆等译。何帆,任职于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办公室规划处,著作有,翻译出版《批评官员的尺度》《谁来守护公正》《法官能为法治做什么》等众多作品。





经典作品的最新版本,罗森博格重申最初的观点:仅通过法律和法院,几乎不可能产生重大的社会变革。


将法院作为社会变革的工具,一直为自由主义者所赞扬,保守主义者所谴责。法院是否应该发挥这种立法作用的争论仍在激烈持续,但罗森博格提出了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法院能否推动政治和社会改革? 他以非凡的技巧和深入的案例研究,认为利用法院在民权、堕胎和女权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的努力基本上是失败的。在最新的第三版中,罗森博格增加了部分章节,并对批评做出了回应。


作者简介:杰拉德·罗森博格(Gerald N. Rosenberg),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教授


译者简介:何帆等译(同上)。

 




充满了令人愉快的细节、多彩的人物和迷人的社会见解。多么伟大的故事啊!——沃尔特·艾萨克森,《乔布斯传》作者

这是一部精彩生动的社会史,带我们经历了一段不同于其他任何时期的美国历史。公正、有洞察力、有趣。——劳伦斯·赖特,美国著名非虚构作家


1920 年,美国宪法第 18 号修正案——禁酒法案正式生效,禁止酒类饮料的制造、售卖和流转,美国开始了长达 14 年之久的「奇葩」禁酒时期。奥克伦特以机智和历史敏锐的笔触揭示了禁酒令是如何通过各种力量的融合而诞生:妇女选举权运动日益增强的政治力量,它与反酒运动结盟;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反德情绪;以及从汽车的增加到所得税的到来,等等。最重要的,它揭示了政府对私人生活的空前干涉如何永久地改变了这个国家。


作者简介:丹尼尔·奥克伦特(Daniel Okrent),《纽约时报》第一位公共编辑,《时代》杂志主编,《生活》杂志执行编辑。


译者简介:钟志军,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毕业,现就职于上海某金融机构,从事金融投资工作。





对比 1926 年中日法学研究水平,日本大胜我国。牧野的思考,放在今日中国也不过时。——董彦斌


牧野英一先生对日本明治、大正、昭和年间的刑法思想影响很大,持续时间也最长。他不单纯是刑法注释学者,而是一位法学思想家。这部随笔集,可以窥见作者思想的深度和广度。


作者简介:牧野英一,日本著名刑法学家、法哲学家。


译者简介:王丹,华东政法大学日语教师。



「Bye 2018 ! Hi 2019 ! 」

的三个抽奖活动



step1 分享本篇文章

step2 点击下方图片抽奖:



step1 分享文章:Bye 2018! 这一年我读过的法律图书,没有更美只有最美

step2 点击下方图片抽奖:



step1 分享文章:Bye 2018! 这一年 20 万法律人共同阅读的麦读书单

step2 点击下方图片抽奖:




添加麦读君个人微信号

不错过每本书的首发时间

如已添加麦麦请忽略





回复以下关键词:投稿 转载 入群 微课

公共课 精要目录 集成目录

回复 实务书单 给你 30 份良心书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